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也在相应的不断完善与进步,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们都提出了不小的挑战。而微信,作为当代自媒体的新生力量,正在广泛的被大学生所接受,在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微信是否能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如何才能够有效的发挥微信这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是本文研究的立足点,也是当代教育者值得深思的地方。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载体 微信
作者简介:姜丹,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学科教学(思政)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5-231-02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现如今大众一直想要追求的境界,它的含义、特征,大家都能够娓娓道来,但是如果谈到该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切实有效的运用到生活当中,如何能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大家就可能不能那么侃侃而谈了,因为在人们的印象当中,思想政治教育无非是马中化、毛概等大学理论课老师以及辅导员传统意味上的苦口婆心的教导,人们并没有过多的考虑过,如果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该如何从哪儿入手?该如何开始转变人们心中的传统教育模式呢?这些都值得我们大家好好地去考虑考虑。
微信作为现阶段自媒体的新生力量,正在可以说是疯狂的为大学生所青睐,它可以说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迫切要求,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当中,很好地用好这一载体,必然会得到大学生的响应,从而真正达到思政教育目标的要求。
一、微信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一般内涵
(一)微信
微信,又叫wechat,是由腾讯公司所开发并拥有的,一款支持语音聊天、实时对讲、即时视频、图片文字、群聊、支付等功能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依附于智能手机,也可以在网页上使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向教育对象传递符合我国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内容,使其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式。在这一过程当中,教育者需要选择一定的教育形式,如政治理论学习、参观、社会实践、文化建设等开展活动并通过这些形式与教育对象进行互动,这些形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二、微信日常使用对大学生的影响
这里的影响主要是基于对吉林大学《大学生使用微信情况调查》分析的数据结果来说明的,吉林大学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各通信运营商与学校合作,新生开学提供送智能机服务,学校无线WiFi校园全覆盖等,情况大体上是跟咱自己学校的情况差不多。此次吉林大学的调查主要是针对于其八个院系来调查的,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一)大学生使用率非常高
调查表明,大学生使用微信的频率非常的高,有近86%的大学生经常使用微信;并且大学生在微信上的在线时间也很长,有近70%左右的人都经常微信在线,这都明显的说明,微信在大学生群体当中的使用率是非常的高。
(二)学习方式增加
在微信还没有出现之前,大学生以往传统的信息来源主要是:书本、教师方面或者是自己亲身经历所得。而自从微信普及之后,有近54%的大学生认为使用微信,有使获取的信息量有一些提升,有近4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使用微信有很大提升,两项加起来竟有超过90%以上的大学生觉得使用微信有用,这非常鲜明的可以说明,微信使得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加了。
(三)社会交往增强
我曾经听到过“马太效应”一说,意思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微信的“朋友圈”它的最初定位就是私密的交流社区,上述表格中也可以明显看出,有近65%左右的人,会把在朋友圈上看到的有用信息说给其他朋友听,这样的话,微信应用于马太效应的话,其结果就是会增进既有熟人关系,使得熟人关系会越来越熟,相应的社会交往也会增强。
(四)进行思想教育的可能性大
可以非常明显的从调查研究中看出,有近74%左右的学生愿意接受通过微信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有近40%左右的学生更接受于与老师微信聊天,这很好地说明,若要以微信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三、微信载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舆情收集、研判难度的加大
舆情,指的是民意的综合反映。研判,指的是对事物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通过舆情信息传播影响决策行为的价值判断。若用微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載体,可能会使得搜集信息的渠道弱化、信息鸿沟进一步扩大,因为若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公众平台,再加上微信私密社区的性质,势必会不能很有效、全面的收集到学生信息。若有了专门的公众平台,在微信上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不免会产生不法分子在平台上传播消极言论,微信传播速度又快,这样病毒式的传播很有可能会左右事态发展的舆论导向。
(二)微信正确使用意识亟需增强
这点针对的主体主要是学生,大体上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网络道德意识需提高。随着微平台的普及,犯罪分子也逐渐把视角转向了微平台,其中最容易的当属微信了,现如今,“网络犯罪”也成了当代社会经常会听到的热门词汇,所以这促使着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提高网络道德意识;第二,网络安全意识需增强。随着网络犯罪的发生,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也得相应的有所提高,要有所防范,不要轻易地就误入犯罪圈套;第三,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需提升。这里所说的媒介素养是指人在面对各种信息时所表现的信息选择、质疑、理解、评估等能力,大学生在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时,要提高自身的甄别选择的能力,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要多吸取正面积极向上的信息。
