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地区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只依靠传统的方法,人力资源在为组织赢得竞争优势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降低成本,转移经营风险,优化配置资源,虚拟人力资源管理这种新的方式脱颖而出,并且已经成为一种日益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 虚拟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 新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力已经成为关键性和战略性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也日新月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了虚拟人力资源管理这种新方式和随之而来的新挑战,虚拟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实现战略管理的新构架和新形式,符合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我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一、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由于立足点与着眼点不同,虚拟人力资源管理有两种不同的定义。一种是将“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理解为“人力资源管理的虚拟(化)”或“虚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职能与过程的虚拟化作为研究对象,是实现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的一种形式。如Lepak和Snell(1998)认为,虚拟化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在知识经济时代,为适应虚拟组织结构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组织的智力资本进行获取、考绩、薪酬和开发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另外一种定义则将“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理解为“虚拟人力资源的管理”,其概念的侧重点是人力资源,“虚拟”限定的是人力资源。如国内学者苗青、王重鸣(2003)所提出来的定义指出,虚拟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在战略伙伴之间建立网络关系,借此帮助组织获取、开发和配备智力资本,常见的策略是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化、合作化、信息化。
两种定义的不同之处在于,前一种是从虚拟化的手段和途径谈人力资源管理形式的变革,侧重于过程;后一种则是着眼于如何做好新形态的虚拟人力资源的管理,关注的重点在于外在与企业的虚拟性人力资源的管理,即如何借助外在的智力资源服务企业经营。但无论是哪种定义,都同时包含了技术虚拟和组织虚拟两层内涵,认识到“虚拟化”的技术手段的作用,即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化手段来实现“虚拟”;涉及实现人力资源进行“虚拟”管理或对虚拟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组织策略,如外包、战略联盟、合作等。
二、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一)虚拟招聘
由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为企业的招聘工作带来了较大风险,并且虚拟企业员工的可取代性、弹性及流动性也表现得越来越强烈,所以虚拟招聘可行性的程度越来越高。虚拟招聘有两种方法,一是企业在自身的EIP(企业入口网站)中发布招聘信息,另外一种是借助外部的中介机构根据企业的需求对人才进行广泛有效的筛选,为企业提供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
(二)虚拟员工
其实员工虚拟的本质是把员工的知识、体力及智力等资源的管理和员工的实体管理进行分离。专业的人才服务机构享有人才的所有权,而接受服务的一方则只享有员工的知识、体力及智力的使用权。虚拟员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智力虚拟,一种是劳力虚拟,智力虚拟主要是针对一些高级人才提供知识和智力的服务,而劳力虚拟则主要是提供体力劳动服务。这种虚拟员工无论是从成本的角度考量,还是从适应多变环境来看,都是可供企业选择的一条有效途径。从适应多变环境来看,都是可供企业选择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虚拟培训
虚拟管理对于员工的技能要求更具个性化,其经营管理过程也是企业和员工互动教育的过程。这不仅要求企业的培训形式不拘一格,企业员工也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现在虚拟培训的形式主要是网络培训,这种形式不仅更高效、更方便,而且种类也更齐全,更能满足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
三、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形式
(一)虚拟实践社团
人力资源虚拟管理是管理功能的扩张,而不是管理队伍的扩张。企业利用外聘经营顾问、管理专家等智囊人才,增大了管理幅度,提高了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但企业并未因此而扩大企业领导班子和增加管理层次,这便是虚拟实践社团的一种。例如正北食品有限公司,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并没有增设副经理职务,而是外聘管理顾问,与企业的主要领导、董事成员共同组建了经营管理中心。这是一个并未增加企业编制,也没有增加管理人员,甚至连固定的办公室都没有的虚拟实践社团,但其有效管理的幅度却扩大了。可见,虚拟实践社团所实现的管理扩张是人力资源所带来的技术、生产、管理和销售等功能的延伸扩大,而不是追求对这些功能的载体——“人”的最终占有。人力资源虚拟管理同样完成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才开发、使用的职能。而且虚拟实践社团更降低了企业运营风险和成本。
(二)人力资源外包
人力资源外包是人力资源虚拟管理的重要形式。很多传统的市场对于这方面的操作只是略有涉及,但是有的国际人力资源专家认为这种策略是现今商业竞争性的最新机密之一。人力资源的外包能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益处,主要体现在提高效率和增强专业性方面。由于外包中的合作者很可能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外包的结果能带来高速,增加便利性。另外,本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能够集中精力做其他事情,有策略地帮助公司实现其长期发展目标。
(三)员工自助式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某些员工参与性比较强的功能,如培训、日常考核、绩效评估等可以采取自助式服务,鼓励员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样既可以避免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也节约了工作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比如培训,委托社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是一种方式,引导和鼓励员工进行自我开发式培训。在这种培训中,由于培训的主体和客体、培训的规划、实施和监督都是员工自身,可以认为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虚拟管理的一种独特形式。对企业而言,要做的是引导和支持,并提供一些帮助,例如邀请人力资源专家帮助员工确定学习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 四、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出现是人力资源管理和虚拟组织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形式,有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急需研究。
(一)有关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问题
