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新计划大纲与原计划大纲的比较性研究,从培养目标的更改、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时间安排、学科时间分配及课时分配结果分析、校内授课时数比较等六个方面,论证新计划和大纲修订原则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 应用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167-03
国家教育部2009年1月8日印发《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以下简称《原则意见》),从2009年1月6日起执行,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现行教育计划如有不符合新《原则意见》要求的,以新《原则意见》为准,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规范教学计划管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为经济和社会建设培养更多高质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本文作者已就“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产生的背景、新计划新大纲颁布实施的意义、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特点、认真开展贯彻执行《新计划、大纲》大讨论的建议、贯彻执行新计划、大纲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过论述,(发表于《卫生职业教育》2008第24期)。本文着重于新计划大纲与原计划大纲的比较性研究,从培养目标的更改、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时间安排、学科时间分配及课时分配结果分析、校内授课时数比较等六个方面,论证新计划和大纲修订原则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一、培养目标的更改
以护理专业为例。2001年的培养目标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中、初级医药卫生专门人才。新计划大纲更改为: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由“高素质中、初级医药卫生专门人才”更改为“高素质劳动者”,更符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对象,具体培养目标的定位更为明确。
课程目标方面,2001年计划大纲知识内容的要求为“了解、理解、掌握”,技能能力内容的要求为“能(会)、掌握、熟练掌握”。新计划大纲更改为知识目标,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三者比例原则划分为6∶3∶1;实践目标,分为“熟练掌握、学会”二个层次,二者比例原则分为7∶3;职业素质和态度目标要求分为“学习、具有”两个层次。解决了原大纲中用行为动词作为目标要求不易操作实施和不具体的状况。
二、课程结构
原课程结构:理论课、实践实习课、生产实习。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为4∶6,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比例占50%,总学时的10%用于开设选修课程或举办专题讲座。
新计划大纲为五个模块:
护理、药剂专业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毕业实习;
其它专业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毕业实习。
新计划大纲理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为1∶1.75,实践技能教学环节占总时数的66.6%。通过强化学生临床岗位能力和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就业。
三、课程设置
原课程设置为: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
新计划大纲课程更改为两大类:
必修课和选修课:
1.必修课程
文化基础课
2.选修课程——均为自定选修课,各校可根据学校实际、师资状况和学生的需求选定。
四、课程时间安排(见表1)
由表1可见,新计划大纲减少了校内学习时间。增加了实习实践环节的时间,充分体现了以岗位需求的能力培养为标准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目标。
五、学科时间分配
新计划和大纲围绕不同的培养目标进行课时的重新分配。以护理、药剂专业为例,比较课时分配结果并加以分析。(见表2~表5。)
六、校内授课时数比较(见表6、表7)
七、讨 论
1.新计划及大纲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时间安排、学科时间分配”方面进行的更改,体现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规范性,体现科学发展观,在推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新一轮探索。
2.新计划及大纲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减少了校内学习时间,增加了实习实践环节的时间,充分体现了以岗位需求的能力培养为标准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目标,符合中等卫生教育的实际状况及发展需要。
3.新计划大纲理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为1∶1.75,实践技能教学环节占总时数的66.6%。增强实践环节及能力培养,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通过强化学生临床岗位能力和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能力的训练,符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生源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有利于学生就业。
4.新计划及大纲扩展了选修课程模块的范围,并指出各地区单位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以贴近社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开设相应课程,充分体现当前职业教育特色。
5.新计划及大纲在各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教学原则、结构和要求基本一致,强调各地在保证人才培养标准和质量的前提下,课程设置、模块可根据各专业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体现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性、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更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
6.新计划及大纲调整了教学时间,每节课从原来的50分钟减为40分钟,使得总的教学时间明显减少,如护理专业减少32.1%、药剂专业减少35.4%,这对校内授课的要求更为严格,要求老师要为每一节课做充分的准备,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才能完成课时目标的要求。
7.笔者认为,新计划和大纲对专业基础课和重视程度有所减弱,如《病原生物及免疫学基础》课程,1994年计划为76学时,1997年及2001年的计划为57学时,2008年的计划仅为36学时,该门学科涵盖三门课程,当前的课时量不能达到适用、够用、会用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文件.教职成[2009]2号,2009.1.8
2全国中等职业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汇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
