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三国演义》众多英雄人物中,曹操的领导才能较之诸葛亮、周瑜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乐观自信,任贤使能,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领导者所应具备的心态观和人才观。商场如战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社会,企业若想生存、强大,必须有一位出类拔萃的领导者。曹操作为一位杰出的领导人,其领导观对我们现代社会仍有许多借鉴意义。
关键词:领导观 心态观 人才观
从古至今,一个国家要想兴旺发达、国泰民安,必须有一个贤明的君主;一支庞大的军队要想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必须有一位英明果敢的将领;一个集团要想壮大实力、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一个眼光灼见的首领。曹操从一个小小的洛阳北部尉逐渐成为大汉末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并不是只靠运气、靠奸诈就能实现的。不管曹操是不是“奸雄”,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安天下者,必此人也”(第一回)。被称为“杰出的领导人”,曹操当之无愧。
一、心态观:积极进取、充满自信的乐观心态
不管是一个个体,还是一个国家、军队、企业的领导者,具有乐观进取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当遭遇巨大挫折时要敢于面对,持之以恒,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重新鼓起前进的勇气,而且能给其他面临困境的人带来新希望。
曹操就是这样一个充满自信的乐观主义者。他乐于接受“奸雄”的称号,但更以“治世之能臣”自居,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堪当大任,自信是一切力量的源泉。“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在与刘备喝酒时曾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保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第二十一回)。这些话不仅体现了曹操胸怀大志,更体现了他满怀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成为一代英雄。这不仅是一种宣言,更是一种督促。
曹操面对困境时也总是保持乐观进取的态度。董卓专权时,诸官都无计可施,只能相对而泣,唯有曹操抚掌大笑。他建议刺杀董卓,虽然未能成功。曹操不像其他官员面对困难时只能愁眉不展而无实际行动,他敢作敢为,始终以乐观心态迎接挑战。面对战场失利时,他依然如此。诸葛亮、周瑜联合致使曹操赤壁大败,损失几十万大军。他带着火海下的幸存者仓皇逃跑,历尽险峻之处,他曾三次大笑,笑诸葛、周瑜少谋。虽然每次大笑之后都会出现一路伏兵,但在那种危机重重、生死攸关的境地中还能扬鞭大笑,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在战败之际,他仍能保持乐观态度,这不仅是对自己和将士的鼓舞,对慌乱情绪的镇定,更是对军士斗志的激励。作为领导者,其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众人情绪。遭遇挫折,若自己都没有信心,愁眉不展,其他人又怎会情绪高昂?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微笑是一支强心剂,让自己和他人都看到希望。
二、人才观:唯才是举、任贤使能的博大胸襟
不管是战场斗争还是商场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人才,就没有发展前途。作为领导者,如果没有发现人才的眼光、笼络人才的能力和容纳人才的胸襟就等于是光杆司令,只能被社会淘汰。
曹操非常重视人才,极力搜罗,加以重用,不像刘备任人唯亲,身边只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亲近之人。曹操任人唯贤,礼贤下士,不分贵贱,因此他的选才面比刘备要宽。大宴长江时,他曾作诗抒发自己的胸怀(第四十八回):“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用高山的气魄和大海的容量来勉励自己,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曹操移驾许都时路遇杨奉手下武将徐晃,见他威风凛凛,暗暗称奇,于是召谋士商议道(第十四回):“徐晃乃良将也,吾不忍以力并之,当以计召之。”后派人招降徐晃。许攸弃袁绍投曹操时,操“不及穿履,跣足出迎”(第三十回),足见其重视人才。当他最得力亦深得其宠爱的谋士郭嘉英年早逝时,他亲自祭奠,大哭道:“奉孝死,乃天丧吾也”“诸君年齿,皆孤等辈,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是吾心肠崩裂矣”(第三十三回)。肺腑之言,真诚坦率,足见其对人才的重视、珍惜。
