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诺丁斯的关心理论强调教育的道德意义,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应该鼓励有能力、关心他人、懂得爱人、也值得别人爱的人的健康成长,它通过对伦理道德的强调,通过对人本身的重视,打破了传统教育体制对个人、个性、自我的压制,强调要重视个人的自我身心的发展,这在一定意义上对德育工作起到了重大的指引作用,为德育工作提供了重大的启示。
关键词:关心理论; 德育; 实践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2-0110-03
关心伦理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受到西方世界的普遍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逐渐成为西方德育理论的强音。关心伦理学现已成为汇聚众多学者和著作的重要伦理学派。其中,理论最具深度和系统的当推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NelNoddings)的以关心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诺丁斯强调教育的道德意义,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应该鼓励有能力、关心他人、懂得爱人、也值得别人爱的人的健康成长。诺丁斯反对传统的人文教育体系,但她并不反对学习文学、历史、物理、数学以及任何别的学科。她反对一种控制思想,这种思想强迫所有学生学习一种特殊的狭隘的课程,这种课程缺乏学生们可能真正关心的东西。她倡导对人类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尊重,这在当今的学校里是被严重忽视的。她反对任何贬低与女性相关的人类素质的思想和行为。诺丁斯的新教育模式以这样一个认识为前提:人的治理因素不仅仅只有一种,学生个人情况也千差万别。每一个孩子的独特天赋、能力和兴趣都需要教师给予充分的注意,都值得学校为之提供发展的机会。她的理论也得到跨国界和跨文化的接受,这说明关怀主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促进人类精神领域的基础性课题。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在美国被认为是后柯尔伯格时代最重要的道德教育理论之一,同时,她的理论也得到跨国界和跨文化的接受,标志着关怀主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促进人类精神领域的基础性课题。分析和研究诺丁斯的关心理论,对我国大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有以下启示。
一、为学生营造一个课程间相互贯通的德育环境
诺丁斯通过课程的设置将德育与其他教育融为一体,而我国学校课程设置把德育与其他教育分开的现状无疑会使道德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可以借鉴诺丁斯的课程思想,将学校的课程设计集中于学生的活动或行为,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让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感到亲切,这样才有真正的学习发生。同时,应视学生的背景和需求来安排一套由关心自己开始,并扩大到关怀周围的人、远离自己的人、动植物和地球、人造制品和理想观念等构成的基本联系(basicaffiliations),并将之加入课程框架中。另外,在课程的设计上,要注重其连贯性,即以关心为主题来贯穿教育计划,同时,传统学科课程改为多元智能学科课程模式,供学生选修。
二、将道德教育切实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
诺丁斯不但把德育置于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而且还把德育贯彻于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我们应该切实提高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就像诺丁斯所主张的那样,把道德的目的视为首要的、指导性目的。同时,还应坚决抵制德育与其它各育相剥离的做法,使德育贯彻在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使德育真正成为教育的灵魂。要想做到这些,应考虑以下几点:其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育是理想价值与工具价值的结合,不仅要注重其工具价值,更应看重其理想价值,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之人。其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不仅应传授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把道德教育与学术课程的教学整合起来,使教学不仅具有知识性,还具有教育性。其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的人才是德才兼备的,既有高度的智能又有高度的道德修养,两者缺一不可。
三、重视并加强道德情感教育
诺丁斯的关心理论被视为西方德育理论中“主情派”的主要代表,“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是其理论的主要特色。诺丁斯认为,道德情感高于道德认知,认知是为情感服务的,两者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因此,应把情感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目标。只有在情感活动中,学生的道德知识才能深深地根植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成为自己的观点,并在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行为。在进行道德情感教育时,我们应考虑以下几点:其一,在德育的目的上,既要注重德育的工具目的,又要重视德育的本体目的。其二,在德育的内容上,不仅要注重知觉、概念、判断、推理及逻辑认识和实践能力等理性因素,更要关注情感、意志、直觉、灵感、需要、信念等非理性因素;不仅要注重既定美德和道德规范的传授,更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连,关注学生所关心的、现存的一些重大问题。其三,在德育的方法上,应采取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进行德育,不仅在正规的课程中进行情感教育,还应把它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和交往,转化为精神沟通、交往和理解的“我——你”关系,增强德育的情感性和生命活力。其四,在师生关系上,改变传统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间建立一种“我——你”的对话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给学生以充分的爱、理解和尊重,师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亲其师”且“信其道”,这样才能打开培养学生情感的大门。
四、把关心灌注到教育的全部内容和全过程
应让所有的孩子都学会关心。只有学会关心的学生才能理解别人、懂得社会整体利益和需要,才能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和成功。学会关心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基点,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方向,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主要包括: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人造世界,对人造物的理解、欣赏和尊重;关心其他物种;关心环境;关心教科书中的思想和精神等。
