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开展研究、实践活动?这需要教师改变一直以来的“不敢放手”的心理包袱。
一、 课堂实录片段
原片段:学习紧卷与松卷
师:紧卷是用来作为中心结构或者用来固定其他零件的。(出示PPT:紧卷的定义与紧卷照片)
师:请一位学生尝试做紧卷。(生起立做紧卷,用棉签卷起来)
师:我们学校的衍纸达人邢老师是怎样做紧卷的呢?一起来看看视频。(播放老师做衍纸的视频。老师是用棉签辅助卷
纸的)
师:衍纸达人制作紧卷的步骤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奖励紧卷)
师:请各组尝试做松卷。
师: (采访刚才做过紧卷的学生)请说说做松卷的方法。
师: (出示ppt显示松卷变形的照片与名称:开卷、泪滴卷、弯曲卷、眼形卷、叶形卷、箭头卷、V形卷……)松卷有这么多变形,请大家尝试做一做。(各组学生做变形,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修改后的片段:自主探究各种卷法
师:我们通过刚才的动手拆分,知道衍纸作品是由一个个卷做成的,这些卷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有的是圆的。
生:有的像水滴。
生:有的弯弯曲曲的。
生:有的松,有的緊。
师: (结合PPT介绍)紧卷是用来作为中心结构或者用来固定其他零件的。紧的卷就是紧卷,它们是最基础的卷。先看这个紧卷,你们会做吗?每个同学动手试一试。(所有学生练习)
师:请一位学生交流如何做成。
生:直接用手卷起来的。
师:做紧卷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生:最后一步贴的时候,容易松掉。
师:再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一下做的过程。(学生用棉签卷着做)
师:她刚才用到了棉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辅助做紧卷?
师:老师去请教了衍纸达人——邢老师,看看她是怎么做的,请看视频。(播放
视频)
师:谁来说说衍纸达人做紧卷用了哪几个步骤?
生:插、卷、理、粘。
师:你很善于概括。我们注意到了邢老师用一端开了口的棉签作为卷纸器来制作,方便快捷。善于利用工具能让你们的活动更加效率。
师:刚刚有的同学一开始没有粘起来,你看,它们变成什么了?你们来动手试
一试。
师:松卷作用可大了。你们看,老师轻轻捏一捏——它变形了,变成三角形。
师:下面请各组创意设计松卷,比一比,在三分钟之内,哪些小组创意多。
(各小组3分钟创意。挑选8个有创意各不相同的松卷,实物展示。)
师:描述一下这些松卷,像什么?
生:像星星。
生:像水滴。
生:像眼睛。
生:像叶子。
二、 活动反思
1. 设计的变化:源于理念改变
对比两个片段的设计,很明显教师设计的理念有了颠覆性的改变。
原片段中,教师按部就班,一步步带着学生认识什么是紧卷,然后一位学生尝试,大家观看视频,再认识什么是松卷,再出示松卷变形的照片,然后学生跟着做一做。完全是教师手把着手,带着学生在认识。学生的自主性完全没有得到体现。因此学生在做松卷变形的时候,也只是完成任务而已,没有任何激情,也没有什么创意。
改后的片段中,在前面学生拆分衍纸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说说发现这么卷有什么特点,学生有了前面的自主观察,回答非常到位。然后教师自然而然地从他们的回答中,引出紧卷,让每一位学生当场做一做,所有同学一起体验。再采访学生制作中遇到的困难,水到渠成地引出视频,在合适的时机给予学生指导。最要点赞的设计是“松卷变形”的处理。教师通过捏一捏、挤一挤、拉一拉等动作改变松卷造型。然后让各组自由探究,并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他们参加活动的激情。每个小组创意的松卷都极具个性。
两个片段,折射出两种理念,第一种还是教师为主体,教师一步步教,学生一步步跟着学;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无聊。第二种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大胆放手,在适度的引领下,学生自主选择衍纸创意的内容、创意的方式,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2. 指导的变化:把握最佳契机
第二次课堂,同样的“创意松卷”环节,教师没有先出现一大批可供学生参考的图片,仅仅是简单掩饰了一下三角形的变形方式,就抛给学生自己动脑、设计、制作。等每个小组都有了大量的创意后,通过评一评创意、说一说作品等方式,使学生自然而然就学到了不同松卷的制作方式。不得不说这里的“指导时机”把握得太巧妙了,学生制作前的“小示范”,是指导,但是指导不越位;学生制作后的“评一评”,也是指导,但是指导无痕。
3. 学生的变化:思维得以解放
第一次执教,课堂上学生都坐得端端正正,听得认认真真,但缺少最重要的一点——自主思维。学生主体意识淡薄,即使参与了教学,也只是被动参与。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不高,思维能力肯定不活跃,学习能力最终也会欠缺。
第二次执教,教师每一个任务设置都恰到好处:自己观察发现卷的特点,自己创意设计“松卷变形”,这些任务都有一定难度,但是学生跳一跳完全可以达成。学生自我探究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思维自由得到保障,学生的设计就有自己的个性。
学生思维的自由,赖以教师巧妙的放手,“放”而不松,“放”而不散。只有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思维才会有真正的自由,才能激发学生的无穷潜力。
