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应试教育下形成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扮演的往往是出色的外科医生的角色,不厌其烦地从字、词、句、段讲起,把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大解八块”,搞得支离破碎。这样做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没有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获得。为力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零碎训练的弊端,强调教会学生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笔者进行了“利用概念构图,促进有效閱读”的教学实践探索。
一、概念构图基本认识
概念构图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在研究儿童科学概念改变历程时,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发展出的用来表征个人内在知识结构的工具。这种工具又可作为一套方便可行的学习方法,称为“概念构图”(Concept Mapping),而所绘制出来的图就称为概念构图。就语文教学来说,概念构图是以命题或概念为基础,对文章中的概念、字词、背景知识、结构等进行分类,然后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结关系,加上适当的联结语及联结线,以不同形式和符号呈现二维图解。概念构图策略就是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概念间的关系,把先前的知识结构与目前要学习的材料结合起来。运用概念构图策略,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形成有意义的学习。同时还有助于学生获得空间的把握,能够引导得出重要的概念,达到更有效率的学习。
二、概念构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预习时,应用概念构图把握课文。现实中的预习教学,往往是拼拼生字,抄抄词语,看看词义,读读课文等,预习的效果大打折扣,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些内容是教师可以检查的,实践操作简单。但是,如此这般之后,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在预习时达到了怎样的程度,教师却无法得知。而概念构图具有直观、便于观察的特点,教师就能够通过学生的预习概念图,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明白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现有的对文本的感知及对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2)课堂教学时,应用概念构图解决阅读重难点。①运用课前预作图,从学生有疑处入手,展开难点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概念构图则是架起三者沟通的桥梁。教师只要看看学生构图,就能了解学生对文本已有的认知和理解,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构图,进行“纠错补漏式”教学设计,即学生构图中错误或缺漏的内容,教师定为教学难点,学生已理解的就不讲或少讲。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的理念。教学实例:《无私的爱》阅读教学。《无私的爱》写了孔繁森抚养孤儿、教育孤儿、为孤儿卖血换钱三个故事。大多数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就了解到文章介绍了孔繁森的几个事例,其中教育孤儿和卖血换钱这两件事例,学生已经基本清楚,但抚养孤儿这个事例被窄化认识了。于是我就围绕“抚养孤儿”这一事例展开重点教学,借助一份学生错误的概念构图,边理解边修改,帮助学生理清这一内容中包括“收养孩子”和“抚养辛苦”两块内容,“孩子生病时孔繁森辛苦照顾”只是“抚养孩子”中的一个内容。最后师生共同努力,绘制出正确的概念构图,学生的认知就很清楚了。像这样通过对已有知识结构的分析,发现或者提出新的问题,是概念构图的优势体现。这样的学习不仅是有意义的学习,更是探究式的学习,创新性的学习。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和成就感,并学会一种新颖的预习方法。
②绘制概念构图,突出教学重点,感受人文内涵。每一篇课文都有一定的思想感情,怎样引导学生自然又深入地感受到呢?看起来概念构图是比较理性的思维呈现,人文教育似乎不能很好地融合到阅读理解中。其实不然。只要应用合理巧妙,概念构图照样能够凸显人文教育功能。
教学实例:《卖火柴的小女孩》阅读教学。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以学生的情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段落,即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幻景部分,让每位学生边读边绘制概念构图,然后借鉴一位学生的构图展开教学,读读议议中修改构图。如下图所示,通过幻想与现实的对比,直观简洁地揭示了文章中心,带给学生极大的心灵震撼。学生始终和小女孩同喜同悲,并很快就感受到了当时穷人的悲惨命运,社会的黑暗不公。像这样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的文章,我们都可以恰当地使用概念构图,突出学习重点,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有效地呈现概念间的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获得一系列的认知技能和学习策略。
(3)课后阅读时,应用概念构图提升阅读成效。新课程提倡,要加强学生课内外学习的联结,把语文学习推向更广的课外天地中。教师们已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如课尾结束时,许多教师都会说:回家以后看相关的课外书,找一找还有哪些故事。这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苍白无力,效果不显著。事实也证明,这样的课外阅读也是一句空话。不过,我们运用概念构图,就可帮助学生更有效地了解课外知识,使课外阅读真正有效果。
学生通过构图来扩展、引申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随之增加,扩展引申后的知识比原有知识具有更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更易与有关知识经验连接起来。而教师只要看看学生绘制的概念构图,就能够及时地了解他们的阅读和再思维情况,科学评价阅读质量,大大方便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监测。
