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构游戏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游戏类型,有利于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够适当激发幼儿潜能,使其形成自主思维。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基础水平,并通过优化建构游戏环境、加强教师场外指导、激发幼儿自主意识、注重游戏成果评价等方法,提高幼儿教育水平。
关键词:建构游戏;自主游戏能力;自主意识
建构游戏多指积木游戏,采用结构搭建、组装、拼接等技能,实现实物设计。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幼儿教育不再单纯以模仿式教学为主,而是鼓励幼儿运用创新思想,产生自主游戏欲望,真正锻炼幼儿实践能力。对此,应结合幼儿游戏参与情况,优化建构游戏实施方案,培养幼儿自主游戏能力。
一、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基础水平
幼儿受年龄差异的影响,在建构游戏中体现出来的基础水平有所不同。结合相关研究结果:小班幼儿在参与建构游戏时,常表现出独立性特征,它们在使用积木搭建建筑物时,并没有明确的搭建目标,更加注重搭建技能与操作动作的转换感受,且小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经常改变作品名字,甚至在完成搭建任务后再取名,其游戏材料用量少、作品结构简单。而中班幼儿因其已经具备基础搭建技能,此时他们往往有着较为清晰的搭建对象。如搭建楼房时,会为了促成目标而选择适合的材料,但对于结构平衡度与对称性的把控力仍有所缺乏。大班幼儿在积攒了一定搭建经验时,他们的创造力与建构技能掌握度更高,甚至具备选择辅助材料的能力,既能从他人搭建步骤中汲取经验,又能融入个人建筑规划,具有合作探究思维,故而搭建后的建筑结构更合理,属于高层次建构作品,而且还能以一种立体式建筑模式展现。因此,教师应围绕幼儿年龄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
二、在建构游戏中提高幼儿自主游戏能力的方法
(一)优化建构游戏环境
要想保证幼儿在建构游戏中产生较强的自主游戏能力,还应当针对现下游戏环境予以优化。由于不同的环境下,幼儿的参与热情不同,且直觀感受不一致。因此,常需要借助氛围良好、环境优美的游戏环境,促使幼儿逐步完成游戏任务。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第一,大环境的优化,建构游戏常需要多名幼儿在同一个公共空间共同参与游戏。所以,教师需为幼儿提供作品展示机会,使其在大环境下形成良性竞争思维,也能培养其自信。如教师可在建构区的墙壁上设置作品展览区,选出每次游戏中最具创造力且新颖的作品放在展览区内,以供所有幼儿互相学习,这样也能引起幼儿对建构游戏的一种重视;第二,对于班级小环境,教师可结合班级内幼儿的年龄差异,为其划分不同建构区。而且在材料选择上,也应注重其丰富度,需为其选择形状各异的积木。对于中大班幼儿,还可设计专题建构空间,使其从存在关联性的游戏材料中自行找寻规律,继而使其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1]。
例如在“造房子”中,教师可为其提供泡沫板、积木、建筑用砖、马夹袋、平衡木等材料,然后为其设置“建筑工人施工情境”,以便在情境感知中激发其联想潜能,使其沉浸在情境中自行参与游戏。
(二)加强教师场外指导
幼儿缺乏自主游戏能力的具体表现,常为游戏中幼儿不愿意选择材料搭建建筑物。而为了帮助幼儿重新形成参与兴趣,应采用场外指导的方式,促使幼儿在鼓励引导中转变游戏参与观念,并将其看成是一种愉悦的游戏享受。首先,教师应把控好指导时机,确定幼儿是否需要场外支持。从相关研究成果中可知:幼儿在出现独立待在一个角落里,或者幼儿技能应用环节遇到障碍、幼儿反复完成同一个搭建动作时,证明幼儿正处于冲突期,且存在烦躁不安情绪。此时,教师需可以指导者身份加入到幼儿的建构游戏场景中,在教师的指引下解决现下问题;其次,教师还应给予幼儿密切的关注,在必要时对其表现进行赞赏,使其重拾信心,也能继续主动参与游戏情节。如在“街道设计”中,依靠花片、插塑等材料建设一个社区街道。若教师发现某位幼儿设计的街道花圃明显比旁边的建筑物高,导致幼儿陷入沉思。此时,教师可在旁给出提示“房子这么高,插塑再怎么设计也应当比房子矮吧,小区里的花哪有比楼还高的呢!”;最后,幼儿可在听到提示后重新调整结构布局。
