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发展的传承与创新中,北一经小学将“文化入心含情脉脉,课程入理意蕴悠悠”作为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思路。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全校师生的血液里,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显性传承基因;让传统文化的积淀与培养具有结构完整、延伸持久的特点;让传统文化在润物无声中熏陶心智,在具象的生活体验中,感悟生活真谛。
关键词:传统文化:课程;探索
一、始于人文,止于至善
在“始于人文,止于至善”办学思想的引领下,构建了我校的至善课程体系,形成了基础课程夯根基、主题课程蕴身心、拓展课程扬个性的主体框架。其中,基础课程,包括“德、智、艺、体”四大课程板块;主题课程,包括“我与自身、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集体、我与社会、我与自然”六大课程板块;拓展课程包括“脉动、慧智、六艺、节日”四大课程板块。特别是主题课程和拓展课程的开发,将传统文化内容与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相结合,从道德、品性、气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
(一)课程明智,养成能力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色,学校定期组织教研组,对各科教材中涉及传统文化内容的相关知识进行讨论,用课程滋养学生身心。借助语数知识体系中蕴藏的先贤智慧与心血结晶,帮助学生在对事物的分析理解中,切实形成辨析、判断、思维、创新的能力。
书法课堂中,中国汉字的构造形态的领悟,笔墨纸砚中孕育的古典文化,让学生于墨香萦绕间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音乐课堂,实施民乐推进,开拓学生心性成长,以古筝为切入点凸显民乐,以葫芦丝为着力点普及民乐。“三点成面”的民乐推进策略,丰盈了艺术润泽的活动场。葫芦丝进课堂、在全校女生中普及古筝教学,使学生的儒雅气质逐渐形成。美术课堂剪纸、脸谱、结艺等传统艺术的学习掌握,综合实践课中国传统节日由来的收集宣讲。体育课赛龙舟、软试垒球的精诚合作与鼓舞操的激扬奋发,让学生深切感知传统文化的价值,让学生经历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二)国学明德,养成气质
国学课程,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构建了“确立三层目标、遵循四个原则、抓住三条渠道”的国学教育实施体系,即:三层目标:丰富知识底蕴,规范学生行为,弘扬民族精神;四个原则:学生主体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发展创新原则,注重体验原则;三条渠道:一是每天以多种形式诵读10分钟,二是每周一节国学课,三是开展亲子同读经典。在具体实施中,学校将国学教育植入传统课堂,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老子》《孟子》《庄子》《大学》《中庸》《历代美文选》中的经典篇章,每周一节排入课表,构建国学课堂的“三步六正法”教学模式,以保证国学课的教学质量。即:第一步正读正音,听记读诵,演绎变化;第二步正义正字,体会含义,理解内涵;第三步正心正行,落实行动,成长心灵。国学课程的实施,丰富了师生的人生阅历,完善了师生的知识结构,积淀了师生的文化底蕴。
(三)评价明心,养成习惯
学校将六层级教育发展目标,与具有中国古代智慧的九德人文体系相链接,形成《九德葵花学子卡评价体系》,关注了学生个体成长差异,为每个学生无限的可能创造最大的发展空间。
二、古韵悠扬,德育渗透
学校把传承历史文化、创新现代人格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求知欲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一)体系鲜明,创新意识
学校找准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的契合点,以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确立了一个核心——以“做具有人文精神的了不起的现代中国人”为核心;两个坚持——坚持教育的人性化、坚持教育的艺术化;三个寓于——寓传统文化教育于学校教育之中、寓传统文化教育于家庭教育之中、寓传统文化教育于社会实践教育之中;三个阶段——低年级:抓启蒙、重感知。中年段:抓诱导、重情感。高年级:抓养成、重习惯;六个教育层级目标——我与自身,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集体,我与社会,我与自然。
(二)活动导行,创新精神
以“古训今为”践行感悟《弟子规》和“知荣明耻,做了不起的现代中国人”两大主题系列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领略尊师孝亲、崇德立志、仁爱处事的中华精神,为今后成材奠定基础。
1.聚焦开笔礼仪,进行启蒙教育。学校每年为一年级学子举行一次别具一格的“开笔礼”仪式,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点朱砂”开启智慧,写“人”字识字启蒙,孩子们在古韵飘香的开笔礼仪式中真切地体会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2.借助六有公约,内化养成教育。学校提炼出“校园六有文明公约”,让“六有”公约留于唇齿,存于心间,表于举止,现于行动,在传统文化的吸纳中,内化养成教育。
3.通过榜样引领,带动全员参与。学校坚持开展评选“达理雅言(文明)、勤学笃思(学习)、修身立志(品行)、德艺双馨(艺体)”四方面的国学少年。
(三)平台聚力,创新行为
作为省先进家长学校,学校意识到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运用家校联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家庭生活、学习行为进行养成指导,让践行传统文化成为家庭生活的习惯。在经典亲子同读活动中,学校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中华启蒙经典读物,撰写孝悌日记,让学生在创新行为的家庭活动中获得求真、崇善、尚美的品格。
參考文献:
[1]刘月.浅谈《弟子规》的礼仪教育及现代价值[J].求知导刊,2016(2):157-158.
