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建高效历史课堂,给历史课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是每个教师的不懈追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做好五个“注重”,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创建高效历史课堂。
一、 注重教学理念的提升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应该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因而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分组合作学习能调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宽松、合作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 注重教学目标的确立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目标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用这些目标指引学生学习。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确立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用“知道、了解、理解、说明、分析、比较等描述性的语言分层次的对教学提出较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三、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好习惯令人终身受益,对于个人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怎样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明确要求:必须让学生养成一些常规的习惯:比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定期进行阶段复习,自觉反思、纠错,进行合作学习等。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明白该干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去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好。每年开始带初一,我都给学生做要求:上课必须准备好课本、探究、练习本、一支笔等用具,接连检查了几节课,学生就能基本做到,然后同桌之间再互相提醒。这样课堂上无论用到哪一件,顺手拈来,节约了时间,也养成了好习惯。
(2)检查督促:人是有惰性的,特别是初中生,往往需要教师“推”一把,每项任务,有布置就要有检查。有时候单靠老师,可能检查不过来,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科代表、小组长的作用,让他们帮忙。但教师一定要再抽查,避免科代表和学生串通起来糊弄老师。
(3)时间观念强:要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要求教师也要有比较强的时间观念。参加工作以来,我都坚持提前两分钟候课。只要老师来到教室,学生就能做好准备,进入学习状态。另外,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要求老师要加强管理,上课时不断巡视学生,对于开小差的学生要及时提醒,不放松每一个学生。两者結合好了,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差。当然养成教育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到的,必须长期坚持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注重学法的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教育不只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归纳法:是将众多的具体史实归类整理,探求其本质特征、发展规律或内部联系的思维方法。可以把同一时间发生的事件归类,例如,1689年发生的大事有: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彼得大帝进行改革等。也可以把具有共性的事件归纳,比如日本的明治维新、大化改新;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中国的商鞅变法等事件,都是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改革。
使用归纳法还可以把某一事件的各个方面归纳。比如学习王朝(政权)的建立,指导学生从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及皇帝的庙号等方面学习;学习巩固统治的措施,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来学习;文化成就一般指导学生从科技、文学、史学、艺术等方面、以人物为线索去学习等等。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了所学内容,然后再添加小知识点,学习起来就容易得多,而且也记得牢固。
联系法:学历史,不能只单一地、静止地识记,而应该加强纵向和横向联系。学世界历史,要善于联系中国历史;学中国近代、现代史,要善于联系中国古代史等。例如,学习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就要马上联系到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因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就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等。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探究事件的本质,对历史问题理解得更透彻,更便于记忆。学习历史,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教师要努力将教材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联系,以吸引学生注意与兴趣。
例如,在学习“人文初祖”——黄帝时,我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黄帝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尊敬?②在社会上,什么样的人会受到尊敬?③你打算做一个怎样的人?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解决了这几个问题,既完成了教学任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也随之实现。可以与现实生活联系的例子非常多,只要老师用心,多发现一点,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乐趣。比较法也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马上联系中国的戊戌变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如通过比较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可以得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可借鉴之处等等。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探究事件的本质,便于理解、记忆。
五、注重课后的反思和小结
叶澜教授有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每节课后都反思自己的优缺点,不断改进不足,可以提升专业技能,提高教学效果。反思也是学生课后必做的一件事情。看到自己的收获,为自己喝彩和自豪;发现知识漏洞,以便查缺补漏,自我提升等。小结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小结的过程,就是对历史进行识记、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不断深化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小结,这是培养学生能力,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有效途径。
总之,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要在师生们的不断探索、实践与反思中构建、完善。我们要做个“有心人”,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大胆探索新的教学途径,从而真正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一、 注重教学理念的提升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应该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因而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分组合作学习能调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宽松、合作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 注重教学目标的确立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目标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用这些目标指引学生学习。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确立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用“知道、了解、理解、说明、分析、比较等描述性的语言分层次的对教学提出较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三、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好习惯令人终身受益,对于个人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怎样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明确要求:必须让学生养成一些常规的习惯:比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定期进行阶段复习,自觉反思、纠错,进行合作学习等。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明白该干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去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好。每年开始带初一,我都给学生做要求:上课必须准备好课本、探究、练习本、一支笔等用具,接连检查了几节课,学生就能基本做到,然后同桌之间再互相提醒。这样课堂上无论用到哪一件,顺手拈来,节约了时间,也养成了好习惯。
(2)检查督促:人是有惰性的,特别是初中生,往往需要教师“推”一把,每项任务,有布置就要有检查。有时候单靠老师,可能检查不过来,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科代表、小组长的作用,让他们帮忙。但教师一定要再抽查,避免科代表和学生串通起来糊弄老师。
(3)时间观念强:要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要求教师也要有比较强的时间观念。参加工作以来,我都坚持提前两分钟候课。只要老师来到教室,学生就能做好准备,进入学习状态。另外,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要求老师要加强管理,上课时不断巡视学生,对于开小差的学生要及时提醒,不放松每一个学生。两者結合好了,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差。当然养成教育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到的,必须长期坚持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注重学法的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教育不只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归纳法:是将众多的具体史实归类整理,探求其本质特征、发展规律或内部联系的思维方法。可以把同一时间发生的事件归类,例如,1689年发生的大事有: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彼得大帝进行改革等。也可以把具有共性的事件归纳,比如日本的明治维新、大化改新;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中国的商鞅变法等事件,都是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改革。
使用归纳法还可以把某一事件的各个方面归纳。比如学习王朝(政权)的建立,指导学生从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及皇帝的庙号等方面学习;学习巩固统治的措施,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来学习;文化成就一般指导学生从科技、文学、史学、艺术等方面、以人物为线索去学习等等。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了所学内容,然后再添加小知识点,学习起来就容易得多,而且也记得牢固。
联系法:学历史,不能只单一地、静止地识记,而应该加强纵向和横向联系。学世界历史,要善于联系中国历史;学中国近代、现代史,要善于联系中国古代史等。例如,学习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就要马上联系到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因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就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等。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探究事件的本质,对历史问题理解得更透彻,更便于记忆。学习历史,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教师要努力将教材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联系,以吸引学生注意与兴趣。
例如,在学习“人文初祖”——黄帝时,我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黄帝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尊敬?②在社会上,什么样的人会受到尊敬?③你打算做一个怎样的人?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解决了这几个问题,既完成了教学任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也随之实现。可以与现实生活联系的例子非常多,只要老师用心,多发现一点,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乐趣。比较法也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马上联系中国的戊戌变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如通过比较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可以得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可借鉴之处等等。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探究事件的本质,便于理解、记忆。
五、注重课后的反思和小结
叶澜教授有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每节课后都反思自己的优缺点,不断改进不足,可以提升专业技能,提高教学效果。反思也是学生课后必做的一件事情。看到自己的收获,为自己喝彩和自豪;发现知识漏洞,以便查缺补漏,自我提升等。小结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小结的过程,就是对历史进行识记、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不断深化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小结,这是培养学生能力,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有效途径。
总之,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要在师生们的不断探索、实践与反思中构建、完善。我们要做个“有心人”,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大胆探索新的教学途径,从而真正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