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我饲养的动物学习

来源 :人与生物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ck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们教给我真诚”
  
  这天中午正好是张歆值班,我跟她来到笼舍的里间。看到她进来,好几只小猴都把脸贴在拦网上眼巴巴地看着她,一只蜘蛛猴从笼子的这头荡到那头,还把水盆打翻,弄出好大动静,想引起她的注意。“小坏蛋,你又干嘛?”张歆走过去在拦网前蹲下,那只叫笨笨的蜘蛛猴马上冲过来,嘴里发出兴奋的“嗬嗬”叫声,伸出双手把她的手紧紧地抓住,像小孩子撒娇似的想把她往里拽。“它这是想让我进去和它玩呢!”
  张歆从这头走到那头,到每一间笼舍前和里面的小猴说话、摸摸它们。她的语气里透着宠爱,就像和自己的孩子说话。她还躲在柱子后面和小猴们玩藏猫猫,那些小家伙们非常开心,会歪着脑袋去找她。她要走时,一只赤猴竟然发出类似哀嚎的声音,一副要哭的样子。看张歆还很年轻,但是在小猴的面前,她全身都散发出母性的光辉。
  养动物就像养孩子一样,要用心去换它们的心。我每天尽量和动物待在一起,近距离接触,一看、一摸知道动物没问题,这一天就特别踏实。我对它们的每一个眼神都很了解,而我的眼神、表情、语气它们也都能够领会。动物对人的情绪的感知能力很强,有时候比人观察得更仔细。如果我心情不好,不太爱说话,它们都能够知道,就在一边静静地看着你,也不那么淘了,有时候甚至会悄悄地过来摸摸你。看着它们这样,真的是一种很大的安慰。有的时候和别人说话的声音大了些,它们以为我们在吵架,会护着我。
  每一只小猴都会把我当作是它的,每当看到我,它们的表情会变得不一样,看我的眼神特别依赖,这样我就满足了。休息或者出门的时候,心里总会惦记着这些小家伙。回到家里或者和朋友在一起,往往谈得最多的就是动物。朋友们都说,怎么一说到动物你就两眼发亮?连语气都变温柔了。
  其实,不光是张歆,在采访中我们遇到过不少饲养员,不知不觉间,他们和自己养的动物之间出现了奇妙的亲情,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惦念。我们还听说过两个年轻女饲养员养的黑猩猩病了,她们衣不解带,日夜守护,还让捏猩睡在她们床上。诸如此类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我们有些奇怪,人和动物之间怎么会有这样的感情?
  给动物喂食时,张歆允许我和她一起进到笼舍里去。小猴们见她进来都异常兴奋,而她始终柔声和它们说着话,把香蕉、红枣等可口又营养的食物往怀孕或带着小崽的母猴手里塞。一只叫翠翠的母翠猴一直跟在她身后,眼神无限依恋。张歆说,以前它被另外一只翠猴欺负的时候她正好在场,便把它挡在身后,教训了几句那只欺负它的猴子。从那以后,翠翠就和她特别亲,每次她一进来就要粘着她。
  和动物在一起,你会觉得它们的眼神是那么纯净。你对它们好,它们也会对你好;有人打它们,它们也会报复。对动物来说,你付出多少它就会回报多少,人和人之间就做不到,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而动物之间很纯朴、纯净。它们很真,一点虚的、杂的都没有,对你好就是对你好,不信任你就是不信任你。它们能教给我真诚。我的朋友都说,你怎么那么纯啊,没有什么杂念,是天天跟动物在一起待的吧?我说是啊。和动物在一起真的是很单纯的感觉。它们也有生离死别,难受的时候不吃不喝,就那么傻傻地呆着,很忧郁,让人心疼。
  看着张歆说这些话时发亮的眼睛,我忽然想到,也许是动物世界里这种简单纯净的真情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吧?它们之间丰富的情感、率真而细腻的表达方式,让人反思自身。老饲养员侯启明曾和我们说过,动物之间的友爱、保护和关照甚至比人之间还要明显,人的情感表达很多时候无法做到动物那么细腻。他说:“我养动物几十年,很大程度上是动物教育了我,它们之间的一些交流、表现,往往是我们人有所欠缺、需要学习的。”
  
  “动物没有错”
  
