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综述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期是人的性格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发展的奠基期,而此阶段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特别是作为人生启蒙教育的幼儿家庭教育。在这种形势下,总结近年来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成果,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促进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能了解研究的进展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家庭教育研究工作提供指导。
  本文采取文献分析的方法,以见载于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影响最为深广的三种刊物《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中的家庭教育类文章为对象,对2000年以来的家庭教育研究状况加以综述。
  
  一、 文献资料的基本情况
  
  通过查阅,从2000年1月起,截止到2009年10月上述期刊所载的家庭教育类文章共985篇,其中描述性、思辨类文章922篇,实证性研究类文章63 篇,内容涉及家庭环境、教育教养方法、教育观念 、教育内容、家园合作、家长素质、家庭教育性质、功能、特点、亲子关系等八类文章。
  (一)根据不同维度,文献资料数量分布情况如下:
  1、根据研究内容维度,文章分布情况
  


  (二)对文献分布的分析。
  1、从发表文章的数量上来看,总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2、从文章的性质上来看,描述性、思辨性研究为主,实证性研究较少,但实证性研究随时间有增多的趋势,描述性、思辨性研究则相对减少。
  3、从文献涉及内容来看,我国幼儿家庭教育研究呈现多元发展趋势,但研究发展不平衡,某些研究相对集中,如教育教养方法、家园合作,而一些研究则相对薄弱,如家长素质、家庭教育性质、功能、特点等。
  
