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黄金半小时,晨诵启蒙从此开始……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ghtx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晨诵”一度作为课程,在课程表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随着“五严”规定的出台,晨诵课彻底在课表上消失了。在实际生活中,是需要晨诵的。它绝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时代读背一些应试知识点而存在,它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自我学习的能力,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品质! 一日之计在于晨,利用这段黄金时间,从低年级学生开始进行“晨诵”启蒙,意义深远。
  【关键词】激活 低年段 晨诵 启蒙
  “晨,早也。” 经过一夜的休整,此时的大脑、身心都是最有活力的时刻。可见,每日清晨,书声琅琅,是激活儿童生命记忆、打开儿童生命成长的金钥匙。一日之计在于晨!何不利用好这“黄金半小时”,让低年级学生们在书声琅琅中开启美好的一天呢?
  一、书声琅琅,唤醒晨诵
  1.温故知新,诵习课文
  第一板块——“温故知新”。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立足课本,温习已学的旧知识,以习得新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诵读无疑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也加马旁变成驰,奔驰的驰……”学生们捧起书本,诵读开来,就这样,把字串成词,把词串成句,把句串成段,把段串成篇;就这样把躺着的翰墨,用声音立起来。学生们通过反复多遍地诵读,反复触摸语言文字,知道了这个字是这个字, 这个词是这个词,这个句是这个句,这篇文是这篇文。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了抑扬顿挫、平仄起伏的音韵节律。知道了诗有诗的节奏,儿歌有儿歌的韵律。训练了说话的条理性,提升了对语言表达的感悟力,使学生们口齿伶俐,吐字清楚,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享受语言魅力,最终使学生们收获更多的语言力量!
  2.日积月累,诵读诗文
  第二板块——“日积月累”。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博采众长,填补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低年段要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如何实现呢?晨诵无疑是可利用的方式之一。
  “弟子规,圣人训…… ” 《弟子规》作为古代娃娃们的启蒙读本,教会初为社会人的基本礼仪。三字结构,浅显易懂,充满童趣,节拍明快,朗朗上口,是一本难得的诵读经典。像这样的经典还有很多,如《三字经》《笠翁对韵》等。每天早晨学生们合上课本之后,便会端坐桌前,摇头晃脑,富有节奏地吟诵一番,每周两句,坚持至今。也许其中的为人之道还不能完全理解,但看学生们吟诵的架势,便觉多少有一点他们自己的感悟, 同时更有一种音乐的美流淌出来,可谓美哉!接下来是每周一诗(文)。 进入秋天,《山行》便会作为这周的诗歌推荐给学生们,教师领着读上两遍,学生们便能借助拼音自行诵读起来,虽不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但再学《秋游》时,便会想到“霜叶红于二月花”,可谓妙哉!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寥寥数笔,便把放风筝的情趣和下雨的过程生动而又浅显地描绘了出来,无须教师多解释,学生们在反复诵读吟唱中就明白了,喜欢上了,可谓乐哉!
  就这样,让国学经典、必背古诗词、童趣小古文齐聚一堂,启蒙着学生们的心智。可以不求甚解,可以囫囵吞枣,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为可以享受到“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成长乐趣!
  书声琅琅固然美妙,然而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半个小时单纯的齐诵必然会显得单调,不免会懈怠,很容易让学生们产生厌烦的心理,如僧人念经一般有口无心,这就失去了晨诵的初衷了。不妨改变晨诵方式,真正激活“黄金半小时”!
