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兒园教育活动中,体育活动一直被放在重要地位,因为它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中健康活动时间占了1小时,还有1小时大多是以运动区活动为主。运动区的活动不同于教师设计组织的健康活动,幼儿在运动区活动中更加能体现自主性。但是根据平时的观察,发现幼儿在运动区活动中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幼儿更加自主快乐的游戏,所以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解决,从而让幼儿对体育活动更加感兴趣,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进而在快乐中更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运动区 存在问题 优化策略 材料投放 教师指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189
运动区是区域活动中一个新兴的热门区域,它不同于平时的健康活动那样是教师设计和组织的体育课。它的价值是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与环境、材料、器械、同伴的充分互动来获得自身的学习与发展。幼儿在活动中自主选择材料器械,自主决定游戏玩法,自由组合玩伴进行活动。在运动区不仅能发展幼儿的身体动作,促进身心健康,还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社会交往能力,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化的指导,让幼儿的个性和品质得到培养。但是,根据教师平时的观察发现幼儿在运动区活动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却阻碍了幼儿更好地游戏和学习,针对问题教师怎样有效地解决和指导是提高幼儿运动区活动质量的关键。
一、幼儿在运动区出现的现象
1.幼儿活动的持续性不长。
幼儿在选择运动区材料时比较自由随意,但是出现频繁更换器械材料的现象。一种材料往往玩了一会儿之后就不想玩了,活动的持续性不强。有的在玩的时候玩法比较单一,缺乏创新玩法,导致玩的时间不长。一开始幼儿对教师投放的材料总是很感兴趣,但是玩的次数多了,就渐渐失去了兴趣。甚至在二次玩运动区时,出现了难以选择材料的现象。因为有些材料对于个别幼儿失去了挑战性,有些幼儿觉得好玩的已经被别的幼儿选走了,剩下的器械自己又觉得不好玩,所以在选择材料的时候浪费了许多时间。
2.幼儿在活动中缺乏合作意识。
幼儿在活动中大多是单独地玩器械,自由探索各种材料的玩法。现在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较强,不喜欢和同伴合作玩。即使有些幼儿会和同伴一起玩,但是在玩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不愉快,导致双方合作的时间不长,不会友好地协商着玩。有的幼儿看到自己喜欢玩的器械被人抢走了,还会闹情绪,不想参与活动了。
3.教师关注幼儿不能做到整体兼顾。
(1)存在安全隐患。由于运动区幼儿活动比较分散自由,当幼儿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能及时地介入指导,尤其是安全问题。虽然在活动前教师会和幼儿说明活动的场地地点,但是幼儿在玩的时候总会不受控制,跑到别的地方玩。而且幼儿活动的场地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候在玩的时候总有幼儿来告状说某某小朋友他们老是来捣乱,跑到我们玩的地方来。有时候也经常会出现幼儿之间互相碰撞摔倒的现象。当幼儿出现不正确的玩法时教师应该进行怎样的有效干预,尤其是有些幼儿追求刺激的玩法,不能很好地注意安全,出现危险的玩法时。
(2)教师的指导时机不能很好把握。有的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矛盾或者需要帮助时,第一时间肯定会想到让老师帮忙解决,那教师怎样的介入指导才是适时正确的呢。有的幼儿在玩彩带的时候,出现了彩带打结的现象,需要老师帮忙解开打的结,可是有时候那个结又是死结,很难解开,这时候就会浪费许多时间。在活动结束后教师没有有效地总结点评,为下一次的活动做好铺垫。
4.幼儿活动的规则意识不强。
在活动中,总有那么几个幼儿不能很好地遵守游戏规则。可能在活动前教师在说活动规则的时候个别幼儿没有仔细听,没有很好地明确活动目的。也有可能是故意不遵守游戏规则,总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与不断地提醒。如在玩运球的游戏时,前面的小朋友在运球,后面没有轮到的幼儿就有点无所事事,个别幼儿不关注自己小组的快慢,也不会好好的排队等待玩运球,甚至轮到自己运了也不知道,没有团队意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排在谁的后面,出现秩序的混乱场面。
5.活动后整理材料费时费力。
有时候,幼儿在活动中玩得很尽兴,教师投放的材料也很丰富,比较多样。但是活动后在整理材料时却很头痛,比较麻烦。有些幼儿把材料没有整理好就乱扔放进筐里了。有些材料被幼儿玩破了也不说,偷偷地放进框里了。等到下次玩的时候才发现破了。有的幼儿活动结束了,还不要及时地收拾整理,喜欢拖拉磨蹭。
综上所述,幼儿在运动区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材料投放所引发的问题,还有一类是教师指导幼儿活动所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出现的现象,我归纳了以下几点问题。
(1)材料投放多却杂,缺乏层次性和及时更新。