总之,概念构图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策略,有其独特的教学功能,教学时可视课文的内容而合理选用,构图的时间可选在课前、课中、课后,形式可以是教师提供、师生共构、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只要教师大胆创新,灵活运用,授之以渔,一定能使阅读教学更高效省力。
一、概念构图基本认识
概念构图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在研究儿童科学概念改变历程时,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发展出的用来表征个人内在知识结构的工具。这种工具又可作为一套方便可行的学习方法,称为“概念构图”(Concept Mapping),而所绘制出来的图就称为概念构图。就语文教学来说,概念构图是以命题或概念为基础,对文章中的概念、字词、背景知识、结构等进行分类,然后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结关系,加上适当的联结语及联结线,以不同形式和符号呈现二维图解。概念构图策略就是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概念间的关系,把先前的知识结构与目前要学习的材料结合起来。运用概念构图策略,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形成有意义的学习。同时还有助于学生获得空间的把握,能够引导得出重要的概念,达到更有效率的学习。
二、概念构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预习时,应用概念构图把握课文。现实中的预习教学,往往是拼拼生字,抄抄词语,看看词义,读读课文等,预习的效果大打折扣,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些内容是教师可以检查的,实践操作简单。但是,如此这般之后,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在预习时达到了怎样的程度,教师却无法得知。而概念构图具有直观、便于观察的特点,教师就能够通过学生的预习概念图,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明白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现有的对文本的感知及对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2)课堂教学时,应用概念构图解决阅读重难点。①运用课前预作图,从学生有疑处入手,展开难点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概念构图则是架起三者沟通的桥梁。教师只要看看学生构图,就能了解学生对文本已有的认知和理解,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构图,进行“纠错补漏式”教学设计,即学生构图中错误或缺漏的内容,教师定为教学难点,学生已理解的就不讲或少讲。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的理念。教学实例:《无私的爱》阅读教学。《无私的爱》写了孔繁森抚养孤儿、教育孤儿、为孤儿卖血换钱三个故事。大多数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就了解到文章介绍了孔繁森的几个事例,其中教育孤儿和卖血换钱这两件事例,学生已经基本清楚,但抚养孤儿这个事例被窄化认识了。于是我就围绕“抚养孤儿”这一事例展开重点教学,借助一份学生错误的概念构图,边理解边修改,帮助学生理清这一内容中包括“收养孩子”和“抚养辛苦”两块内容,“孩子生病时孔繁森辛苦照顾”只是“抚养孩子”中的一个内容。最后师生共同努力,绘制出正确的概念构图,学生的认知就很清楚了。像这样通过对已有知识结构的分析,发现或者提出新的问题,是概念构图的优势体现。这样的学习不仅是有意义的学习,更是探究式的学习,创新性的学习。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和成就感,并学会一种新颖的预习方法。
②绘制概念构图,突出教学重点,感受人文内涵。每一篇课文都有一定的思想感情,怎样引导学生自然又深入地感受到呢?看起来概念构图是比较理性的思维呈现,人文教育似乎不能很好地融合到阅读理解中。其实不然。只要应用合理巧妙,概念构图照样能够凸显人文教育功能。
教学实例:《卖火柴的小女孩》阅读教学。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以学生的情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段落,即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幻景部分,让每位学生边读边绘制概念构图,然后借鉴一位学生的构图展开教学,读读议议中修改构图。如下图所示,通过幻想与现实的对比,直观简洁地揭示了文章中心,带给学生极大的心灵震撼。学生始终和小女孩同喜同悲,并很快就感受到了当时穷人的悲惨命运,社会的黑暗不公。像这样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的文章,我们都可以恰当地使用概念构图,突出学习重点,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有效地呈现概念间的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获得一系列的认知技能和学习策略。
(3)课后阅读时,应用概念构图提升阅读成效。新课程提倡,要加强学生课内外学习的联结,把语文学习推向更广的课外天地中。教师们已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如课尾结束时,许多教师都会说:回家以后看相关的课外书,找一找还有哪些故事。这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苍白无力,效果不显著。事实也证明,这样的课外阅读也是一句空话。不过,我们运用概念构图,就可帮助学生更有效地了解课外知识,使课外阅读真正有效果。
学生通过构图来扩展、引申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随之增加,扩展引申后的知识比原有知识具有更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更易与有关知识经验连接起来。而教师只要看看学生绘制的概念构图,就能够及时地了解他们的阅读和再思维情况,科学评价阅读质量,大大方便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监测。
总之,概念构图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策略,有其独特的教学功能,教学时可视课文的内容而合理选用,构图的时间可选在课前、课中、课后,形式可以是教师提供、师生共构、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只要教师大胆创新,灵活运用,授之以渔,一定能使阅读教学更高效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