曹操不仅重视人才,视才如命,而且在用人方面胸襟广阔,不计前嫌,只要有才能,他都喜而纳之。陈琳曾替袁绍起草檄文笔伐曹操,操攻破冀州后俘获陈琳,身边之人劝操杀之,操怜其文采,赦他不死,命为从事。曹操亦很擅长团结人才,争取那些与自己有思想隔阂的人归顺自己。他并不是让那些人才一开始就忠于自己,而是“以恩遇之,虽有异心,亦可变矣”(第三十回)。袁绍大将张颌、高览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仅如此,曹操也非常尊重人才,其突出表现就是广纳谏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希望得到别人重视,参加各项计划的制定,发表自己的看法。曹操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在他身边,有一大群谋士,诸如荀彧、荀攸、程颐、郭嘉,他们组成了曹操的“智囊团”。每当需要做出重大决定时,曹操都先让他们发表意见,即使不采纳,也要让他们各抒己见,这充分体现了曹操对人才的尊重。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做出正确决断,也使他们觉得受到了重视而更加忠诚,于己于人都有益。由此可见,拥有了人才就成功了一半。特别是现代,竞争更加激烈,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领导者不仅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更要平等对待人才,不论身份贵贱,学历高低,只要一个人有所特长,而这种特长又能为己所用,就应喜而纳之。
三、结语
曹操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逐渐成为众所周知、手握大权的一代枭雄,并把曹氏集团发展到鼎盛时期,不仅得益于各文武将士的鼎力相助,更得益于曹操非凡的政治谋略和军事才华。新世纪新时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每一个人,特别是每一位领导者时刻面临着更加严酷的考验,这就需要他们具有领导企业的各项素质。虽然我们与曹操相隔一千八百多年,但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却没有消失,一直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罗贯中.三国演义[M].陕西:延边人民出版社,2005.
[2]冯立鳌.三国风云[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3]李伟实,张淑蓉.三国演义人物画传[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4]刘敬圻.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曹操形象[J].文学评论,1980(2).
作者简介:
魏可营(1987- ),女,山东潍坊人,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原理研究。
刘秀艳(1979- ),女,汉族,山东潍坊人,昭通学院教育系,助教,硕士。
(责编 张亚欣)
关键词:领导观 心态观 人才观
从古至今,一个国家要想兴旺发达、国泰民安,必须有一个贤明的君主;一支庞大的军队要想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必须有一位英明果敢的将领;一个集团要想壮大实力、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一个眼光灼见的首领。曹操从一个小小的洛阳北部尉逐渐成为大汉末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并不是只靠运气、靠奸诈就能实现的。不管曹操是不是“奸雄”,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安天下者,必此人也”(第一回)。被称为“杰出的领导人”,曹操当之无愧。
一、心态观:积极进取、充满自信的乐观心态
不管是一个个体,还是一个国家、军队、企业的领导者,具有乐观进取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当遭遇巨大挫折时要敢于面对,持之以恒,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重新鼓起前进的勇气,而且能给其他面临困境的人带来新希望。
曹操就是这样一个充满自信的乐观主义者。他乐于接受“奸雄”的称号,但更以“治世之能臣”自居,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堪当大任,自信是一切力量的源泉。“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在与刘备喝酒时曾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保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第二十一回)。这些话不仅体现了曹操胸怀大志,更体现了他满怀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成为一代英雄。这不仅是一种宣言,更是一种督促。