[2]石玉.《弟子规》的感恩教育思想[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266-267.
编辑 郭小琴
关键词:传统文化:课程;探索
一、始于人文,止于至善
在“始于人文,止于至善”办学思想的引领下,构建了我校的至善课程体系,形成了基础课程夯根基、主题课程蕴身心、拓展课程扬个性的主体框架。其中,基础课程,包括“德、智、艺、体”四大课程板块;主题课程,包括“我与自身、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集体、我与社会、我与自然”六大课程板块;拓展课程包括“脉动、慧智、六艺、节日”四大课程板块。特别是主题课程和拓展课程的开发,将传统文化内容与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相结合,从道德、品性、气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
(一)课程明智,养成能力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色,学校定期组织教研组,对各科教材中涉及传统文化内容的相关知识进行讨论,用课程滋养学生身心。借助语数知识体系中蕴藏的先贤智慧与心血结晶,帮助学生在对事物的分析理解中,切实形成辨析、判断、思维、创新的能力。
书法课堂中,中国汉字的构造形态的领悟,笔墨纸砚中孕育的古典文化,让学生于墨香萦绕间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音乐课堂,实施民乐推进,开拓学生心性成长,以古筝为切入点凸显民乐,以葫芦丝为着力点普及民乐。“三点成面”的民乐推进策略,丰盈了艺术润泽的活动场。葫芦丝进课堂、在全校女生中普及古筝教学,使学生的儒雅气质逐渐形成。美术课堂剪纸、脸谱、结艺等传统艺术的学习掌握,综合实践课中国传统节日由来的收集宣讲。体育课赛龙舟、软试垒球的精诚合作与鼓舞操的激扬奋发,让学生深切感知传统文化的价值,让学生经历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二)国学明德,养成气质
国学课程,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构建了“确立三层目标、遵循四个原则、抓住三条渠道”的国学教育实施体系,即:三层目标:丰富知识底蕴,规范学生行为,弘扬民族精神;四个原则:学生主体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发展创新原则,注重体验原则;三条渠道:一是每天以多种形式诵读10分钟,二是每周一节国学课,三是开展亲子同读经典。在具体实施中,学校将国学教育植入传统课堂,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老子》《孟子》《庄子》《大学》《中庸》《历代美文选》中的经典篇章,每周一节排入课表,构建国学课堂的“三步六正法”教学模式,以保证国学课的教学质量。即:第一步正读正音,听记读诵,演绎变化;第二步正义正字,体会含义,理解内涵;第三步正心正行,落实行动,成长心灵。国学课程的实施,丰富了师生的人生阅历,完善了师生的知识结构,积淀了师生的文化底蕴。
(三)评价明心,养成习惯
学校将六层级教育发展目标,与具有中国古代智慧的九德人文体系相链接,形成《九德葵花学子卡评价体系》,关注了学生个体成长差异,为每个学生无限的可能创造最大的发展空间。
二、古韵悠扬,德育渗透
学校把传承历史文化、创新现代人格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求知欲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一)体系鲜明,创新意识
学校找准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的契合点,以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确立了一个核心——以“做具有人文精神的了不起的现代中国人”为核心;两个坚持——坚持教育的人性化、坚持教育的艺术化;三个寓于——寓传统文化教育于学校教育之中、寓传统文化教育于家庭教育之中、寓传统文化教育于社会实践教育之中;三个阶段——低年级:抓启蒙、重感知。中年段:抓诱导、重情感。高年级:抓养成、重习惯;六个教育层级目标——我与自身,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集体,我与社会,我与自然。
(二)活动导行,创新精神
以“古训今为”践行感悟《弟子规》和“知荣明耻,做了不起的现代中国人”两大主题系列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领略尊师孝亲、崇德立志、仁爱处事的中华精神,为今后成材奠定基础。
1.聚焦开笔礼仪,进行启蒙教育。学校每年为一年级学子举行一次别具一格的“开笔礼”仪式,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点朱砂”开启智慧,写“人”字识字启蒙,孩子们在古韵飘香的开笔礼仪式中真切地体会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2.借助六有公约,内化养成教育。学校提炼出“校园六有文明公约”,让“六有”公约留于唇齿,存于心间,表于举止,现于行动,在传统文化的吸纳中,内化养成教育。
3.通过榜样引领,带动全员参与。学校坚持开展评选“达理雅言(文明)、勤学笃思(学习)、修身立志(品行)、德艺双馨(艺体)”四方面的国学少年。
(三)平台聚力,创新行为
作为省先进家长学校,学校意识到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运用家校联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家庭生活、学习行为进行养成指导,让践行传统文化成为家庭生活的习惯。在经典亲子同读活动中,学校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中华启蒙经典读物,撰写孝悌日记,让学生在创新行为的家庭活动中获得求真、崇善、尚美的品格。
參考文献:
[1]刘月.浅谈《弟子规》的礼仪教育及现代价值[J].求知导刊,2016(2):157-158.
[2]石玉.《弟子规》的感恩教育思想[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266-267.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