目前有较多的文献在探讨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问题,能在相关文献中查阅到的有关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大约有十几种。但各种概念的分歧还较大,主要的问题是因为虚拟本身有“结构虚拟”和“功能虚拟”之分。另外,在实践中,虚拟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且随着实践的发展,新的内容不断涌现,很难用统一的一个概念将所有内容都包含进来。
(二)缺少有关虚拟人力资源的系统的研究文献
现有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利用因特网形成网络化、虚拟化的管理系统;(2)虚拟人力资源的出现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Steve McCormick,1997;Snell,NormanW.,1994));(3)从经济学角度对企业利用虚拟人力资源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如,MartinJ.G.等人(1999)从企业的三个经济观点———资源理论、代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分析了企业采取人力资源管理新的形式———虚拟化的理论依据。DavidPLepak等(1998)从交易费用和企业资源理论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采取虚拟人力资源的原因。因此,可以看出大多文献只是从虚拟人力资源的某一个方面进行研究与阐述,有关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体系还没有建立。
(三)缺少实证研究
目前,关于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形式已普遍存在,但在这一方面的实证研究还较为缺乏。目前,文献引用较多的是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管理系教授斯考特莱沃1998年1月-7月对位于美国北部500家公司所做的人力资源管理虚拟化的调查。而更深层的研究,如有关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虚拟业务决策选择、虚拟合作伙伴的选择、虚拟伙伴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虚拟业务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实证研究很少涉及。
(四)对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也较少涉及
当前虚拟企业人力资源中急需重视的问题有:文化冲突、低信任度、协调不顺、沟通不畅和整合艰难等。
五、应对虚拟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措施
即使虚拟人力资源管理还有一些方面的问题有待研究,但当前对已经存在的虚拟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也不能听之任之,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的应用绝对不能成为头脑发热或赶时髦的形式之举,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因为,实施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并不等同于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虚拟人力资源管理更像一种催化剂加速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传统的事务型向战略型的转变。所以,我们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才能为虚拟人力资源在我国的有效应用创造条件。
政府要在宏观层次上规范市场的运作,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首先,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人力资源执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服务机构人员资质和上岗标准。其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一方面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另一方面要努力完善现有的服务内容,不断增加新的服务项目,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同时还应加强行业自律,强化职业道德和行业服务标准建设,转变从业人员观念。作为企业本身,则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核心能力的培养。一个真正可以为企业战略服务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精通业务知识,对企业的经营宗旨和发展战略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能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主动分析、诊断人力资源现状,为企业决策者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同时,又可以灵活地适应新的变化设定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和目标。如果企业在虚拟化其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不注意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核心能力的培养,那么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就如空中楼阁一样缺乏可行性。当然,企业在实施虚拟人力资源管理之前还要先评价企业的当前环境,看看其组织文化是否与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相匹配,也要调查和分析企业当前的经营战略是否支持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及所需的技术条件是否具备。如果企业决定外包,一定要对外包服务商对此业务是否有长期承诺,是否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是否会严格恪守国家法律的规定及保密原则等,也就是说,要对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综合考查。从另一个角度讲,促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信息人员在知识上、岗位上、工作上的互相融合对企业来说也非常重要。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要学习有关信息系统、数据库和数据处理、多媒体、因特网、客户/服务器等知识。对信息人员则需加强对其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技术和理论的有机结合才能促进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对业务及人事变更的敏锐洞察力及敏捷应变能力,能够清楚地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能较快找出解决办法。管理是非常现实的,也是非常具体的,更是权变的。因此,对任何潮流理念、管理方式的引入都不能脱离本国的国情,更不能不顾本企业的实际,过于轻信所谓的优秀的管理实践和迫不及待地引进新的管理工具,是不会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时甚至会给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在此仅建议那些盲目推崇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在引进之前一定要多做分析和调查,三思而后行。
参考文献:
[1]楼旭明,等.我国企业虚拟人力资源探析.科技管理研究,2011(5).
[2]胡秋霞.实施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研究.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3]刘雯.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天津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4]肖翔,张佳林,左都凯.试论21世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S1).
[5]顾琴轩,史晓宇.虚拟人力资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挑战.新资本,2003(2).