  二、对家庭教育内容的分析
  
  1、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即家庭中父母及其他年长者教育活动以外自发影响未成年人个体发展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可概括为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三个层面。” ①家庭环境作为幼儿最初的生活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袁爱玲,吴桂淳的《幼儿行为问题家庭成因个案研究》在对两个幼儿行为问题的分析中指出,良好的情感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重要作用。舒仙桃在《家庭教育与幼儿情绪智力》一文中分析了宽松和谐的家庭情感氛围和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对幼儿情绪调控的重要作用。陈鹤琴在《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环境》这篇文章中指出环境对孩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良好的环境具体包括游戏的环境、劳动的环境、科学的环境、艺术的环境、阅读的环境。李生兰在《21世纪上海幼儿家庭教育的矛盾及化解》一文中分析了家庭教育环境中的两对矛盾:幼儿的活动区与家庭的住房条件不相协调;幼儿家庭的精神环境与学习化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钱雪娟的《“攻击”后的反思》和高红菊的《沉默的“羔羊”》这两篇文章都指出,不良的家庭环境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杜德栎的《独生子女的养成家庭生态危机探析》指出了优化独生子女爱的养成家庭生态环境的途径。周彦作,卢清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资源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介绍了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资源的现状,并提出了改善措施。
  2、教育教养方法
  家长的教育教养方法是影响教育效果的直接因素,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重视,成果较丰富。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探讨了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各方面的影响及对具体教育经验的总结。刘敏在《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关系探讨》一文中指出,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感觉统合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公桂兰等在《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一文中,分析了母亲的年龄、受教育水平与教养方式的关系,探讨了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刘闯、杨丽珠的《父母教养方式对3-6岁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影响》调查了溺爱性、民主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的父母教养方式对3-6岁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影响。郭志峰、刘文的《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因素相互作用研究新进展》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因素相互作用研究的进展情况。董光恒的《父母行为差异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分析了父母在教养方式上的差异及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并提倡父母双方应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蔡志刚的《家长气质及教养方式对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分析了家长气质通过教养方式对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3、家长教育观念
  家长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家长的教育行为,所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家长教育观念的错位现象,及影响教育观念的原因分析、家长对具体问题的教育观念。张东娇的《论家庭教育中教养观念错位现象与纠偏策略》针对我国家庭教育中教养观念错位现象,提出了新的教养观念:让儿童学会说“我要”;让儿童学会打架;让儿童学会苛求。文章还提倡家长应不断学习,以形成科学的教养观念。王冬兰在《“知识本位”家庭教育观的社会学分析》一文中,分析了“知识本位”家庭教育观的成因,并指出由于家庭教育角色承当乏力而带来的不利影响。黄莉的《影响4-6岁幼儿父母教育观的因素研究》认为影响幼儿父母教育观的因素具体包括:幼儿的年龄、性别及父母的收入、年龄等。陈素萍的《在园幼儿家长玩具观的调查研究》一文,调查研究了幼儿家长玩具观念,认为家长对玩具价值有一定认识,但具有片面性,过于重视“智力开发”功能。刘明,邓赐平的《毕生发展观与早期儿童教育》指出家长应在毕生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科学育儿。王磊等的《婴幼儿早期教养观念研究——基于对15位祖辈和父辈家长的访谈》分析了两代家长的教养观念。
  4、家庭教育内容
  家庭教育涉及家庭生活的各方面,内容丰富多彩,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较多。刘立新的《家庭教育的误区》指出目前家庭教育具有片面化倾向,过于重视知识、技巧,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内容。向小英,徐金海的《由青少年自杀行为谈幼儿挫折教育》指出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和具体途径。翁鲜丽的《学龄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浅谈》,蔡岳建的《重庆市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王子婴的《上海市3-6岁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三篇文章分析了家庭音乐教育的意义,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改善措施。叶平枝等的《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指出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郑红的《学前儿童家庭科学教育》探讨了家长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应注意的几个方面。齐斌的《应注意引导家庭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习惯》指出自主学习的内涵并指出在家庭中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习惯的策略。文方的《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柳阳辉的《家长应重视对孩子情商的培养》,方明的《精神的早期培养》和《让孩子学会合作》等文章探讨了应在家庭中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习惯。
  5、家园合作
  家庭教育不是家庭或学校单方面的事,需要家园紧密合作,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方面的研究指出家园合作方面出现的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提高家园合作力度的具体策略。方明的《推进家园共育 提高幼儿素质》一文对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工作提出了建议。杨华的《努力探索家园共育新途径》提出了家园共育的四个途径:创建家长学校,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和亲子系列活动,开辟沟通渠道等。金虹青,徐晶的《幼儿园家长资源开发策略》及徐开绒的《利用家长资源之我见》两篇文章指出了目前开发利用家长资源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策略。戈柔的《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周红的《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两篇文章指出了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沟通障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胡灵的《BBS与家园互动》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家园互动的新途径。廖贻的《推动农村家庭教育社会化,促进家长主动参与》及程敏的《托幼机构教育中的家长参与》指出农村教育及托幼机构教育同样需要家长的参与。
  6、家长素质
  “家长素质,是家庭教育中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又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因此,它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②我国学者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但成果不多。张东娇的《论家长的教育资格与儿童的健康成长》指出家长素质的重要性,要获得教育资格应具备三种意识,并且管教孩子的方式要合情合理。岳亚军的《来自家长教育资格的启示》指出家长应具有的一些教育意识,及树立教育资格意识的途径。袁安胜的《怎样做个新世纪的好妈妈》指出做个新世纪的好妈妈应具备的三种素质:不断更新观念,更新教育模式;融入社会;积极向上。易银珍的《大学生未来家长群的家政素质教育》指出对作为未来家长群的大学生进行家政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7、家庭教育的性质、功能、特点
  这方面的研究对建构我国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至关重要。骆风的《简析当代家庭教育概念的演进》分析了近四十年来家庭教育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演进。李洪曾的《近年我国学前家庭教育的指导与研究》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学前家庭教育的重要研究与活动,研究了指导理论框架、中国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及研究的主要内容。李洪曾的《学前家庭教育指导应该有不同的模式》分析了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不同层面及创建工作。骆风的《海内外学者有关家庭教育要素述评》介绍了海内外学者有关家庭教育要素的观点,并进行了评析。王迎兰的《浅释父母教育及其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阐释了父母教育的渊源,对儿童的重要性及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位置。贾宏燕的《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及借鉴意义》分析了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并指出它对当代我国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
  8、亲子关系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取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成果的基础。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亲子关系对孩子的重要影响、亲子关系研究的进展状况及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袁红梅的《从艾里克森人格发展渐成说看良好亲子关系模式的创立》指出亲子关系对人格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对良好亲子关系模式的创立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许惠英的《重视家庭生态,改善人格教育——正确把握家长与儿童亲和的限制因子和局部生境》从教育生态学理论出发,指出正确把握家长与儿童亲和的限制因子和局部生境,对儿童人格发展至关重要。淑杰等的《2岁儿童母子互动模式与4岁时儿童社会行为关系的追踪研究》探讨了儿童母子互动模式对儿童以后社会行为的影响。朱从梅,周兢的《亲子阅读类型及其对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亲子阅读类型以及不同的亲子阅读类型对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影响。方建华,黄显军的《父母行为特征及其对幼儿的影响》研究了幼儿喜欢和不喜欢的父母类型,并对家长提出了教育建议。扶跃辉,李燕的《亲子关系研究新进展:自组织研究》提出用自组织理论进行亲子关系研究,并指出亲子关系的自组织原则和自组织研究方法。
  
