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的目标是立足于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本文通过分析音乐情感的性质、作用对目前音乐教育中的实施方法进行了浅要分析,说明了音乐的情感教育在音乐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情感;情感教学;音乐情感教育
一、音乐情感的性质
1、音乐情感的社会性
音乐情感具有社会性。当我们聆听音乐时所产生的情感与我们所拥有的社会印象息息相关。例如:当我们聆听到关于歌颂“五星红旗”或者“中国共产党”的歌曲时会油然而生一种对祖国的热爱、对共产党的敬仰等爱国主义情感。但是,同样的歌曲拿给外国人聆听,他们可能仅仅只是对于这首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等等音乐要素来进行评价。因为外国人并没有生存在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及社会环境中,对于“五星红旗”“中国共产党”并没有产生相应的社会形象,所以外国人无法对我们的爱国主义歌曲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所以,音乐会结合个人的社会情感给予不同听众不同的感受。
2、音乐情感的特定性
音乐在特定的环境及场合下会给予听者产生特定的情感。在聆听欣赏到少数民族音乐时,不同的少数民族音乐会带给听者不同的感受,同一少数民族的音乐会带给听者相同的感受。例如:“前八后十六”和“小切分”节奏型是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民族音乐代表节奏型,当我们欣赏聆听维吾尔族传统民族音乐时,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想要跟随节奏舞蹈”的大致相同的感受。当我们欣赏与运动相关的音乐时,会产生激情昂扬的相同情感。聆听有关接新春的音乐史,会产生欢乐喜庆的相同情感。所以,根据环境的不同音乐所产生的情感或许不尽相同,但是在表现同一特定环境下的音乐,能给予听众大体相同的特定音乐情感。
3、音乐情感的迁移性
音乐情感是可以从一种具体的情境迁移到或者运用到另一种与其相类似的其他情境之中的。当我们一段时间都在聆听同一种音乐情感的音乐时,自然而然的会被这种音乐情感所影响,直接对反映到聆听者的情绪上,并将聆听者的所想所感迁移至其他相类似的音乐作品或情境之中。而音乐情感的迁移性也是音乐吸引听众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音乐情感教育的作用
基于音乐情感的多种性质,实施音乐情感教育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被摆在了首要的地位,起作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
1、音乐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能力的作用
“以审美为核心,丰富情感体验。”不仅是新课标中的理念与要求,也是教师教学中的首要目标,而音乐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得重要途径。
教师以音乐本身为审美本体,通过运用美的手段、美的教学语言、美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综合外化和内化因素,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认识、理解、鉴别甚至创造等能力,从而完成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即美育的过程。
音乐情感教育审美功能意义的核心是在音乐美本质的基础上,利用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通过它特有的形式(音响)和传播方式(倾听),调动人的听觉和心理机制,从感官的感受上升到对人生和社会的理性体验和理解,在美的享受过程中,唤起人的对音乐美的特殊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人们追求音乐美,体验音乐美,鉴赏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健康审美情趣,激励人们追求真、善、美的高尚情操。
2、音乐情感教育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
音乐情感教育作为美育最本质的教育内容,其具有很强的道德教化作用。在音乐教育活动中,音乐情感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体会音乐的情感表现手段,还要引导学生认识音乐中所表现的更深层次的思想道德理念,让学生从音乐中去感受生活与自我心灵的真、善、美,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音乐情感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促进学生形成一个积极的学习生活状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形成独立的个性与人格。
三、音乐教学中音乐情感教育的实施
我国目前对于音乐的基础教学一直滞于单纯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提升,忽视了音乐情感在音乐中的作用。把最具音乐灵魂的情感因素变成了纯技能、无情感的教育,也违背了目前国家发展音乐教育的宗旨,而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发展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基础就在于学校音乐教育。
1、欣赏教学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其音乐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调动身体的各个感官系统充分的感受到音乐的美。例如通过选取一些节奏欢快的歌曲,如《青春圆舞曲》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参与到音乐中来,充分的感受音乐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运用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2、表现教学
在对音乐有了一定的兴趣与审美,就有了对音乐更深一步的学习欲望。目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都是以学生的技术高低、掌握的知识多少作为衡量标准,从而压抑了音乐本身情感的抒发。因此在现代音乐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对于音乐的表现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就在于对音乐情感的理解与对音乐的表达欲望。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范唱、范奏等都是给予学生最直观的展现,因此教师规范而富有表现力的示范是最能唤起学生内心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在对音乐有了初步的情感理解,随后在学生的展现中自然能够唤起心中对音乐理解的情感,随而表现出来。
3、创造教学
创造教学基于欣赏教学与表现教学,在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一定的音乐展现能力,就有了进一步深入了解音乐的意向。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国家发展新型社会主义人才的宗旨。音乐创造教学包括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与运用音乐材料二度创作音乐。音乐教学和情感的培育离不开想象,有想象才有创造。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当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积极为学生开拓想象的思维。例如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要求,通过音乐引导学生联想生活或者自然界中的声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教师在学生的音乐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充分理解音乐中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对自然的热爱。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的情感世界。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以美育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1] 郑茂平.音乐教育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 余艾璇.动画音乐进入小学音乐课堂[J].音乐时空,2014(3).