(三)对思政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挑战 这里所说的思政工作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若要将微信作为载体,教师对于微信的运用能力就得恰到好处,若运用的少了,课堂会显得枯燥无味,若运用的过多,又会影响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所以,微信的应用程度的把握对教师来说是个大挑战;另一方面是辅导员,因为辅导员传统的工作模式就是一人管理多个专业,工作大体上就是杂、碎、多,如要开始运用微信载体的话,并且还得很好地运用这一载体的话,必然会在原有程度上加大工作难度。
(四)传统教育方式面临挑战
传统教育方式,一般都是老师教,学生学,传送给学生的主流价值观都是通过教师甄别选择后的,一般都不会产生什么不好的效果。但是,如果运用微信这一载体的话,因为在微信平台上,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又有可能发表任何的权利,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效果会更难把握。
四、微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对策研究
(一)建立微信载体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1.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要想把微信作为教育的载体,就必须首先要建立一个有效地微信公众平台,这个平台我觉得可以具备三个基本的条件: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来运营维护,其次,可以保证内容的多样性,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可以在微信平台上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微课程”,因为传统的文字信息,大家看一两遍还可以,时间久了,估计也会产生厌烦的感觉,若能变换一种传播的形式,这样也能更加的新颖有趣了。
2.建立微信“线上沟通”与传统“线下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模式。这里的“线上沟通”就是指微信平台上的沟通,意思就是教育者要多关注学生动态,积极接受学生在微信上的反馈信息,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双向互动”。这里的“线下教育”指的其实就是课堂时间,若把传统的课堂教育与课前后的微信平台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那就可以大大的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更好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构建微信多层管理平台。这里的多层管理平台,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个是辅导员,她们主要是作为全程的参与者,要时刻掌握学生在微信平台上的动态;一个是思政理论课的教师,教师不需要时刻对学生进行关注,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可以适当的调整授课方式,可以将课程背景知识介绍、课后作业和问题解答都提前在微信平台上进行,这样可以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起来,增加教学实效;另一个是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干部和学生志愿者等,她们的工作就是在微信平台上积极地推送消息,传播正能量,主要以观察员的身份定位,这样可以及时的与辅导员进行沟通。
(二)提高教育者的微信运用效能
1.提高教师“微能力”的主导权。教师若想将微信作为教育的载体,首先她就必须得转变思想观念,要积极的接纳微信这一载体,其次,教师还必须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和理论水平,通俗的说,也就是要提高微信运用的能力,把想和做结合到一起。
2.恰当运用微信“冷媒体”传递“热信息”。这里的“冷媒体”是指教师只提供有效的信息,要求接受者的参与度要高,完成的信息要多。“热信息”的意思其实就是说在信息的传播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要强。要想达到“冷媒体”传递“热信息”的效果,我觉得教师或者辅导员必须要好好地研究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研究大学生到底真正关注的是什么东西,研究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要增加思政教育内容的趣味性,这样才可能让师生之间达到频繁互动的效果。
3.实时掌握微信动态,降低微信传播的不可预测性。这里的意思比较简单,通俗的说就是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一经发现有任何的问题,都要立马解决,免得事态恶化扩大。
(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微信
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的引领,这样就需要教师要创新理论课形式,增强教学实效性;另一方面,要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这个可以依靠高校的技能培训,比如说开设“网络安全课程”等,也可以通过个人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四)健全监督机制
1.着手宏观层面的立法保障。国家要完善互联网等相关法律,虽然现在也有颁布了一些有关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比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电信条例》等等,但现如今社会上依旧存在着“龟兔赛跑”的现象——法律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科技进步的步伐,这样就导致了一些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所以作为国家层面,要大力的完善互联网相关法律。
2.加强运营商环节的自主監管。运营商一方面要在技术上进行相应的改进,另一方面要在道义上进行提醒,要正确的处理好商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
3.深化微观层面的高校监督机制。有关这里的具体做法,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可以建立高校与运营商之间的信息反馈,这样高校就可以从运营商那里获得大学生群体使用微信全面性、有效性的数据,反过来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微信平台的管理;另一个是可以建立高校学生使用微信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对那些散播谣言、发布违法信息的人员进行惩处,以打击不法分子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胡子祥、余娇.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变革及对策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5(2).
[2]丁汀.“指尖互动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以微信为例.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5(4).
