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奏美丽乐章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qua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往往呈现出一片死寂的景象。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费劲。这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天空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从改造自己的课堂入手,将师生共同奏响美丽乐章,让道德与法治课“活”起来作为思考与践行的理想。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谐课堂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往往呈现出一片死寂的景象。教师在台上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在下面无精打采地听,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费劲。这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天空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谈及“道德与法治课的目的何在?”有人说是拓宽学生知识范围,有人说是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也有人说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我想这些都不错!但如何让这些目的达成呢?这成为长期困扰我的一个问题。经过反复的思考与实践,突然一个灵感迸发!为什么不把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看作是一篇乐章的演奏?为此,我从改造自己的课堂入手,将师生共同奏响美妙乐章,让道德与法治课“活”起来作为思考与践行的理想。
  一、让乐章在音符的跳动下生成
  说到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常常会将其与抽象、教条、空洞等词汇联系起来,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似乎也成了呆板、僵化、沉闷之化身。如何改变这一局面,赋予道德与法治课活力呢?这就需要我们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善于收集和组织教学素材,让各种素材如一个个闪亮的音符跳动在五线谱上。只有画好教学素材这一个个小音符,才能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奏出美丽的乐章。
  1.要善于收集丰富素材
  在传统教学观中,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是教学活动的根本。无论学生对其是否能接受、理解,都“唯书”而教。这种做法着实难以让课堂“活”起来。新课标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仅仅是“教教材”。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教学素材了,需要每个教师不断地去挖掘,去创造。
  如今,社会日新月异,生活丰富多彩,可以说处处是进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素材。对此,我们平日里要注意收集和积累。比如:广泛阅读相关书籍、杂志和报纸;坚持收看相关电视节目;经常浏览网络信息;细心留意身边事例,等等。我们可能常常佩服一些优秀教师能使道德与法治课堂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熟不知“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2.要合理组织各种素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道德与法治课堂确实发生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但在仔细审视之后却发现,有的课堂虽然很“活跃”,但实际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随意性很大,导致学生学不到真正的东西。
  要想课堂“活”起来,教学必然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但切不可只关注形式上的“热闹”。教师首先应该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内在逻辑,明确重、难点。其次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顺序,适当删除陈旧的观点与事例。第三,增加一些生动的、鲜活的、能为知识点的阐述服务的事例,使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如:聆听一首歌曲,欣赏一幅图画,体会一句话语,感悟一个故事,观看一段视频等等。
  二、让乐章在乐器的配合下流淌
  乐章的精彩演奏,情感的真实流露,往往不是一种乐器所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多种乐器的共同参与及配合。只有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优势,做到统筹兼顾,才能使乐章丰满、灵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亦是如此,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创新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丰富多样
  初中学生仍不乏好动、爱玩之天性,如果继续以传统单一的“接受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能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教材讲“活”,把学生激“活”,寓教于乐,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如: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角色、分析案例,提高其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景体验法,将学生置于特定情景中,丰富其情感体验,从而感悟、理解知识点;讨论法,让学生就某事、某观点发表看法,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活动教学法,这主要包括小品表演、演讲等等。让学生在听、看、思、说、演等多种器官的并用中,识记和运用所学知识。
  2.教学活动有序有效
  在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不可一味强调“开放”,要把握好“度”的问题。首先在教学设计上,教学方法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好指导者的作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具有明确的主题、具体的程序与活动要求,要做到“活而不乱”。切不可敷衍了事,对学生“放任自流”。第三在教学评价上,要给予积极评价,尤其注重对学生的参与性、能动性与创造性进行评价,培养其学习成就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其综合能力。
  三、让乐章在欢快的基调下飞扬
  乐章的精彩演奏,不仅仅是因为本身的优美旋律和演奏者的高超技艺,关键在于始终贯穿其中的情感基调。只有在一定的基调之下,才会在指挥者、演奏者与听众之间产生共鸣,产生心与心的沟通。同样,一堂精彩的道德与法治课,其亮点不仅仅是教学素材与教学方法的运用、配合,更是在于教师与学生在心灵上的交流与沟通。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以向上的情绪去熏陶学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要达到此目的,必须构建和谐课堂。
