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还可以这么上……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cl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颗钻石》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根据西班牙民间故事改编的一则童话,讲的是一个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多次让水而感动上帝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直白,寓意浅显,对于感情和心智正在走向成熟,渴望浪漫、惊险和刺激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是缺少吸引力的。怎样浅文深教,让学生在这样一个略显“幼稚”的童话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是我在备课时着重思考的。经过反思思考,我精心设计了一节与众不同的阅读教学课,并代表学校在第一次江苏省初中教育科研协作联盟会议上展示,受到一致好评。下面将此课的设计思路阐述如下,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评和指正。
  一、遵循简约主义,设计教学目标
  简约主义源于20世纪初期的西方现代主义,主张按照“减少、减少、再减少”的原则进行艺术创造,让空间和形式摆脱装饰干扰,表现其本来面目,从而达到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的境界。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我以为也要遵循简约主义的原则,去掉那些价值不大的目标,关注文本与众不同的核心价值。对于文本而言,这个核心价值应该是最有代表性的特色,而且合乎文章学、文艺学原理,能对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具备典范意义。通常情况下,它隐含在文本的深处,需要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才能走近它、关注它、解析它、体悟它,并通过不同的训练,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比如,《七颗钻石》这篇文章,我认为最具有语文价值和文本表达的核心价值的特色就是“想象”(这一点和前面“单元提示”中的“引言”及课后“探究练习”中的重点也不谋而合),而其他在选材、结构、表达方式的运用及语言等方面的特色可以一带而过。这样,课堂教学的目标指向更明确,学习的重点更突出,知识点可以讲深、讲透,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能力训练和思维训练,比起那种“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课堂,效果无疑要好得多。
  二、运用结构思想,讲清基本概念
  提到基本概念,许多语文教师都会觉得那是理科教师的事情。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体味涵咏”,而忽视理性的分析,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个性化表达”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语文课上提倡拓展思维,自由说话,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是这个“理”到底是什么,要“言”到何种程度才能算“有理”,谁也说不清楚。长此以往,就给学生造成一种意识偏差:语文就是水中月、镜中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体悟,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虚幻,语文学习是务“虚”的,学和不学一个样,多学少学一个样。其实这是对语文学习的一个极大误解!我们知道,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这些体系都是由基本概念为核心组成的有组织的整体知识,如果连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又怎能去理清它们的内在联系?所以说讲清基本概念是所有学科都要关注的问题,语文也不例外。以《七颗钻石》为例,试想,如果学生连什么是想象都搞不清楚,又怎么能理解想象的重要作用,又怎能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展现想象呢?
  对于概念的讲授,不能只是从文字平面上介绍定义,更多的要从立体层面讲清它的结构。所谓“结构”,著名心理学家林传鼎教授认为“结构即指联系”。美国心理学家Arthur S. Reber的解释则是“有组织、有模式的相对稳定的完形”。这两种表述,告诉我们“结构”有三个特征:第一,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中包含至少两个以上的成分;第二,“结构”中各成分之间有着或强或弱的关联;第三,“结构”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具有相对稳定的层次性。对于“想象”这一概念来说,我认为初中的学生至少要了解三个方面的问题——什么是想象?想象有什么作用?怎样才算是好的想象?事实证明,学生从3W(What、 Why和 How)的角度探究概念的结构,不仅理解了想象的含义,而且对考试中的相关题目有了明晰的思考角度,更是给评价、写作想象作文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三、设计探究情境,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建构性学习,它是指学习者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领悟意义、体验情感的统一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要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逐渐地、自然地呈现出来,学生才会理得清、记得牢、用得妙。在课堂上,介绍了“想象”的概念以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探究想象的作用及要求的。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想象”的概念,现在请大家根据概念来看一看,文中最能体现作者丰富想象的情节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
  生1:最能体现作者丰富想象的情节就是水罐的变化了。它随着小姑娘爱心的增加,从木的变成了银的,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最后还跳出了钻石,涌出了清泉,这些都告诉我们爱心的神奇与伟大。
  生2:我觉得最神奇的想象就是最后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大熊星座。其实这表现了作者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爱心的光芒就像大熊星座一样可以普照大地。
  师:很好,这两位同学都是从主旨的角度来阐述想象的作用的,想象可以让主旨更加突出深刻。
  生3:我觉得想象还能让文章更有吸引力,让我们更爱看。因为童话是写给小朋友看的,所以神奇一点比较好。
  师:是的,想象可以使情节更曲折,更有吸引力。
  生4:如果这篇文章没有想象,内容就少了很多。当我们没有东西可写的时候,可以发挥想象,写不在眼前的,写实际生活中没有的,这样就不愁作文字数不够了。
  (生笑)
  师(笑):的确,想象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使我们超越自身经验、视野的局限,展开思维的翅膀,创作出更多更美的故事,所以有人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作。现在哪位同学能用概括性的语言完整地介绍一下想象的作用呢?
  (生七嘴八舌,达成共识,教师展现“想象知识树”,完成“作用”方面的归纳)
  既然想象有这么多的作用,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试一试呢?文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梦见什么?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小组交流,选出你们小组最满意的一个,全班交流。
  (全班兴致盎然地进行创作,5分钟后各组代表发言)
  师:你最喜欢哪一组的创作?为什么?