教师对户外运动区材料认识不够,一方面活动材料不够充分,一般只有以小型器械为主,有时也为了取放方便只拿几样就去活动,不能满足幼儿体育锻炼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师与幼儿对器具的选择也出现 “喜新厌旧”的现象:新的器具抢着玩,旧的器具无人问, 同时材料制作、更新、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尚未形成,大量的体育器材成了“库存物品”。材料投放没有根据发展幼儿各个动作技能方面进行分类摆放,有点杂乱。所以也导致在整理材料时费事费力的现象。
(2)活动缺乏目的性,没有有效指导幼儿对材料的运用。
教师对运动区活动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同时在活动中教师往往扮演“观望者”的角色,不清楚本次活动的目标是什么,可以发展孩子什么能力心里不清楚,这种“放羊式”的户外活动大大降低了活动质量。对于一些一物多玩的材料没有有效地去指导幼儿。
(3)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幼儿活动内容受到场地的影响,既达不到运动区的目标,幼儿的体能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如玩布时,幼儿自主拼接几块布形成一条长布玩“长龙”,可是由于场地小幼儿无法很好地跑起来。有些活动缺乏游戏情境的创设,比较单调乏味。幼儿的活动离不开游戏的内容,机械的体能锻炼肯定不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4)活动指导策略简单,缺乏有效性。
许多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幼儿进行运动区活动,在活动中也不能很好地把握指导的度,或让幼儿完全放任自由地玩,或就是过多干扰孩子活动,指导策略简单,缺乏针对性,从而影响了幼儿户外运动的积极性。
二、针对运动区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如何调整优化,有效地解决呢?我们可以试图从以下方面进行实践尝试
1.优化运动区材料的投放。
(1)发动家长资源,进行材料制作优化。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条曾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教具、玩具。”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向家长发出倡议,每月亲子制作一样自制体育器械。自制的各种大小器械,大大弥补了运动区材料的不足,满足了幼儿户外自由游戏的需要。如自制布艺飞盘和骰子等系列自制运动性器械,它们节约、实用、有趣、灵活,而且注重一物多玩,特别适合幼儿游戏、玩耍,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运动器材资源库。
(2)增添辅助材料,对材料进行自由组合。
有些材料在玩时增添一些辅助材料后可以激发幼儿更多的创新玩法。如幼儿在玩皮球时,有时候玩腻了在地上拍球、滚球,如果投放几张小椅子或者几张海绵垫子,改变玩球的场地,就又能引发幼儿更多的创意玩法,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幼儿对几种材料进行自由组合玩,探索更多的玩法。
2.优化材料分类,明确活动目的,幼儿自主管理。
对户外活动场地进行合理划分,设置钻爬区、跑跳区、平衡区、攀爬区、投掷区、球类区、车类区等,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自主挑战。在设置时,考虑各区域之间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既有活动量大的,也有活动量较小的;既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也有练习综合身体素质的区域。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各区域活动内容既保持相对稳定,又进行适当的调整增添,以不断适应幼儿活动与发展的需要。这样也有利于教师在指导活动中更加明确要注重发展幼儿哪方面的动作技能。在整理环节,材料的分类摆放,有利于幼儿自主分类整理材料,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自由取放,自主管理器材。也可以在每次材料取放环节挑选几个组长或值日生负责整理材料。
3.注重差异,材料选择讲适宜。
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同时也要考虑到幼儿年龄差异性和个体差异性这个事实。因此在材料选择时要注重幼儿的差异性,使幼儿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上得到提高。
①不同的材料,同一个目标。如“钻爬”,提供的材料有适合小班幼儿的爬爬垫、钻山洞、板凳、平衡木等,也有满足中大班幼儿向高处钻爬的竹梯、网梯、轮胎等。
②同一种材料,不同的差异。有的是轻重差异,如米袋有5斤、9斤、13斤;有的是大小差异,如轮胎有大卡车轮胎、轿车轮胎、自行车轮胎;有的是难度差异,如在“过森林”的游戏中,提供3条不同难度的道路,一条是“平路”(平衡木),一条是“圈圈路”(轮胎),一条是“摇摇路”( 梯子)。
4.材料隐性指导,让幼儿体验成功。
隐性指导策略主要体现在体育材料上作指示标记等,使该器械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不用教师一一讲解、指导,孩子们一看就知道该怎么玩,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自主性、参与性。如我们用纸板制作的“压路机”,供幼儿钻爬。一开始没有任何暗示标记,孩子们在钻爬的时候往往会偏失方向。后来,教师在“压路机”上进行了加工,划上了两条标记线以及两只“小手印”,暗示孩子爬行时,两只手要摁在线上不会偏失方向,小小的暗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材料与民间游戏有机结合,优化活動内容。