  最后轮到给松鼠猴喂食了。看到张歆端着食物进来,十多只猴子兴奋地吱吱叫着,胆大些的就跑下来直接从盘子里拿食物吃。其中有一只松鼠猴在离我们一米多的地方停下来,试探性地往前一点一点蹭,眼睛一直很留意地看着张歆。“宝贝,过来吧,没事。来,给你好吃的。”张歆轻声地招呼它。它迟疑了一下,终于慢慢地走过来,从她手上接过花生,美美地吃着,还不时地用亮晶晶的眼睛看一看我们。
  “它前段时间咬过我,看,伤疤还在呢!”张歆把受过伤的手指给我看。咬人之后,它好像也知道自己错了,总躲着饲养员,后来看张歆没有惩罚它的意思,慢慢才敢接近。
  原来,前段时间有一天下雨,天气很冷,但这只猴子总在外面活动的露天笼子里待着,怎么叫都不肯回去,张歆怕它着凉,一着急就伸手去抓它,但橡胶手套滑落,猴子受惊就回身在她手上咬了一口。
  它真的一点错都没有,动物出于自卫当然要咬人;错的是我,我抓它的时候没戴防护手套。动物都有自己的本能和习性,和它们相处必须了解和尊重这些习性,而不是说人想怎样就怎样,不能按照人的标准和人的感情去判断动物。
  张歆淡然地说着,不断重复,看向那只松鼠猴的目光依然温柔。“动物没有错”,这是饲养员学到的比亲情更重要的一课:对其他生命的理解和尊重。也许,正因为天天用心和动物相处,她了解它们,而且了解它们身上所体现的不可违逆的自然性。只要见到过张歆和小猴们在一起的情景,你就能够感觉到,她是把这些动物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极力去理解它们、尊重它们的习性和需要。说起来,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自觉智商很高,一直凌驾于所有物种之上。我们这些人,又何尝不需要这种情商的教育呢?
  
  “我总觉得亏欠了它们”
  
