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理论界,“让学”鲜有人及,“让教”更是一个新概念,把它们有机组合起来,并致力于从一种教学形态向另一种教学形态的过渡与发展,这是对多种既有(理论)元素的推陈出新,更是对教学理念、行为方式等的重构与“刷新”.
【关键词】 让学;让教;自主学习
“让学”:语出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他说,教学的本质就是,“他得学会让他们学”. 我们把它理解为,把课堂的时间、场所、机会等尽可能让位给学生的学习,教师放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主动、深入地学习. 还可以进一步理解为,让学生会学,让学生乐学. 教学生学习策略,教其“移”(迁移)、教其“疑”、教其“悟”,帮助、引导学生自己建构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这是让其“会学”;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培养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热情地学习,这是让其“乐学”. 关于“让学”,在理论界,这个概念直接涉及的人还较少,国内著名学者郭思乐、成尚荣等人在其论文(著)或报告中对此有所涉及;相比之下,一线教师中却多有提及,不过,基本停留在经验或随感的层面上,鲜有深层次的论述. 而间接涉及与这一概念有关理念的情形则很多,如人们普遍认同的“自主学习”,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让学”的诠释与发展. 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冯卫东提出,“授人以渔,不如导人自渔”,他的意思是,不仅要“让(学生)学”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创(造)”方法与策略,这可谓是对“让学”理念的进一步发展.
“让教”:这是由我们仿“让学”而生成的一个语词,意思是,“让学生教”,包括“让学生教自己”、“让学生教同学”、“让学生教老师”. 第一层意思呼应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通过“自教”,让学生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人本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曾断言:“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 ”他所言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教自己”;第二层意思可以视为是对“后喻文化”(长辈向晩辈学习)的一种注脚——学生教老师,不仅指他可以带给教师以教学方面的启示,也可以在诸如解题思路等方面使教师受到(知识论意义上的)启益. 陶行知先生倡导“小先生制”,他说:“小孩的本领无可怀疑,我们有铁打证据保举他们做先生” 正是“让学生教同学”(互教),“互教”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较好地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和结论,或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实现课标中提出的“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实现学生的有效发展,达成自主课堂”的目标. ,
从“让学”到“让教”,在目前教师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主控”课堂的现实面前,我们倡导教师“向后退一个(或更多)身位”,把学习的权利更多地交还学生,“让他们学”;另一方面,又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堂等场域中也成为“小先生”,教自己,教同学,教老师,尤其是“生教生”. 这是教学理念的一种逾越,是教学实践的一种跨越,也是课堂生活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佐藤学语). 客观地说,它难为而又可为. 从“让学”到“让教”正是从满足学生的基本情感、动机、需求出发,通过合理、巧妙的途径或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广泛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主地进行知识建构、规律探寻,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最优学业的积极课堂.
在一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习题课上,我就做了尝试,习题课不再只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审题、解题、变式等,我先展示了几份有典型错误的学生作业,让大家批改,先让作业的主人介绍自己的想法,如能自己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那就实现了“让学生教自己”;如不能发现错误,由其他同学指出错误并加以修正实现了“让学生教学生”;接下来让学生在不改变解题过程的前提下,重新设计题目让学生当一回命题老师. 至此,学生在“自教”中完善了知识的构建,锻炼了能力,学生在“互教”中训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潜能得到开发.
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 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拥有知识的多少不是最重要的,而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才至关重要. “让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 新课程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培养真正的自主学习者,必须从课堂抓起,构建自主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让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这一过程是将知识内化、巩固、迁移、运用的过程,它充分体现了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的精神. 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 当下,虽然有的数学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却盲目地追求所谓的“新”,忽视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导致部分课堂教学环节走向误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让学”更多地体现在自主学习上,而“让教”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又充分体现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让学”到“让教”,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自主、课堂有效.
正如《学会生存》所说,“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最终必须成为初中生“自己的教育”,成为他的“自主学习”. 而“让学”、“让教”或者说从“让学”到“让教”,是改变客观上存在的“牵学”、“代学”、“灌学”等情形,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归还学生——让其实现“自主学习”的一条良途,甚或是一脉必由之径. 也可以说,“让学”是一种必要的行为,“让教”是一种努力的方向.
