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的人格结构及其对社会的反应方式主要受儿童早期家庭生活环境影响。卡伦·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强调家庭环境和早期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在儿童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对现代家庭培养儿童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神经症;亲子关系;家庭环境;健康人格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11-0040-03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的人格结构及其对社会的反应方式主要受儿童早期生活的家庭环境影响。“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什么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牢,那健康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1〕儿童的早期经验不仅制约着儿童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儿童今后在青少年期乃至整个成年期的性格、智能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均有重大影响。在人格发展过程中,儿童早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被认为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亲子关系的影响作用尤其巨大。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卡伦·霍妮通过她的神经症理论全面论述家庭环境和早期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在儿童人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对现代家庭培养儿童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霍妮神经症理论的基本内容
霍妮认为,一个人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如果家庭环境不顺遂,父母对待儿童不公平,或父母本人身心不健康,都会使儿童的情绪受到压抑,形成一种基本的焦虑,从而导致变态人格的形成。与基本的焦虑密不可分的是一种基本的敌意态度。儿童越焦虑,也就越敌意地看待这个世界,两者相互交织,就成了形成神经症的温床,虽说尚不构成神经症,却是一块沃土,今后任何时候都可能形成神经症。〔2〕
和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不同,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强调后天环境的作用,认为个体的生活环境是导致神经症人格形成的根本原因。在霍妮看来,个体的生活环境实际上就是个体的人际关系,而神经症源于个体人际关系的失调。童年期亲子关系的失调是神经症人格结构萌发的根源。众所周知,儿童出生后有两种最基本的需要,即满足和安全。霍妮认为,父母是否给予儿童真正的温暖和爱,能否让儿童感到满足和安全,是关系到儿童的人格能否健康发展的根本条件。如果儿童体验到了温暖和爱,就有可能得到正常的心理发展,甚至在遭遇挫折和困难时,很少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如果儿童缺乏真正的温暖和爱,会失去安全感,从而埋下发展出神经症人格的种子。〔3〕
霍妮把父母未能给予儿童温暖和爱或给予儿童虚假的温暖和爱称之为“基本罪恶”,这可以通过父母的行为和态度体现出来。而父母的不良行为和态度又会使儿童产生敌对心理,霍妮称之为“基本敌意”。霍妮认为,对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真正产生威胁的主要还不是儿童感受或表示自己的敌意,而是他对内心敌意的压抑。儿童为什么会压抑自己的敌意呢?霍妮认为主要源于儿童的无能感、恐惧感、亲情感和愧疚感。儿童的无能感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事实,即儿童在能够独立生活之前必须在生理和心理上依赖父母,而且,父母的溺爱、娇惯等不良教养方式,又人为地强化了儿童的无能感,从而导致儿童对父母的态度变成“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必须压抑我对你的敌意”。〔4〕而儿童的恐惧感也通常因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而产生。处于强势地位的父母如果用恐吓、威胁、禁止、惩罚或大发雷霆等方式教育儿童,可使儿童整天担惊受怕、忧心忡忡,从而导致儿童产生“因为我怕你,所以我必须压抑我对你的敌意”这样的恐惧感。〔5〕另一方面霍妮认为,如果父母缺乏对孩子真诚的爱,他们往往会在口头上更加强调自己是爱孩子的,自己愿意为孩子沤心沥血。儿童会因害怕失去父母的“爱”,而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敌意。此外,儿童常常被教育得为自己任何的敌对心理和任何的反抗行为感到愧疚或产生罪恶感,以至于必须压抑自己的敌意,否则他会以为自己真是一个“坏孩子”而深感不安。在霍妮看来,孩子对“基本敌意”的压抑导致“基本焦虑”,并将“基本敌意”泛化到所有人,甚至觉得整个世界充满着危险和潜在的敌对,而自己又深感无能为力。为对抗这种基本焦虑,儿童便采取各种防御措施,从而形成种种神经症倾向——为了克服无能感,刻意去亲近他人;为了克服敌对感,故意对抗他人;为了克服孤独感,一味逃避他人。若神经症倾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矫正,最终将侵蚀儿童的整个人格。
总之,霍妮认为,亲子关系的失调会使儿童产生并压抑内心的敌意,从而导致焦虑,最终可能形成各种“神经症人格”。
三、从霍妮的神经症理论看如何培养儿童的健康人格
(一)树立科学的儿童教育观,实施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
