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课堂语言作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工具,无疑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时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于漪老师的这句话其实暗示了我们,作为课堂教学核心之一的课堂语言应该努力追求美的境界。那究竟怎样的课堂语言才是达到了美的境界呢?于映潮老师的“语言诗化”对此做了最好的诠释。
“诗化”一词,在当今时代,逐渐形成了一个流行语,如“诗化人生”“诗话教学”、“诗化哲学、”“诗化时间”等,不一而足。对于教育教学而言,涉及更多的是“诗化语言”、“诗化情感”,感受诗化的语言所呈现出的情感或者情景,我们便不知不觉地就融入到或者宁静,或者悠远,或者激昂,或者悲愁的氛围中去,师生的情感也随之得到释放,最后便陶醉在浓郁的诗样的意境里。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感受:听很多名家的课堂,就像夏日里饮了一杯冰水,心旷神怡;又如冬日里沐到的一轮温暖的太阳,使人陶醉其中。名家的课堂之所以有这样大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课堂上所使用的诗一样的语言。
“诗化语言”,一定是带着一种诗的超凡脱俗的意境,不然就没有诗味;一定带着散文式隽永悠长的情感,不然就不叫“诗化”。“诗化的语言”,赋之于文学作品,它可以创造出比诗更缠绵的情感,比散文更空灵的意境。见之于课堂,课堂则诗味浓郁,冰冷的文本也变得有血有肉,充满灵性。每堂课开始的导入语和结束处的高潮语是设计诗化语言的最佳处。
导入语指的是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对学生讲述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席话,它就如同电影、戏剧的序幕,弹词、相声的开篇,一出现就有吸引人的作用。精彩的导入语,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本堂课的学习中去。导入语,对整节课起着“定向”作用,它犹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又好像下棋,第一招的出手,直接关系到全局的输赢。所以,诗化课堂,诗化性的导入语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来看一下《爱莲说》的导入语:
谁都知晓,荷花之美,当以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而著称。它虽生长于淤泥之中,却能洁身自好。它那入世的执著,不与春光明媚中的百花斗艳的秉性,曾使多少文人墨客为之魂牵梦绕;它那硕大的荷叶在绿波中起伏荡漾,又透着一番出世的清逸,却从不顺势跟风、随波逐流。并在炎夏酷暑中给人们带来一丝清凉,顿然把一池塘水照亮。那高雅的气质又曾使多少市俗为之羞愧难当;再看那荷茎亭玉,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高风亮节,生性倔强。让一切卑劣在它面前胆战心惊。可见她虽娇艳但不失清纯,虽雍容大度,却始终透着那股刚强。因此一千多年来,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也就成为描写荷花最为脍灸人口的名句,百世留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周敦颐的这篇《爱莲说》。
课堂上的高潮语,往往是课堂内容深化的一种体现。巧妙的高潮语,推波助澜,不仅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也会给整堂课增添色彩,在诗情画意中,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让课堂高潮达到顶峰。
我们来看一下《七根火柴》的高潮语:
当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珍贵的七根火柴,最后直指大部队前进的方向而牺牲。此时可设计一段富有诗意的高潮语:无名战士与卢进勇一样,都渴望火的温暖,但他却甘愿把这生存的希望留给战友,帮助他们战胜寒冷,争取革命胜利。可以说:火柴不仅有维持生命的重大意义,更闪烁着信念神圣的光芒。卢进勇接到无名战士的火柴后走得特别快,是无名战士的精神激励着他。可以说:每根火柴都是火炬,传递着不可战胜的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长征精神会永远闪光,它是我们人生之旅中驱散寒冷的不息火焰,坚定信念的强大支柱,增添力量的无穷源泉。
再看一下《我的叔叔于勒》的高潮语:
当讲到一家人为躲避潦倒贫困的于勒而改乘航船,此时,可以借用莎士比亚诅咒金子的那段名言:“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隶!”文章中表现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那种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就被一针见血地揭露出来了。
此种诗化般高潮语的设计,既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又如春风细雨般,滋润了学生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化语言让人感觉神奇与美丽。课堂上教师们的那些精彩的诗化语言,源于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源于他们出色的创造才能,更源于他们对教育事业和学生们的深厚的爱!课堂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生机勃勃,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资深的阅历来提升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来飞扬自己的语言。