(三)激发幼儿自主意识
幼儿自主游戏能力的提升的基础是幼儿具备自主意识。教师可结合幼儿游戏表现实施游戏外延。例如在幼儿搭建房屋时,某位幼儿因过于沉浸在汽车运动的乐趣中,致使汽车玩具在搭建的道路上到处行驶,最终撞坏了其他幼儿搭建的房屋。而后反复两次后,幼儿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矛盾。此时,教师无需立即批评幼儿,而是以红绿灯的设计、护栏的设计作为新的游戏主题,便于引导幼儿加入另一个游戏场景中,进而在锻炼幼儿思维能力的时候,也能理解房屋、道路之间的关系,使其有能力自行搭建新结构。所以,教师可从自主意识上锻炼其自主游戏能力[2]。
(四)注重游戏成果评价
游戏评价是建构游戏中的关键环节。幼儿参与建构游戏并非单纯获得乐趣,而是从游戏中积攒实践经验、加深对常识知识的理解。对此,教师应对幼儿建构作品进行评价,指引幼儿明确下一次参与游戏的改进方向,在教师正确引导下日益进步。例如在楼梯结构的搭建环节,教师可对每个幼儿的楼梯搭建成果进行表扬,并指引幼儿思考相关问题。如“如果现在没有长方形的积木,那么怎么用其它形状的积木搭建长方形楼梯呢?”,待幼儿思考片刻后,部分幼儿想运用两个三角形进行组装。此时,教师应表示认可,经由游戏评价,可吸引幼儿下次主动参与游戏。
结论
建构游戏作为一种主观设计要求较高的游戏,常需要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力,设计建筑结构。若能从优化建构游戏环境、教师场外指导、激发幼儿自主意识、游戏成果评价等方面着手,有利于提高幼儿教育水平,而且还能真正体现出建构游戏的价值,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金姣.在建构游戏中提高幼儿自主游戏能力的实践探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4):7-8.
[2]阮婷婷,曹亦兵.大班幼儿自主建构游戏“万达大鼓”诞生记——基于问题的探究性自主游戏[J].家教世界,2021(06):46-47.
关键词:建构游戏;自主游戏能力;自主意识
建构游戏多指积木游戏,采用结构搭建、组装、拼接等技能,实现实物设计。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幼儿教育不再单纯以模仿式教学为主,而是鼓励幼儿运用创新思想,产生自主游戏欲望,真正锻炼幼儿实践能力。对此,应结合幼儿游戏参与情况,优化建构游戏实施方案,培养幼儿自主游戏能力。
一、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基础水平
幼儿受年龄差异的影响,在建构游戏中体现出来的基础水平有所不同。结合相关研究结果:小班幼儿在参与建构游戏时,常表现出独立性特征,它们在使用积木搭建建筑物时,并没有明确的搭建目标,更加注重搭建技能与操作动作的转换感受,且小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经常改变作品名字,甚至在完成搭建任务后再取名,其游戏材料用量少、作品结构简单。而中班幼儿因其已经具备基础搭建技能,此时他们往往有着较为清晰的搭建对象。如搭建楼房时,会为了促成目标而选择适合的材料,但对于结构平衡度与对称性的把控力仍有所缺乏。大班幼儿在积攒了一定搭建经验时,他们的创造力与建构技能掌握度更高,甚至具备选择辅助材料的能力,既能从他人搭建步骤中汲取经验,又能融入个人建筑规划,具有合作探究思维,故而搭建后的建筑结构更合理,属于高层次建构作品,而且还能以一种立体式建筑模式展现。因此,教师应围绕幼儿年龄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
二、在建构游戏中提高幼儿自主游戏能力的方法
(一)优化建构游戏环境
