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教育忽视学生的内心感受,而教育需要爱,如今师生的角色在转变,学生也需要爱,尤其农村学生,他们大都有着特殊情况,更需要关爱。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班级管理 关爱学生
传统教育一味追求分数﹑升学率,致使师生间关系严重失衡,教师一味地用“管制、训斥”的方式去“烫平﹑制服”学生,表面上看学生是“驯服”了,不再“顶嘴”了。可是我们忽视了最关键的——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受。
教育需要爱,更需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僵化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教育的角色在变化,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
现在农村孩子状况较为复杂,有的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放任自流的习惯;有的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料,使孩子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甚至染上一些恶习;还有的父母虽然在孩子身边,但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花钱相当随便。凡此种种,这些孩子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关爱,然而父母只把责任推给学校,推给班主任,针对这一现状,班主任应该如何开展工作呢?我认为“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下面谈谈关爱小学生的一些做法。
一、对学生要严格,要严中有爱
我一向认为自己是比较严厉的老师,喜欢用审视的眼光找出学生的错误,而对学生的优点往往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很吝啬表扬的话语。用我自己的话说:“当我不批评你的时候,那就是在表扬你。”时间久了,我发觉师生之间的关系很紧绷。尽管表面上学生对我的教育管理言听计从,但内心真实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了。我不断反省自己,从学生的角度来寻求答案:一味的严厉只能疏远师生间的情感,要严中有爱,学生才会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而爱不仅体现为生活中对学生的关爱,更要从言谈举止中,从赞许的目光中,从表扬肯定的话语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种爱。学着改变自己,虽然有些难,但这种改变恰给师生带来了莫大的惊喜。那些被我的严厉吓坏了的孩子慢慢地敢和我说话了,我的批评教育也渐渐被学生理解接受了。在表扬肯定中,学生找到了快乐自信,在批评教育中,学生也认识到了错误并认真改正。
二、公平公正,让每个学生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
热爱学生,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无论学生是有生理还是心理残疾。学生都是守法的公民,他们完全应该享受到同等的权利和同样的教育。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老师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
因此,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我班的同学积极参与,尽管有时比赛成绩不理想,但任何人都没有负担,而对于学习,每个同学都深知自己的责任,因此学习氛围浓厚,总成绩突出。班干部、优秀学生的评选完全在学生的监督之下公平公正地评选,就连学生座位的调换,学生也自觉养成习惯,两周一轮换。在公平的氛围中,每个人都身心愉悦,并努力发展自己,积极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
三、充分信任学生
班主任的“学生观”,是关系培养人才质量的问题。充分信任学生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方向。少年儿童一般有渴望得到班主任的信任和理解等心理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范围的扩大和个体意识的增强,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和自我荣誉感将越来越强。他们把自己看做“小大人”,在他们眼里,大人做的事情他们都想做,都能做,独立性、自主性在逐步加强。他们思维灵敏,思想活跃,上进心切,自尊心强,班主任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只有信任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上进动力;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能及时掌握学生思想脉搏;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产生“期望效应”,避免“意义障碍”。班主任应该充分信任学生,要相信学生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地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失败时,老师应鼓励、安慰他们,帮助他们分析事理、明辨是非、正确处理。
四、正面引导,走进学生的心田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是为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高姿态的“平易近人”,应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才能燃起学生前进的动力。都说现在独生子女难教育,难就难在独生子女的许多不良个性上,特别是情感的冷漠。因此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多投入情感,用我们的情感去感化学生的心灵。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多关心他们,使他们逐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和与老师、同学之间的隔阂,激发他们自我竞争的动机。为了更好地走进他们的世界,我尝试过各种方法,倒如,多利用课余时间接近他们,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互送贺卡,当取得他们信任后,再加上适当的引导,学生都会主动谈到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惑,有时他们还显得特别无助。这时候我就跟他们分析要害,让他们知道我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亲人,在日后的交流中,我真诚地告诉他们,其实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是学不好,只是方法不当而已,只要改掉原来不好的学习方法,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一定能提高成绩。鼓励他们多问,并告诉他们,我期待着他们的下一次进步,然后请科任老师和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平时多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和指导。这样一来,这几位同学感到身边每一个人都在关心和期待着他们的进步,所以他们都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听课和作业也越来越认真了。培养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田是取得学生信任的重要途径。
总之我们要用爱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教师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需要老师的关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我们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品德习惯,让他健康、自信、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贤君著.中国教育管理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黄云龙著.现代教育管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3]陈孝彬主编.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班级管理 关爱学生