  三、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一)近年来我国幼儿家庭教育研究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绩。
  1、研究的内容广泛,涉及到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家庭教育基础研究,家庭教育应用研究,又包括家庭教育专题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家庭教育研究领域,为今后我国幼儿家庭教育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幼儿家庭教育实践层面的研究成果丰富多样,同时理论研究水平也有所提高。实践层面的研究成果对家庭教育中的具体情况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理论层面的研究中,研究者通过访谈、观察、实验等各种研究方法,对家庭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得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家庭教育研究理论水平的提高,利于在观念上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使人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进而落实到具体的行动。总之,近来的家庭教育研究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
  


  3、研究的视角有所扩大,不仅从教育学、心理学视角进行研究,而且应用了社会学、教育生态学、语言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视角,从多个角度对家庭教育进行分析,使得我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幼儿家庭教育研究中的不足。
  1、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对家庭中交互作用的研究。由于对家庭教育概念认识的片面性,把家庭教育局限于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而不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爱护、帮助和启迪”③,导致家庭教育研究内容的片面化。研究的重点“过于关注教育者的教化功能,重视家长对子女的形塑作用” ④,强调家长的教育观念、素质、方式方法等,却忽视了孩子的主动性发展及孩子与家长相互作用过程中对家长的影响,孩子仍处于被动的地位。
  2、家庭教育研究过于注重对传统的继承,缺乏时代精神。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家庭自身及家庭教育的各方面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如,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家庭流动性增强,家庭形式多样化,家庭功能发生变化,家庭成员的关系改变,高学历家长增多,家长文化素质普遍有所提高等等。但是家庭教育研究却囿于以往的研究传统,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
  3、家庭教育研究内容虽然丰富,但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整体理论框架。许多文章局限于经验的总结和描述,对问题的分析只是泛泛而谈,缺乏深刻性。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应该完善体系研究, 规范家庭教育理论的整体框架。
  
