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核心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廣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了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依据以及内容设计。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能力核心;课程体系
  结合国家骨干院校重点专业建设,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构建了以能力为核心、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开发遵循的原则
  课程体系开发遵循以下原则:(1)以汽车后市场检测与维修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按职业能力发展的逻辑关系安排课程顺序;(2)以能力为教学基础,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和确定职业能力的内容与等级,转化为相应的课程;(3)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相衔接。
  二、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以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和工作任务的调研结论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依据。按照“院内企业培训中心 院外品牌4S店(检测站)”校企合作的协议规定,专业教学团队参与企业每年1-2次的行业走访和调研活动。在调研的基础上,借鉴英国和香港国际化职业资格标准及宝马、丰田企业培训的优点,将职业能力划分为“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专业能力”。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员从学徒成长为班组长、技术主管、技术经理、企业高管和行业专家的成长规律,将职业能力及相应岗位划分为六级,具体情况见表1。
  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将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的发展关系相对应(详见表2),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第二任岗位群人才(汽车准医生),要求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取得汽车维修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
  三、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按照由简单到复杂或是工作顺序等原则设计能力发展顺序,并以此为课程展开的依据,比如机电维修工作任务“汽车发动机机诊断与维修”,对中级工的要求是:会拆装发动机;会测量发动机各部件;能分析发动机零部件故障;熟悉发动机及零部件工作原理。对高级工的要求是:能熟练拆装发动机;能进行发动机大修作业;能进行发动机电器测量。对技师的要求是:能进行尾气分析;能进行波形分析、综合故障分析;能运用现代检测、诊断设备处理疑难杂症。显然在中级工、高级工与技师之间有明显的职业能力阶梯,专业课程可按这一阶梯展开。技师所具备的“汽车发动机机综合诊断与维修”职业能力可沿着“汽车机械基础技术应用”→“发动机机械系统诊断与检修”→“汽车电控系统诊断与检修”→“丰田(或宝马或博世)车系综合故障诊断与检修”的课程学习路线进行培养。
  为此,我们将课程体系按照职业能力发展的逻辑关系整合为基本技能平台课程、综合技能平台课程和特色技能平台课程(体系框架详见右图),将职业能力、汽车维修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和知识要求嵌入课程内容,既符合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也实现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合。同时将宝马、丰田、博世和日产等企业技术教育内容和模式融入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使得学生能够满足汽车后市场一线品牌企业的需求,具备国际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各平台课程内容界定如下:
  基本技能平台课程:“基本技能”指学习汽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接受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汽车结构、原理和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汽车维修中级工的水平,并取得汽车维修中级工证书。
  综合技能平台课程:“综合技能”指在基本技能平台课程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技术综合应用、维修诊断能力和现场的技术管理能力,达到汽车维修高级工的水平,部分学生取得汽车维修高级工证书。
  专项诊断技能平台课程:“专项诊断技能”是指经过“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后,根据就业方向和订单培养方向,学生接受品牌汽车产品的专项诊断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完全贴合企业培训模式,强化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对接工作岗位。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形成是一条平台化、进阶式的路线。
  各平台课程模块围绕专业核心技能进行设置,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后,完全具备对接岗位的职业能力。
  四、结束语
  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结合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工作的全面开展,专业教师进行了立足国情、立足行业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个体职业能力发展规律的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探索,初步构建了能力核心的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和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作者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越琪,孟国强.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方案[Z].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1,(7).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姜大源.职业教育新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陈春阳
其他文献
核心提示:  第一个就是成才观。不是说读上重点大学就是成才,读职业学校也一样是成才。  第二个就是幸福观。并非当大官、赚大钱就是幸福。能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兴趣、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有一个和谐开心的工作及生活环境,做到身心快乐,那样幸福指数会高,就很幸福。    要听一听职校学生家长的声音,是第一次赴中山采访回来后的迫切想法。理由?无他,皆因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在职校读书,父母牵肠挂肚,总
随文识字是当前识字教学的主流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它利用人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倡导将生字生词融入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中,于篇章段落中无痕地渗透生字音、形、义的学习,努力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促进汉字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但是,笔者从课堂观察和实践中发现,随文识字因其兼具“读文”和“识字”的双重身份,易使教者面对信息丰富的文本陷入迷茫。因此,冷静审视低年级随文识字存在的
摘要:本文从课程标准的内涵出发,阐明高职课程标准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探索高职区域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模式及其框架结构,有针对性地联系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构建具有珠三角区域特色的课程标准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珠三角;课程标准    一、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特征和分类    (一)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  高职课程标准是对高职学生“学习结果”和“掌握的特定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描述,是教育
2011年注定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她是21世纪又一个十年的起始年,是“十二五”的开局年。新年伊始,广东省委省政府把民生放在第一位,吹响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号角,让我们在寒冬倍感温暖!  “幸福广东”不是空洞的口号,而要切切实实地给广东人民带来幸福。其中,不可否认,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密切、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大事,牵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正如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所言,
摘 要:本文具体探讨了“师友计划”新生朋辈辅导模式的内涵和实施,并结合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例,分析了该模式在辅导新生各方面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师友计划;朋辈辅导    随着高职院校不断扩招,以及新生中独生子女人数的不断增加,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笔者以为,在新生当中建立师友计划朋辈辅导模式,可以有效缓解高职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下文就这一模式做一番探讨。    一、朋辈辅导的内
迄今,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已举办了三届。技能大赛的举办,为广大中职生提供了展示本领、切磋技艺的平台,充分展现了近年来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扩大了中职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深化了中职教育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技能训练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理念,对激励学生学技成才、促进中职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  技能大赛燃起职校生心中的希望。技能大赛既为学生提供了展
《童年》是六年级上册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它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的童年为原型,描绘了3~10岁这段时间苦难的经历。这是一部富于儿童性、经典性和教育性的作品,它经过时间淘洗,跨越空间阻隔来到学生面前。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呢?  一、梳理人物关系,评价人物形象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环境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要锁定人物,特别要关注主人公;二要
孩子是天生的小科学家,利用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发现、选择材料去操作、怀着兴趣去实践,在玩中学、做中学,让孩子们在有趣的科学小游戏中发现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希望每个小朋友都成为小小科学“小玩子”!    活动1 奇妙的水    游戏准备:收集塑料瓶子、大水盆、锥子等。  游戏一:听话的水
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阅读思维的提升,比较阅读是促进学生阅读思维提升的有效路径,为多数教师所运用。然而,在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比较阅读设计过于简单,还停留在较低的运用阶段,缺乏结构化设计,没有充分发挥比较阅读的价值。对于这一现状,笔者基于深度比较阅读思维和比较阅读结构化设计的思考,将比较阅读细化为品析、改动和延展三个环节,引领阅读教学走向深入,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思维,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摘要: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是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是其中的一种有效的途径,顶岗实习得以顺利进行,必须有明确的目标,顶岗实习的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吻合,实践的形式必须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延续。只有这样学生、学校、企业才能达到共赢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由“重视规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