  1.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影响学校质量高低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教师会教,学生才能会学;教师善教,学生才能学好。因此,要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教师必须以自身的能力吸引他们,以自身的魅力吸引他们。首先,教师应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已有的单一学科知识是无法解决实际中出现的问题的,必须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同时,教师应具备适应新课程的能力。包括研究新课程能力,研究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能力,研究专业知识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交往能力;智能即智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第三,教师应学习新观点、新理论,以全新的教育理论支撑自己的工作。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教师职业定位。在现代社会,进一步用“园丁”“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来对教师角色进行定位。致使教师成为道的代言人,是权威。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充当的是知识的灌输着、思想的说教者、居高临下的传授者,而学生更多地扮演着“尊崇者”的角色。这种关系抑制了学生积极性和灵活性。正所謂“亲其师,才信其道”。要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活跃、精彩、有效,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前提。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师生观、教学观和课程观。一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二是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良好道德与法治的促进者、平等的对话者、多元化的评价者,在学习中与学生平等地进行对话、交流、合作。三是交往互动的教学观。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潜能,多与学生进行交往、对话、互动和合作,实现师生互动。只有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下,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上好、上“活”道德与法治课,就要彻底改变以教为中心,以传授为手段,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教学素材、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运用,努力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一堂精彩的道德与法治课,就如同一篇用心演奏的乐章,美丽而不失内涵,优雅而不失活力,让人回味无穷。
其他文献
我们经常在说“习惯成自然”“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多么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的作用就是要培养人的好的习惯。而良好学习惯是学生智力成长的拐杖,对他们将来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不仅要关注培养的目标和内容,更应该重视培养的过程和方式。我们作为低年级的老师,工作中心须了解低年级学生的行为特征,研究低年级的教育方法,要因材施
期刊
这是一本主要针对高中教育的书籍。阅读这本书最初源自于我看过的一期综艺节目。  一次,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的一期节目,让我很有幸的认识了一位中国教育界非常杰出的传奇人物——王金战。说他传奇是因为他曾让全班倒数第一的学生考上了北大,他带的一个复读班,83个学生100%考上大学,他被誉为“高考战神”。鲁豫在节目中这样说到:“他是一位普通的老师,但也是一位不平凡的老师,是那种我们当学生的时候特别希望教自己
期刊
它是一座沉淀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的城市;是一条闪光在萧红脑海里的记忆支流;是生命的伊始和归宿;是希望与憧憬;是萧条与荒凉;是唏嘘和反抗。它的名字,叫呼兰河。  如萧红的“萧”般荒凉,如萧红的“红”般顽强。  这是一座城的故事,也是萧红的故事。故事很冷,也很暖。  萧红,“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在呼兰河出生、成长,《呼兰河传》是她为这座城市做的传。《呼兰河传》共七章,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
期刊
前言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绝大部分篇幅,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载述了少年维特从1771年5月4日到1772年12月20日间的书信,为读者讲述了一个情感热烈却凄婉哀愁的爱情悲剧。  作品赏析  《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于1774年。该书一经问世,立刻轰动了德国和整个西欧,用歌德本人的话说,它犹如一颗“火箭弹”,引起了“爆炸”,掀起了一股“少年维特热”。广大青年不仅拜读它,而且纷纷模仿书中主人公维特的穿戴
期刊
◆摘 要:在小學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让数学能够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情境存在可以彼此印证的关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提炼生活化场景,可以达到以生活化引领教学高效化的目的。本文围绕相关案例,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方法策略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高效化”;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标要求下,需要摆脱原有的
期刊
◆摘 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将课堂与生活接轨,这导致学生难以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本文主要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趣味教学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趣味教学  1前言  所谓生活化教学,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引入一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元素,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
期刊
一、復习导入  今天让我们追随历史的脚步,回到两千年前的西汉,我们继续来学习——(齐读课题)《司马迁发愤写》。  [复习词语]波涛滚滚 耳濡目染 四处游历/牢记嘱托 研读文献 整理史料/悲愤交加 了此残生 发愤写作。[观察规律](第一行词语与年少时的司马迁有关,第二行词语是描述父去时的司马迁,第三行词语是描述受刑后的司马迁)。  【教师板书:年少时 父去时 受刑后】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史记
期刊
◆摘 要: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针对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好动好玩的特点,探索出低年级数学作业布置的几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传统的作业常常是题海战术,使学生变为完成作业的“机器人”。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有意注意还不完善,把内容枯
期刊
◆摘 要: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职教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中职语文学科中,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重视获得知识的方法,而且还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本文中,笔者以中职语文课本中《西安这座城》一课的教学为例,来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语文教学;应用;体会  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已经难以适应中职语文教学任务的多方
期刊
◆摘 要:为适应培育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努力打造科学高效的精品数学课堂,这就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准有效地集体备课势在必行。通过对《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进行评课分析,以展现集体备课的“魅力”。  ◆关键词:《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集体备课;分析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人们发现有效地集体备课可以打破以往教师之间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