霍妮认为,儿童无能感的产生除了是一种生物学事实之外,还取决于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是倾向于让子女强壮、勇敢、自立、能够应付各种环境,还是倾向于保护他们,让子女乖巧、顺从、远离现实生活环境。在不良家庭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儿童,他们的孤独无援、无能为力感通常是由父母的恐吓或溺爱所致,而且这种感觉由于父母始终让儿童处于感情上需要依赖的状态而被人为地强化了。〔6〕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很多父母充分利用儿童的无能感、恐惧感、亲情感和愧疚感,让儿童认为父母的“教诲”不容置疑,如:“宝宝听话,妈妈给你买好吃的、好玩的。”“下次再惹祸,看我怎么收拾你!”“为了你,妈妈都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你怎么还不好好练琴?”“看人家的小孩多乖,我怎么会养了你这样不争气的孩子呢!”于是,在父母的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之下,儿童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敌对心理,从而威胁到自身人格的健全。
溺爱式的爱和暴君式的爱都是盲目的爱,都会导致教育的失败。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7〕溺爱式的爱由于爱得过分,对儿童没有明确的教育要求,对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行为表现听之任之,因此根本谈不上能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自信心和自制力等,结果必然导致儿童的脆弱和无能。暴君式的爱既表现了父母不正确的儿童观,即将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又表现了家长极不文明的过火行为。这样的爱会造成儿童的逆反心理,扭曲儿童的心灵,使他们成为父母“爱”的牺牲品,从而极大可能地潜藏着产生人格障碍的威胁。可见,对待儿童的不良行为,父母不应只简单追求其能否改过,更应关注其心理能否得以健康发展。父母应创设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与儿童开展积极的情感交流,让儿童敞开心扉,使儿童在民主和平等的气氛中,心悦诚服地接受父母的教诲,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千万不要让孩子只是迫于压力,口是心非地接受父母的教诲。否则,儿童持续地压抑自己的情绪最终要付出人格扭曲的代价。
(二)提高自身素质,营造和谐的家庭心理氛围
家庭心理氛围是指家庭成员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家庭成员心理发展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心理环境。它可分为融洽型和对抗型两种。家庭心理氛围是由全体家庭成员共同营造的,但主要由夫妻关系决定。霍妮认为,父母和子女之间关系的不和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本人的心理不健康,例如怪异的行为、多变的情绪、畸形的爱以及对子女的不理解。〔8〕家庭环境的不和谐,父母关系的不融洽都会导致儿童产生焦虑和压抑。如果父母关系和谐,儿童的安全感就强,反之,儿童就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自卑感,这些消极情感将影响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和完善。因此提高家长的素质对于现代家庭培养儿童的健康人格至关重要。这里所说的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就文化素质而言,一般说来,文化素质高的家长往往对子女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并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质,同时在子女的学业上也能给予较好的指导。相反,文化素质较低的家长往往本身不思进取,对子女的要求也不高,他们不仅自己不学习,也不关心子女的学习,甚至只顾自己的娱乐而影响子女的学习。父母对子女影响最大的是行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而不是言辞说教,因为儿童是生活在一种与父母的心理神奇地融合、感应和参与的状态之中的。他们对父母内心的重大变化经常有迅速的反应,父母的心理障碍也会毫无例外地投射到儿童的心灵上。因此,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要想改变子女身上的某些缺陷,就应该先看看自己身上是否也存在这些问题。总之家长要努力使自己具备明朗、达观、善良、坦诚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使儿童具有发展良好个性和优秀人格的家庭环境。
(三)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增强儿童的耐挫折能力
霍妮认为,挫折会导致儿童产生焦虑心态和压抑行为,儿童不当的行为表现一定有其内在的原因。当他们内心积存了过多的自身承受不了的压力,又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来发泄时,才会选择那些极其不当的方式来处理问题。〔9〕因此,适时的心理疏导是至关重要的。儿童的诸如胆怯、妒忌、自卑、孤独、恐惧等不良人格倾向很容易形成,且常常以较隐秘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家长要悉心观察孩子心理及行为方面的异常,究其根源,因势利导,以引导孩子形成自我激励、不怕挫折的健康心态,并使孩子在不断的磨练中逐渐形成坚韧、顽强、知难而上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如果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就容易表现得不知所措、意志薄弱,从而产生忧郁、焦虑、沮丧、痛苦等情绪,甚至变得自暴自弃,产生极端性格,影响一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自序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83.