充分挖掘民间体育游戏素材,对民间游戏的玩法进行拓展和创新,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将各种玩法落实到运动区活动中。如我们开展了皮筋玩法的探讨:活动前分发皮筋给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活动时让孩子们尝试探索各种皮筋的玩法和跳法,然后大家交流研讨,结合“马兰花开”的民间游戏整理出适合各年段的有效玩法、跳法。
三、优化教师在运动区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1.幼儿自主挑战,激发活动兴趣。
蒙台梭利曾说:“如果孩子们成长在鼓励地发展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到学习,变成自我激励者,自我学习者。”因而教师要以欣赏者、支持者的态度,尽量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激发幼儿内在驱动力,运用已有的经验获得新经验,提高其挑战能力。如在大班幼儿的投掷活动中,尝试让幼儿记录自己每一次的成绩,激发其挑战别人的内在动力,鼓励他一次又一次进行活动。中大班的幼儿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可以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单人比赛或小组竞赛,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
2.运动区活动是开放的体育活动,放开的是幼儿的手脚,但不放弃教师的指导,在开展活动中一定要把“安全和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环境的创设、常规的建立、器械的添置和更换、内容的安排等工作。
在活动中,教师首先是一个观察者。只有通过仔细的观察,教师才有发言权,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教师在指导中要体现参与性、民主性,当幼儿在运动中产生新的玩法时,及时的评价指导和交流,能使幼儿对已有经验做及时的概括和提升,从而萌发出更多的运动方法;当幼儿在活动中做出危险动作时,师幼的共同评价与讨论能让幼儿意识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通过交流,使幼儿积累运动经验;通过交流,使幼儿分享一物多玩的方法;通过交流,使幼儿体验交往合作的快乐。教师还可以以游戏的角色介入指导,这样幼儿会更容易接受建议,有效地推进幼儿的发展。
运动区活动是实现幼儿园体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水平、不同运动需要的幼儿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自主的运动机会,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我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会发现幼儿更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解决,让幼儿在运动区活动中获得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运动区 存在问题 优化策略 材料投放 教师指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189
运动区是区域活动中一个新兴的热门区域,它不同于平时的健康活动那样是教师设计和组织的体育课。它的价值是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与环境、材料、器械、同伴的充分互动来获得自身的学习与发展。幼儿在活动中自主选择材料器械,自主决定游戏玩法,自由组合玩伴进行活动。在运动区不仅能发展幼儿的身体动作,促进身心健康,还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社会交往能力,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化的指导,让幼儿的个性和品质得到培养。但是,根据教师平时的观察发现幼儿在运动区活动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却阻碍了幼儿更好地游戏和学习,针对问题教师怎样有效地解决和指导是提高幼儿运动区活动质量的关键。
一、幼儿在运动区出现的现象
1.幼儿活动的持续性不长。
幼儿在选择运动区材料时比较自由随意,但是出现频繁更换器械材料的现象。一种材料往往玩了一会儿之后就不想玩了,活动的持续性不强。有的在玩的时候玩法比较单一,缺乏创新玩法,导致玩的时间不长。一开始幼儿对教师投放的材料总是很感兴趣,但是玩的次数多了,就渐渐失去了兴趣。甚至在二次玩运动区时,出现了难以选择材料的现象。因为有些材料对于个别幼儿失去了挑战性,有些幼儿觉得好玩的已经被别的幼儿选走了,剩下的器械自己又觉得不好玩,所以在选择材料的时候浪费了许多时间。
2.幼儿在活动中缺乏合作意识。
幼儿在活动中大多是单独地玩器械,自由探索各种材料的玩法。现在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较强,不喜欢和同伴合作玩。即使有些幼儿会和同伴一起玩,但是在玩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不愉快,导致双方合作的时间不长,不会友好地协商着玩。有的幼儿看到自己喜欢玩的器械被人抢走了,还会闹情绪,不想参与活动了。
3.教师关注幼儿不能做到整体兼顾。