要想保证幼儿在建构游戏中产生较强的自主游戏能力,还应当针对现下游戏环境予以优化。由于不同的环境下,幼儿的参与热情不同,且直觀感受不一致。因此,常需要借助氛围良好、环境优美的游戏环境,促使幼儿逐步完成游戏任务。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第一,大环境的优化,建构游戏常需要多名幼儿在同一个公共空间共同参与游戏。所以,教师需为幼儿提供作品展示机会,使其在大环境下形成良性竞争思维,也能培养其自信。如教师可在建构区的墙壁上设置作品展览区,选出每次游戏中最具创造力且新颖的作品放在展览区内,以供所有幼儿互相学习,这样也能引起幼儿对建构游戏的一种重视;第二,对于班级小环境,教师可结合班级内幼儿的年龄差异,为其划分不同建构区。而且在材料选择上,也应注重其丰富度,需为其选择形状各异的积木。对于中大班幼儿,还可设计专题建构空间,使其从存在关联性的游戏材料中自行找寻规律,继而使其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1]。
例如在“造房子”中,教师可为其提供泡沫板、积木、建筑用砖、马夹袋、平衡木等材料,然后为其设置“建筑工人施工情境”,以便在情境感知中激发其联想潜能,使其沉浸在情境中自行参与游戏。
(二)加强教师场外指导
幼儿缺乏自主游戏能力的具体表现,常为游戏中幼儿不愿意选择材料搭建建筑物。而为了帮助幼儿重新形成参与兴趣,应采用场外指导的方式,促使幼儿在鼓励引导中转变游戏参与观念,并将其看成是一种愉悦的游戏享受。首先,教师应把控好指导时机,确定幼儿是否需要场外支持。从相关研究成果中可知:幼儿在出现独立待在一个角落里,或者幼儿技能应用环节遇到障碍、幼儿反复完成同一个搭建动作时,证明幼儿正处于冲突期,且存在烦躁不安情绪。此时,教师需可以指导者身份加入到幼儿的建构游戏场景中,在教师的指引下解决现下问题;其次,教师还应给予幼儿密切的关注,在必要时对其表现进行赞赏,使其重拾信心,也能继续主动参与游戏情节。如在“街道设计”中,依靠花片、插塑等材料建设一个社区街道。若教师发现某位幼儿设计的街道花圃明显比旁边的建筑物高,导致幼儿陷入沉思。此时,教师可在旁给出提示“房子这么高,插塑再怎么设计也应当比房子矮吧,小区里的花哪有比楼还高的呢!”;最后,幼儿可在听到提示后重新调整结构布局。
(三)激发幼儿自主意识
幼儿自主游戏能力的提升的基础是幼儿具备自主意识。教师可结合幼儿游戏表现实施游戏外延。例如在幼儿搭建房屋时,某位幼儿因过于沉浸在汽车运动的乐趣中,致使汽车玩具在搭建的道路上到处行驶,最终撞坏了其他幼儿搭建的房屋。而后反复两次后,幼儿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矛盾。此时,教师无需立即批评幼儿,而是以红绿灯的设计、护栏的设计作为新的游戏主题,便于引导幼儿加入另一个游戏场景中,进而在锻炼幼儿思维能力的时候,也能理解房屋、道路之间的关系,使其有能力自行搭建新结构。所以,教师可从自主意识上锻炼其自主游戏能力[2]。
(四)注重游戏成果评价
游戏评价是建构游戏中的关键环节。幼儿参与建构游戏并非单纯获得乐趣,而是从游戏中积攒实践经验、加深对常识知识的理解。对此,教师应对幼儿建构作品进行评价,指引幼儿明确下一次参与游戏的改进方向,在教师正确引导下日益进步。例如在楼梯结构的搭建环节,教师可对每个幼儿的楼梯搭建成果进行表扬,并指引幼儿思考相关问题。如“如果现在没有长方形的积木,那么怎么用其它形状的积木搭建长方形楼梯呢?”,待幼儿思考片刻后,部分幼儿想运用两个三角形进行组装。此时,教师应表示认可,经由游戏评价,可吸引幼儿下次主动参与游戏。
结论
建构游戏作为一种主观设计要求较高的游戏,常需要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力,设计建筑结构。若能从优化建构游戏环境、教师场外指导、激发幼儿自主意识、游戏成果评价等方面着手,有利于提高幼儿教育水平,而且还能真正体现出建构游戏的价值,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金姣.在建构游戏中提高幼儿自主游戏能力的实践探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4):7-8.
[2]阮婷婷,曹亦兵.大班幼儿自主建构游戏“万达大鼓”诞生记——基于问题的探究性自主游戏[J].家教世界,2021(0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