  生1:我最喜欢第3组的:小姑娘睡着了,做了一个噩梦,梦见妈妈渴死了,急得哭了起来,一着急就醒了。这个梦合情合理,同时看出小姑娘很孝顺。
  生2:这个梦还能说明水在小姑娘心中十分重要,这样就更能表现她爱心的可贵。
  生3:我最喜欢第2组的:梦里小姑娘来到海边,看到水,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后来她又用水罐装满了水回到家里,妈妈喝了水,病就好了。她把剩下的水分给邻居们,大家都得救了。这个梦是个好梦,我喜欢。
  生4:这个梦有问题!海水那么咸,小姑娘怎么能喝得下去呢?再说,这么点水怎么能救得了那么多人呢?!
  (有学生附和,表示同意)
  生3(辩解道):海水那么咸还大口大口喝,更能说明旱灾的严重,小姑娘的口渴啊!不是更能表现中心吗?至于罐子里的水,可能是小姑娘的孝心感动了上帝,上帝帮她变的呢?!
  生5:那不就和课文重复了吗?我看不如这样改:小姑娘捧着装满海水的罐子,想着不能帮助妈妈,难过得哭了,泪水一滴一滴地掉在罐子里,奇迹出现了,罐子里的水变成了清泉!而且是源源不断的清泉!清泉流经之处,草儿变绿了,花儿变红了,老人变得年轻了,小伙子更加健壮,姑娘们更加美丽!小姑娘高兴极了!
  (掌声)
  师:大家探讨得很热烈。那么能不能从中归纳一下,好的想象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生热烈讨论,达成共识,教师呈现“想象知识树”,完成“要求”方面的归纳)
  这样,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讨论、交流、比较、体悟,自然地得出了有关想象的结构化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并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质疑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自始至终教师退在幕后,学生走上前台,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看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孩子们的逐步探究中一一完美实现,我禁不住为他们而骄傲!事实证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人,完全正确!
  课后的交流会上,与会的专家和同行们给予这节课很高的评价,有老师惊呼:语文课,原来还可以这么上!听了以后,我不禁一笑,是啊,只要心中有鲜明的目标意识、结构意识和主体意识,语文课何止仅仅可以这么上?语文课,应该是想怎么上,就怎么上!
其他文献
教师要灌满学生的一碗水,自己至少应该有一桶水,其实很多学者提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高质量的水,而且这一桶水要随时的更新,随时保持最佳的质量。还有学者提出教师应该拥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甚至是一江至清至纯的江水。由此来看,作为我们教师应该随时要提高自己的水的质量!提高水质有什么意义?如何提高?如何才能发挥这一桶水的威力?怎么样去灌满学生的那一碗水才最有效益?只是靠老师去灌还是让学生主动去
期刊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总目标就设定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口语交际教学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增强  大多数学生天生就喜欢表达,只不过他们的表达很多是不规范的。因此经常见到有学生在课堂上高举双手,但
期刊
我校是一所乡村中学,近来发现有不少学生开始在恋爱的漩涡里挣扎。早恋已成为中学生生活中的一大困惑,是学校管理中亟待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突出问题。  早恋形成的原因很多:  ①从生理的角度来看,中学生的发育较早,已进入青春朦胧期,伴随着生理的成熟和性意识的增强,自然会对异性产生兴趣。如果学生不能分清自己的生理需要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就会在盲目与冲突中滑向早恋的险境。  ②从心理的角度来看,现在的中学生大多为
期刊
读鲁迅的作品《从孩子的照相说起》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思考良久,突然想起了中国的教育问题。  在上个世纪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文学和教育也在变革中发展前进。在不胜枚举的作家和教育家中,鲁迅可谓是“一览众山小”的人物。也许有人认为,他是一个作家、思想家,并不是一个教育家,可是只要翻开他的作品,从只言片语中就可以发现他在关心着中国教育,关心着中国的孩子,关心着中国的未来。就是他指
期刊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编录了从春秋到清代的六十多首古代诗词,这些厚重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对浩瀚的中华文明史作了丰富多彩的描绘,构成了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诗人采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不仅表现了泱泱大国的物华风貌,而且对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的社会生活以及情感生活,尤其是对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所遭受的各种苦难作了全面、真实、精妙、形象、生动而详尽的反映,客观地从一个侧面再现了中
期刊
自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些要求后,部分老师片面的追求愉快学习和活跃的教学氛围,使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陷入“虚、闹、杂、碎、偏”的境地,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学生快乐了,个性张扬了,收获少了;课堂热闹了,文本冷落了,学习任务淡化了,这难道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新理念语文课吗?  崔峦教授曾说:“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
期刊
语文课标说: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人认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高效教学的重要内容。下面,就我的教学感悟来谈谈在语文高效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在灵
期刊
很多教师认为教材是规范,是准绳,是不可以更改的,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其实教材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教学资源,一种教学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学生,不同教师的教学实际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变革。  我曾经讲过《单项式与多项式》(青岛·泰山版)一节课。通过这节课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
期刊
孝道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经典名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地开展孝道感恩教育是对孝道文化最好的继承。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自古以来一直把孝道
期刊
课改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课改的实践工作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然而,回首这些年来的成效,我们却怎么也乐不起来!频繁发生于中小学校园内外的各种自杀事件、他杀事件、打架斗殴、离家出走,因自我封闭而精神失常,畸形的爱情观,甚至弑父杀母等等恶性事件屡见不鲜,出现这种畸形的社会现象,我们还能沾沾自喜,高呼我们的教育是人性化、个性化,充分尊重了个体的先进教育模式吗?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能有一次,如何善待生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