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由家长有目的地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在家庭里由家长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徳、有文化、守纪律、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教育影响的活动。
关键词:家庭教育 历史 发展
一、家庭教育的产生
家庭教育的产生、发展是与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物质生产及一定方式相联系的。“家”字是象形兼会意字“宀”象屋之形,许慎《说文解字》说:“交复深屋也”。“屋下面还养“豕”,是畜牧经济的象征。“庭”是院子、厅堂,是家庭成员聚集议事、庆祝节日的场吤。所以“家庭”联合成词,说明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它既是集体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教育子女的基本单位。原始人通过生产劳动学会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即人们常说的“燧人氏钻木取火”。到了农耕时代,就有“神农氏教民稼穑”的传说,神农氏是农业种植劳动英雄的共名,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在原始社会里的“教氏取火”、“教民稼穑”乃至“有巢氏教民的构木为巢”、“嫘祖教民纺织”等等。其中的“教民”无一不是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无一不是家庭教育为生产斗争服务的明证。
刚刚降临人世的子女,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要使他们生存下去,健康成长,必须给他们提供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要使他们适应现存的社会生活,必须向他们传授社会道德规范,要使他们接替前辈们的工作和事业,就必须传授给他们生活经验和生产知识、技能,使之掌握独立生活和进行劳动的本领。这一切,首先是通过父母对他们抚养和教育来实现的。我们所说的人类教育现象的第一次出现。家庭教育是同家庭同时产生的,它作为一种独立教育形式先于学校教育。家庭是人类社会第一个教育机构,在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的专门教育机构出现以前,家庭教育成为教育新生一代的惟一场所。
二、家庭教育的发展
家庭教育源远流长,它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由于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不同,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家庭教育有着不同的特点。到了奴隶社会,学校教育产生后,教育培养新生一代的工作开始转向学校,但家庭教育的作用并未因此而被削弱。人类进入奴隶、封建社会,家庭有贵庶之分,家庭教育和其它教育开始有鲜明的阶段性、等级性。教育权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他们设学校、办教育主要是为本阶级子弟而着想的,教育对象大多是贵族子弟,广大奴隶和平民,手工业者的子弟只有各自在贫苦的家庭中由于父母、家长会传授一些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知识。尤其是民间的生产技术教育主要是釆取父子相继、师徒相承、口传心授、边学边做的方法进行的。
从十七世纪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开始,由于大机器生产所带来的教育上的变化,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产生了新的变革。重视自然学科,新的教学手段在学校中得到广泛应用,出现了班级授课制,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这些变革使学校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构成国家教育有机整体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是国家教育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将在更高层次水平上结合起来,家庭教育的地位、作用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社会教育是学校与家庭教育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社会团体对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这种教育的出现虽不算很晚,严格说是20世纪以来才真正产生了有影响力的社会教育。美国的社会教育在1600年一1779年开始酝酿,法国社会教育在1533年前后初见端倪。直到本世纪20年代前后,由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对于人的发展也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学校无法完全适应,人们才把目光转向社会教育,以求必要的补充。从此,社会教育开始蓬勃发展,其地位也日益提高。目前,许多国家都形成了相当完善的社会教育体系,一些国家还通过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社会教育的地位。
三、家庭教育的特点
(一)、家庭教育是一种父母爱的哺育
“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是事关整个教育成败的心理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际之间存在着一种“皮革马利翁效应”,既如何善意地知觉对方,有意或无意地寄以期望,对方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教师对学生表示好感,学生就会在作业,品德方面表现出进步,反之则退步。家庭教育建立在父母的血缘关系之上,这要远远比师生之间的“爱”来得自然、彻底、持久。父母爱的血缘关系是社会其他关系无法取代的。这就使得父母对子女人进行的家庭教育成为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权感韵教育力量,特别是家庭早期教育,比起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更有权威性。
(二)、家庭教育是一一种个别化教育
作为教育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高度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严密计划性和组织性的学校教育,一般具有统一模式,严宻组织,按照一定培着目标而进行的群体教育。正因如此,所以在学校教育的全部活动中,无论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进度快慢的把握,还是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选择,其立足点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这种群体性的教育,虽然能保证大多数学生获得基本相同程度的知识和技能,但不能保证大多数学生获得基本相同程度的知识和技能,但不能很好地兼顾每一个学生身心发展上的差异和智力发展水平。
家庭教育的个别化,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知子莫若父”,父母对自己孩子了解最深,从中洞悉其内心世界,这就为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了前提条件,使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有的放矢,富有成效。其次,家庭教育没有统一模式,可以根据孩子实际情况而进行个别教育,“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别于群体教育。
(三)、家庭教育是一种真正的基础教育
在教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长河中,家庭教育是事上的源头,是真正的基础教育。人的一生成长过程,是一个长期持续演进的过程,是在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合力作用下日益成熟完善起来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使儿童的智力得到尽可能早的开发,而且又能使他们的思想品德从小受到好的熏陶。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家庭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
年轻一代在成长过程中生活上需要父母的照料,经济上依附于父母,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血缘,感情上的联系和以这种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亲密关系决定了家庭教育对儿童和青少年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性格意志形成的特殊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使孩子受益终身。即使是子女长大成人,成家立業,甚至在事业上取得成就远超父母,但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父母仍是一种教育力量。而学校教育只是教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长河中的一种阶段性的教育,教师对学生教育只是出于社会的要求和尽职于社会角色。当学生毕业离校后,学校就不再担任对学生的直接教育任务。家庭教育则是终身性的教育,家长永远是子女的“老师”。
参考文献:
[1]何小红.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沟通策略思考[J].学周刊,2019(22):170.
