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课堂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3683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生物课来说,生活的课堂是指生物课应该落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整合的教育理念,让课堂成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课堂。《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堂标准》多层面、多角度地强调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教育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要“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与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教师应该重视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教学的生活化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让生物课堂走近生活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把书本知识联系到生活实际中,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使书本知识“活”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不能吃太多油腻的东西?为什么室内养花要经常打开窗户?甜酒的制作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很有亲切感,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试一试自己的动手能力,必要时可在家露一手炫耀自己的手艺,而制作过程又需要一定的微生物知识,可以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到微生物的相关知识。健康问题也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如肥胖是因为吃脂肪过多吗?人为什么经常感冒?胃痛是怎么回事?在讲述血液时,可以出示医院相关检验报告单,来讲述血液的成分和成分数值不正常时会带来哪些病症。在什么是合理膳食问题的探讨中,提示学生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饮食是否合理,今天应怎样做,并要求给父母设计一天的食谱。这样做不仅可以亲密亲子关系,而且更主要的是饮食是否科学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教学中让学生分析相关的保健知识,纠正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从学习中让他们潜移默化地了解一些保养身体的注意事项。
   二、读书读网积累生活知识
   读书读网,不但在生物教学中起到积累生活经验、促进学习的作用,还能使生物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阅读中,可以实现生物知识与语文知识的整合。诗词是我国宝贵的文学财富,在这个宝库中,可以挖掘出无数生物学知识的宝藏,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分别说明了温度和光照对生物的影响;“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展示了无性繁殖的魅力;“落红不是无情物,划作春泥更护花”,演绎着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成语、谚语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的结晶,将其引入教学可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讲解食物链的最好素材,“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是对变异的形象表述。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的一条“高速公路”,人们可以快捷、海量地获取关于生物学与生活、科技、社会关系的信息。如环保问题(“赤潮”“外来物种入侵”“水华现象”等),食品安全问题(“转基因食品”“农药残留”“问题奶粉”等),卫生防疫问题(非典、禽流感等),等等。当然,我们也可以把结果直接告诉学生,但是如果让学生通过上网去查询,搜索资料,会得到更完美的结果。他们既学到知识,又增长了获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
   三、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素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探究生物知识的兴趣,更能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也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增进学生探求生物知识的迫切性。例如我们在讲遗传变异时,提出了为什么称“南橘北枳”呢?在讲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时提出“雌雄蛙在生殖季节为什么要抱对呢?”在讲光合作用时提出“为什么白菜心的叶子是黄白色的而不是绿色的呢?”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贴近,甚至好多同学也曾百思不得其解。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提出让学生探讨,他们会很认真地参与而且会兴致很高地探讨。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总之,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实现了从生物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学生会把在生物课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也会用生物学知识参与社会活动,为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施展出他们的聪明和智慧,作出他们的贡献。只要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断摸索,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时时处处融入浓郁的生活气息,就会使生物课堂教学独具魅力,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和活力。
  
  
  (责任编辑:谭有进)
其他文献
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新课程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对于高中生物而言,探究式教学方式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进行尝试,因为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高中生物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就要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以问题为主线来开展教学活动。  一、 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究  “问题”指引着学生进入探究式学习的状态,它的作用主
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瑞典人克洛普以登山为生。1996年春,他骑自行车从瑞典出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喜马拉雅山脚下,与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登珠峰。但在距离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他毅然决定放弃此次登峰,返身下山。那意味着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啊。而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在于,他预定的返回时间是下午2点,虽然他仅需45分钟就能登顶,但那样他会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同行的另外1
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改的理论著作层出不穷,各种观摩课花样百出.然而很多学校进行的实验教学,只限于表演,让听课教师开开眼界.实验教学表面热热闹闹,实际在广大教师心中是冷冷清清的.教育专家的理论与一线教师的课堂行为距离依然遥远.先进的教育理念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缺少的就是实践.要改变目前的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学现状,急需一大批专家型的教师,而吴正宪老师正是一位在实践探索中成长起来典型代表.倾听
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激发人对事物的求知欲,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学生学习数学能否学得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数学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使其产生学好该课程的强烈愿望,应该成为初中数学老师值得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本人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认为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可以使学生爱上数学课.  一、创设教学情境  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
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新课标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发挥知识形成过程的价值,鼓励自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物理学习的探究活动过程,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再发现”地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2009年11月28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江苏省泗洪县雪枫中学一座新的教学楼开始动工了。刚建的新楼和旧楼之间只有十几米地之遥,这客观上给我们师生教育教学带来一定影响,但就长远考虑,这一举措又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我们的旧楼时间太久且是危楼,根据省教育厅指示必须重建。为了新楼保质、保量、如期完工,建筑工地引进许多大型机械,这些大型机械,我们师生是头一次看到,大家都感到新鲜好奇,而且这些大型机械的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要改革过分侧重于知识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现代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获取的过程。探究式教学既重视结论,又强调知识获取,既关注建构,又注重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有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   问题是创造之源。杜威根据思维能力的发展规律,提出了“问题教学五步法”,其具体过程是:设置
预习是许多学生都非常熟悉的一种方法。一种有效的预习,应该是课前的自学。既是自学,在预习中不仅要熟悉新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巧妙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尽可能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梳理出知识要点;尽可能多地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整理出难点和疑点。这样,带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带着自己的难点和疑问走进课堂,去和同学讨论,去听老师讲解。如有位学生预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后,对“催化剂”的概念提出了
一、主题背景我校是一所位于农村的省三星级高中,所以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化学课一般安排在下午,学生往往容易打瞌睡。因此教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这也恰是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化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而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问题情境,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因此,新课程标准下有效
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有什么重要意义?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本文结合生物学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反思与剖析。一、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包括三种合作类型,即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师师合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伙伴交往互动,激发灵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得到增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伙伴们共享资源,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