对学生的德育主要是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来实现的,将关心关注到教育过程中,要重视从家庭到学校和从学校到社会这两个学生形成道德价值观的主要阶段。在从家庭到学校这个阶段,学生主要形成的是他的传统伦理观念,从学校到社会这个阶段,是学生形成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伦理观念时期,而这其中学校无疑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将关心注入到这两个阶段、三个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更可以加强学生对他者的关心意识,从而学会理解别人、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培养学生学会关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师生间建立一种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关系,学生先作为一个会反应的被关心者,然后在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学会关心,最终成为一个关心者。其二,学校讲授一些关心主题。可通过专门的讲座,也可通过各科教学、校内外活动来进行,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一些现存的、与自己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其三,为学生提供实践关心的机会。学校应多组织一些具有关心性质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关心、实践关心。其四,学校应提供连续性方面的支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一起要有足够长的时间的接触与互动,以使学生发展一种归属感和主人公意识。其五,实施合力教育。要认识到教学生学会关心仅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这是全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
五、提高教师关心的情感和能力素质
“学会关心”这一教育理念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要求。诺丁斯认为,要想使教师能够胜任培养会关心的学生这一任务,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关心者的身份出现,而不是作为训练者或指导者。教师应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与学生平等相处,认可学生,相信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关心者与被关心者之间的关系,教师给学生示范关心,同时,让学生体验关心,并学会关心;教师不仅把关心引入正规的课程,既教书又育人,而且深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各种活动和交往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1.应更新学校教师的观念
一是教师的自我价值观。教师在关心自己的同时,应协调好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把个人利益置于其中,成为学生“从自我圈子中跳出来”的榜样。二是教师的学生观。现代的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把师生关系看成是“我——你”的平等关系。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信任学生。三是教师的社会观。相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相互联系的,应协调两者的关系,而不是把两者对立起来。四是教师的自然观。人不是自然的当然主宰,人必须与大自然和谐共存,要关心其他物种,要关心全球的生存条件。五是教师的科学观。相信科学是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更应明确“没有良知的科学是灵魂的废墟”。要想使科学真正造福人类,促进全人类的进步,就必须把科学发展与道德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2.重建学校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
“学会关心”的内容是一个宏博的知识体系群,既有人类的身体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又有人际交往知识、职业知识、社会生活知识等。教师应尽量做好满足学生各方面求知的知识准备,从而有效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使命。这就要求不仅是某一领域的专才,还应是通晓人类生活、生存及其环境的一切基本知识的通才。
3.扩展并提高学校教师作为关心型教师的能力
过去,人们主要强调教师的工作能力,即教书的能力:处理教材、了解学生、组织学生、妥善的使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能力。这些对于培养“学会关心”的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关心型的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关系,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示范关心,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爱心,更需要教师高超的交往技巧和策略;关心型的教师要把关心主题引入正规的课程,在需要教师拥有良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不断扩充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关心型教师的教育不仅表现在课上,还渗透到课外的所有活动中,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师有较强的育人能力。
以上,我们将关心理论运用于我国高校德育工作中,并指出这样的工作会在哪些方面加强我国高校德育建设。从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诺丁斯的关心理论有很大的优势,它通过对伦理道德的强调,通过对人本身的重视,打破了传统教育体制对个人、个性、自我的压制,突出要重视个人自我身心的发展,这在一定意义上对德育工作起到了重大的指引作用,为德育工作提供了重大的启示。但是,关心理论也有不足,毕竟带有明显的人本色彩的、情感性的“关心”仅是伦理道德的一个取向,尽管它很重要,它也不能代表伦理道德的全部。要想使德育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应在德育的过程中把带有明显人文色彩的、情感性的“关心”这一伦理道德取向与科学主义气息浓厚的、认知性的“公正”这一伦理道德取向真正有机的结合起来。此外,尽管关心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已经受到西方世界的关注,但它真正被运用到学校道德教育实践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它仍处于经验阶段,在实践中尚未做出全面的回答,要做到理论的完善还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的不断深入,这一理论将更加完善,它对于学校培养道德的人这一巨大使命所起的作用将更加重大。
参考文献
[1]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J].王一兵译.教育研究,1990(7):16-17.
[2]王恩发.学会关心,迎接21世纪的挑战[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5(1):35-40.
[3]王义高.跨世纪教育的一个共同主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1):64-68.
[4]杨宝忠.培养关心型教师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7):33-37.
