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入史,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被束之高阁,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所开设的历史课往往是走过场的形式,又或是历史课的教学课时大量缩减。如何冲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困境,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已经成为新课改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确立正确的历史教育思想是前提
  
  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乐事。”“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龚自珍语),我个人认为这就是历史的使命感、历史教师的事业之魂。梁启超曾感叹:“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往事,惟此为大。”“历史使人明智”——我们要认识到我们从事的教育不是讲述陈腐的万年之谷,而是先祖千百万年遗留的人类文化精髓和来自灵魂深处的传统,后来之人,不忘前师之事,要以古鉴今。我们首先要产生一种敬业精神,不断鞭策和激励自己为完成本职工作而兢兢业业,不因从教“历史”而愧色。
  “历史是副科”,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说教师要精心准备,课内课外都要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不正确的认识,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这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奠基性工作。
  
  二、上好起始课,诱发兴趣是好的开端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融智怡情、赏心悦目的话,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拴住,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第一,可以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可利用时事资源,引发学生对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感兴趣。如朝鲜核问题、我国举办奥运会、伊拉克战争等,让学生对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发展进行思考。第二,可以利用古今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对比,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和人文美德。第三,可以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创设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三、移情入史,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自觉地探索问题是关键
  
  1、教师要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的提出,应该从历史学科所具有的过去性、具体性的特点出发,坚持史论统一的原则,抓住教学中的实质问题,利用新旧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矛盾,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持久的学习兴趣。
  2、利用电教手段,调动视听,创设情境。录音(像)、投影、幻灯等电教手段在各科的日常教学中早已广泛应用,然而如何使诸种电教形式为教学做有效的服务,却是人们在一直探讨的问题。在历史课教学中,有些内容可以重新利用音(录音)像(录像、投影、幻灯)手段,再现历史现象产生的时间、地点、历史背景及其过程,给学生以充分的感性认识。
  3、教师要善于结合现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联系现实是为了说明现代事实的历史根源,或已经发展而表现出来的新特征,培养学生“以古鉴今”的认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采取具体措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到“有疑必问”、“有问必解”。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可以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以及必要的历史文献资料,让学生根据已积累的历史知识和教师提供的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5、让学生“走入历史”,挖掘兴趣的深刻性。所谓“走入历史”,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进入角色”,也就是虚拟情景教学法,在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再现历史现象、历史情景,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去体察、认识历史,从而阐述自己的见解,以深入掌握历史知识。
  教师必须在对教材认识分析、选择适当内容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设计教材,加强学生兴趣的持久性和深刻性。例如在讲《赤壁之战》时,可以就孙刘联合抗曹的问题,引出“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一历史场面,让学生扮演群儒与诸葛亮就抗曹问题进行辩论,结论正好就是赤壁之战胜败的原因。
  
  四、利用好课外资源,让学生真正地走入历史是延伸
  
  学校的历史教学,学生获取资料信息还局限于校内图书馆和因特网,尽管图书资料和因特网信息量很大,但毕竟是纸上的、文字的东西为多,实物史料接触较少,因此,做好探究性的学习必不可少。探讨性学习可结合学习内容,组织好学生走出校门,到博物馆、展览馆、历史遗迹遗址、名人故居等处去阅读历史、感受历史、探究历史,以进一步拓宽视野,增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值得强调的是,探讨活动后老师必须指导学生完善评价体系。
  新课改的今天给历史课堂带来了一场崭新的革命,“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走进历史,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已成为我们每一位历史老师的责任。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大量的课外阅读训练,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文章鉴赏力,明白了写与读的重要关系,增强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使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孩子不会学习,主要是他不会阅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阅读 兴趣 方法    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灵魂,更是人生成功的基石。新课标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期刊
摘 要:美术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求教师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美术教学要打破单一的美术模式,把各学科知识渗透到美术课中运用发挥,才能提高教学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 立体教学 美术教学 生动    我参加工作十几年来,一直担任兼职的美术教学工作。刚开始时豪情万丈,希望自己能教出一个个“小画家”,因此在课堂上不遗余力地讲该怎样构图、该怎样上色,让学生一遍遍地练习——
期刊
摘 要:音乐教学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音乐作品能够让学生在充分享受音乐美的同时,激发心中的爱国情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拓展知识视野,发展思维能力,提高精神品位,培养审美情趣,从而实现人的心灵净化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 情感 心灵 审美 品位    音乐教学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学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以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实物教学,激发兴趣;运用游戏、歌曲、课外活动稳定兴趣;利用电教手段,提高兴趣;创造教学环境,发展兴趣。  关键词:兴趣 培养 手段 环境 提高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英语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的内容和模式,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以下是我对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将“朗读”作为一项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要求教师对学生加强训练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可见朗读是何等的重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课堂上的范读以及对学生朗读的有效指导。  关键词:重视 语文 有效 朗读    叶圣陶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口语,培养语感,熟悉语文规律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的重要任务。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也是最能影响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的语文能力,因此,作文教学理应是最受重视的教学。  如何上好作文教学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摸索、探究多年,笔者积累了 “积累、模仿、创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重视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
期刊
一切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语文是工具,亲自使用工具,才能掌握好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学生的能力从何而来?不是当“观众”看来的,也不是当“听众”听来的,同任何事情一样,能力是从实践中来的。勤于实
期刊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读书塑造人格。”因此,识字教学作为幼儿早期智力开发的一种方法,已渗透于幼儿园的各科教学中。早期识字能使儿童的阅读期提前,是对幼儿大脑的提前开发。但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只重视幼儿识多少字,而忽视了识字兴趣的培养。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影响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幼儿期是培养学习兴趣、态度和信心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识字兴趣的培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幼儿
期刊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做教师,意味着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受到正确、积极、终身的情感熏陶;做教师,意味着用无私的师爱去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做教师,意味着用我们的智慧去培养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以“人格”促“发展”。师者,人之模范。这不仅是人类几千年对教师的要求,而且早已成为教师职业传统美德的重要特征。在孩子面前,教师就是楷模
期刊
摘 要: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创造性的先决条件。教师如能适当根据教材中蕴藏着的丰富创新资源,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来设计教学,因势利导,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 创新思维 激发 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爱因斯坦曾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