〔2〕〔8〕HORNEY K.The neurotic personality of our time 〔M〕.New York: Norton ,1937:89,96.
〔3〕〔4〕〔5〕葛鲁嘉, 陈若莉.文化困境与内心挣扎:霍妮的文化心理病理学〔M〕.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68-69,71,71.
〔6〕HORNEY K.New ways in psychoanalysis 〔M〕.New York:Norton,1939:79.
〔7〕马卡连柯.家庭与学校的儿童教育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390.
〔9〕HORNEY K.Our inner conflict 〔M〕.New York:Norton, 1945:66.
A New Perspective for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ound Personality:
In View of Horney K’s Nerve Disease Theory
Zhou Yangen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zhou College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Taizhou, 225300)
【Abstract】Children’s personality structure and its response to the society are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ir home environment. Horney K’s Nerve Disease Theory, which highlights the essential effects of home environment and earl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especially parent-child relation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ersonality, provides significant inspirations for cultivating children’s sound personality in modern family.
【Keywords】Nerve Disease; parent-child relation; home environment; sound personality
【关键词】神经症;亲子关系;家庭环境;健康人格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11-0040-03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的人格结构及其对社会的反应方式主要受儿童早期生活的家庭环境影响。“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什么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牢,那健康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1〕儿童的早期经验不仅制约着儿童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儿童今后在青少年期乃至整个成年期的性格、智能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均有重大影响。在人格发展过程中,儿童早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被认为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亲子关系的影响作用尤其巨大。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卡伦·霍妮通过她的神经症理论全面论述家庭环境和早期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在儿童人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对现代家庭培养儿童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霍妮神经症理论的基本内容
霍妮认为,一个人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如果家庭环境不顺遂,父母对待儿童不公平,或父母本人身心不健康,都会使儿童的情绪受到压抑,形成一种基本的焦虑,从而导致变态人格的形成。与基本的焦虑密不可分的是一种基本的敌意态度。儿童越焦虑,也就越敌意地看待这个世界,两者相互交织,就成了形成神经症的温床,虽说尚不构成神经症,却是一块沃土,今后任何时候都可能形成神经症。〔2〕
和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不同,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强调后天环境的作用,认为个体的生活环境是导致神经症人格形成的根本原因。在霍妮看来,个体的生活环境实际上就是个体的人际关系,而神经症源于个体人际关系的失调。童年期亲子关系的失调是神经症人格结构萌发的根源。众所周知,儿童出生后有两种最基本的需要,即满足和安全。霍妮认为,父母是否给予儿童真正的温暖和爱,能否让儿童感到满足和安全,是关系到儿童的人格能否健康发展的根本条件。如果儿童体验到了温暖和爱,就有可能得到正常的心理发展,甚至在遭遇挫折和困难时,很少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如果儿童缺乏真正的温暖和爱,会失去安全感,从而埋下发展出神经症人格的种子。〔3〕
