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课外阅读课文引发的六个人生问题思考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修订版中职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编入了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阿历克斯·哈利的散文名篇《列车上的偶然相遇》。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好学上进的父亲面临失学的危机之后,無奈之中去列车上当临时服务员,与素不相识的博西先生相遇。父亲认真、不马虎的工作态度和规范的服务获得了博西先生的好感并得到他的资助,从而改变了人生。
  这是一篇课外阅读课文,按照惯例,我们几位语文科的老师往往只是在课堂上简略地讲述一下内容提要,或指导一下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就翻过去了。但我仔细阅读课文后发现,这实在是一篇与现实社会和学生个人实际联系紧密,且具有深刻内涵和教育意义的好作品。经过认真研讨后,我提出了六个连环推进的问题供学生课内讨论,并由此引发了学生深沉的人生思索。
  在指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后的基础上,我提出了如下问题:
  问题一:文中“父亲”的出身及家庭情况怎样?
  学生A:文中的“父亲”是黑人,出生在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小农场里。作为刚被解放了的黑奴的儿子,可以想见他的地位之卑微,家境之贫困。当他吵着要去上大学时,祖父总共只给了他50美元。生活上他克勤克俭,学习上无钱买课本等细节,都说明了他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教师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后作出结论:对于出身,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选择,所以不要怨天尤人;对于家境,我们或可改变,但也不必苛求父母;面对现实,寻求突破才是我们自己最好的选择。
  问题二:文中“父亲”吵着要去上大学,在艰辛地读完了预科班后,又考取了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堡大学,说明“父亲”当时是怎样的一位青年?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生B:“父亲”不甘出身低微,渴求改变命运,所以选择了上大学。“吵”着要上大学,则反映了他求学心情的迫切,又有对家庭、对命运不公的抗争,应该说他是一位上进心极强的青年。
  学生C:上学是改变自身命运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我们村有的人没上过一天学,搞废品回收也发了财,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改变了个人命运。
  教师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后作出结论: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求学虽不是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方式,但却是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即使是社会经验和技术的积累也离不开科学文化知识这个载体。比如说当今有人可以网上开废品回收公司,有的人却只能沿街收购。
  问题三:从几百名应聘者中,“父亲”被选中为夏季旅客列车的临时服务员,这是偶然的吗?
  学生D:不是偶然的,从几百名应聘者中被选中为夏季旅客的临时服务员,说明“父亲”是有竞争力的,是执著而认真地参与了这次竞聘的。
  学生E:也许这位“父亲”是幸运的,但幸运是一时的,绝非一生一世,很难说一个人一辈子都会有好运气。从这一点说,我挺佩服这位“父亲”的,不知道将来我们在竞聘中能否像他这么幸运,又像他这样有才,“真是太有才了!”(学生哄堂大笑)。
  教师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后作出结论:人生充满竞争,机遇无处不在。但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知识、准备经验、准备毅力、耐心和品德。生活中看似偶然中其实有必然,而“必然”也必然来自平时生活中的“偶然”。
  问题四:身为夏季旅客列车临时服务员的“父亲”具有怎样的职业精神和人生态度,课文中哪些方面描写了他的这种职业精神和人生态度?
  学生F:文中的“父亲”忠于职守、技能娴熟、工作认真、不卑不亢、彬彬有礼、求知心切、执著而坚忍。
  学生G:课文分别从行动、语言、心理几个方面的描写中体现了“父亲”高度敬业的职业精神。比如从行动上写:“清晨两点钟,车厢内拥挤闷热,忠于职守的父亲穿着白色的工作服,仍在颠簸的车厢里缓缓巡回。”当衣着考究的博西先生说他和妻子都无法入睡,想要一杯热牛奶时,“父亲不一会就在银色的托盘里放了两杯热牛奶与餐巾,穿过拥挤的车厢,极为规范地站到这位男子面前。”从语言上写:当博西先生问“父亲”“这么晚了,你还在工作”时,“父亲”回答:“这是车上的规矩,先生。”在另外几句的问答中,“父亲”也言必尊称对方为“先生”,客气而尊重,显得十分礼貌而得体。从心理上写:因为无钱买课本的那一门功课不及格产生的沉重压力使“父亲”萌生了退学念头,在火车上干活使他积攒了不少钱并远远超出了退学回家的路费,可“父亲想,这点积蓄已够整整一学期的学费,何不再试一学期,看看究竟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等。
  教师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后作出结论:文中“父亲”的职业精神和人生态度,与我们今天倡导的仍然一致,职业无高低贵贱,人生却起伏无常。无论何时何地,或者说没有国别时限,“爱岗敬业”都是我们应该发扬光大的,这才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赢得别人尊重、社会承认的重要的先决条件。还有文明礼貌、自尊、自重而不自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是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尤其应该学习和实践的生活准则。
  问题五:如果没有那段“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如果没有那位热情和有爱心的“博西先生的资助”,文中的“父亲”的人生道路将会是怎样的呢?