[5]赵学霞.诺丁斯关心理论对教师素质的全新要求[J].外国教育研究,2003(3):25-28.
[6]宋哗.“学会关心”和责任生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3):16-18.
[责任编辑:张俊华]
关键词:关心理论; 德育; 实践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2-0110-03
关心伦理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受到西方世界的普遍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逐渐成为西方德育理论的强音。关心伦理学现已成为汇聚众多学者和著作的重要伦理学派。其中,理论最具深度和系统的当推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NelNoddings)的以关心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诺丁斯强调教育的道德意义,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应该鼓励有能力、关心他人、懂得爱人、也值得别人爱的人的健康成长。诺丁斯反对传统的人文教育体系,但她并不反对学习文学、历史、物理、数学以及任何别的学科。她反对一种控制思想,这种思想强迫所有学生学习一种特殊的狭隘的课程,这种课程缺乏学生们可能真正关心的东西。她倡导对人类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尊重,这在当今的学校里是被严重忽视的。她反对任何贬低与女性相关的人类素质的思想和行为。诺丁斯的新教育模式以这样一个认识为前提:人的治理因素不仅仅只有一种,学生个人情况也千差万别。每一个孩子的独特天赋、能力和兴趣都需要教师给予充分的注意,都值得学校为之提供发展的机会。她的理论也得到跨国界和跨文化的接受,这说明关怀主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促进人类精神领域的基础性课题。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在美国被认为是后柯尔伯格时代最重要的道德教育理论之一,同时,她的理论也得到跨国界和跨文化的接受,标志着关怀主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促进人类精神领域的基础性课题。分析和研究诺丁斯的关心理论,对我国大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有以下启示。
一、为学生营造一个课程间相互贯通的德育环境
诺丁斯通过课程的设置将德育与其他教育融为一体,而我国学校课程设置把德育与其他教育分开的现状无疑会使道德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可以借鉴诺丁斯的课程思想,将学校的课程设计集中于学生的活动或行为,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让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感到亲切,这样才有真正的学习发生。同时,应视学生的背景和需求来安排一套由关心自己开始,并扩大到关怀周围的人、远离自己的人、动植物和地球、人造制品和理想观念等构成的基本联系(basicaffiliations),并将之加入课程框架中。另外,在课程的设计上,要注重其连贯性,即以关心为主题来贯穿教育计划,同时,传统学科课程改为多元智能学科课程模式,供学生选修。
二、将道德教育切实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
诺丁斯不但把德育置于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而且还把德育贯彻于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我们应该切实提高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就像诺丁斯所主张的那样,把道德的目的视为首要的、指导性目的。同时,还应坚决抵制德育与其它各育相剥离的做法,使德育贯彻在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使德育真正成为教育的灵魂。要想做到这些,应考虑以下几点:其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育是理想价值与工具价值的结合,不仅要注重其工具价值,更应看重其理想价值,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之人。其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不仅应传授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把道德教育与学术课程的教学整合起来,使教学不仅具有知识性,还具有教育性。其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的人才是德才兼备的,既有高度的智能又有高度的道德修养,两者缺一不可。
三、重视并加强道德情感教育
诺丁斯的关心理论被视为西方德育理论中“主情派”的主要代表,“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是其理论的主要特色。诺丁斯认为,道德情感高于道德认知,认知是为情感服务的,两者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因此,应把情感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目标。只有在情感活动中,学生的道德知识才能深深地根植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成为自己的观点,并在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行为。在进行道德情感教育时,我们应考虑以下几点:其一,在德育的目的上,既要注重德育的工具目的,又要重视德育的本体目的。其二,在德育的内容上,不仅要注重知觉、概念、判断、推理及逻辑认识和实践能力等理性因素,更要关注情感、意志、直觉、灵感、需要、信念等非理性因素;不仅要注重既定美德和道德规范的传授,更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连,关注学生所关心的、现存的一些重大问题。其三,在德育的方法上,应采取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进行德育,不仅在正规的课程中进行情感教育,还应把它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和交往,转化为精神沟通、交往和理解的“我——你”关系,增强德育的情感性和生命活力。其四,在师生关系上,改变传统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间建立一种“我——你”的对话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给学生以充分的爱、理解和尊重,师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亲其师”且“信其道”,这样才能打开培养学生情感的大门。
四、把关心灌注到教育的全部内容和全过程
应让所有的孩子都学会关心。只有学会关心的学生才能理解别人、懂得社会整体利益和需要,才能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和成功。学会关心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基点,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方向,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主要包括: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人造世界,对人造物的理解、欣赏和尊重;关心其他物种;关心环境;关心教科书中的思想和精神等。