霍妮把父母未能给予儿童温暖和爱或给予儿童虚假的温暖和爱称之为“基本罪恶”,这可以通过父母的行为和态度体现出来。而父母的不良行为和态度又会使儿童产生敌对心理,霍妮称之为“基本敌意”。霍妮认为,对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真正产生威胁的主要还不是儿童感受或表示自己的敌意,而是他对内心敌意的压抑。儿童为什么会压抑自己的敌意呢?霍妮认为主要源于儿童的无能感、恐惧感、亲情感和愧疚感。儿童的无能感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事实,即儿童在能够独立生活之前必须在生理和心理上依赖父母,而且,父母的溺爱、娇惯等不良教养方式,又人为地强化了儿童的无能感,从而导致儿童对父母的态度变成“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必须压抑我对你的敌意”。〔4〕而儿童的恐惧感也通常因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而产生。处于强势地位的父母如果用恐吓、威胁、禁止、惩罚或大发雷霆等方式教育儿童,可使儿童整天担惊受怕、忧心忡忡,从而导致儿童产生“因为我怕你,所以我必须压抑我对你的敌意”这样的恐惧感。〔5〕另一方面霍妮认为,如果父母缺乏对孩子真诚的爱,他们往往会在口头上更加强调自己是爱孩子的,自己愿意为孩子沤心沥血。儿童会因害怕失去父母的“爱”,而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敌意。此外,儿童常常被教育得为自己任何的敌对心理和任何的反抗行为感到愧疚或产生罪恶感,以至于必须压抑自己的敌意,否则他会以为自己真是一个“坏孩子”而深感不安。在霍妮看来,孩子对“基本敌意”的压抑导致“基本焦虑”,并将“基本敌意”泛化到所有人,甚至觉得整个世界充满着危险和潜在的敌对,而自己又深感无能为力。为对抗这种基本焦虑,儿童便采取各种防御措施,从而形成种种神经症倾向——为了克服无能感,刻意去亲近他人;为了克服敌对感,故意对抗他人;为了克服孤独感,一味逃避他人。若神经症倾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矫正,最终将侵蚀儿童的整个人格。
总之,霍妮认为,亲子关系的失调会使儿童产生并压抑内心的敌意,从而导致焦虑,最终可能形成各种“神经症人格”。
三、从霍妮的神经症理论看如何培养儿童的健康人格
(一)树立科学的儿童教育观,实施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
霍妮认为,儿童无能感的产生除了是一种生物学事实之外,还取决于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是倾向于让子女强壮、勇敢、自立、能够应付各种环境,还是倾向于保护他们,让子女乖巧、顺从、远离现实生活环境。在不良家庭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儿童,他们的孤独无援、无能为力感通常是由父母的恐吓或溺爱所致,而且这种感觉由于父母始终让儿童处于感情上需要依赖的状态而被人为地强化了。〔6〕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很多父母充分利用儿童的无能感、恐惧感、亲情感和愧疚感,让儿童认为父母的“教诲”不容置疑,如:“宝宝听话,妈妈给你买好吃的、好玩的。”“下次再惹祸,看我怎么收拾你!”“为了你,妈妈都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你怎么还不好好练琴?”“看人家的小孩多乖,我怎么会养了你这样不争气的孩子呢!”于是,在父母的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之下,儿童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敌对心理,从而威胁到自身人格的健全。
溺爱式的爱和暴君式的爱都是盲目的爱,都会导致教育的失败。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7〕溺爱式的爱由于爱得过分,对儿童没有明确的教育要求,对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行为表现听之任之,因此根本谈不上能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自信心和自制力等,结果必然导致儿童的脆弱和无能。暴君式的爱既表现了父母不正确的儿童观,即将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又表现了家长极不文明的过火行为。这样的爱会造成儿童的逆反心理,扭曲儿童的心灵,使他们成为父母“爱”的牺牲品,从而极大可能地潜藏着产生人格障碍的威胁。可见,对待儿童的不良行为,父母不应只简单追求其能否改过,更应关注其心理能否得以健康发展。父母应创设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与儿童开展积极的情感交流,让儿童敞开心扉,使儿童在民主和平等的气氛中,心悦诚服地接受父母的教诲,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千万不要让孩子只是迫于压力,口是心非地接受父母的教诲。否则,儿童持续地压抑自己的情绪最终要付出人格扭曲的代价。
(二)提高自身素质,营造和谐的家庭心理氛围