  学生H:我认为,如果没有这次偶然相遇,文中的“父亲”很难成为一个“很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因为他的家庭条件、社会地位都不许他继续学业,仅靠他本人努力恐怕也无济于事。
  学生I:我认为,如果没有这次偶然相遇,文中的父亲也会成功。因为他具有执著、认真的品质,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即使失去了这次机遇,以后也一定还会有机遇的,只要他的价值存在,就会有机遇可抓。
  教师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后作出结论:“机遇”是有其偶然性的,但这种偶然的机遇只向具有真正价值的人敞开大门,而一个具有真正价值的人也必然善于捕捉机遇,否则也难以求得发展。文中的“父亲”就是这样,他以自己的“执著、认真”,应聘当上了列车临时服务员;以他的忠于职守、规范服务赢得了博西先生的关注、青睐和资助;又以他执著追求、积极进取的精神返回格林斯堡大学学习。他抓住了“偶然”,也抓到了“机遇”,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他们一家的发展轨迹”。
  问题六:课文第一段“我们兄弟姐妹无论何时相聚在一起,总是免不了谈论起我们的父亲,以及父亲那个晚上在火车里遇到的神秘先生”,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朴素的道理?
  学生J:他们兄弟姐妹没有忘记“父亲”艰辛求学的经历,没有忘记博西先生对他们父亲的无私资助,告诉了我们不能忘本的朴素道理。
  学生K:我们常听家长及老师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文中的“我们兄弟姐妹”受了父亲的恩,“我们的父亲”受了博西先生的恩,也就是说他们的全家受到了博西先生的恩,之所以难以忘怀,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受恩于父母、师长,也应该常怀感恩的心回报他们。
  教师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作出结论:感恩是人类社会的传统美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要素和道义力量。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宗教信仰都将知恩图报作为主流价值观提倡。我们也都曾有过彷徨、无奈和困惑,正是有了那些也许我们还记得也许忘记了名姓的热心人们的帮助,才有了今天;也正是那些淡如清水而又恩重如山的扶助,才使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赢得辉煌。如今已经长大或正在长大的我们,不应忘记曾经受到的恩惠,感恩父母、老师,感恩母校、家乡,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那些也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
  这时,不知谁轻声吟唱起《感恩的心》:“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莹莹泪光中,课堂上已是歌声朗朗。
   (河南省汝南园林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学校体育课程、学生、教师、社会等因素,进一步探讨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目标,提出合理地研究学生身体发育的过程,充分利用体育的价值原则和体育因素加强体育课程的教育性等。   关键词:学校 体育 改革    随着我国教育与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原有的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对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学术竞争力不强,科研队伍尚未形成,体育教育质量不好,领导对体育教育的认识
教学工作的成效,即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而且主要决定于学生本身的主观条件。即使是在一节课上,学生也常不能始终如一,保持稳定的积极状态。英语课
如何提高大学法语二外教学,一直是高校法语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试从大学法语二外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从教学内容上分析,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法。
面对方兴未艾的新课程改革,很多美术教师在实践中努力寻求和探索实现新课程发展目标的手段和方法,但囿于认识的偏差,有部分教师在培养合作精神、竞争意识、民主思想和运用现代媒体手段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不当做法,或流于形式,这是值得我们注意并应及时纠正的。    一、盲目分组合作,抑制学生个性发展     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管具体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常常生硬地搬用分组合作的固定形式,以为只有采用分组练习,才
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通过身体锻炼和实践来实现的课程,在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因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划分为:身体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五个领域,首次把心理健康目标提高到课程目标地位,也是除心理健康教育课外将心理健康目标作为课程目标的唯一课程,对发挥该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品质影响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由于旧的体育课程体系和教学观念的影响,体
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中师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和作用。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作为一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坚持正确的方针和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   如今的教师虽早已丢掉了令学生望而生畏的教鞭,那种靠体罚学生而达到教育目的的做法已被教师们唾弃。但是毋庸讳言,仍有许多教师有意无意地采取讽刺、挖苦、揭短等种种手段,使学生在精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电子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迅速崛起,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刻而广泛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是新世纪交给我们的历史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科学,在整个自然科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科学。如何把生物课上“好”?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如何使生物课的教学与发展同学生智能以及与培养学生创造力相结合?这是每一个生物教师应该重视和探索的课题。尽管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万变不离其宗,生物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把学生看做是课
摘要: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很多重要场合提出“文化自信”,只有坚持传统文化自信,才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走歪路。高校艺术社团的建立同样要文化自信,坚持本地方的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让更多大学生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  关键词:河东文化 高校社团 社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1-0095-02  俗话说:“一千年文明看北京,三千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