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针对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好动好玩的特点,探索出低年级数学作业布置的几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传统的作业常常是题海战术,使学生变为完成作业的“机器人”。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有意注意还不完善,把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当成一项负担,导致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抑。我们该如何设计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游戏、创造的乐园,达到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本文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好动好玩的特点,探索出了低年级数学作业布置的几项策略。
一、让学生“说一说”
低年级学生的手指发育还不健全,如果强迫学生多写书面作业,非但不利于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而且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可是低年级学生虽然不太会写,却很愿意说。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低年级学生是非常渴望与人交流的,六七岁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基于这一认识,我让孩子回家多“说一说”。
如学完“七巧板”后,我让学生用一副或多副七巧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让学生口述“我用了xx块xx形和xx块xx形拼成了xx图案”之类的话对家长进行描。这样,既体会了图形之间的关系,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又如学完“20以内数的认识”后,我设计了“和爸妈比一比,谁是小老师?”这项作业,让学生利用10根铅笔口述编题,并会解答和说理。在与家长的交流反馈中,孩子们对此项作业热情高涨,他们的思维力和表现力令家长吃惊,孩子的精彩口述如下。
(1)10可以分成1和9,2和8,3和7……
(2)10根铅笔是10个一,捆在一起是1个十,10是最小的两位数。
(3)10根铅笔拿走1根还剩9根,它比最大的一位数多1。
这样的操作,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新知,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有效地促使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二、让学生“玩一玩”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传统观念常把学与玩分开,认为学就是学,玩就是玩。学好了,才能玩,学不好,就不能玩。长此以往,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任务,做家庭作业只是完成任务,根本不投入情感,更谈不上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积极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为了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我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如学习“正方形、长方形的初步认识”之前,可以先让每个学生动手搭四边形。看到五颜六色的小棒,学生就很开心,从自己搭的图形中选出正方形和长方形,总结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如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又如在学习“角的认识”之后,可以利用直尺、三角尺画任意大小的角,还可以用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对所形成的图形可动手指一指它们的顶点及两条边,进一步体会出从顶点出发、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用两根小棒制作活动角,并发现角的大小与小棒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与两根小棒张开的程度有关系,两根小棒张开越大,角就越大。
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会发现作业有时竟是一种娱乐,学习数学真好玩,也真轻松。
三、让学生“用一用”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这说明掌握数学知识并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数学真正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如在学习完《统计的初步知识》后,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统计这学期班上的小朋友做好事的次数,学生的眼睛可亮了,孙同学昨天教我关于巧算的知识了,李同学昨天教我写整字了,王同学帮我打扫卫生了,等等,好人好事,学生列列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此时。学生在做这个作业的时候,不仅复习了统计的知识,还从心底受到了教育,觉得应该多做好事,做个活雷锋。
又如学生已经认识了人民币,在学习完乘法知识后,我让学生和家长在一起做买铅笔、作业本、橡皮的游戏,而且标上价钱,铅笔5角一支,本子1元一本、橡皮8角一块,这些都是学习用品,学生每天都要用到,有时候还要自己去买,做这样的游戏,既用到数学知识,也增加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这样的“用一用”,学生发现数学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四、让学生“问一问”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產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停留在表层和形式上。为了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我不仅在课堂中关注学生提问的训练,而且把提问延伸到课外。
如在学习完巧算后,计算28+39=( ),让学生和家长比赛,比谁巧算的方法多,并互相提问为什么可以采用此算法?学生总结的方法如下:
(1)可以把第一个加数28变成30,为了最后的和不变化,第二个加数就减去2,变成37。
(2)可以先把第二个加数39变成40,那第一个加数得减去1变成27。
(3)可以先把28变成20,那39就要加上8,变成47。
(4)可以先把39变成30,那28就要加上9,变成37。
一题多解,在追问为什么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培养。
又如在学习完5个3加3个3等于8个3后,我设计了比较开放的题目( )×6+( )×6=( )×6,学生想出来的答案很多,同时让学生追问为什么可以填这些答案?这样的答案又有什么规律?
这样的“问一问”,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我们要用新课程理念来引领教育教学,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一切从学生出发,将科学、有趣的作业贯穿于每一天,变“枯燥”的作业为“生动有趣”,让低年级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爱上做作业。
参考文献
[1]史宁中.数学基本思想18讲.
[2]张奠宙.数学教育概论.