传统教育一味追求分数﹑升学率,致使师生间关系严重失衡,教师一味地用“管制、训斥”的方式去“烫平﹑制服”学生,表面上看学生是“驯服”了,不再“顶嘴”了。可是我们忽视了最关键的——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受。
教育需要爱,更需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僵化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教育的角色在变化,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
现在农村孩子状况较为复杂,有的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放任自流的习惯;有的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料,使孩子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甚至染上一些恶习;还有的父母虽然在孩子身边,但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花钱相当随便。凡此种种,这些孩子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关爱,然而父母只把责任推给学校,推给班主任,针对这一现状,班主任应该如何开展工作呢?我认为“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下面谈谈关爱小学生的一些做法。
一、对学生要严格,要严中有爱
我一向认为自己是比较严厉的老师,喜欢用审视的眼光找出学生的错误,而对学生的优点往往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很吝啬表扬的话语。用我自己的话说:“当我不批评你的时候,那就是在表扬你。”时间久了,我发觉师生之间的关系很紧绷。尽管表面上学生对我的教育管理言听计从,但内心真实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了。我不断反省自己,从学生的角度来寻求答案:一味的严厉只能疏远师生间的情感,要严中有爱,学生才会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而爱不仅体现为生活中对学生的关爱,更要从言谈举止中,从赞许的目光中,从表扬肯定的话语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种爱。学着改变自己,虽然有些难,但这种改变恰给师生带来了莫大的惊喜。那些被我的严厉吓坏了的孩子慢慢地敢和我说话了,我的批评教育也渐渐被学生理解接受了。在表扬肯定中,学生找到了快乐自信,在批评教育中,学生也认识到了错误并认真改正。
二、公平公正,让每个学生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
热爱学生,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无论学生是有生理还是心理残疾。学生都是守法的公民,他们完全应该享受到同等的权利和同样的教育。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老师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
因此,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我班的同学积极参与,尽管有时比赛成绩不理想,但任何人都没有负担,而对于学习,每个同学都深知自己的责任,因此学习氛围浓厚,总成绩突出。班干部、优秀学生的评选完全在学生的监督之下公平公正地评选,就连学生座位的调换,学生也自觉养成习惯,两周一轮换。在公平的氛围中,每个人都身心愉悦,并努力发展自己,积极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
三、充分信任学生
班主任的“学生观”,是关系培养人才质量的问题。充分信任学生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方向。少年儿童一般有渴望得到班主任的信任和理解等心理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范围的扩大和个体意识的增强,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和自我荣誉感将越来越强。他们把自己看做“小大人”,在他们眼里,大人做的事情他们都想做,都能做,独立性、自主性在逐步加强。他们思维灵敏,思想活跃,上进心切,自尊心强,班主任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只有信任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上进动力;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能及时掌握学生思想脉搏;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产生“期望效应”,避免“意义障碍”。班主任应该充分信任学生,要相信学生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地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失败时,老师应鼓励、安慰他们,帮助他们分析事理、明辨是非、正确处理。
四、正面引导,走进学生的心田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是为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高姿态的“平易近人”,应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才能燃起学生前进的动力。都说现在独生子女难教育,难就难在独生子女的许多不良个性上,特别是情感的冷漠。因此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多投入情感,用我们的情感去感化学生的心灵。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多关心他们,使他们逐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和与老师、同学之间的隔阂,激发他们自我竞争的动机。为了更好地走进他们的世界,我尝试过各种方法,倒如,多利用课余时间接近他们,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互送贺卡,当取得他们信任后,再加上适当的引导,学生都会主动谈到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惑,有时他们还显得特别无助。这时候我就跟他们分析要害,让他们知道我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亲人,在日后的交流中,我真诚地告诉他们,其实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是学不好,只是方法不当而已,只要改掉原来不好的学习方法,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一定能提高成绩。鼓励他们多问,并告诉他们,我期待着他们的下一次进步,然后请科任老师和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平时多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和指导。这样一来,这几位同学感到身边每一个人都在关心和期待着他们的进步,所以他们都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听课和作业也越来越认真了。培养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田是取得学生信任的重要途径。
总之我们要用爱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教师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需要老师的关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我们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品德习惯,让他健康、自信、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贤君著.中国教育管理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黄云龙著.现代教育管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3]陈孝彬主编.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