家庭心理氛围是指家庭成员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家庭成员心理发展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心理环境。它可分为融洽型和对抗型两种。家庭心理氛围是由全体家庭成员共同营造的,但主要由夫妻关系决定。霍妮认为,父母和子女之间关系的不和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本人的心理不健康,例如怪异的行为、多变的情绪、畸形的爱以及对子女的不理解。〔8〕家庭环境的不和谐,父母关系的不融洽都会导致儿童产生焦虑和压抑。如果父母关系和谐,儿童的安全感就强,反之,儿童就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自卑感,这些消极情感将影响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和完善。因此提高家长的素质对于现代家庭培养儿童的健康人格至关重要。这里所说的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就文化素质而言,一般说来,文化素质高的家长往往对子女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并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质,同时在子女的学业上也能给予较好的指导。相反,文化素质较低的家长往往本身不思进取,对子女的要求也不高,他们不仅自己不学习,也不关心子女的学习,甚至只顾自己的娱乐而影响子女的学习。父母对子女影响最大的是行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而不是言辞说教,因为儿童是生活在一种与父母的心理神奇地融合、感应和参与的状态之中的。他们对父母内心的重大变化经常有迅速的反应,父母的心理障碍也会毫无例外地投射到儿童的心灵上。因此,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要想改变子女身上的某些缺陷,就应该先看看自己身上是否也存在这些问题。总之家长要努力使自己具备明朗、达观、善良、坦诚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使儿童具有发展良好个性和优秀人格的家庭环境。
(三)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增强儿童的耐挫折能力
霍妮认为,挫折会导致儿童产生焦虑心态和压抑行为,儿童不当的行为表现一定有其内在的原因。当他们内心积存了过多的自身承受不了的压力,又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来发泄时,才会选择那些极其不当的方式来处理问题。〔9〕因此,适时的心理疏导是至关重要的。儿童的诸如胆怯、妒忌、自卑、孤独、恐惧等不良人格倾向很容易形成,且常常以较隐秘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家长要悉心观察孩子心理及行为方面的异常,究其根源,因势利导,以引导孩子形成自我激励、不怕挫折的健康心态,并使孩子在不断的磨练中逐渐形成坚韧、顽强、知难而上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如果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就容易表现得不知所措、意志薄弱,从而产生忧郁、焦虑、沮丧、痛苦等情绪,甚至变得自暴自弃,产生极端性格,影响一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自序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83.
〔2〕〔8〕HORNEY K.The neurotic personality of our time 〔M〕.New York: Norton ,1937:89,96.
〔3〕〔4〕〔5〕葛鲁嘉, 陈若莉.文化困境与内心挣扎:霍妮的文化心理病理学〔M〕.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68-69,71,71.
〔6〕HORNEY K.New ways in psychoanalysis 〔M〕.New York:Norton,1939:79.
〔7〕马卡连柯.家庭与学校的儿童教育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390.
〔9〕HORNEY K.Our inner conflict 〔M〕.New York:Norton, 1945:66.
A New Perspective for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ound Personality:
In View of Horney K’s Nerve Disease Theory
Zhou Yangen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zhou College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Taizhou, 225300)
【Abstract】Children’s personality structure and its response to the society are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ir home environment. Horney K’s Nerve Disease Theory, which highlights the essential effects of home environment and earl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especially parent-child relation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ersonality, provides significant inspirations for cultivating children’s sound personality in modern family.
【Keywords】Nerve Disease; parent-child relation; home environment; sound person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