  二、趣意盎然,激活晨诵
  1.对口约定,学会诵
  《朱子蒙童须知》中详细罗列了读书的具体要求。 既然是蒙童须知,那就适合低年段学生。于是教师领着学生们逐字逐句,认认真真地读了两遍,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之后,与学生们一起提炼出“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接着,形成了“我们的约定”:人人争做晨诵“三好生”,即晨诵时,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而如何让这个约定落实到日常操作中,指导学生们晨诵呢?借鉴了日常课堂的成功做法,用对口的形式帮助学生们学会晨诵。
  例如,在“温故知新”板块,会有这样的对口:书捧好——稍外斜;脚放平——背挺直。学生们在对口时,自然就学会了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捧书姿势。这个板块结束时,又会进行这样的对口:书合上——放桌角;双手抱臂——坐端正。这样就自然过渡到第二个“日积月累”板块。这样的对口,语言精练,指向明确。每一次对口都是一次态度情感的自我调整和相互作用,传递的是一个鼓励、一个暗示、一次纠正、一次规范。短短的几秒钟,简单的几次对口,能够很好地规范学生的晨诵状态,从而达到“心到、眼到、口到”的最佳境界。
  2.手脑体操,快乐诵
  古代的童子书生,拿着一本书,非要摇头晃脑地读。 也不明白何故,只觉这古人真是有趣。但细细琢磨,会发现古人创作的诗词歌赋,大多写得抑扬顿挫、节奏均匀、音韵铿锵。既然有如此音律之美,何不古为今用,也来学学古人这“摇头晃脑”诵读法吧。于是, “弟子规,圣人训…… ” 第二板块“日积月累”一开始,学生们便一边吟诵《弟子规》,一边有节奏地左右摆动脑袋,特别有精神! 而学生们这样摇着摇着,晃着晃着,这《弟子规》里的为人之道也就摇晃进学生的小脑袋瓜里了吧! 接下来的每周一诗(文)环节,也将这种方法延续下去,但是总是摇头晃脑不免单调,于是伸出小手,亮出“金手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空中随即划出一道道灵动的弧线,这语调也跟着弧线起伏、急缓,一下子古诗变得有调调了,有节奏了。 诗歌诗歌,本就该这么唱出来,才有诗的韵味! “青草地,放风筝……”此时的金手指变成了两个小巴掌,拍着响亮的巴掌,这小古文的童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此时觉得中华文化的种子在此种植,也必将在学生们的心中拔节、生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缺乏耐心,所以充满新意,而又富有创造力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多感官的协同参与,变静态的单一方式为动态的富于变化的方式,必然会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扩展学生们的参与时间和空间,真正实现快乐晨诵,晨诵快乐!
  3.游戏情景,趣味诵
  (1)角色传递
  “下面有请小丽带读!”“第一课《春游》,预备,齐!”
  “下面有请小刚带读!”“小手(对口——准备)!《古朗月行》,预备,齐!”
  前一个小老师在大家晨诵时,格外仔细观察,谁是最认真的那一个,就任命他为下一位小老师。就在这样互相监督的氛围中良性竞争。谁都想当小老师,谁都想站起来响亮地起个头,于是诵读时格外卖力,格外起劲儿!就这样一个个传递下去,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每个学生都能从中获得自豪感!那种角色传递带来的乐趣是藏在心底的甜!
  (2)开火车
  “火车火車谁来开?(对口——我来开)!生字开花(对口——不重复)。”
  “马,大马。”其他学生竖起大拇指表扬他,并跟读。
  “马,大马。”其他学生双手交叉,表示错误,并告诉他:“生字开花不重复。”
  就这样开火车的只有一个,但是火车开动时,车厢中的乘客人人参与,谁也不能掉队,每个学生都是火车上的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让火车安全到站。学生们就在相互鼓励、互相碰撞的氛围中实现了对知识的重复巩固与及时丰富。当火车顺利到站时,学生们的行囊中已经多出了一份行李,那就是大大的满足感!
