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96-0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新课标”对小学生作文所要达到的要求作了具体的规定。然而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心中的“疙瘩”,面对一篇言之无序、叙之无物、品之无情的习作,我们教师往往束手无策,一脸无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习作成为言之有序、叙之有物、品之有情的文章呢?
一、作文之前要注重材料的积淀
古人写文著书讲究的是厚积而薄发,其实,小学生写作文也应如此。平时也要要求学生注重对作文素材的积淀,以防“巧妇难为無米之炊”。“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习作的准备过程”,“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也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之前有对作文内容的积聚过程,使学生对作文素材有一定的积淀,不至于“无从下笔、无话可说”,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为此,在作文前,注重对学生作文素材的积淀显得尤为重要。习作前的素材积淀,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先做后写
小学生的作文以记叙文为主。这也就预示着有些作文内容学生写作前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雏形得以重现,而小学生天性又活泼好动。为此,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真切的感受到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显得尤为重要。如《记一次大扫除》,可先让学生在大汗淋漓中感受劳动的快乐,享受劳动的喜悦之后再动笔;写《秋天的树叶》,可在丹桂飘香的校园中让学生欣赏各种秋叶的韵味,收集树叶举办树叶展后再起笔;学写一个小制作,可以让学生在剪刀和胶水中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后再动笔;写市井场景可以让学生在买卖的讨价还价中感受到语言的技巧、生活的艰辛……
2.先看后写
心理学表明,在感官中,最敏锐的是视觉,小学生获取的知识中有70%来源于视觉。在小学生作文中,涉及到好多观察的习作,写一篇游记、写一种植物……所以,教师要充分地创造条件,提供给学生“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如《秋天的田野》,在秋高气爽的午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郊外去看一看,真真实实的感受秋天田野的色、味、情;高年级的《菊花》,习作前可在班级里举行一个菊花展,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各种菊花的美姿,为学生积淀最感性的知识。
我们不仅可以组织学生在生活中带着慧眼去看精彩的世界,而且可以引导学生上网、到图书馆去看虚拟生活中的缤纷世界。如除了在班级中开办菊花展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上网看名贵的稀有的菊花,在学生的感叹和惊讶声中为学生的习作准备丰富的素材。
3.先玩后写
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动贪玩。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尽兴纵情地玩,在玩的过程中为学生积淀作文的素材引导学生写作。这种策略特别适合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在现场讲解游戏规则、过程,学生寓观察、参与、思维于活动之中,然后再让学生把玩的过程写下来。如“贴鼻子游戏”、“小猫钓鱼”等。你肯定会为看到学生好多又真实又细腻的习作而感到欣慰。高年级作文中的《野炊》更是其中的典例。
4.先赛后写
小学生作文内容中经常要求写竞赛活动,恰好小学生活中也经常举行各种竞赛活动,如“运动会”、“拔河比赛”等都是学生很好的作文素材。除学校开展的大型活动外,班级中的比赛也是很好的素材,“朗读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智力竞赛”……竞赛完之后随即就进行习作,趁热打铁。学生有了真实的材料,就想写、能写、会写,而且一定能写得让老师拍案叫绝。因为教师已经给了学生一个习作的基点,或许学生真的能把“地球”撬起。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之前,教师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过程,使学生有真实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积淀了丰富的素材,学生才会愿写作文,能写作文,会写作文。
二、作文时要及时指导
曾拜读过朱老的《选择和安排》,讲的是作文谋篇布局的重要性,读后受益匪浅。其实,小学生作文何尝不需要谋篇布局?我们常为学生的作文素材新颖可没有注重谋篇布局而感到惋惜。小学生的作文不需要深奥的谋篇布局,只要求表达时有一定的顺序和适当注重习作的开头和结尾。小学生作文中的顺序大致有:时间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游览顺序、地点的转换顺序等。教师要把每一种记叙的顺序及其大致运用的范围和特点传授给学生。小学生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也不可忽视,教师也要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如开头的技巧有:开门见山式、总起抒情式、巧设悬念式、烘托铺垫式等;结尾的特点有:意犹未尽式、画龙点睛式、总结抒情式等。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应从总体上把握,方法上渗透,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 之以“鱼”。
三、作文之后讲究评价
在传统的作文评价中,大都是教师先呕心沥血地批,孜孜不倦地改;然后把学生中的佳作推荐给学生看;接着就支离破碎地分析。尽其一翻“至真至诚”,然而收效甚微。反思原因: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纵向的评价,忽视学生间的横向评价;只重视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忽略了培养学生自评自改的能力;只讲究写没注意赏。而在“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评价却是多角度的,全方位的。
1.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即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解释、说明、评价的一种形式。通过学生的自评,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写作时的心态、目的或写作的原因背景,为教师的评价作好铺垫。
2.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即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作文的一种评价形式。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学生既能学到同学间作文的长处,又能知道自己的作文在班级中处于的水准。学生互评的方式有:同桌之间相互评、一篇习作多人评、一人评多篇习作等。
3.教师评价
教师应突破传统评价模式,在“新课标”的要求和班级的整体水准及学生个体水平的差异指导下,中肯地评价学生的习作。在所有的评价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习作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教师的评语既要能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缺点,又要使学生能够接受,并且学生要有所收获。所以,教师的评语既要有艺术性,又要有依据,即以“新课标”为准绳,以学生自评为基础,以学生互评为参考,以真情为基调,真真切切的写出恰如其分的评语。
只有让学生有了丰富的素材积淀,学生才不至于有“无米之炊”的困顿;只有对学生授之习作的“渔”,学生才不至于有“有米却不知如何炊”的疑惑。只有通过恰当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习作的星星之火燎起人生的熊熊大火”。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新课标”对小学生作文所要达到的要求作了具体的规定。然而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心中的“疙瘩”,面对一篇言之无序、叙之无物、品之无情的习作,我们教师往往束手无策,一脸无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习作成为言之有序、叙之有物、品之有情的文章呢?