3 中等职业医药卫生类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汇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
【关键词】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 应用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167-03
国家教育部2009年1月8日印发《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以下简称《原则意见》),从2009年1月6日起执行,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现行教育计划如有不符合新《原则意见》要求的,以新《原则意见》为准,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规范教学计划管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为经济和社会建设培养更多高质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本文作者已就“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产生的背景、新计划新大纲颁布实施的意义、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特点、认真开展贯彻执行《新计划、大纲》大讨论的建议、贯彻执行新计划、大纲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过论述,(发表于《卫生职业教育》2008第24期)。本文着重于新计划大纲与原计划大纲的比较性研究,从培养目标的更改、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时间安排、学科时间分配及课时分配结果分析、校内授课时数比较等六个方面,论证新计划和大纲修订原则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一、培养目标的更改
以护理专业为例。2001年的培养目标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中、初级医药卫生专门人才。新计划大纲更改为: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由“高素质中、初级医药卫生专门人才”更改为“高素质劳动者”,更符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对象,具体培养目标的定位更为明确。
课程目标方面,2001年计划大纲知识内容的要求为“了解、理解、掌握”,技能能力内容的要求为“能(会)、掌握、熟练掌握”。新计划大纲更改为知识目标,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三者比例原则划分为6∶3∶1;实践目标,分为“熟练掌握、学会”二个层次,二者比例原则分为7∶3;职业素质和态度目标要求分为“学习、具有”两个层次。解决了原大纲中用行为动词作为目标要求不易操作实施和不具体的状况。
二、课程结构
原课程结构:理论课、实践实习课、生产实习。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为4∶6,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比例占50%,总学时的10%用于开设选修课程或举办专题讲座。
新计划大纲为五个模块:
护理、药剂专业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毕业实习;
其它专业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毕业实习。
新计划大纲理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为1∶1.75,实践技能教学环节占总时数的66.6%。通过强化学生临床岗位能力和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就业。
三、课程设置
原课程设置为: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
新计划大纲课程更改为两大类:
必修课和选修课:
1.必修课程
文化基础课
2.选修课程——均为自定选修课,各校可根据学校实际、师资状况和学生的需求选定。
四、课程时间安排(见表1)
由表1可见,新计划大纲减少了校内学习时间。增加了实习实践环节的时间,充分体现了以岗位需求的能力培养为标准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目标。
五、学科时间分配
新计划和大纲围绕不同的培养目标进行课时的重新分配。以护理、药剂专业为例,比较课时分配结果并加以分析。(见表2~表5。)
六、校内授课时数比较(见表6、表7)
七、讨 论
1.新计划及大纲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时间安排、学科时间分配”方面进行的更改,体现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规范性,体现科学发展观,在推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新一轮探索。
2.新计划及大纲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减少了校内学习时间,增加了实习实践环节的时间,充分体现了以岗位需求的能力培养为标准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目标,符合中等卫生教育的实际状况及发展需要。
3.新计划大纲理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为1∶1.75,实践技能教学环节占总时数的66.6%。增强实践环节及能力培养,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通过强化学生临床岗位能力和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能力的训练,符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生源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有利于学生就业。
4.新计划及大纲扩展了选修课程模块的范围,并指出各地区单位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以贴近社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开设相应课程,充分体现当前职业教育特色。
5.新计划及大纲在各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教学原则、结构和要求基本一致,强调各地在保证人才培养标准和质量的前提下,课程设置、模块可根据各专业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体现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性、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更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
6.新计划及大纲调整了教学时间,每节课从原来的50分钟减为40分钟,使得总的教学时间明显减少,如护理专业减少32.1%、药剂专业减少35.4%,这对校内授课的要求更为严格,要求老师要为每一节课做充分的准备,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才能完成课时目标的要求。
7.笔者认为,新计划和大纲对专业基础课和重视程度有所减弱,如《病原生物及免疫学基础》课程,1994年计划为76学时,1997年及2001年的计划为57学时,2008年的计划仅为36学时,该门学科涵盖三门课程,当前的课时量不能达到适用、够用、会用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文件.教职成[2009]2号,2009.1.8
2全国中等职业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汇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
3 中等职业医药卫生类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汇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