一、 课堂实录片段
原片段:学习紧卷与松卷
师:紧卷是用来作为中心结构或者用来固定其他零件的。(出示PPT:紧卷的定义与紧卷照片)
师:请一位学生尝试做紧卷。(生起立做紧卷,用棉签卷起来)
师:我们学校的衍纸达人邢老师是怎样做紧卷的呢?一起来看看视频。(播放老师做衍纸的视频。老师是用棉签辅助卷
纸的)
师:衍纸达人制作紧卷的步骤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奖励紧卷)
师:请各组尝试做松卷。
师: (采访刚才做过紧卷的学生)请说说做松卷的方法。
师: (出示ppt显示松卷变形的照片与名称:开卷、泪滴卷、弯曲卷、眼形卷、叶形卷、箭头卷、V形卷……)松卷有这么多变形,请大家尝试做一做。(各组学生做变形,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修改后的片段:自主探究各种卷法
师:我们通过刚才的动手拆分,知道衍纸作品是由一个个卷做成的,这些卷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有的是圆的。
生:有的像水滴。
生:有的弯弯曲曲的。
生:有的松,有的緊。
师: (结合PPT介绍)紧卷是用来作为中心结构或者用来固定其他零件的。紧的卷就是紧卷,它们是最基础的卷。先看这个紧卷,你们会做吗?每个同学动手试一试。(所有学生练习)
师:请一位学生交流如何做成。
生:直接用手卷起来的。
师:做紧卷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生:最后一步贴的时候,容易松掉。
师:再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一下做的过程。(学生用棉签卷着做)
师:她刚才用到了棉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辅助做紧卷?
师:老师去请教了衍纸达人——邢老师,看看她是怎么做的,请看视频。(播放
视频)
师:谁来说说衍纸达人做紧卷用了哪几个步骤?
生:插、卷、理、粘。
师:你很善于概括。我们注意到了邢老师用一端开了口的棉签作为卷纸器来制作,方便快捷。善于利用工具能让你们的活动更加效率。
师:刚刚有的同学一开始没有粘起来,你看,它们变成什么了?你们来动手试
一试。
师:松卷作用可大了。你们看,老师轻轻捏一捏——它变形了,变成三角形。
师:下面请各组创意设计松卷,比一比,在三分钟之内,哪些小组创意多。
(各小组3分钟创意。挑选8个有创意各不相同的松卷,实物展示。)
师:描述一下这些松卷,像什么?
生:像星星。
生:像水滴。
生:像眼睛。
生:像叶子。
二、 活动反思
1. 设计的变化:源于理念改变
对比两个片段的设计,很明显教师设计的理念有了颠覆性的改变。
原片段中,教师按部就班,一步步带着学生认识什么是紧卷,然后一位学生尝试,大家观看视频,再认识什么是松卷,再出示松卷变形的照片,然后学生跟着做一做。完全是教师手把着手,带着学生在认识。学生的自主性完全没有得到体现。因此学生在做松卷变形的时候,也只是完成任务而已,没有任何激情,也没有什么创意。
改后的片段中,在前面学生拆分衍纸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说说发现这么卷有什么特点,学生有了前面的自主观察,回答非常到位。然后教师自然而然地从他们的回答中,引出紧卷,让每一位学生当场做一做,所有同学一起体验。再采访学生制作中遇到的困难,水到渠成地引出视频,在合适的时机给予学生指导。最要点赞的设计是“松卷变形”的处理。教师通过捏一捏、挤一挤、拉一拉等动作改变松卷造型。然后让各组自由探究,并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他们参加活动的激情。每个小组创意的松卷都极具个性。
两个片段,折射出两种理念,第一种还是教师为主体,教师一步步教,学生一步步跟着学;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无聊。第二种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大胆放手,在适度的引领下,学生自主选择衍纸创意的内容、创意的方式,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2. 指导的变化:把握最佳契机
第二次课堂,同样的“创意松卷”环节,教师没有先出现一大批可供学生参考的图片,仅仅是简单掩饰了一下三角形的变形方式,就抛给学生自己动脑、设计、制作。等每个小组都有了大量的创意后,通过评一评创意、说一说作品等方式,使学生自然而然就学到了不同松卷的制作方式。不得不说这里的“指导时机”把握得太巧妙了,学生制作前的“小示范”,是指导,但是指导不越位;学生制作后的“评一评”,也是指导,但是指导无痕。
3. 学生的变化:思维得以解放
第一次执教,课堂上学生都坐得端端正正,听得认认真真,但缺少最重要的一点——自主思维。学生主体意识淡薄,即使参与了教学,也只是被动参与。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不高,思维能力肯定不活跃,学习能力最终也会欠缺。
第二次执教,教师每一个任务设置都恰到好处:自己观察发现卷的特点,自己创意设计“松卷变形”,这些任务都有一定难度,但是学生跳一跳完全可以达成。学生自我探究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思维自由得到保障,学生的设计就有自己的个性。
学生思维的自由,赖以教师巧妙的放手,“放”而不松,“放”而不散。只有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思维才会有真正的自由,才能激发学生的无穷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