从“让学”到“让教”,是从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基础到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让教”的过程是学生在个体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的师生间、生生间的多维互动,在互动中反思,在碰撞中提升,优势互补,智慧共享,共同成长.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从“让学”到“让教”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生也一定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词】 让学;让教;自主学习
“让学”:语出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他说,教学的本质就是,“他得学会让他们学”. 我们把它理解为,把课堂的时间、场所、机会等尽可能让位给学生的学习,教师放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主动、深入地学习. 还可以进一步理解为,让学生会学,让学生乐学. 教学生学习策略,教其“移”(迁移)、教其“疑”、教其“悟”,帮助、引导学生自己建构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这是让其“会学”;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培养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热情地学习,这是让其“乐学”. 关于“让学”,在理论界,这个概念直接涉及的人还较少,国内著名学者郭思乐、成尚荣等人在其论文(著)或报告中对此有所涉及;相比之下,一线教师中却多有提及,不过,基本停留在经验或随感的层面上,鲜有深层次的论述. 而间接涉及与这一概念有关理念的情形则很多,如人们普遍认同的“自主学习”,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让学”的诠释与发展. 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冯卫东提出,“授人以渔,不如导人自渔”,他的意思是,不仅要“让(学生)学”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创(造)”方法与策略,这可谓是对“让学”理念的进一步发展.
“让教”:这是由我们仿“让学”而生成的一个语词,意思是,“让学生教”,包括“让学生教自己”、“让学生教同学”、“让学生教老师”. 第一层意思呼应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通过“自教”,让学生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人本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曾断言:“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 ”他所言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教自己”;第二层意思可以视为是对“后喻文化”(长辈向晩辈学习)的一种注脚——学生教老师,不仅指他可以带给教师以教学方面的启示,也可以在诸如解题思路等方面使教师受到(知识论意义上的)启益. 陶行知先生倡导“小先生制”,他说:“小孩的本领无可怀疑,我们有铁打证据保举他们做先生” 正是“让学生教同学”(互教),“互教”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较好地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和结论,或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实现课标中提出的“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实现学生的有效发展,达成自主课堂”的目标. ,
从“让学”到“让教”,在目前教师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主控”课堂的现实面前,我们倡导教师“向后退一个(或更多)身位”,把学习的权利更多地交还学生,“让他们学”;另一方面,又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堂等场域中也成为“小先生”,教自己,教同学,教老师,尤其是“生教生”. 这是教学理念的一种逾越,是教学实践的一种跨越,也是课堂生活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佐藤学语). 客观地说,它难为而又可为. 从“让学”到“让教”正是从满足学生的基本情感、动机、需求出发,通过合理、巧妙的途径或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广泛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主地进行知识建构、规律探寻,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最优学业的积极课堂.
在一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习题课上,我就做了尝试,习题课不再只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审题、解题、变式等,我先展示了几份有典型错误的学生作业,让大家批改,先让作业的主人介绍自己的想法,如能自己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那就实现了“让学生教自己”;如不能发现错误,由其他同学指出错误并加以修正实现了“让学生教学生”;接下来让学生在不改变解题过程的前提下,重新设计题目让学生当一回命题老师. 至此,学生在“自教”中完善了知识的构建,锻炼了能力,学生在“互教”中训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潜能得到开发.
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 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拥有知识的多少不是最重要的,而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才至关重要. “让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 新课程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培养真正的自主学习者,必须从课堂抓起,构建自主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让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这一过程是将知识内化、巩固、迁移、运用的过程,它充分体现了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的精神. 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 当下,虽然有的数学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却盲目地追求所谓的“新”,忽视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导致部分课堂教学环节走向误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让学”更多地体现在自主学习上,而“让教”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又充分体现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让学”到“让教”,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自主、课堂有效.
正如《学会生存》所说,“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最终必须成为初中生“自己的教育”,成为他的“自主学习”. 而“让学”、“让教”或者说从“让学”到“让教”,是改变客观上存在的“牵学”、“代学”、“灌学”等情形,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归还学生——让其实现“自主学习”的一条良途,甚或是一脉必由之径. 也可以说,“让学”是一种必要的行为,“让教”是一种努力的方向.
从“让学”到“让教”,是从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基础到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让教”的过程是学生在个体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的师生间、生生间的多维互动,在互动中反思,在碰撞中提升,优势互补,智慧共享,共同成长.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从“让学”到“让教”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生也一定能够实现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