对学生的德育主要是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来实现的,将关心关注到教育过程中,要重视从家庭到学校和从学校到社会这两个学生形成道德价值观的主要阶段。在从家庭到学校这个阶段,学生主要形成的是他的传统伦理观念,从学校到社会这个阶段,是学生形成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伦理观念时期,而这其中学校无疑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将关心注入到这两个阶段、三个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更可以加强学生对他者的关心意识,从而学会理解别人、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培养学生学会关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师生间建立一种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关系,学生先作为一个会反应的被关心者,然后在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学会关心,最终成为一个关心者。其二,学校讲授一些关心主题。可通过专门的讲座,也可通过各科教学、校内外活动来进行,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一些现存的、与自己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其三,为学生提供实践关心的机会。学校应多组织一些具有关心性质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关心、实践关心。其四,学校应提供连续性方面的支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一起要有足够长的时间的接触与互动,以使学生发展一种归属感和主人公意识。其五,实施合力教育。要认识到教学生学会关心仅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这是全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
五、提高教师关心的情感和能力素质
“学会关心”这一教育理念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要求。诺丁斯认为,要想使教师能够胜任培养会关心的学生这一任务,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关心者的身份出现,而不是作为训练者或指导者。教师应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与学生平等相处,认可学生,相信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关心者与被关心者之间的关系,教师给学生示范关心,同时,让学生体验关心,并学会关心;教师不仅把关心引入正规的课程,既教书又育人,而且深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各种活动和交往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1.应更新学校教师的观念
一是教师的自我价值观。教师在关心自己的同时,应协调好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把个人利益置于其中,成为学生“从自我圈子中跳出来”的榜样。二是教师的学生观。现代的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把师生关系看成是“我——你”的平等关系。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信任学生。三是教师的社会观。相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相互联系的,应协调两者的关系,而不是把两者对立起来。四是教师的自然观。人不是自然的当然主宰,人必须与大自然和谐共存,要关心其他物种,要关心全球的生存条件。五是教师的科学观。相信科学是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更应明确“没有良知的科学是灵魂的废墟”。要想使科学真正造福人类,促进全人类的进步,就必须把科学发展与道德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2.重建学校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
“学会关心”的内容是一个宏博的知识体系群,既有人类的身体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又有人际交往知识、职业知识、社会生活知识等。教师应尽量做好满足学生各方面求知的知识准备,从而有效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使命。这就要求不仅是某一领域的专才,还应是通晓人类生活、生存及其环境的一切基本知识的通才。
3.扩展并提高学校教师作为关心型教师的能力
过去,人们主要强调教师的工作能力,即教书的能力:处理教材、了解学生、组织学生、妥善的使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能力。这些对于培养“学会关心”的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关心型的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关系,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示范关心,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爱心,更需要教师高超的交往技巧和策略;关心型的教师要把关心主题引入正规的课程,在需要教师拥有良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不断扩充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关心型教师的教育不仅表现在课上,还渗透到课外的所有活动中,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师有较强的育人能力。
以上,我们将关心理论运用于我国高校德育工作中,并指出这样的工作会在哪些方面加强我国高校德育建设。从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诺丁斯的关心理论有很大的优势,它通过对伦理道德的强调,通过对人本身的重视,打破了传统教育体制对个人、个性、自我的压制,突出要重视个人自我身心的发展,这在一定意义上对德育工作起到了重大的指引作用,为德育工作提供了重大的启示。但是,关心理论也有不足,毕竟带有明显的人本色彩的、情感性的“关心”仅是伦理道德的一个取向,尽管它很重要,它也不能代表伦理道德的全部。要想使德育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应在德育的过程中把带有明显人文色彩的、情感性的“关心”这一伦理道德取向与科学主义气息浓厚的、认知性的“公正”这一伦理道德取向真正有机的结合起来。此外,尽管关心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已经受到西方世界的关注,但它真正被运用到学校道德教育实践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它仍处于经验阶段,在实践中尚未做出全面的回答,要做到理论的完善还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的不断深入,这一理论将更加完善,它对于学校培养道德的人这一巨大使命所起的作用将更加重大。
参考文献
[1]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J].王一兵译.教育研究,1990(7):16-17.
[2]王恩发.学会关心,迎接21世纪的挑战[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5(1):35-40.
[3]王义高.跨世纪教育的一个共同主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1):64-68.
[4]杨宝忠.培养关心型教师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7):33-37.
[5]赵学霞.诺丁斯关心理论对教师素质的全新要求[J].外国教育研究,2003(3):25-28.
[6]宋哗.“学会关心”和责任生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3):16-18.
[责任编辑:张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