[3]吴正宪.答小学数学教学50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传统的作业常常是题海战术,使学生变为完成作业的“机器人”。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有意注意还不完善,把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当成一项负担,导致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抑。我们该如何设计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游戏、创造的乐园,达到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本文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好动好玩的特点,探索出了低年级数学作业布置的几项策略。
一、让学生“说一说”
低年级学生的手指发育还不健全,如果强迫学生多写书面作业,非但不利于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而且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可是低年级学生虽然不太会写,却很愿意说。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低年级学生是非常渴望与人交流的,六七岁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基于这一认识,我让孩子回家多“说一说”。
如学完“七巧板”后,我让学生用一副或多副七巧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让学生口述“我用了xx块xx形和xx块xx形拼成了xx图案”之类的话对家长进行描。这样,既体会了图形之间的关系,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又如学完“20以内数的认识”后,我设计了“和爸妈比一比,谁是小老师?”这项作业,让学生利用10根铅笔口述编题,并会解答和说理。在与家长的交流反馈中,孩子们对此项作业热情高涨,他们的思维力和表现力令家长吃惊,孩子的精彩口述如下。
(1)10可以分成1和9,2和8,3和7……
(2)10根铅笔是10个一,捆在一起是1个十,10是最小的两位数。
(3)10根铅笔拿走1根还剩9根,它比最大的一位数多1。
这样的操作,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新知,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有效地促使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二、让学生“玩一玩”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传统观念常把学与玩分开,认为学就是学,玩就是玩。学好了,才能玩,学不好,就不能玩。长此以往,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任务,做家庭作业只是完成任务,根本不投入情感,更谈不上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积极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为了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我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如学习“正方形、长方形的初步认识”之前,可以先让每个学生动手搭四边形。看到五颜六色的小棒,学生就很开心,从自己搭的图形中选出正方形和长方形,总结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如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又如在学习“角的认识”之后,可以利用直尺、三角尺画任意大小的角,还可以用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对所形成的图形可动手指一指它们的顶点及两条边,进一步体会出从顶点出发、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用两根小棒制作活动角,并发现角的大小与小棒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与两根小棒张开的程度有关系,两根小棒张开越大,角就越大。
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会发现作业有时竟是一种娱乐,学习数学真好玩,也真轻松。
三、让学生“用一用”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这说明掌握数学知识并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数学真正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如在学习完《统计的初步知识》后,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统计这学期班上的小朋友做好事的次数,学生的眼睛可亮了,孙同学昨天教我关于巧算的知识了,李同学昨天教我写整字了,王同学帮我打扫卫生了,等等,好人好事,学生列列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此时。学生在做这个作业的时候,不仅复习了统计的知识,还从心底受到了教育,觉得应该多做好事,做个活雷锋。
又如学生已经认识了人民币,在学习完乘法知识后,我让学生和家长在一起做买铅笔、作业本、橡皮的游戏,而且标上价钱,铅笔5角一支,本子1元一本、橡皮8角一块,这些都是学习用品,学生每天都要用到,有时候还要自己去买,做这样的游戏,既用到数学知识,也增加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这样的“用一用”,学生发现数学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四、让学生“问一问”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產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停留在表层和形式上。为了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我不仅在课堂中关注学生提问的训练,而且把提问延伸到课外。
如在学习完巧算后,计算28+39=( ),让学生和家长比赛,比谁巧算的方法多,并互相提问为什么可以采用此算法?学生总结的方法如下:
(1)可以把第一个加数28变成30,为了最后的和不变化,第二个加数就减去2,变成37。
(2)可以先把第二个加数39变成40,那第一个加数得减去1变成27。
(3)可以先把28变成20,那39就要加上8,变成47。
(4)可以先把39变成30,那28就要加上9,变成37。
一题多解,在追问为什么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培养。
又如在学习完5个3加3个3等于8个3后,我设计了比较开放的题目( )×6+( )×6=( )×6,学生想出来的答案很多,同时让学生追问为什么可以填这些答案?这样的答案又有什么规律?
这样的“问一问”,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我们要用新课程理念来引领教育教学,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一切从学生出发,将科学、有趣的作业贯穿于每一天,变“枯燥”的作业为“生动有趣”,让低年级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爱上做作业。
参考文献
[1]史宁中.数学基本思想18讲.
[2]张奠宙.数学教育概论.
[3]吴正宪.答小学数学教学50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