[6]吴丹,陈俊杰.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及其趋势研究.知识经济,2007(12).
关键词: 虚拟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 新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力已经成为关键性和战略性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也日新月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了虚拟人力资源管理这种新方式和随之而来的新挑战,虚拟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实现战略管理的新构架和新形式,符合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我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一、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由于立足点与着眼点不同,虚拟人力资源管理有两种不同的定义。一种是将“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理解为“人力资源管理的虚拟(化)”或“虚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职能与过程的虚拟化作为研究对象,是实现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的一种形式。如Lepak和Snell(1998)认为,虚拟化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在知识经济时代,为适应虚拟组织结构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组织的智力资本进行获取、考绩、薪酬和开发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另外一种定义则将“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理解为“虚拟人力资源的管理”,其概念的侧重点是人力资源,“虚拟”限定的是人力资源。如国内学者苗青、王重鸣(2003)所提出来的定义指出,虚拟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在战略伙伴之间建立网络关系,借此帮助组织获取、开发和配备智力资本,常见的策略是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化、合作化、信息化。
两种定义的不同之处在于,前一种是从虚拟化的手段和途径谈人力资源管理形式的变革,侧重于过程;后一种则是着眼于如何做好新形态的虚拟人力资源的管理,关注的重点在于外在与企业的虚拟性人力资源的管理,即如何借助外在的智力资源服务企业经营。但无论是哪种定义,都同时包含了技术虚拟和组织虚拟两层内涵,认识到“虚拟化”的技术手段的作用,即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化手段来实现“虚拟”;涉及实现人力资源进行“虚拟”管理或对虚拟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组织策略,如外包、战略联盟、合作等。
二、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一)虚拟招聘
由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为企业的招聘工作带来了较大风险,并且虚拟企业员工的可取代性、弹性及流动性也表现得越来越强烈,所以虚拟招聘可行性的程度越来越高。虚拟招聘有两种方法,一是企业在自身的EIP(企业入口网站)中发布招聘信息,另外一种是借助外部的中介机构根据企业的需求对人才进行广泛有效的筛选,为企业提供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
(二)虚拟员工
其实员工虚拟的本质是把员工的知识、体力及智力等资源的管理和员工的实体管理进行分离。专业的人才服务机构享有人才的所有权,而接受服务的一方则只享有员工的知识、体力及智力的使用权。虚拟员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智力虚拟,一种是劳力虚拟,智力虚拟主要是针对一些高级人才提供知识和智力的服务,而劳力虚拟则主要是提供体力劳动服务。这种虚拟员工无论是从成本的角度考量,还是从适应多变环境来看,都是可供企业选择的一条有效途径。从适应多变环境来看,都是可供企业选择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虚拟培训
虚拟管理对于员工的技能要求更具个性化,其经营管理过程也是企业和员工互动教育的过程。这不仅要求企业的培训形式不拘一格,企业员工也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现在虚拟培训的形式主要是网络培训,这种形式不仅更高效、更方便,而且种类也更齐全,更能满足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
三、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形式
(一)虚拟实践社团
人力资源虚拟管理是管理功能的扩张,而不是管理队伍的扩张。企业利用外聘经营顾问、管理专家等智囊人才,增大了管理幅度,提高了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但企业并未因此而扩大企业领导班子和增加管理层次,这便是虚拟实践社团的一种。例如正北食品有限公司,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并没有增设副经理职务,而是外聘管理顾问,与企业的主要领导、董事成员共同组建了经营管理中心。这是一个并未增加企业编制,也没有增加管理人员,甚至连固定的办公室都没有的虚拟实践社团,但其有效管理的幅度却扩大了。可见,虚拟实践社团所实现的管理扩张是人力资源所带来的技术、生产、管理和销售等功能的延伸扩大,而不是追求对这些功能的载体——“人”的最终占有。人力资源虚拟管理同样完成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才开发、使用的职能。而且虚拟实践社团更降低了企业运营风险和成本。
(二)人力资源外包
人力资源外包是人力资源虚拟管理的重要形式。很多传统的市场对于这方面的操作只是略有涉及,但是有的国际人力资源专家认为这种策略是现今商业竞争性的最新机密之一。人力资源的外包能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益处,主要体现在提高效率和增强专业性方面。由于外包中的合作者很可能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外包的结果能带来高速,增加便利性。另外,本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能够集中精力做其他事情,有策略地帮助公司实现其长期发展目标。
(三)员工自助式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某些员工参与性比较强的功能,如培训、日常考核、绩效评估等可以采取自助式服务,鼓励员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样既可以避免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也节约了工作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比如培训,委托社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是一种方式,引导和鼓励员工进行自我开发式培训。在这种培训中,由于培训的主体和客体、培训的规划、实施和监督都是员工自身,可以认为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虚拟管理的一种独特形式。对企业而言,要做的是引导和支持,并提供一些帮助,例如邀请人力资源专家帮助员工确定学习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 四、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出现是人力资源管理和虚拟组织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形式,有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急需研究。
(一)有关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问题
目前有较多的文献在探讨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问题,能在相关文献中查阅到的有关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大约有十几种。但各种概念的分歧还较大,主要的问题是因为虚拟本身有“结构虚拟”和“功能虚拟”之分。另外,在实践中,虚拟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且随着实践的发展,新的内容不断涌现,很难用统一的一个概念将所有内容都包含进来。
