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必须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我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1.关于识字教学
在识字教学中,我认为教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你教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学习方法的选择又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
例如在字音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偏旁让学生猜猜它的读音,如“消、削、抱、姑、苍”等字,都可以根据它们的偏旁读出它们的读音。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字都能根据它的偏旁读出正确的字音,像“捎”,偏旁是“肖”,但它读“shāo”,而不是“xiāo”,还有“讨”偏旁是“寸”,但它读“cǎo”,而不读“cǜn”。但这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从而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理解。
在字形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歌谣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灭”时,我教学生这样来记:火上盖个盖,一盖火就灭;在教学“料”时,我教学生这样记:今天上集,买米一斗;在教学“思”时,有的学生自己编歌谣:虽有十个口,却有一颗心,心在田下头,偏爱勤思考。由此可见,只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其中来。
另外在字义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字的字形就代表它的意思,像“捎”和“梢”,虽然都读“shāo”,但“捎”的部首是“扌”,显然与动作有关,“梢”的部首是“木”,当然与树木有关。于是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去分析,引导他们注意区分同音字、形近字。
2.关于作文教学
2.1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以“我思念的××”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这样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2.2注重作文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而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后进生得到鼓励,充满希望。
3.关于朗读教学
3.1保证读书时间。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3.2扩大朗读训练面。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在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1让学生与他自己比较。做教师的大多爱拿后进生与学优生作比较。如:“你怎么不向班长学学。”“你的同桌的成绩那么好,你怎么这样差!”强硬指责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丧失学习兴趣。
对于后进生,只要今日之我超越昨天之我,那就是进步。面对学生微小的进步,教师不妨用微笑、拍拍肩膀的方式表示对学生的称赞。如果老师强求学生达到其能力不足的目标,学生便会丧失努力的意愿,变得什么也不想做。
4.2针对学生的个性偏差,激发其主动进取的精神。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缺乏学习意愿,同时也表现出个性品质的偏差。它包括精神欠集中,缺乏恒心和耐性,学习上消极悲观等个性特征。对此,可多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班会,让他们多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改变其内向、敏感的性格。
5.重视预习
一个班的学生,就学习基础和学习的素质来说是有一定差异的,也有共同的弱点。即使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理解事物也往往是孤立的,不注意它们的内在联系。反映在阅读上,理解支离破碎,抓不住重点,深入不下去。
针对学生的这个弱点,要有意识地安排预习,让他们逐步理解体会一篇文章中词、句、段、篇与中心内容之间的联系。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是一篇同学们早已熟悉的英雄故事,为了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针对教材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预习题:课文中有个词叫“纹丝不动”,这个词在哪个句子中出现的?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纹丝不动?”这个词集中体现了邱少云的什么精神?
学生按照这几个相互关联的预习提纲读课文,就能围绕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忍受剧烈疼痛的行动,探索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的中心。火烧着了邱少云的棉衣,他没有动弹;烈火把邱少云整个儿包住,他仍然没有动一下;烈火整整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邱少云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直到最后牺牲。这充分体现志愿军战士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的顽强意志,为整个战斗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国际主义精神。同学们通过这样的预习,就会体会到某些关键词语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牵一词”,“动全文”,从而了解字、词、句、篇与中心内容,以及中心思想之间的有机联系。
1.关于识字教学
在识字教学中,我认为教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你教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学习方法的选择又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
例如在字音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偏旁让学生猜猜它的读音,如“消、削、抱、姑、苍”等字,都可以根据它们的偏旁读出它们的读音。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字都能根据它的偏旁读出正确的字音,像“捎”,偏旁是“肖”,但它读“shāo”,而不是“xiāo”,还有“讨”偏旁是“寸”,但它读“cǎo”,而不读“cǜn”。但这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从而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理解。
在字形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歌谣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灭”时,我教学生这样来记:火上盖个盖,一盖火就灭;在教学“料”时,我教学生这样记:今天上集,买米一斗;在教学“思”时,有的学生自己编歌谣:虽有十个口,却有一颗心,心在田下头,偏爱勤思考。由此可见,只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其中来。
另外在字义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字的字形就代表它的意思,像“捎”和“梢”,虽然都读“shāo”,但“捎”的部首是“扌”,显然与动作有关,“梢”的部首是“木”,当然与树木有关。于是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去分析,引导他们注意区分同音字、形近字。
2.关于作文教学
2.1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以“我思念的××”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这样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2.2注重作文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而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后进生得到鼓励,充满希望。
3.关于朗读教学
3.1保证读书时间。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3.2扩大朗读训练面。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在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1让学生与他自己比较。做教师的大多爱拿后进生与学优生作比较。如:“你怎么不向班长学学。”“你的同桌的成绩那么好,你怎么这样差!”强硬指责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丧失学习兴趣。
对于后进生,只要今日之我超越昨天之我,那就是进步。面对学生微小的进步,教师不妨用微笑、拍拍肩膀的方式表示对学生的称赞。如果老师强求学生达到其能力不足的目标,学生便会丧失努力的意愿,变得什么也不想做。
4.2针对学生的个性偏差,激发其主动进取的精神。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缺乏学习意愿,同时也表现出个性品质的偏差。它包括精神欠集中,缺乏恒心和耐性,学习上消极悲观等个性特征。对此,可多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班会,让他们多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改变其内向、敏感的性格。
5.重视预习
一个班的学生,就学习基础和学习的素质来说是有一定差异的,也有共同的弱点。即使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理解事物也往往是孤立的,不注意它们的内在联系。反映在阅读上,理解支离破碎,抓不住重点,深入不下去。
针对学生的这个弱点,要有意识地安排预习,让他们逐步理解体会一篇文章中词、句、段、篇与中心内容之间的联系。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是一篇同学们早已熟悉的英雄故事,为了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针对教材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预习题:课文中有个词叫“纹丝不动”,这个词在哪个句子中出现的?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纹丝不动?”这个词集中体现了邱少云的什么精神?
学生按照这几个相互关联的预习提纲读课文,就能围绕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忍受剧烈疼痛的行动,探索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的中心。火烧着了邱少云的棉衣,他没有动弹;烈火把邱少云整个儿包住,他仍然没有动一下;烈火整整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邱少云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直到最后牺牲。这充分体现志愿军战士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的顽强意志,为整个战斗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国际主义精神。同学们通过这样的预习,就会体会到某些关键词语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牵一词”,“动全文”,从而了解字、词、句、篇与中心内容,以及中心思想之间的有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