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jia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归纳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兰州城市学院为例,介绍了该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包括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以实现为其他同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起到借鉴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大学英语课程; 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李彬(1981-),女,汉族,兰州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地方院校英语口译慕课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S[2017]GHB04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甘肃英语专业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问题与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B-17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高校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指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就是对地方性本科院校中的应用型引导。王守仁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对大学英语课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各高等院校应该根据各自类型、办学层次、生源、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在遵循语言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与之相对应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课时,形成反映校本特色、动态开放、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这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政策导向。2017年,笔者所在的兰州城市学院出台《兰州城市学院本科人才培养公共课及学科基础课改革方案》,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根据学校三大专业集群和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设置,实行分层分类培养,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所需的外语知识和技能。”在此方案的指导下,作为承担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探索,以通用英语(EGP)、专门用途英语(ESP)和跨文化交际英语三大课程体系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导向,在构筑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以达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下面笔者将介绍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以便为其他同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起到借鉴和推动作用。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肩负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既懂专业,又能使用英语获取与专业相关信息,实现口头或书面交流的人才的重任。但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当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学偏重于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教学目标,尤其是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为导向。同时,教师的教学工作主要围绕词汇积累,语法习得和篇章结构分析来开展。此外,针对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训练也主要是参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内容而安排的,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学生无法用英语进行熟练地交流和表达,对西方的社会和文化了解不够,更无法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在校本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是具体安排和规定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依據本校生源结构特点、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需求已经进行分级教学,但课程设置通常是两学年的通用英语基础课程,大学三四年级并未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即与学生各自专业或未来职业相关的英语课程。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在学术或职业领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欠缺,无法通过英语语言工具获取国外在本专业方面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创新信息。此外,分级教学的班级虽使用不同的大学英语教材,但仍然以完成所用教材全四册的教学任务为目标。因此,上述课程设置显然已经不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此外,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相对比较单一,主要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一般由考勤、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构成,较难科学评价每位学生真实的英语水平,不能体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进步。
  三、教学改革实践
  余渭深在《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再认识:教学大纲变化视角》一文中指出,当前教育专家呼吁各高等院校应该加强特色鲜明的校本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建设。 为积极响应《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兼顾兰州城市学院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自2017年9月起本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1. 确定教学目标。结合兰州城市学院的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大学英语教学部确定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即大学英语课程需依照本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与总体原则,以“两大层次、四大专业类别”为核心,培养学生与就业创业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依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总体要求,同时结合兰州城市学院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以及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英语学习需求,我们将学生整体划分为普通本科专业和艺术类专业(根据不同的专业集群,学生整体又被划分为文理基础类、服务城市类、工程类和艺术类四大类),选用不同的教材,确定不同的教学起点和难度,确立了两大专业层次的三级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即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提高目标。基础目标是指普通本科专业的和艺术类专业前三学期的大学英语通用课程确立,提高目标为第四学期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确立。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本校还增设了公共选修课,以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
  2.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包括学术英语与职业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三个大类。在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已确定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基础上,形成了“通用 拓展 自主学习”的模块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语言学习模块指以通用英语为主的大学英语课程,是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第一学期必修的课程,共有三个学期,6个学分。在课程类型上,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基础英语”是综合课程,目的是加强英语基础。普通本科专业的学生均为读写课程和听说课程,目的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项目式学习模块是为文理基础类、工程教育类、服务城市类和艺术类这四大专业类别的学生开设的与其专业相关的项目式学习任务:文理基础类注重考研英语,工程类侧重本专业英文术语的积累,服务城市类注重职场实用英语,艺术类着重听说能力训练。自主学习模块指教师依托“U校园”智慧云平台、批改网写作翻译平台和慕课平台,布置作业、组织讨论。学生在学习平台完成诸如观看音视频资料、提交作业、参与讨论等自主学习任务,同时学习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精品网络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强化语言材料的输入和输出,逐步提高教学效果。   3. 完善评估机制。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是课程设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体现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必不可少。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评估方面,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将打破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为主。在形成性评价中,教学、学生和同伴会进行一系列的学习和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教学和学习。具体而言,每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在课程成绩评定中所占比例不超过50%,平时成绩占综合成绩的50%,平时成绩主要由出勤、单元测试、项目式学习、在线学习和期中考试五部分构成。每部分都占一定的比例。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作详细记录,而且还要对及时反馈学生课堂和在线学习情况,以实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目的。