[2]曹莉,雷雨.家庭教育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6):94-95.
关键词:家庭教育 历史 发展
一、家庭教育的产生
家庭教育的产生、发展是与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物质生产及一定方式相联系的。“家”字是象形兼会意字“宀”象屋之形,许慎《说文解字》说:“交复深屋也”。“屋下面还养“豕”,是畜牧经济的象征。“庭”是院子、厅堂,是家庭成员聚集议事、庆祝节日的场吤。所以“家庭”联合成词,说明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它既是集体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教育子女的基本单位。原始人通过生产劳动学会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即人们常说的“燧人氏钻木取火”。到了农耕时代,就有“神农氏教民稼穑”的传说,神农氏是农业种植劳动英雄的共名,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在原始社会里的“教氏取火”、“教民稼穑”乃至“有巢氏教民的构木为巢”、“嫘祖教民纺织”等等。其中的“教民”无一不是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无一不是家庭教育为生产斗争服务的明证。
刚刚降临人世的子女,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要使他们生存下去,健康成长,必须给他们提供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要使他们适应现存的社会生活,必须向他们传授社会道德规范,要使他们接替前辈们的工作和事业,就必须传授给他们生活经验和生产知识、技能,使之掌握独立生活和进行劳动的本领。这一切,首先是通过父母对他们抚养和教育来实现的。我们所说的人类教育现象的第一次出现。家庭教育是同家庭同时产生的,它作为一种独立教育形式先于学校教育。家庭是人类社会第一个教育机构,在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的专门教育机构出现以前,家庭教育成为教育新生一代的惟一场所。
二、家庭教育的发展
家庭教育源远流长,它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由于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不同,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家庭教育有着不同的特点。到了奴隶社会,学校教育产生后,教育培养新生一代的工作开始转向学校,但家庭教育的作用并未因此而被削弱。人类进入奴隶、封建社会,家庭有贵庶之分,家庭教育和其它教育开始有鲜明的阶段性、等级性。教育权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他们设学校、办教育主要是为本阶级子弟而着想的,教育对象大多是贵族子弟,广大奴隶和平民,手工业者的子弟只有各自在贫苦的家庭中由于父母、家长会传授一些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知识。尤其是民间的生产技术教育主要是釆取父子相继、师徒相承、口传心授、边学边做的方法进行的。
从十七世纪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开始,由于大机器生产所带来的教育上的变化,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产生了新的变革。重视自然学科,新的教学手段在学校中得到广泛应用,出现了班级授课制,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这些变革使学校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构成国家教育有机整体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是国家教育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将在更高层次水平上结合起来,家庭教育的地位、作用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社会教育是学校与家庭教育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社会团体对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这种教育的出现虽不算很晚,严格说是20世纪以来才真正产生了有影响力的社会教育。美国的社会教育在1600年一1779年开始酝酿,法国社会教育在1533年前后初见端倪。直到本世纪20年代前后,由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对于人的发展也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学校无法完全适应,人们才把目光转向社会教育,以求必要的补充。从此,社会教育开始蓬勃发展,其地位也日益提高。目前,许多国家都形成了相当完善的社会教育体系,一些国家还通过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社会教育的地位。
三、家庭教育的特点
(一)、家庭教育是一种父母爱的哺育
“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是事关整个教育成败的心理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际之间存在着一种“皮革马利翁效应”,既如何善意地知觉对方,有意或无意地寄以期望,对方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教师对学生表示好感,学生就会在作业,品德方面表现出进步,反之则退步。家庭教育建立在父母的血缘关系之上,这要远远比师生之间的“爱”来得自然、彻底、持久。父母爱的血缘关系是社会其他关系无法取代的。这就使得父母对子女人进行的家庭教育成为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权感韵教育力量,特别是家庭早期教育,比起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更有权威性。
(二)、家庭教育是一一种个别化教育
作为教育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高度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严密计划性和组织性的学校教育,一般具有统一模式,严宻组织,按照一定培着目标而进行的群体教育。正因如此,所以在学校教育的全部活动中,无论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进度快慢的把握,还是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选择,其立足点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这种群体性的教育,虽然能保证大多数学生获得基本相同程度的知识和技能,但不能保证大多数学生获得基本相同程度的知识和技能,但不能很好地兼顾每一个学生身心发展上的差异和智力发展水平。
家庭教育的个别化,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知子莫若父”,父母对自己孩子了解最深,从中洞悉其内心世界,这就为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了前提条件,使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有的放矢,富有成效。其次,家庭教育没有统一模式,可以根据孩子实际情况而进行个别教育,“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别于群体教育。
(三)、家庭教育是一种真正的基础教育
在教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长河中,家庭教育是事上的源头,是真正的基础教育。人的一生成长过程,是一个长期持续演进的过程,是在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合力作用下日益成熟完善起来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使儿童的智力得到尽可能早的开发,而且又能使他们的思想品德从小受到好的熏陶。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家庭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
年轻一代在成长过程中生活上需要父母的照料,经济上依附于父母,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血缘,感情上的联系和以这种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亲密关系决定了家庭教育对儿童和青少年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性格意志形成的特殊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使孩子受益终身。即使是子女长大成人,成家立業,甚至在事业上取得成就远超父母,但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父母仍是一种教育力量。而学校教育只是教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长河中的一种阶段性的教育,教师对学生教育只是出于社会的要求和尽职于社会角色。当学生毕业离校后,学校就不再担任对学生的直接教育任务。家庭教育则是终身性的教育,家长永远是子女的“老师”。
参考文献:
[1]何小红.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沟通策略思考[J].学周刊,2019(22):170.
[2]曹莉,雷雨.家庭教育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6):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