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仅仅学会知识并不能让学生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但是,掌握学习的窍门,学会自主学习却可以让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迅速站稳脚跟。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获得多少具体知识更加重要。作为整个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己任,通过转变教学理念、精设导学案、课堂敢于放手等来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从而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培养;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用“苦口婆心”来形容教师一点都不为过。为了让学生的数学成绩能够提高,大多数教师秉承着能讲多少就讲多少,能多讲一点就多讲一点的信念实施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性,每当遇到问题时就等着教师讲解,而缺乏自主探索的精神,当然,自主学习能力更是无从谈起。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着新课改的浪潮,给初中数学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尤其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是提到了新的高度。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重任,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敢于对学生放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自主去探究新知,从而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提高。
一、转变教学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教学中,有正确的教学观念才有正确的教学行为,有积极的教学理念才有先进的教学策略。因此,要想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培养,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自身落后的教学观念,正确认识培养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在课堂上,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都围绕着学生开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前提,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教学的每个过程,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进而自主探究新知。
例如,在教学中,我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教学来说,课上,我改变以往教师主导全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首先,以现实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从中发现同底数幂这一知识点。此后,我让学生照例写出几个相似算式,并通过计算结果、合作讨论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最后学生自行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这样,在教学中,我尽量少教具体知识,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结论,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精设导学案
导学案好比是教师牵引学生自主学习的一根引导棒,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还不强,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还有许多学生认为预习就是读一读,对预习的认知不够深入。在此情形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想讓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从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抓起无疑是一种有效方法。针对当前学生的预习现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导学案,精心设计导学案的内容来指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通过预习熟知新课内容,并对不明白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能带着问题去听讲,从而改变以往盲目听课的不良状态。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精心设计导学案来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行为。我先让学生从生活事例中找出数学问题,并进行算式计算。然后,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方法。接着,让学生将自己总结的运算方法与课本中的法则相比较,加深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记忆。最后,通过几道练习题来促进学生对法则的灵活运用。在导学案最后,还设计了学习总结和反思,以及自我学习的评价。渐渐地,学生养成了自主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三、课上敢于放手
许多教师习惯于直接传输知识,扶着学生走路。他们固执地认为课堂上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讲学生都不会,如果不讲,学生更不会。然而,孩子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教师应敢于放手,将学生当成是“穷人家的孩子”,让学生过早地承担起自主学习的“重任”,一来,会让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激发,以作学习的真正主人为荣,这样会激励起学生更强的学习动力。二来,通过不断的磨练,学生的思维才会越来越活跃。当学生的学习遇到问题时,学生也会自觉地寻找帮助的对象,通过询问老师或者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
例如,在学习《探索勾股定理》这部分内容时,我采用倒叙讲述法,先通过古代数学家对勾股定理的探索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想方设法验证这个结论成立。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承担起了推导数学定理的重任,相较以往教师主讲结论以及推导过程的教学方式,获得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在相互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在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了。
总而言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牢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宗旨,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未知知识,从而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魏会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讨[J].读与写(上、下旬),2014(19).
[2]谭剑.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2).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培养;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用“苦口婆心”来形容教师一点都不为过。为了让学生的数学成绩能够提高,大多数教师秉承着能讲多少就讲多少,能多讲一点就多讲一点的信念实施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性,每当遇到问题时就等着教师讲解,而缺乏自主探索的精神,当然,自主学习能力更是无从谈起。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着新课改的浪潮,给初中数学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尤其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是提到了新的高度。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重任,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敢于对学生放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自主去探究新知,从而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提高。
一、转变教学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教学中,有正确的教学观念才有正确的教学行为,有积极的教学理念才有先进的教学策略。因此,要想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培养,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自身落后的教学观念,正确认识培养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在课堂上,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都围绕着学生开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前提,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教学的每个过程,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进而自主探究新知。
例如,在教学中,我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教学来说,课上,我改变以往教师主导全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首先,以现实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从中发现同底数幂这一知识点。此后,我让学生照例写出几个相似算式,并通过计算结果、合作讨论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最后学生自行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这样,在教学中,我尽量少教具体知识,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结论,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精设导学案
导学案好比是教师牵引学生自主学习的一根引导棒,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还不强,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还有许多学生认为预习就是读一读,对预习的认知不够深入。在此情形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想讓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从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抓起无疑是一种有效方法。针对当前学生的预习现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导学案,精心设计导学案的内容来指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通过预习熟知新课内容,并对不明白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能带着问题去听讲,从而改变以往盲目听课的不良状态。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精心设计导学案来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行为。我先让学生从生活事例中找出数学问题,并进行算式计算。然后,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方法。接着,让学生将自己总结的运算方法与课本中的法则相比较,加深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记忆。最后,通过几道练习题来促进学生对法则的灵活运用。在导学案最后,还设计了学习总结和反思,以及自我学习的评价。渐渐地,学生养成了自主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三、课上敢于放手
许多教师习惯于直接传输知识,扶着学生走路。他们固执地认为课堂上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讲学生都不会,如果不讲,学生更不会。然而,孩子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教师应敢于放手,将学生当成是“穷人家的孩子”,让学生过早地承担起自主学习的“重任”,一来,会让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激发,以作学习的真正主人为荣,这样会激励起学生更强的学习动力。二来,通过不断的磨练,学生的思维才会越来越活跃。当学生的学习遇到问题时,学生也会自觉地寻找帮助的对象,通过询问老师或者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
例如,在学习《探索勾股定理》这部分内容时,我采用倒叙讲述法,先通过古代数学家对勾股定理的探索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想方设法验证这个结论成立。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承担起了推导数学定理的重任,相较以往教师主讲结论以及推导过程的教学方式,获得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在相互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在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了。
总而言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牢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宗旨,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未知知识,从而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魏会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讨[J].读与写(上、下旬),2014(19).
[2]谭剑.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