  四、成效与启示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日趋结合,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逐步完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英语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得到有效加强。
  1.学生评价良好。2018年11月,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了问卷调查,全校2017级非英语专业共计1452名学生参与了调查,有效填写1440人次。调查内容包括满意度调查、评价及教学效果反馈、个人建议或意见和其他共四个方面。88.91%的学生对教师十分满意或较为满意,普遍认为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收获较大,并且课程提供了较多的教学辅导途径或资料。对于课程PBL学习模块,71.42%的学生认为很丰富;认为比例合理的学生占67.22%,认为PBL学习应加大比例的学生占到了19.08%,说明PBL学习在学生当中的认可度较高。对于考核方法,71.21%的学生认为合理,认为平时成績比例应增加的学生人数超过了支持期末成绩比例应增加的人数,体现了过程性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动力和信心。
  2.学生的英语水平显著提高。2016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我校共有628人参加比赛,共计36人获奖,获奖率达到5.7%。201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我校共有571人参加比赛,共计50人获奖,获奖率达到8.7%。2017 -2019“外研社杯”阅读演讲写作大赛中,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和英语专业学生同台竞技,在初赛中表现优异。在校级大学生学科竞赛中,非英语专业学生更是表现不俗,获得了好成绩。2017 -2019 “外研社杯”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中,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校级选拔赛中获奖人数众多,取得了亚军的骄人成绩。
  总体而言,我校大学英语课程遵循《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出的新要求,紧密围绕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服务与本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兼顾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与要求,不仅逐步实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目标,又能不断地完成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相融合的计划。
  参考文献:
  [1]Black P,William
其他文献
【摘要】诵读是提高中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可以纠正学生的词汇发音、句子的语音语调,增强他们的语感;学生在多次诵读的基础上,还可以深化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提高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诵读渗透;初中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唐文芯,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第七中学。  “诵读”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眼观口诵心记,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全面深入理解
英语语法学习向来都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重中之重,这样的认识虽有一定误解,但是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语法作为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仍旧占据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要位置。因此,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实践语法教学、如何将社会普遍认知枯燥的语法知识同更先进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是很多一线教师正在探索实践的方向之一。  译林版《英语》教材(三年级起点)从五年级开始,增设Grammar
【摘要】阅读是语言学习者获取语言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的重要途径,阅读训练对于学习者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与优化亦有促进作用。写作被认为是检测语言有效和高效输出的一种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探索形成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利用ARISWE(Activating, Reading, Inquiring, Sharing, Writing and Ev
【摘要】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 ”意识为大众接受,而互联网的大力发展也加快了创新思维的发展速度。在我国与国际联系愈发紧密的今天,商务活动也不再仅限于国人之间,而是放眼更加广阔的世界范围,这就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加专业的方向,需要培养出具有商务英语专业能力的人才,以实现“互联网 ”时代的创新创业。本文主要探讨“互联网 ”背景之下,改革商务英语专业教育以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发展。  【关键词】互
【摘要】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引下,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是新时代背景下大學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要立足课堂,辐射网络,归于实践,推进学生专业学习。同时依托网络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学生学习与课程实践的有机统一。现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构建的背景分析入手,浅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落实的重要条件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近些年来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提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英语教学由此发生了新的改变。本文便在分析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基础上,浅析高中英语学习活动观下英语学习动机的培育。  【关键词】高中英語;英语学习活动观;学习动机  【作者简介】朱超群(1981.02-),女,浙江台州临海人,汉族,浙江临海市回浦
【摘要】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就是要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和重要阵地,而教师则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要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文章分析了大学英语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学为中心”教学模式多维度建设的有效策略和常见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以学为中心  【作者简介】周风琴(1980-),女,湖北荆州人,淮阴工
【摘要】计算机网络的大范围应用为英语写作教学的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体现出了网络环境中所独有的新特点:资源的丰富性、时间和空间的拓展、情境的逼真以及主体的相互作用。为了顺应网络改革的趋势,将英语写作网络化教学推向课堂是十分必要的。推广网络写作课程,将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相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网络环境;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杨文英,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中
【摘要】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以往强调语法、句型、翻译等技巧方面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产生认知误区,或者对于跨国文化模糊理解,从而无法满足商务英语人才的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商务英语课程中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跨文化交际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
【摘要】在汉译英翻译中,因为会受到汉语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就会出现很多中式英语,产生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英语单词与汉语词组之间的替换,以及词语短语和句子等等多个方面的习惯用法上。本论文主要研究分析在汉译英中中式英语的表达,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总结经验找出解决方法,避免中式英语出现。  【关键词】汉译英;中式英语;主要原因;方法  【作者简介】刘安达,女,汉族,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