曹操面对困境时也总是保持乐观进取的态度。董卓专权时,诸官都无计可施,只能相对而泣,唯有曹操抚掌大笑。他建议刺杀董卓,虽然未能成功。曹操不像其他官员面对困难时只能愁眉不展而无实际行动,他敢作敢为,始终以乐观心态迎接挑战。面对战场失利时,他依然如此。诸葛亮、周瑜联合致使曹操赤壁大败,损失几十万大军。他带着火海下的幸存者仓皇逃跑,历尽险峻之处,他曾三次大笑,笑诸葛、周瑜少谋。虽然每次大笑之后都会出现一路伏兵,但在那种危机重重、生死攸关的境地中还能扬鞭大笑,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在战败之际,他仍能保持乐观态度,这不仅是对自己和将士的鼓舞,对慌乱情绪的镇定,更是对军士斗志的激励。作为领导者,其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众人情绪。遭遇挫折,若自己都没有信心,愁眉不展,其他人又怎会情绪高昂?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微笑是一支强心剂,让自己和他人都看到希望。
二、人才观:唯才是举、任贤使能的博大胸襟
不管是战场斗争还是商场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人才,就没有发展前途。作为领导者,如果没有发现人才的眼光、笼络人才的能力和容纳人才的胸襟就等于是光杆司令,只能被社会淘汰。
曹操非常重视人才,极力搜罗,加以重用,不像刘备任人唯亲,身边只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亲近之人。曹操任人唯贤,礼贤下士,不分贵贱,因此他的选才面比刘备要宽。大宴长江时,他曾作诗抒发自己的胸怀(第四十八回):“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用高山的气魄和大海的容量来勉励自己,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曹操移驾许都时路遇杨奉手下武将徐晃,见他威风凛凛,暗暗称奇,于是召谋士商议道(第十四回):“徐晃乃良将也,吾不忍以力并之,当以计召之。”后派人招降徐晃。许攸弃袁绍投曹操时,操“不及穿履,跣足出迎”(第三十回),足见其重视人才。当他最得力亦深得其宠爱的谋士郭嘉英年早逝时,他亲自祭奠,大哭道:“奉孝死,乃天丧吾也”“诸君年齿,皆孤等辈,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是吾心肠崩裂矣”(第三十三回)。肺腑之言,真诚坦率,足见其对人才的重视、珍惜。
曹操不仅重视人才,视才如命,而且在用人方面胸襟广阔,不计前嫌,只要有才能,他都喜而纳之。陈琳曾替袁绍起草檄文笔伐曹操,操攻破冀州后俘获陈琳,身边之人劝操杀之,操怜其文采,赦他不死,命为从事。曹操亦很擅长团结人才,争取那些与自己有思想隔阂的人归顺自己。他并不是让那些人才一开始就忠于自己,而是“以恩遇之,虽有异心,亦可变矣”(第三十回)。袁绍大将张颌、高览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仅如此,曹操也非常尊重人才,其突出表现就是广纳谏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希望得到别人重视,参加各项计划的制定,发表自己的看法。曹操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在他身边,有一大群谋士,诸如荀彧、荀攸、程颐、郭嘉,他们组成了曹操的“智囊团”。每当需要做出重大决定时,曹操都先让他们发表意见,即使不采纳,也要让他们各抒己见,这充分体现了曹操对人才的尊重。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做出正确决断,也使他们觉得受到了重视而更加忠诚,于己于人都有益。由此可见,拥有了人才就成功了一半。特别是现代,竞争更加激烈,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领导者不仅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更要平等对待人才,不论身份贵贱,学历高低,只要一个人有所特长,而这种特长又能为己所用,就应喜而纳之。
三、结语
曹操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逐渐成为众所周知、手握大权的一代枭雄,并把曹氏集团发展到鼎盛时期,不仅得益于各文武将士的鼎力相助,更得益于曹操非凡的政治谋略和军事才华。新世纪新时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每一个人,特别是每一位领导者时刻面临着更加严酷的考验,这就需要他们具有领导企业的各项素质。虽然我们与曹操相隔一千八百多年,但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却没有消失,一直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罗贯中.三国演义[M].陕西:延边人民出版社,2005.
[2]冯立鳌.三国风云[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3]李伟实,张淑蓉.三国演义人物画传[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4]刘敬圻.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曹操形象[J].文学评论,1980(2).
作者简介:
魏可营(1987- ),女,山东潍坊人,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原理研究。
刘秀艳(1979- ),女,汉族,山东潍坊人,昭通学院教育系,助教,硕士。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