(1)存在安全隐患。由于运动区幼儿活动比较分散自由,当幼儿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能及时地介入指导,尤其是安全问题。虽然在活动前教师会和幼儿说明活动的场地地点,但是幼儿在玩的时候总会不受控制,跑到别的地方玩。而且幼儿活动的场地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候在玩的时候总有幼儿来告状说某某小朋友他们老是来捣乱,跑到我们玩的地方来。有时候也经常会出现幼儿之间互相碰撞摔倒的现象。当幼儿出现不正确的玩法时教师应该进行怎样的有效干预,尤其是有些幼儿追求刺激的玩法,不能很好地注意安全,出现危险的玩法时。
(2)教师的指导时机不能很好把握。有的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矛盾或者需要帮助时,第一时间肯定会想到让老师帮忙解决,那教师怎样的介入指导才是适时正确的呢。有的幼儿在玩彩带的时候,出现了彩带打结的现象,需要老师帮忙解开打的结,可是有时候那个结又是死结,很难解开,这时候就会浪费许多时间。在活动结束后教师没有有效地总结点评,为下一次的活动做好铺垫。
4.幼儿活动的规则意识不强。
在活动中,总有那么几个幼儿不能很好地遵守游戏规则。可能在活动前教师在说活动规则的时候个别幼儿没有仔细听,没有很好地明确活动目的。也有可能是故意不遵守游戏规则,总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与不断地提醒。如在玩运球的游戏时,前面的小朋友在运球,后面没有轮到的幼儿就有点无所事事,个别幼儿不关注自己小组的快慢,也不会好好的排队等待玩运球,甚至轮到自己运了也不知道,没有团队意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排在谁的后面,出现秩序的混乱场面。
5.活动后整理材料费时费力。
有时候,幼儿在活动中玩得很尽兴,教师投放的材料也很丰富,比较多样。但是活动后在整理材料时却很头痛,比较麻烦。有些幼儿把材料没有整理好就乱扔放进筐里了。有些材料被幼儿玩破了也不说,偷偷地放进框里了。等到下次玩的时候才发现破了。有的幼儿活动结束了,还不要及时地收拾整理,喜欢拖拉磨蹭。
综上所述,幼儿在运动区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材料投放所引发的问题,还有一类是教师指导幼儿活动所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出现的现象,我归纳了以下几点问题。
(1)材料投放多却杂,缺乏层次性和及时更新。
教师对户外运动区材料认识不够,一方面活动材料不够充分,一般只有以小型器械为主,有时也为了取放方便只拿几样就去活动,不能满足幼儿体育锻炼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师与幼儿对器具的选择也出现 “喜新厌旧”的现象:新的器具抢着玩,旧的器具无人问, 同时材料制作、更新、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尚未形成,大量的体育器材成了“库存物品”。材料投放没有根据发展幼儿各个动作技能方面进行分类摆放,有点杂乱。所以也导致在整理材料时费事费力的现象。
(2)活动缺乏目的性,没有有效指导幼儿对材料的运用。
教师对运动区活动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同时在活动中教师往往扮演“观望者”的角色,不清楚本次活动的目标是什么,可以发展孩子什么能力心里不清楚,这种“放羊式”的户外活动大大降低了活动质量。对于一些一物多玩的材料没有有效地去指导幼儿。
(3)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幼儿活动内容受到场地的影响,既达不到运动区的目标,幼儿的体能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如玩布时,幼儿自主拼接几块布形成一条长布玩“长龙”,可是由于场地小幼儿无法很好地跑起来。有些活动缺乏游戏情境的创设,比较单调乏味。幼儿的活动离不开游戏的内容,机械的体能锻炼肯定不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4)活动指导策略简单,缺乏有效性。
许多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幼儿进行运动区活动,在活动中也不能很好地把握指导的度,或让幼儿完全放任自由地玩,或就是过多干扰孩子活动,指导策略简单,缺乏针对性,从而影响了幼儿户外运动的积极性。
二、针对运动区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如何调整优化,有效地解决呢?我们可以试图从以下方面进行实践尝试
1.优化运动区材料的投放。
(1)发动家长资源,进行材料制作优化。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条曾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教具、玩具。”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向家长发出倡议,每月亲子制作一样自制体育器械。自制的各种大小器械,大大弥补了运动区材料的不足,满足了幼儿户外自由游戏的需要。如自制布艺飞盘和骰子等系列自制运动性器械,它们节约、实用、有趣、灵活,而且注重一物多玩,特别适合幼儿游戏、玩耍,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运动器材资源库。
(2)增添辅助材料,对材料进行自由组合。
有些材料在玩时增添一些辅助材料后可以激发幼儿更多的创新玩法。如幼儿在玩皮球时,有时候玩腻了在地上拍球、滚球,如果投放几张小椅子或者几张海绵垫子,改变玩球的场地,就又能引发幼儿更多的创意玩法,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幼儿对几种材料进行自由组合玩,探索更多的玩法。
2.优化材料分类,明确活动目的,幼儿自主管理。