  其实,像这样的游戏还有很多,如角色扮演、你说我猜、超级模仿秀等。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学生们都是玩游戏的高手,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学生的天性,不墨守成规,提升自己的游戏力,让学生们在这些游戏中,自然地走进情境中,并在此情境中获得知识的成长、能力的成长、品格的成长……
  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诵是学生们每天接触语言的第一时段,诵是思的条件,是悟的准备,是说的前提,是写的根基。晨诵所获得的生命成长是课堂教学所无法取代的。厚积才能薄发,所以,立即激活黄金半小时,启蒙低年段晨诵,开启儿童生命成长的精彩序幕……
其他文献
郭爱香 中学高级教师,江西省特级教师,现任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副校长。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劳动模范,省德育先进个人,南昌市学术技术学科带头人第一批次人才,市委宣传部文教宣传“四个一批”拔尖人才。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活动中心委员,江西省教育咨询委员会第一届委员,江西省教育学会特级教师分会副理事长,省电化教育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  30年来,一直努力践行大语文观下“养成教育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平
【摘要】教学中教师们精心设计教案,预设课堂环节希望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在现实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卡壳”现象,学生们“节外生枝”的回答甚至是错误的回答常常打乱教师们的节奏,这些都是教学中的无法预知的“精彩”。本文结合笔者在一节公开课“认识百分数”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所思所感,谈谈如何理智地对待和驾驭学生课堂上生成性的错误资源,机智地将其转化为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让“错误”成为美丽的秘诀。  【关键词】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建立健全合作学习机制,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学习 合作学习 自主探索   在新课程改革中,“合作学习”是
【摘要】“确定位置”的教学中,教学的设计从一维到二维,体会对应思想;学生的学习由直观到抽象,渗透模型思想;练习的层次由基础到拓展,感悟类比思想。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情境中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进行发现学习,数学思想一步步得以渗透与培养。  【关键词】对应思想 模型思想 类比思想  “确定位置”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具体位置和简单路线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物体
引领名师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的基本策略——以“分数的初步认識”的教学为例
【摘要】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略讀课文,这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和略读能力的培养。《月是故乡明》一课的教学,以“建构”与“迁移”的方式学习知识,以“活动”与“体验”的方式把握本质,以“主体”与“主导”的方式促进发展,实现了略读课文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统编教材 略读课文 深度学习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均有一至两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感知课文
最近美国生猪存栏下降520万头,2014年至今的生猪出栏比2013年有所下降(从9 952万减少至9 432万头)。2013年的活猪的平均价格为63美分/磅,预计2014年的平均价格为77.6美分/磅。每头猪比去年同期涨了30美元左右。同时,饲料价格下跌,这使得2014年成为养猪业历史上赢利最好的一年。  美国在2013年生产了233 960亿磅猪肉。由于屠宰体重提高,预计美国在2014年将生产出
【摘 要】小学科学教育的跨学科融合,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现已成为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方案的重点内容之一。然而,一线教师对如何选择融合的学科以及如何提高学科融合的有效性并未形成完整的思路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基于此,本文分析了STEM教育热潮下小学科学教师面临的教学迷惑,从教学策略的角度阐述分析小学科学的跨学科融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跨学科融合 有效途径 STEM教育  STE
由于仔猪在出生后第1周可给予铁剂,因缺铁导致的仔猪贫血症已被视为过去式。然而,在现代养猪生产中,仔猪贫血又卷土重来,影响了仔猪的福利和猪场的利润。是时候重新公开本案例了。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4)12-0004-02  仔猪贫血是一种以红血球中缺乏含铁的血红蛋白为特征的疾病。实际上,这意味着,将氧从肺部运输到身体各组织和将细胞代谢物二氧化碳反
【摘要】无痕教育的基本内涵是让学生感觉不到在受教育,是顺其自然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理想的教育境界。实施无痕教育具有四种基本策略,不知不觉中开始是策略之一。要做到课堂教学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可以通过故事情境、游戏活动、复习铺垫和谈话交流等几种方法具体实现。  【关键词】无痕教育 实施策略 不知不觉 课堂开始  无痕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隐藏教育目的,遵循教育规律,通过自然的方式,使受教育者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