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有各自的特点、性格、兴趣爱好,所以设计个性化作业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在教学实践中,要设计个性化作业教师面临的困难很多,需要教师去逐步地克服;如何设计个性化作业,教师也要讲究方法、策略,争取让每一孩子在个性化作业中受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完善自我、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我觉得在小学阶段设计作业不要千篇一律,要符合孩子的特点,要富有个性。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每一个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性格和兴趣爱好,而且每个学生学习情况也不相同,教师设计个性化作业对他们来说非常有必要。但多年以来,“一刀切”的作业模式已根深蒂固,要想打破传统的作业形式,设计个性化作业,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多年来,我在教学中一直致力于个性化作业的研究与探讨,以下是我对个性化作业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设计个性化作业存在的困难
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遇到很多的困难,同样设计个性化作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需要教师去克服。
1.社会氛围影响教师
虽然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改革已深入人心,但应试教育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失。许多重点学校在录取新生时还是以分数论高低,不少学校在考核老师时仍把学生的成绩看得很重,这就必然导致老师在教学中两眼只盯着分数。为走捷径,在短期内取得高分,只有让学生机械地做作业,也就是实行“题海战术”。
2.个性化作业实施的困难制约老师
学生进行个性化作业,作业内容不同,作业形式各异,作业完成的时间也不一致,这就给老师的作业批改带来了困难。学生在作业中难免会遇到难题,老师只能一一指导,这又加重了老师的负担。
3.教师心中的顾虑左右教师的行动
许多老师认为每个人都会有惰性,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如果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学生就有可能投机取巧,少做甚至不做作业,还有老师担心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学生肯定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作业,薄弱环节始终得不到弥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作业的效果影响教师
在没有系统性的练习册之前,题目都是老师挑选,势必带有教师个人色彩,不可能适合每一个学生,作业效果不显著,最后老师只好放弃这种所谓的好作业形式。
二、设计个性化作业的有效策略
个性化作业体现了“以人文本”的新教学理念,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权利和人格,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喜好,自由地选择作业类型、难易程度,提高了他们做作业的积极性。那么怎样让个性化作业既科学又有效呢?
1.层次型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分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加强的一个方面。作业设计要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依据,安排要有层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难易适中,分量适度,留有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既要让后进生吃得了,又要让优等生吃得饱。作业的设计要有利于巩固新知识,诱导思维发展,要形成一个以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发展性练习的作业结构。层次性要求最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的要求,因为它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自身因素定制个性化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类作业、提高类作业和发展类作业。分别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避免“吃不了”、“吃不饱”的现象。
2.创造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科教兴国是国家制定的一个重要方针,而科教兴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培养,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的启发教学,还应把它延伸至课下,延伸至在作业的设计上。泰戈尔曾说:“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
当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注意到创造性的重要性,也提出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中。虽然这一类题目有启发学生全方位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但是学生对于这一类题目的反映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往往觉得这些问题太过简单,问题又很多,做起来麻烦,这样不仅不会达到启发创造性的目的,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的一个最大的宗旨——尽一切可能用一切形式和手段围绕知识点进行作业的设计和布置。精心设问,引导思考,在知识的关键处设问,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正确掌握知识。”
3.趣味型作业,体验做作业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以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识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以往作业的乏味性、枯燥性,不仅无法使学生得到锻炼,而且产生了勉强应付、敷衍了事、抄袭的现象。所以要使作业的质量有所提高,必须让作业具有趣味性,让学生喜欢做作业,喜欢学数学,乐在其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4.实践型作业,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结合
陶行知曾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数学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好的作业就应该让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鲁迅说过: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所以作业的实践性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作业中,让数学接近生活,不仅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常识帮助解题,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具体含义与意义,脱离抽象的数学表达。
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后,给出尽可能多的方法,这样的作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其知识的运用,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实践性作业应与正规性作业一起布置,而且应该设为开放题。
总之,设计个性化作业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是学生完善自我、张扬个性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总结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完善自我、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我觉得在小学阶段设计作业不要千篇一律,要符合孩子的特点,要富有个性。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每一个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性格和兴趣爱好,而且每个学生学习情况也不相同,教师设计个性化作业对他们来说非常有必要。但多年以来,“一刀切”的作业模式已根深蒂固,要想打破传统的作业形式,设计个性化作业,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多年来,我在教学中一直致力于个性化作业的研究与探讨,以下是我对个性化作业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设计个性化作业存在的困难
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遇到很多的困难,同样设计个性化作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需要教师去克服。
1.社会氛围影响教师
虽然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改革已深入人心,但应试教育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失。许多重点学校在录取新生时还是以分数论高低,不少学校在考核老师时仍把学生的成绩看得很重,这就必然导致老师在教学中两眼只盯着分数。为走捷径,在短期内取得高分,只有让学生机械地做作业,也就是实行“题海战术”。
2.个性化作业实施的困难制约老师
学生进行个性化作业,作业内容不同,作业形式各异,作业完成的时间也不一致,这就给老师的作业批改带来了困难。学生在作业中难免会遇到难题,老师只能一一指导,这又加重了老师的负担。
3.教师心中的顾虑左右教师的行动
许多老师认为每个人都会有惰性,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如果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学生就有可能投机取巧,少做甚至不做作业,还有老师担心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学生肯定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作业,薄弱环节始终得不到弥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作业的效果影响教师
在没有系统性的练习册之前,题目都是老师挑选,势必带有教师个人色彩,不可能适合每一个学生,作业效果不显著,最后老师只好放弃这种所谓的好作业形式。
二、设计个性化作业的有效策略
个性化作业体现了“以人文本”的新教学理念,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权利和人格,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喜好,自由地选择作业类型、难易程度,提高了他们做作业的积极性。那么怎样让个性化作业既科学又有效呢?
1.层次型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分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加强的一个方面。作业设计要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依据,安排要有层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难易适中,分量适度,留有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既要让后进生吃得了,又要让优等生吃得饱。作业的设计要有利于巩固新知识,诱导思维发展,要形成一个以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发展性练习的作业结构。层次性要求最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的要求,因为它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自身因素定制个性化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类作业、提高类作业和发展类作业。分别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避免“吃不了”、“吃不饱”的现象。
2.创造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科教兴国是国家制定的一个重要方针,而科教兴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培养,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的启发教学,还应把它延伸至课下,延伸至在作业的设计上。泰戈尔曾说:“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
当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注意到创造性的重要性,也提出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中。虽然这一类题目有启发学生全方位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但是学生对于这一类题目的反映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往往觉得这些问题太过简单,问题又很多,做起来麻烦,这样不仅不会达到启发创造性的目的,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的一个最大的宗旨——尽一切可能用一切形式和手段围绕知识点进行作业的设计和布置。精心设问,引导思考,在知识的关键处设问,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正确掌握知识。”
3.趣味型作业,体验做作业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以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识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以往作业的乏味性、枯燥性,不仅无法使学生得到锻炼,而且产生了勉强应付、敷衍了事、抄袭的现象。所以要使作业的质量有所提高,必须让作业具有趣味性,让学生喜欢做作业,喜欢学数学,乐在其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4.实践型作业,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结合
陶行知曾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数学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好的作业就应该让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鲁迅说过: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所以作业的实践性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作业中,让数学接近生活,不仅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常识帮助解题,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具体含义与意义,脱离抽象的数学表达。
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后,给出尽可能多的方法,这样的作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其知识的运用,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实践性作业应与正规性作业一起布置,而且应该设为开放题。
总之,设计个性化作业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是学生完善自我、张扬个性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总结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