对户外活动场地进行合理划分,设置钻爬区、跑跳区、平衡区、攀爬区、投掷区、球类区、车类区等,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自主挑战。在设置时,考虑各区域之间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既有活动量大的,也有活动量较小的;既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也有练习综合身体素质的区域。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各区域活动内容既保持相对稳定,又进行适当的调整增添,以不断适应幼儿活动与发展的需要。这样也有利于教师在指导活动中更加明确要注重发展幼儿哪方面的动作技能。在整理环节,材料的分类摆放,有利于幼儿自主分类整理材料,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自由取放,自主管理器材。也可以在每次材料取放环节挑选几个组长或值日生负责整理材料。
3.注重差异,材料选择讲适宜。
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同时也要考虑到幼儿年龄差异性和个体差异性这个事实。因此在材料选择时要注重幼儿的差异性,使幼儿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上得到提高。
①不同的材料,同一个目标。如“钻爬”,提供的材料有适合小班幼儿的爬爬垫、钻山洞、板凳、平衡木等,也有满足中大班幼儿向高处钻爬的竹梯、网梯、轮胎等。
②同一种材料,不同的差异。有的是轻重差异,如米袋有5斤、9斤、13斤;有的是大小差异,如轮胎有大卡车轮胎、轿车轮胎、自行车轮胎;有的是难度差异,如在“过森林”的游戏中,提供3条不同难度的道路,一条是“平路”(平衡木),一条是“圈圈路”(轮胎),一条是“摇摇路”( 梯子)。
4.材料隐性指导,让幼儿体验成功。
隐性指导策略主要体现在体育材料上作指示标记等,使该器械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不用教师一一讲解、指导,孩子们一看就知道该怎么玩,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自主性、参与性。如我们用纸板制作的“压路机”,供幼儿钻爬。一开始没有任何暗示标记,孩子们在钻爬的时候往往会偏失方向。后来,教师在“压路机”上进行了加工,划上了两条标记线以及两只“小手印”,暗示孩子爬行时,两只手要摁在线上不会偏失方向,小小的暗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材料与民间游戏有机结合,优化活動内容。
充分挖掘民间体育游戏素材,对民间游戏的玩法进行拓展和创新,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将各种玩法落实到运动区活动中。如我们开展了皮筋玩法的探讨:活动前分发皮筋给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活动时让孩子们尝试探索各种皮筋的玩法和跳法,然后大家交流研讨,结合“马兰花开”的民间游戏整理出适合各年段的有效玩法、跳法。
三、优化教师在运动区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1.幼儿自主挑战,激发活动兴趣。
蒙台梭利曾说:“如果孩子们成长在鼓励地发展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到学习,变成自我激励者,自我学习者。”因而教师要以欣赏者、支持者的态度,尽量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激发幼儿内在驱动力,运用已有的经验获得新经验,提高其挑战能力。如在大班幼儿的投掷活动中,尝试让幼儿记录自己每一次的成绩,激发其挑战别人的内在动力,鼓励他一次又一次进行活动。中大班的幼儿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可以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单人比赛或小组竞赛,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
2.运动区活动是开放的体育活动,放开的是幼儿的手脚,但不放弃教师的指导,在开展活动中一定要把“安全和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环境的创设、常规的建立、器械的添置和更换、内容的安排等工作。
在活动中,教师首先是一个观察者。只有通过仔细的观察,教师才有发言权,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教师在指导中要体现参与性、民主性,当幼儿在运动中产生新的玩法时,及时的评价指导和交流,能使幼儿对已有经验做及时的概括和提升,从而萌发出更多的运动方法;当幼儿在活动中做出危险动作时,师幼的共同评价与讨论能让幼儿意识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通过交流,使幼儿积累运动经验;通过交流,使幼儿分享一物多玩的方法;通过交流,使幼儿体验交往合作的快乐。教师还可以以游戏的角色介入指导,这样幼儿会更容易接受建议,有效地推进幼儿的发展。
运动区活动是实现幼儿园体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水平、不同运动需要的幼儿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自主的运动机会,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我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会发现幼儿更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解决,让幼儿在运动区活动中获得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