[3]王倩、张立杰.“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与创新.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2).
[4]夏博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初探.2014(1).
[5]全永丽.以微信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吉林大学.2015.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载体 微信
作者简介:姜丹,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学科教学(思政)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5-231-02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现如今大众一直想要追求的境界,它的含义、特征,大家都能够娓娓道来,但是如果谈到该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切实有效的运用到生活当中,如何能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大家就可能不能那么侃侃而谈了,因为在人们的印象当中,思想政治教育无非是马中化、毛概等大学理论课老师以及辅导员传统意味上的苦口婆心的教导,人们并没有过多的考虑过,如果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该如何从哪儿入手?该如何开始转变人们心中的传统教育模式呢?这些都值得我们大家好好地去考虑考虑。
微信作为现阶段自媒体的新生力量,正在可以说是疯狂的为大学生所青睐,它可以说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迫切要求,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当中,很好地用好这一载体,必然会得到大学生的响应,从而真正达到思政教育目标的要求。
一、微信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一般内涵
(一)微信
微信,又叫wechat,是由腾讯公司所开发并拥有的,一款支持语音聊天、实时对讲、即时视频、图片文字、群聊、支付等功能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依附于智能手机,也可以在网页上使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向教育对象传递符合我国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内容,使其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式。在这一过程当中,教育者需要选择一定的教育形式,如政治理论学习、参观、社会实践、文化建设等开展活动并通过这些形式与教育对象进行互动,这些形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二、微信日常使用对大学生的影响
这里的影响主要是基于对吉林大学《大学生使用微信情况调查》分析的数据结果来说明的,吉林大学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各通信运营商与学校合作,新生开学提供送智能机服务,学校无线WiFi校园全覆盖等,情况大体上是跟咱自己学校的情况差不多。此次吉林大学的调查主要是针对于其八个院系来调查的,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一)大学生使用率非常高
调查表明,大学生使用微信的频率非常的高,有近86%的大学生经常使用微信;并且大学生在微信上的在线时间也很长,有近70%左右的人都经常微信在线,这都明显的说明,微信在大学生群体当中的使用率是非常的高。
(二)学习方式增加
在微信还没有出现之前,大学生以往传统的信息来源主要是:书本、教师方面或者是自己亲身经历所得。而自从微信普及之后,有近54%的大学生认为使用微信,有使获取的信息量有一些提升,有近4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使用微信有很大提升,两项加起来竟有超过90%以上的大学生觉得使用微信有用,这非常鲜明的可以说明,微信使得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加了。
(三)社会交往增强
我曾经听到过“马太效应”一说,意思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微信的“朋友圈”它的最初定位就是私密的交流社区,上述表格中也可以明显看出,有近65%左右的人,会把在朋友圈上看到的有用信息说给其他朋友听,这样的话,微信应用于马太效应的话,其结果就是会增进既有熟人关系,使得熟人关系会越来越熟,相应的社会交往也会增强。
(四)进行思想教育的可能性大
可以非常明显的从调查研究中看出,有近74%左右的学生愿意接受通过微信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有近40%左右的学生更接受于与老师微信聊天,这很好地说明,若要以微信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三、微信载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舆情收集、研判难度的加大
舆情,指的是民意的综合反映。研判,指的是对事物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通过舆情信息传播影响决策行为的价值判断。若用微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載体,可能会使得搜集信息的渠道弱化、信息鸿沟进一步扩大,因为若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公众平台,再加上微信私密社区的性质,势必会不能很有效、全面的收集到学生信息。若有了专门的公众平台,在微信上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不免会产生不法分子在平台上传播消极言论,微信传播速度又快,这样病毒式的传播很有可能会左右事态发展的舆论导向。
(二)微信正确使用意识亟需增强
这点针对的主体主要是学生,大体上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网络道德意识需提高。随着微平台的普及,犯罪分子也逐渐把视角转向了微平台,其中最容易的当属微信了,现如今,“网络犯罪”也成了当代社会经常会听到的热门词汇,所以这促使着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提高网络道德意识;第二,网络安全意识需增强。随着网络犯罪的发生,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也得相应的有所提高,要有所防范,不要轻易地就误入犯罪圈套;第三,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需提升。这里所说的媒介素养是指人在面对各种信息时所表现的信息选择、质疑、理解、评估等能力,大学生在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时,要提高自身的甄别选择的能力,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要多吸取正面积极向上的信息。
(三)对思政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挑战 这里所说的思政工作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若要将微信作为载体,教师对于微信的运用能力就得恰到好处,若运用的少了,课堂会显得枯燥无味,若运用的过多,又会影响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所以,微信的应用程度的把握对教师来说是个大挑战;另一方面是辅导员,因为辅导员传统的工作模式就是一人管理多个专业,工作大体上就是杂、碎、多,如要开始运用微信载体的话,并且还得很好地运用这一载体的话,必然会在原有程度上加大工作难度。