愿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美化自己的课堂语言,提升自己的课堂语言,做一名诗意的语文教师,用智慧,用诗化般的语言,去点燃生命的课堂。
“诗化”一词,在当今时代,逐渐形成了一个流行语,如“诗化人生”“诗话教学”、“诗化哲学、”“诗化时间”等,不一而足。对于教育教学而言,涉及更多的是“诗化语言”、“诗化情感”,感受诗化的语言所呈现出的情感或者情景,我们便不知不觉地就融入到或者宁静,或者悠远,或者激昂,或者悲愁的氛围中去,师生的情感也随之得到释放,最后便陶醉在浓郁的诗样的意境里。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感受:听很多名家的课堂,就像夏日里饮了一杯冰水,心旷神怡;又如冬日里沐到的一轮温暖的太阳,使人陶醉其中。名家的课堂之所以有这样大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课堂上所使用的诗一样的语言。
“诗化语言”,一定是带着一种诗的超凡脱俗的意境,不然就没有诗味;一定带着散文式隽永悠长的情感,不然就不叫“诗化”。“诗化的语言”,赋之于文学作品,它可以创造出比诗更缠绵的情感,比散文更空灵的意境。见之于课堂,课堂则诗味浓郁,冰冷的文本也变得有血有肉,充满灵性。每堂课开始的导入语和结束处的高潮语是设计诗化语言的最佳处。
导入语指的是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对学生讲述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席话,它就如同电影、戏剧的序幕,弹词、相声的开篇,一出现就有吸引人的作用。精彩的导入语,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本堂课的学习中去。导入语,对整节课起着“定向”作用,它犹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又好像下棋,第一招的出手,直接关系到全局的输赢。所以,诗化课堂,诗化性的导入语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来看一下《爱莲说》的导入语:
谁都知晓,荷花之美,当以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而著称。它虽生长于淤泥之中,却能洁身自好。它那入世的执著,不与春光明媚中的百花斗艳的秉性,曾使多少文人墨客为之魂牵梦绕;它那硕大的荷叶在绿波中起伏荡漾,又透着一番出世的清逸,却从不顺势跟风、随波逐流。并在炎夏酷暑中给人们带来一丝清凉,顿然把一池塘水照亮。那高雅的气质又曾使多少市俗为之羞愧难当;再看那荷茎亭玉,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高风亮节,生性倔强。让一切卑劣在它面前胆战心惊。可见她虽娇艳但不失清纯,虽雍容大度,却始终透着那股刚强。因此一千多年来,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也就成为描写荷花最为脍灸人口的名句,百世留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周敦颐的这篇《爱莲说》。
课堂上的高潮语,往往是课堂内容深化的一种体现。巧妙的高潮语,推波助澜,不仅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也会给整堂课增添色彩,在诗情画意中,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让课堂高潮达到顶峰。
我们来看一下《七根火柴》的高潮语:
当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珍贵的七根火柴,最后直指大部队前进的方向而牺牲。此时可设计一段富有诗意的高潮语:无名战士与卢进勇一样,都渴望火的温暖,但他却甘愿把这生存的希望留给战友,帮助他们战胜寒冷,争取革命胜利。可以说:火柴不仅有维持生命的重大意义,更闪烁着信念神圣的光芒。卢进勇接到无名战士的火柴后走得特别快,是无名战士的精神激励着他。可以说:每根火柴都是火炬,传递着不可战胜的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长征精神会永远闪光,它是我们人生之旅中驱散寒冷的不息火焰,坚定信念的强大支柱,增添力量的无穷源泉。
再看一下《我的叔叔于勒》的高潮语:
当讲到一家人为躲避潦倒贫困的于勒而改乘航船,此时,可以借用莎士比亚诅咒金子的那段名言:“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隶!”文章中表现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那种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就被一针见血地揭露出来了。
此种诗化般高潮语的设计,既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又如春风细雨般,滋润了学生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化语言让人感觉神奇与美丽。课堂上教师们的那些精彩的诗化语言,源于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源于他们出色的创造才能,更源于他们对教育事业和学生们的深厚的爱!课堂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生机勃勃,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资深的阅历来提升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来飞扬自己的语言。
愿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美化自己的课堂语言,提升自己的课堂语言,做一名诗意的语文教师,用智慧,用诗化般的语言,去点燃生命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