  四、对家庭教育研究的建议。
  
  (一)家庭教育研究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家庭教育研究人员应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深刻把握时代特征, 积极应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实现创新与突破。” 家庭教育研究者要看到在时代变迁的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变化,用发展和开放的眼光看待家庭教育问题,不断用新的理念和多学科的视角分析问题,使得研究更具有广度和深度。
  (二)国家应该为家庭教育研究提供相应的条件,促进家庭教育研究工作的发展。
  家庭教育不仅对个体的发展和家庭的幸福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对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繁荣富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却苦于缺乏相应的指导,不知如何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该提供相应的条件,建立专业的家庭教育研究队伍,促进家庭教育研究工作的发展,为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做科学的指导。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参考文献
  ①②吴奇程.袁元.家庭教育学.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②骆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家庭教育研究进展述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9)
  ③缪建东.家庭教育研究概览[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04)
  ④上海市妇联儿童和家庭工作部.树立理论先导意识 加强家庭教育研究[J]. 中国妇运, 2008,(06)
其他文献
三个世纪以前,伟大的作家曹雪芹,经历了由“锦衣纨绔,饫甘餍美”到“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生活,在贫病交加的境况下,给我们留下了一部伟大的作品——《红楼梦》。《红楼梦》问世以来,伴随着“谁解其中味”的对知音的寻觅和呼唤,引起了三百年来人们对他的探索和应答。而且这种探索和应答应读者的眼光不同而不同。胡适在《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文中认为, “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阁友情”。余平伯在《红楼梦研究》中则说
期刊
2007年8月8日晚间,我在电视新闻里看见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学生正为北京奥运倒数一年而跳跃欢呼,这群孩子的影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那晚夜深人静时,心底突然响起一个声音:在今日中国迈向全世界、与国际接轨之际,我们下一代的形象会是什么?我想了很久并没有清楚的答案,因为真正的答案在我们这一代父母身上:如何教育他们孩子成为什么样的新世纪主人翁?  9月,在北京,当我把自己一些想法向几个志同道合的教育同仁提
期刊
1.自闭症概述及基注意力特征    1.1自闭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广泛性发展障碍,是以明显的社会和沟通技能缺陷及刻板的兴趣和行为模式为特征的(D.J.Cohen&Vilkmar,1997;S.l.Harris,2000)。其正式定义是1943由精神病学家Leo Kanner首次提出的,而且对其临床特点进行了描述;最早可追溯到1938年,他观察到一个5岁的男孩唐纳德,表现出一些奇特的症状:这个孩子似乎
期刊
一、家园共育概述    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教师和家长之间本着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协同教育的原则,共同担负起培育幼儿的责任,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双向性、经常性、全面性的伙伴性质的合作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园共育改变了以往幼儿教育以幼儿园为主,家庭为辅的局面
期刊
家庭是个体出生后的主要生活环境,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认识到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合力的必要性。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促进儿童发展,是当代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  校外教育属于社会教育的范畴,是大教育框架中的组成部分。本文中所说的校外教育机构主要是指隶属于妇联系统的
期刊
家庭教育是一种决定个体稳定的发展素质所必需的社会行为,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优劣,关乎教育的成败,关乎整个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此,我们需站在民族素质的提升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认识其战略位置。这里只谈教育部门和学校在现有的形势下承担此项职责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一,家庭、家长对家教指导的渴望,是家庭教育援助的前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
期刊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    一、有关教育病理的概念    教育病理一词是从医学病理以及社会病理这些概念借鉴过来的,教育病理是社会病理的一种,家庭、学校作为教育的“现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都受到社会各种各样的影响。[1]学生、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员,同时又是社会的一分子。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等要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制约。正因为如此,教育病理的产生,与社会的状况有着密切的联
期刊
一 、无为思想的阐释及对教育的启示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美与善,是古今中外人们所景仰、崇拜,极力追求的境界。我们标榜至善的人生哲学,追求至美的生活与行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教育者,必然鼓励孩子追求至善至美的人生。鼓励孩子追求至善至美,必定首先为他们建立起一个何为善、何为美的幻境,然后再让
期刊
前言    对青少年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来说,家庭和学校是他们接受教育的两大主体。那么是什么导致有如此多的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道路?尽管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具有极大的复杂性,但是治标要治本,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能幸福地待在家庭里生活,不能安心地待在学校里学习,却选择了还不是很适合他们的社会而成了一个又一个罪犯?为什么这些温暖的家庭留不住这些孩子们的心,为什么这些可爱的学校看不住孩子们的身影呢?是不
期刊
1、引言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世界各国离婚率急剧上升,据我国民政部官方网站提供的数据,2004年我国获准的离婚总数是161.3万,离婚率达到19.3%;2005年我国共有178.5万离婚夫妇,离婚率高达21.7%,比2004年高了2.4个百分点;2006年的离婚夫妇则达到了191.3万对。这其中67%的离异家庭涉及到孩子。①目前在美国,离异家庭儿童占全国儿童人数的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