一、作文之前要注重材料的积淀
古人写文著书讲究的是厚积而薄发,其实,小学生写作文也应如此。平时也要要求学生注重对作文素材的积淀,以防“巧妇难为無米之炊”。“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习作的准备过程”,“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也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之前有对作文内容的积聚过程,使学生对作文素材有一定的积淀,不至于“无从下笔、无话可说”,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为此,在作文前,注重对学生作文素材的积淀显得尤为重要。习作前的素材积淀,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先做后写
小学生的作文以记叙文为主。这也就预示着有些作文内容学生写作前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雏形得以重现,而小学生天性又活泼好动。为此,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真切的感受到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显得尤为重要。如《记一次大扫除》,可先让学生在大汗淋漓中感受劳动的快乐,享受劳动的喜悦之后再动笔;写《秋天的树叶》,可在丹桂飘香的校园中让学生欣赏各种秋叶的韵味,收集树叶举办树叶展后再起笔;学写一个小制作,可以让学生在剪刀和胶水中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后再动笔;写市井场景可以让学生在买卖的讨价还价中感受到语言的技巧、生活的艰辛……
2.先看后写
心理学表明,在感官中,最敏锐的是视觉,小学生获取的知识中有70%来源于视觉。在小学生作文中,涉及到好多观察的习作,写一篇游记、写一种植物……所以,教师要充分地创造条件,提供给学生“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如《秋天的田野》,在秋高气爽的午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郊外去看一看,真真实实的感受秋天田野的色、味、情;高年级的《菊花》,习作前可在班级里举行一个菊花展,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各种菊花的美姿,为学生积淀最感性的知识。
我们不仅可以组织学生在生活中带着慧眼去看精彩的世界,而且可以引导学生上网、到图书馆去看虚拟生活中的缤纷世界。如除了在班级中开办菊花展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上网看名贵的稀有的菊花,在学生的感叹和惊讶声中为学生的习作准备丰富的素材。
3.先玩后写
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动贪玩。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尽兴纵情地玩,在玩的过程中为学生积淀作文的素材引导学生写作。这种策略特别适合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在现场讲解游戏规则、过程,学生寓观察、参与、思维于活动之中,然后再让学生把玩的过程写下来。如“贴鼻子游戏”、“小猫钓鱼”等。你肯定会为看到学生好多又真实又细腻的习作而感到欣慰。高年级作文中的《野炊》更是其中的典例。
4.先赛后写
小学生作文内容中经常要求写竞赛活动,恰好小学生活中也经常举行各种竞赛活动,如“运动会”、“拔河比赛”等都是学生很好的作文素材。除学校开展的大型活动外,班级中的比赛也是很好的素材,“朗读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智力竞赛”……竞赛完之后随即就进行习作,趁热打铁。学生有了真实的材料,就想写、能写、会写,而且一定能写得让老师拍案叫绝。因为教师已经给了学生一个习作的基点,或许学生真的能把“地球”撬起。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之前,教师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过程,使学生有真实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积淀了丰富的素材,学生才会愿写作文,能写作文,会写作文。
二、作文时要及时指导
曾拜读过朱老的《选择和安排》,讲的是作文谋篇布局的重要性,读后受益匪浅。其实,小学生作文何尝不需要谋篇布局?我们常为学生的作文素材新颖可没有注重谋篇布局而感到惋惜。小学生的作文不需要深奥的谋篇布局,只要求表达时有一定的顺序和适当注重习作的开头和结尾。小学生作文中的顺序大致有:时间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游览顺序、地点的转换顺序等。教师要把每一种记叙的顺序及其大致运用的范围和特点传授给学生。小学生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也不可忽视,教师也要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如开头的技巧有:开门见山式、总起抒情式、巧设悬念式、烘托铺垫式等;结尾的特点有:意犹未尽式、画龙点睛式、总结抒情式等。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应从总体上把握,方法上渗透,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 之以“鱼”。
三、作文之后讲究评价
在传统的作文评价中,大都是教师先呕心沥血地批,孜孜不倦地改;然后把学生中的佳作推荐给学生看;接着就支离破碎地分析。尽其一翻“至真至诚”,然而收效甚微。反思原因: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纵向的评价,忽视学生间的横向评价;只重视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忽略了培养学生自评自改的能力;只讲究写没注意赏。而在“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评价却是多角度的,全方位的。
1.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即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解释、说明、评价的一种形式。通过学生的自评,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写作时的心态、目的或写作的原因背景,为教师的评价作好铺垫。
2.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即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作文的一种评价形式。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学生既能学到同学间作文的长处,又能知道自己的作文在班级中处于的水准。学生互评的方式有:同桌之间相互评、一篇习作多人评、一人评多篇习作等。
3.教师评价
教师应突破传统评价模式,在“新课标”的要求和班级的整体水准及学生个体水平的差异指导下,中肯地评价学生的习作。在所有的评价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习作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教师的评语既要能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缺点,又要使学生能够接受,并且学生要有所收获。所以,教师的评语既要有艺术性,又要有依据,即以“新课标”为准绳,以学生自评为基础,以学生互评为参考,以真情为基调,真真切切的写出恰如其分的评语。
只有让学生有了丰富的素材积淀,学生才不至于有“无米之炊”的困顿;只有对学生授之习作的“渔”,学生才不至于有“有米却不知如何炊”的疑惑。只有通过恰当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习作的星星之火燎起人生的熊熊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