  整个中午休息时间,张歆就和她的小猴们泡在一起,不停地和它们说话,和它们一起玩,她的眼神、表情和语气都带着深深的疼爱。但是能够感觉到,她的这种疼爱与温柔带着一种深深的无奈,甚至是悲
  动物们对我很依恋,因为我照顾它们,和它们交流,想尽一切办法对它们好。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总觉得亏欠了它们。为了让人们观赏,这些动物从野外来到这种圈养的环境,本身这就是一种不公平待遇。它们也是有思维的,也不愿意被关起来,但又没有办法,很无奈。很多人在外面看着,说,你看它们多舒服呀,有吃有喝的。其实不是这样,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把你关起来,夺去你的自由,每天都是一样的食物,你也会烦躁,也会不舒服吧。对人来说,要吃什么、用什么都是可以自己选择的;但动物就没办法,你给它吃什么它就只能吃什么,给它用什么它就用什么,给它什么样的环境它就只能面对什么样的环境。
  我喜欢看生活在野外的动物,喜欢它们自由自在的样子。在野外,想吃什么、需要什么就摄取什么,不仅营养充分,因为四处觅食的缘故,活动量也很大,你看它们的毛色多漂亮啊!在它们的栖息地里,各种各样的植物很丰富,但现在笼舍里的树都是假的,四周是光秃秃的墙壁,丰容以后虽然地上有了草,也是很单一的。所以,有的时候猴子在外面呆着烦了,到里面来,游客不理解,说,怎么都看不到动物了?我就会和他们说,你想想,如果你一天到晚被别人看着,你自己会不会累?需不需要休息?有时候游客还会不停地敲玻璃,让它们没法休息。
  人工的条件很有限,本身就没法给动物更好的环境,我只能是尽量对它们好,尽量让它们活得更快乐一些,但它们有许多需求都没法告诉我,只好靠我自己去体会。我就是它们的眼睛、手和嘴,它们需要的,我要替它们想到办到,比如给它们找朋友,有的小猴一个种只有一只,单独关着,很孤独,我就试着让它们待在一起,互相有个伴,对它们来说是种安慰。平常我也会尽量多和它们说话、玩耍,多和它们交流。总之是要想办法丰富它们的生活,大的环境不可能有大的改变了,只能从细小的方面作些改善。
  张歆的这种无奈和愧疚反而让我们感到了某种安慰。动物园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完全满足动物的需求,让它们过上和野外同类一样的生活,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一位专家说过,只有动物园管理人员乃至游客对动物园里的动物怀有亏欠感,这些动物的罪才没有白受。
其他文献
“院子里一点绿色都没有”    几乎从上路开始,队伍里就有不同声音。同样面对着黑帐篷,牛羊,有的被浓重的“异文化”气氛所打动,有的却感叹这个地区怎么还如此贫困落后……“移民”自然成了争论的一个主题。其实,关于移民在牧民中也有着极为不同看法,有的认为不应当靠国家养着,那样“就像一个袋子,空空的根本立不起来”:有的是为了孩子上学方便:也有的被外面的世界吸引,希望能有更好的物质生活。我们特意找到了吉卓玛
期刊
没有土地,还能称其为农民吗?在一个叫做“干顷洼”的地方确有这么一群农民。  千顷洼是衡水湖的前身,曾经是一片自然湿地。那时的千顷洼时涝时旱,变化无常,涝时整个地区成为一片汪洋;旱时仅洼地有水,成为大片良田。因此洼里散布着不少村落,生于斯长于斯的村民早巳习惯了几千年来水进我退、水退我进的耕种生活。  千顷洼田地几万亩,农民怎么也种不完。涝了,旱了,对村民生活影响也不大。想起当年,顺民庄一位憨厚的老伯
期刊
一个从经济目标向生态目标的转变正在三江源地区大步推进。据2005年9月20日人民日报报道:“青海省委,省政府日前决定,今年对三江源地区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考核,要从以国民经济指标考核为主,转到以生态建设指标为主上来。”这是一个理性的重大的转变,也注定是一次深刻而艰难的转变。因为,积极推动这一转变需要直面诸多的问题和歧异,包括需要对许多曾经习惯了的思维和判断,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角度加以重新审视。
期刊
黑颈鹤的“无性婚姻”    1983年,北京动物园仅有的一对黑颈鹤配对并下了蛋。这是个爆炸性的消息。在80年代,全球已知黑颈鹤仅有800多只,这对宝贝产蛋,怎能让人不欢喜?  但欢喜之后就是极度的失望了,那几个蛋都是“白蛋”,这样的蛋没有受精,孵不出小鹤来。当时我们面对这样的失望,只是一个劲地寻思,它们既然都配对了,怎么还会生白蛋?到底问题出在哪儿?  经过翻查资料,了解野生黑颈鹤的习性。我们才知
期刊
当我们结束了在北京动物园里一个多月马不停蹄的采访时,我们的第一感觉并不是完成了一次任务,而是感受到了一次生态理念的强烈碰撞。这已经不只是自然知识的学习,我们被带进了人与自然的深度思考……  没走进北京动物园之前我们就听说,这里的两栖爬行动物馆在国际上都是名列前茅的,而且在北京动物园里有“小动物园”之称,于是它成了我们采访的一个必到之处。  由于里面住着几十种冷血“居民”,两爬馆在许多人眼里是个神秘
期刊
我们来到动物园的草库——这是一个坐落在动物园北侧的草食动物的粮仓,是个游人根本不可能迈人的禁地。保管员打开两扇大铁门,一股草香味迎面扑来。站在将近20米高的草垛下,我们与保管员攀谈起来。原来这里的草是从河北、内蒙、黑龙江、新疆等地买来的,每年都要更新,可是现在草市需求越来越人,草的产地越来越少,价格便越来越高。每年能不能备足符合质量的干草,正在成为这个草库犯准的事。  这使我们想起几天前从动物园的
期刊
在吴园长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巨幅航拍照片,这是北京动物园的鸟瞰图,从它上面可以找到动物园周围所有的建筑:北京展览馆、北京天文馆、首都体育馆、奥林匹克冰球馆、北京海洋馆,还有造币大厦、中国船舶大厦、西苑宾馆、四达大厦、中苑宾馆……被这些钢筋水泥包围着的是一片在城市里算得上十分开阔的树林,不细看不会发现林间偶尔露出一些建筑的边角。就是在这片绿地上,一百年前诞生了中国的第一个动物园,而今天它正在这里纪
期刊
检疫场、兽医院、饲料室、育幼室等动物园的附属设施对绝大多数游客来说是陌生的。它们大多不在动物展区内,不对游人开放。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些有“动物园后台”之称的地方。    检疫场和饲养场:    动物园中的动物来源有三种途径:新出生、来自野外以及从外单位引进。为保证园中动物和游客不受疫病传染,经后两种途径的动物不能马上进入展区,要先住在一个与园内动物隔离的地方进行检疫,待确定健康无病后才能进园与游人
期刊
编者:走进衡水湖,我们发现它的困境折射出整个华北地区水的危机,它的出路呼唤人对水的态度的根本转变。所庆幸的是国家政策正在由过去的“征服自然,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向“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合理共享水资源”转变。在此背景下我们请专家来和我们一起对衡水湖作了一次回顾和展望。  陈惺:曾任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兼总工程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农业委员会主任,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为农田水利咨询专家。1944年在重庆
期刊
让笼舍更自然些    “刻板性反应”是又一个吸引我们注意的词儿。  “刻板性反应就是动物在笼子里不停转圈或者一左一右、一前一后晃动身体,不能停止”IFAW(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的张力说。  以前听说过,动物园里的动物因为被长时间关在单调的笼子里,会像患了精神病一样出现很多匪夷所思的行为,比如不停地在笼子里面沿着墙壁走,顺时针走一会儿再换成逆时针。  今天我们的重点采访对象是猩猩馆。听说在猩猩馆改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