[3] 沈濱凯.音乐教学与情感陶冶 [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5).
[4] 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音乐情感;情感教学;音乐情感教育
一、音乐情感的性质
1、音乐情感的社会性
音乐情感具有社会性。当我们聆听音乐时所产生的情感与我们所拥有的社会印象息息相关。例如:当我们聆听到关于歌颂“五星红旗”或者“中国共产党”的歌曲时会油然而生一种对祖国的热爱、对共产党的敬仰等爱国主义情感。但是,同样的歌曲拿给外国人聆听,他们可能仅仅只是对于这首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等等音乐要素来进行评价。因为外国人并没有生存在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及社会环境中,对于“五星红旗”“中国共产党”并没有产生相应的社会形象,所以外国人无法对我们的爱国主义歌曲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所以,音乐会结合个人的社会情感给予不同听众不同的感受。
2、音乐情感的特定性
音乐在特定的环境及场合下会给予听者产生特定的情感。在聆听欣赏到少数民族音乐时,不同的少数民族音乐会带给听者不同的感受,同一少数民族的音乐会带给听者相同的感受。例如:“前八后十六”和“小切分”节奏型是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民族音乐代表节奏型,当我们欣赏聆听维吾尔族传统民族音乐时,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想要跟随节奏舞蹈”的大致相同的感受。当我们欣赏与运动相关的音乐时,会产生激情昂扬的相同情感。聆听有关接新春的音乐史,会产生欢乐喜庆的相同情感。所以,根据环境的不同音乐所产生的情感或许不尽相同,但是在表现同一特定环境下的音乐,能给予听众大体相同的特定音乐情感。
3、音乐情感的迁移性
音乐情感是可以从一种具体的情境迁移到或者运用到另一种与其相类似的其他情境之中的。当我们一段时间都在聆听同一种音乐情感的音乐时,自然而然的会被这种音乐情感所影响,直接对反映到聆听者的情绪上,并将聆听者的所想所感迁移至其他相类似的音乐作品或情境之中。而音乐情感的迁移性也是音乐吸引听众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音乐情感教育的作用
基于音乐情感的多种性质,实施音乐情感教育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被摆在了首要的地位,起作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
1、音乐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能力的作用
“以审美为核心,丰富情感体验。”不仅是新课标中的理念与要求,也是教师教学中的首要目标,而音乐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得重要途径。
教师以音乐本身为审美本体,通过运用美的手段、美的教学语言、美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综合外化和内化因素,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认识、理解、鉴别甚至创造等能力,从而完成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即美育的过程。
音乐情感教育审美功能意义的核心是在音乐美本质的基础上,利用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通过它特有的形式(音响)和传播方式(倾听),调动人的听觉和心理机制,从感官的感受上升到对人生和社会的理性体验和理解,在美的享受过程中,唤起人的对音乐美的特殊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人们追求音乐美,体验音乐美,鉴赏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健康审美情趣,激励人们追求真、善、美的高尚情操。
2、音乐情感教育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
音乐情感教育作为美育最本质的教育内容,其具有很强的道德教化作用。在音乐教育活动中,音乐情感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体会音乐的情感表现手段,还要引导学生认识音乐中所表现的更深层次的思想道德理念,让学生从音乐中去感受生活与自我心灵的真、善、美,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音乐情感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促进学生形成一个积极的学习生活状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形成独立的个性与人格。
三、音乐教学中音乐情感教育的实施
我国目前对于音乐的基础教学一直滞于单纯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提升,忽视了音乐情感在音乐中的作用。把最具音乐灵魂的情感因素变成了纯技能、无情感的教育,也违背了目前国家发展音乐教育的宗旨,而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发展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基础就在于学校音乐教育。
1、欣赏教学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其音乐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调动身体的各个感官系统充分的感受到音乐的美。例如通过选取一些节奏欢快的歌曲,如《青春圆舞曲》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参与到音乐中来,充分的感受音乐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运用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2、表现教学
在对音乐有了一定的兴趣与审美,就有了对音乐更深一步的学习欲望。目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都是以学生的技术高低、掌握的知识多少作为衡量标准,从而压抑了音乐本身情感的抒发。因此在现代音乐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对于音乐的表现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就在于对音乐情感的理解与对音乐的表达欲望。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范唱、范奏等都是给予学生最直观的展现,因此教师规范而富有表现力的示范是最能唤起学生内心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在对音乐有了初步的情感理解,随后在学生的展现中自然能够唤起心中对音乐理解的情感,随而表现出来。
3、创造教学
创造教学基于欣赏教学与表现教学,在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一定的音乐展现能力,就有了进一步深入了解音乐的意向。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国家发展新型社会主义人才的宗旨。音乐创造教学包括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与运用音乐材料二度创作音乐。音乐教学和情感的培育离不开想象,有想象才有创造。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当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积极为学生开拓想象的思维。例如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要求,通过音乐引导学生联想生活或者自然界中的声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教师在学生的音乐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充分理解音乐中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对自然的热爱。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的情感世界。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以美育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1] 郑茂平.音乐教育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 余艾璇.动画音乐进入小学音乐课堂[J].音乐时空,2014(3).
[3] 沈濱凯.音乐教学与情感陶冶 [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5).
[4] 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