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深入,导学案教学已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但导学案的有效编写与使用已成为老师们亟待解决和研究的问题。在这里谈谈自己对“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的一些体会。
一、导学案的编写
编写导学案要求老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吃透新课标。可以集思广益,集体备课,导学案的质量决定了课堂學习的质量。所以,导学案应精练、完美,使学生容易接受。我认为导学案的编写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教师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问题设计:设置问题,列出导学提纲。问题要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设计还要有层次性、梯度性,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学会看书,学会自学。所以,我努力把教学变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情境设计: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当中进行的。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课堂教学设计要特别重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通过详细钻研教材,依据学习内容,把握课堂学习环节,适时、恰当地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通过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课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导学案”的学习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疑点、反映社会热点,然后把不同的知识点转化为形成性的练习思考题。“题型”的选择应根据对不同知识点的要求合理设计、恰当安排,对要求低的问题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鉴别、识记,对理解运用的知识点可设计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导学案设计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导学案的运用
课堂上导学案应用的主要方式是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又使部分学生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成功、体验快乐。
1、学生自学。“导学案”编写好后提前一至两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有疑难问题的,同学间可以互相交流。 对学生阅读做出三点指导:一是要求学生读书要快、要尽量节省时间。二是要求学生找出的知识点或问题答案要准。三是边阅读,边思考,找出疑点,做好记号。教师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对学生的模糊点有所了解,上课时可以进行针对性讲解,提高学习的效率。
2.学生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一带而过,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应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
3.师生共学。完成上述自学指导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基础,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完成了自学并不等于教学的完成,而恰恰是教学的开始,这时的教学应该更有针对性,更有深度和广度,否则,教学流于知识的重复讲解,将使学生失去兴趣,弄巧成拙。
总之,导学案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且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随着导学案研究的不断深入,导学案的教学一定会走向成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一、导学案的编写
编写导学案要求老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吃透新课标。可以集思广益,集体备课,导学案的质量决定了课堂學习的质量。所以,导学案应精练、完美,使学生容易接受。我认为导学案的编写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教师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问题设计:设置问题,列出导学提纲。问题要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设计还要有层次性、梯度性,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学会看书,学会自学。所以,我努力把教学变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情境设计: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当中进行的。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课堂教学设计要特别重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通过详细钻研教材,依据学习内容,把握课堂学习环节,适时、恰当地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通过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课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导学案”的学习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疑点、反映社会热点,然后把不同的知识点转化为形成性的练习思考题。“题型”的选择应根据对不同知识点的要求合理设计、恰当安排,对要求低的问题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鉴别、识记,对理解运用的知识点可设计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导学案设计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导学案的运用
课堂上导学案应用的主要方式是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又使部分学生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成功、体验快乐。
1、学生自学。“导学案”编写好后提前一至两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有疑难问题的,同学间可以互相交流。 对学生阅读做出三点指导:一是要求学生读书要快、要尽量节省时间。二是要求学生找出的知识点或问题答案要准。三是边阅读,边思考,找出疑点,做好记号。教师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对学生的模糊点有所了解,上课时可以进行针对性讲解,提高学习的效率。
2.学生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一带而过,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应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
3.师生共学。完成上述自学指导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基础,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完成了自学并不等于教学的完成,而恰恰是教学的开始,这时的教学应该更有针对性,更有深度和广度,否则,教学流于知识的重复讲解,将使学生失去兴趣,弄巧成拙。
总之,导学案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且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随着导学案研究的不断深入,导学案的教学一定会走向成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