(二)缺少有关虚拟人力资源的系统的研究文献
现有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利用因特网形成网络化、虚拟化的管理系统;(2)虚拟人力资源的出现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Steve McCormick,1997;Snell,NormanW.,1994));(3)从经济学角度对企业利用虚拟人力资源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如,MartinJ.G.等人(1999)从企业的三个经济观点———资源理论、代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分析了企业采取人力资源管理新的形式———虚拟化的理论依据。DavidPLepak等(1998)从交易费用和企业资源理论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采取虚拟人力资源的原因。因此,可以看出大多文献只是从虚拟人力资源的某一个方面进行研究与阐述,有关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体系还没有建立。
(三)缺少实证研究
目前,关于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形式已普遍存在,但在这一方面的实证研究还较为缺乏。目前,文献引用较多的是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管理系教授斯考特莱沃1998年1月-7月对位于美国北部500家公司所做的人力资源管理虚拟化的调查。而更深层的研究,如有关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虚拟业务决策选择、虚拟合作伙伴的选择、虚拟伙伴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虚拟业务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实证研究很少涉及。
(四)对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也较少涉及
当前虚拟企业人力资源中急需重视的问题有:文化冲突、低信任度、协调不顺、沟通不畅和整合艰难等。
五、应对虚拟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措施
即使虚拟人力资源管理还有一些方面的问题有待研究,但当前对已经存在的虚拟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也不能听之任之,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的应用绝对不能成为头脑发热或赶时髦的形式之举,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因为,实施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并不等同于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虚拟人力资源管理更像一种催化剂加速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传统的事务型向战略型的转变。所以,我们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才能为虚拟人力资源在我国的有效应用创造条件。
政府要在宏观层次上规范市场的运作,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首先,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人力资源执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服务机构人员资质和上岗标准。其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一方面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另一方面要努力完善现有的服务内容,不断增加新的服务项目,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同时还应加强行业自律,强化职业道德和行业服务标准建设,转变从业人员观念。作为企业本身,则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核心能力的培养。一个真正可以为企业战略服务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精通业务知识,对企业的经营宗旨和发展战略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能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主动分析、诊断人力资源现状,为企业决策者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同时,又可以灵活地适应新的变化设定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和目标。如果企业在虚拟化其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不注意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核心能力的培养,那么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就如空中楼阁一样缺乏可行性。当然,企业在实施虚拟人力资源管理之前还要先评价企业的当前环境,看看其组织文化是否与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相匹配,也要调查和分析企业当前的经营战略是否支持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及所需的技术条件是否具备。如果企业决定外包,一定要对外包服务商对此业务是否有长期承诺,是否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是否会严格恪守国家法律的规定及保密原则等,也就是说,要对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综合考查。从另一个角度讲,促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信息人员在知识上、岗位上、工作上的互相融合对企业来说也非常重要。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要学习有关信息系统、数据库和数据处理、多媒体、因特网、客户/服务器等知识。对信息人员则需加强对其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技术和理论的有机结合才能促进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对业务及人事变更的敏锐洞察力及敏捷应变能力,能够清楚地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能较快找出解决办法。管理是非常现实的,也是非常具体的,更是权变的。因此,对任何潮流理念、管理方式的引入都不能脱离本国的国情,更不能不顾本企业的实际,过于轻信所谓的优秀的管理实践和迫不及待地引进新的管理工具,是不会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时甚至会给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在此仅建议那些盲目推崇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在引进之前一定要多做分析和调查,三思而后行。
参考文献:
[1]楼旭明,等.我国企业虚拟人力资源探析.科技管理研究,2011(5).
[2]胡秋霞.实施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研究.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3]刘雯.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天津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4]肖翔,张佳林,左都凯.试论21世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S1).
[5]顾琴轩,史晓宇.虚拟人力资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挑战.新资本,2003(2).
[6]吴丹,陈俊杰.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及其趋势研究.知识经济,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