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应用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通常来讲,知识应用主要体现在问题的解决中,所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逐渐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因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
所谓问题解决能力,主要是指利用一定的知识、方法、规则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的能力。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既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也会对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强化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不断对教学活动组织策略进行调整。这样一来,可以逐渐使教学流程得到优化,从而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1.优化审题习惯
审视长期以来的数学解题活动,可以发现不良的审题习惯往往会对问题解决的效果产生不利影响。而审题习惯作为解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调整内容。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并从不同维度对学生的审题习惯进行引导,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
通常来讲,良好的审题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深入挖掘隐含条件。对于一些隐含于性质或者概念中的条件,要进行准确的提炼。第二,全面了解图形特点。洞悉图形中特殊的数值、关系对于准确解题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准确把握图表数据。图表数据往往指向解题的目标。第四,认真审视问题结构。数学问题中的条件与结论,通常是以数式结构进行呈现的。在这样的结构中,往往会蕴含着一些比较特殊的关系,对这种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加工,有利于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总之,只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才能为问题的顺利解决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2.明确问题类型
在进行理论知识或者例题的讲解时,尽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也对解题的过程有了比较准确的理解,但是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各种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问题解决方法适用的条件与背景。因此,教师应对问题的类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此来提高问题解决的实效性。
在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大致可以将数学问題划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方程、函数、不等式问题,这类问题通常会涉及到产量、物价、路程、体积、角度、长度、面积等实际问题或者几何量问题;(2)数列相关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规律以及简单的递推知识;(3)三角函数的相关问题;(4)立体几何的相关问题;(5)二次曲线相关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往往需要建立直角坐标系,并运用解析几何知识对问题加以解决。通过对问题类型的划分,逐渐帮助学生构建起了正确的问题模式,并建立了知识的合理联系,从而循序渐进地形成正确的解题思维。
3.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主要是指对于数学理论和事实概括之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数学思想的形成对于数学问题的顺利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数学学习中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各种类型的数学思想,以此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数形结合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从中学数学具体的解题方法来看,图像法、向量法、复数法、三角法、解析法等类型,均属于数形结合的范畴。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使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更加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联想,从而进行解题方案的设计。除数形结合之外,函数方程、分类讨论、整体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建模思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思想均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意义,所以这些也是学生需要重点了解和掌握的。
4.注重实践练习
从学科特点来看,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除了书面数学问题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中。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有更加熟练的掌握。
如:通过《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柱、锥、台、球等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计算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不规则的物体,而这些物体的体积与表面积不能直接套用公式计算。于是,我让学生在课下任意选择一种不规则的物品,并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其体积和表面积进行测量。通过不断的观察、分解和计算,使学生在知识的变形中对课堂所学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最重要的教目标之一,并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实施具体的教学策略。同时,随着学生的变化,应该及时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以此来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特点。
参考文献:
[1]谢强.如何提高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8,(12):5-6.
[2]王天静.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1):165.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
所谓问题解决能力,主要是指利用一定的知识、方法、规则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的能力。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既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也会对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强化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不断对教学活动组织策略进行调整。这样一来,可以逐渐使教学流程得到优化,从而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1.优化审题习惯
审视长期以来的数学解题活动,可以发现不良的审题习惯往往会对问题解决的效果产生不利影响。而审题习惯作为解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调整内容。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并从不同维度对学生的审题习惯进行引导,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
通常来讲,良好的审题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深入挖掘隐含条件。对于一些隐含于性质或者概念中的条件,要进行准确的提炼。第二,全面了解图形特点。洞悉图形中特殊的数值、关系对于准确解题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准确把握图表数据。图表数据往往指向解题的目标。第四,认真审视问题结构。数学问题中的条件与结论,通常是以数式结构进行呈现的。在这样的结构中,往往会蕴含着一些比较特殊的关系,对这种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加工,有利于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总之,只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才能为问题的顺利解决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2.明确问题类型
在进行理论知识或者例题的讲解时,尽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也对解题的过程有了比较准确的理解,但是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各种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问题解决方法适用的条件与背景。因此,教师应对问题的类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此来提高问题解决的实效性。
在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大致可以将数学问題划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方程、函数、不等式问题,这类问题通常会涉及到产量、物价、路程、体积、角度、长度、面积等实际问题或者几何量问题;(2)数列相关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规律以及简单的递推知识;(3)三角函数的相关问题;(4)立体几何的相关问题;(5)二次曲线相关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往往需要建立直角坐标系,并运用解析几何知识对问题加以解决。通过对问题类型的划分,逐渐帮助学生构建起了正确的问题模式,并建立了知识的合理联系,从而循序渐进地形成正确的解题思维。
3.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主要是指对于数学理论和事实概括之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数学思想的形成对于数学问题的顺利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数学学习中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各种类型的数学思想,以此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数形结合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从中学数学具体的解题方法来看,图像法、向量法、复数法、三角法、解析法等类型,均属于数形结合的范畴。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使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更加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联想,从而进行解题方案的设计。除数形结合之外,函数方程、分类讨论、整体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建模思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思想均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意义,所以这些也是学生需要重点了解和掌握的。
4.注重实践练习
从学科特点来看,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除了书面数学问题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中。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有更加熟练的掌握。
如:通过《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柱、锥、台、球等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计算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不规则的物体,而这些物体的体积与表面积不能直接套用公式计算。于是,我让学生在课下任意选择一种不规则的物品,并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其体积和表面积进行测量。通过不断的观察、分解和计算,使学生在知识的变形中对课堂所学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最重要的教目标之一,并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实施具体的教学策略。同时,随着学生的变化,应该及时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以此来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特点。
参考文献:
[1]谢强.如何提高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8,(12):5-6.
[2]王天静.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