(四)传统教育方式面临挑战
传统教育方式,一般都是老师教,学生学,传送给学生的主流价值观都是通过教师甄别选择后的,一般都不会产生什么不好的效果。但是,如果运用微信这一载体的话,因为在微信平台上,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又有可能发表任何的权利,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效果会更难把握。
四、微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对策研究
(一)建立微信载体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1.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要想把微信作为教育的载体,就必须首先要建立一个有效地微信公众平台,这个平台我觉得可以具备三个基本的条件: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来运营维护,其次,可以保证内容的多样性,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可以在微信平台上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微课程”,因为传统的文字信息,大家看一两遍还可以,时间久了,估计也会产生厌烦的感觉,若能变换一种传播的形式,这样也能更加的新颖有趣了。
2.建立微信“线上沟通”与传统“线下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模式。这里的“线上沟通”就是指微信平台上的沟通,意思就是教育者要多关注学生动态,积极接受学生在微信上的反馈信息,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双向互动”。这里的“线下教育”指的其实就是课堂时间,若把传统的课堂教育与课前后的微信平台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那就可以大大的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更好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构建微信多层管理平台。这里的多层管理平台,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个是辅导员,她们主要是作为全程的参与者,要时刻掌握学生在微信平台上的动态;一个是思政理论课的教师,教师不需要时刻对学生进行关注,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可以适当的调整授课方式,可以将课程背景知识介绍、课后作业和问题解答都提前在微信平台上进行,这样可以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起来,增加教学实效;另一个是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干部和学生志愿者等,她们的工作就是在微信平台上积极地推送消息,传播正能量,主要以观察员的身份定位,这样可以及时的与辅导员进行沟通。
(二)提高教育者的微信运用效能
1.提高教师“微能力”的主导权。教师若想将微信作为教育的载体,首先她就必须得转变思想观念,要积极的接纳微信这一载体,其次,教师还必须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和理论水平,通俗的说,也就是要提高微信运用的能力,把想和做结合到一起。
2.恰当运用微信“冷媒体”传递“热信息”。这里的“冷媒体”是指教师只提供有效的信息,要求接受者的参与度要高,完成的信息要多。“热信息”的意思其实就是说在信息的传播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要强。要想达到“冷媒体”传递“热信息”的效果,我觉得教师或者辅导员必须要好好地研究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研究大学生到底真正关注的是什么东西,研究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要增加思政教育内容的趣味性,这样才可能让师生之间达到频繁互动的效果。
3.实时掌握微信动态,降低微信传播的不可预测性。这里的意思比较简单,通俗的说就是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一经发现有任何的问题,都要立马解决,免得事态恶化扩大。
(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微信
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的引领,这样就需要教师要创新理论课形式,增强教学实效性;另一方面,要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这个可以依靠高校的技能培训,比如说开设“网络安全课程”等,也可以通过个人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四)健全监督机制
1.着手宏观层面的立法保障。国家要完善互联网等相关法律,虽然现在也有颁布了一些有关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比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电信条例》等等,但现如今社会上依旧存在着“龟兔赛跑”的现象——法律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科技进步的步伐,这样就导致了一些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所以作为国家层面,要大力的完善互联网相关法律。
2.加强运营商环节的自主監管。运营商一方面要在技术上进行相应的改进,另一方面要在道义上进行提醒,要正确的处理好商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
3.深化微观层面的高校监督机制。有关这里的具体做法,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可以建立高校与运营商之间的信息反馈,这样高校就可以从运营商那里获得大学生群体使用微信全面性、有效性的数据,反过来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微信平台的管理;另一个是可以建立高校学生使用微信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对那些散播谣言、发布违法信息的人员进行惩处,以打击不法分子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胡子祥、余娇.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变革及对策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5(2).
[2]丁汀.“指尖互动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以微信为例.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5(4).
[3]王倩、张立杰.“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与创新.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2).
[4]夏博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初探.2014(1).
[5]全永丽.以微信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吉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