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科学源自生活且生活蕴含科学,生活是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科学,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合理地解决,进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本文基于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在小学教育中实施科学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知道,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科学系列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先思考再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学生的生活和科学也联系密切,如果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那么效果会事半功倍,同时也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一、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一)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首先,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由其课程性质决定。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就其基础性来说,小学科学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就其实践性来说,小学科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活动出发,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制作、亲身经历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发现和解决简单生活问题。就其综合性来说,小学科学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涵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无论哪一领域都与生活密不可分。(二)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具有抽象性小学科学涵盖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的内容。从物质科学领域来说,空气、物体的运动、力、机械能都是比较抽象的内容,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比较倾向于理解具体事物,所以教学要化抽象为具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如何化抽象为具象,一个重要的途径便是科学教学生活化。以空气来说,因为空气看不見摸不着,所以学生对“空气具有质量”的理解较为困难。这时,课堂教学就可以从生活出发,让学生从已有生活概念进行判断:判断质量,可以利用称量的方法,要想理解“空气具有质量”,可通过称空气的方式,这样就很容易判断出空气是否有质量。
二、目前小学科学教育生活化教学的困难
这几年来,大部分教师都能认识到科学教育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困难,很难发挥出生活化教学的优势。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注重传授学生基本科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课堂的氛围枯燥,长时间下来,会降低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也体会不到科学的奥妙。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是从自己的认识视角着手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等方面,难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甚至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教师在课堂上没有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上着手教学,导致难以有效开展小学生科学教育生活化的教学。
三、将教材内容和生活有效结合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知识内容的传授,还需要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开展教学。在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点之前,需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实现生活化的科学知识讲解。如在学习教育科学出版社教材(下同)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中的“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节知识点内容时,可以为学生准备好一个盛适量水的容器,以及小石块、泡沫块、蜡烛和萝卜等物体。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所准备的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呈现下沉现象?哪些物体在水中呈现上浮现象?并让学生举例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沉和浮”现象。然后据此告诉学生:物体在水中静止后接触容器底部的现象就是“沉”,使用“↓”表示;物体在水中静止后不接触容器底部的现象就是“浮”,使用“↑”表示。由此可见,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联系不同的事物讲解科学知识,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四、开展生活化的探究活动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富含科学知识,生活无处不科学。所以说,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不能让生活化的教学限制在课堂上,而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领悟体验科学知识。所以,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去开展生活化的探究活动。比如,在“噪音和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公共的场所,比如市场、广场等地方,去分辨音乐和噪音的区别。在活动之前,教师要把学生分为几个组,按小组去讨论和区别两种声音带来的感受。
五、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需要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首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把科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通过生活与科学知识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对科学知识展开探究。其次,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定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知识的探究中。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思考力,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结束语
小学科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将生活化教学策略更好地应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之中,进而达到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全面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最终目的,使小学科学教育体系得到全面的优化和完善,推动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智云.小学科学学科生活化教学策略[J].教育观察,2019,8(37):39-40.
[2]冯晓丽.小学科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102+125.
[3]王永梅.“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9-21.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在小学教育中实施科学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知道,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科学系列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先思考再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学生的生活和科学也联系密切,如果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那么效果会事半功倍,同时也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一、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一)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首先,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由其课程性质决定。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就其基础性来说,小学科学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就其实践性来说,小学科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活动出发,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制作、亲身经历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发现和解决简单生活问题。就其综合性来说,小学科学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涵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无论哪一领域都与生活密不可分。(二)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具有抽象性小学科学涵盖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的内容。从物质科学领域来说,空气、物体的运动、力、机械能都是比较抽象的内容,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比较倾向于理解具体事物,所以教学要化抽象为具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如何化抽象为具象,一个重要的途径便是科学教学生活化。以空气来说,因为空气看不見摸不着,所以学生对“空气具有质量”的理解较为困难。这时,课堂教学就可以从生活出发,让学生从已有生活概念进行判断:判断质量,可以利用称量的方法,要想理解“空气具有质量”,可通过称空气的方式,这样就很容易判断出空气是否有质量。
二、目前小学科学教育生活化教学的困难
这几年来,大部分教师都能认识到科学教育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困难,很难发挥出生活化教学的优势。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注重传授学生基本科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课堂的氛围枯燥,长时间下来,会降低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也体会不到科学的奥妙。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是从自己的认识视角着手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等方面,难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甚至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教师在课堂上没有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上着手教学,导致难以有效开展小学生科学教育生活化的教学。
三、将教材内容和生活有效结合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知识内容的传授,还需要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开展教学。在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点之前,需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实现生活化的科学知识讲解。如在学习教育科学出版社教材(下同)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中的“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节知识点内容时,可以为学生准备好一个盛适量水的容器,以及小石块、泡沫块、蜡烛和萝卜等物体。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所准备的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呈现下沉现象?哪些物体在水中呈现上浮现象?并让学生举例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沉和浮”现象。然后据此告诉学生:物体在水中静止后接触容器底部的现象就是“沉”,使用“↓”表示;物体在水中静止后不接触容器底部的现象就是“浮”,使用“↑”表示。由此可见,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联系不同的事物讲解科学知识,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四、开展生活化的探究活动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富含科学知识,生活无处不科学。所以说,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不能让生活化的教学限制在课堂上,而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领悟体验科学知识。所以,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去开展生活化的探究活动。比如,在“噪音和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公共的场所,比如市场、广场等地方,去分辨音乐和噪音的区别。在活动之前,教师要把学生分为几个组,按小组去讨论和区别两种声音带来的感受。
五、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需要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首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把科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通过生活与科学知识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对科学知识展开探究。其次,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定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知识的探究中。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思考力,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结束语
小学科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将生活化教学策略更好地应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之中,进而达到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全面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最终目的,使小学科学教育体系得到全面的优化和完善,推动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智云.小学科学学科生活化教学策略[J].教育观察,2019,8(37):39-40.
[2]冯晓丽.小学科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102+125.
[3]王永梅.“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