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2007年,新余市以“六改四普及”为突破口,以改厕、改水、改路为重点,掀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2009年底,全市确定了新农村建设点1192个,围绕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及管理问题,笔者对这些建设点进行了调查,现就调查情况作如下综合和分析。
一、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的主要来源情况分析
新农村建设,资金是关键。近年来,新余市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农民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作用,尽可能保证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
(一)新农村建设资金筹集的一些做法
1.财政支农资金为主导
2007~2009年财政支农资金来源累计达21942.3万元。
2.以奖代补,引导群众自主投入
市财政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全市300户按照省、市样图建设新房型的农户,每户奖励3000元;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中的一些非盈利性项目,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由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给予补助奖励,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样,充分调动了群众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3.以村为单位,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各村的具体实际充分发挥本地农业资源的优势,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确定一村一品专业村
新余市每年设立了一村一品发展基金500万元,专用于扶持本市确定的示范项目。2009年确定了麒麟西瓜、高产茶油等28个项目作为扶持项目,带动农户1万人以上,人均从一村一品中增收达700元。经过开展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建设,使一村一品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4.对口帮扶,引导企业和部门投入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近几年,新余市积极引导和组织民营企业、市直部门、部队广泛开展对口帮扶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项目、物资、技术等各种支持,初步建立起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良性机制。2009年全市88个市直单位、30个国有和民营企业、5支驻市部队支持帮扶95个建设点的新农村建设,从人力、物力、财力给予了大力支持,共支持资金1313.6万元。
(二)资金来源具体分析
从表中(见文后)可看出新余市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中农民自筹所占比例较高,财政资金所占比例相对较低。这说明新农村建设初期主要是围绕农村改善生活条件的房屋等建设,所以农民自筹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但是新农村建设还包括改善生产条件的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增加农民收入等多方面,所有这些都使农村资金的需求范围在扩大。由此可以看出,新余市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应引起关注。为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关键要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信贷资金为支撑并以民间资金为补充,使各方面的资金切实向农村和农业集中倾斜,形成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合力。
(三)应加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
1.从农户贷款需求情况看,农村信用社贷款空间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目前,新余市农村已经形成了麒麟西瓜、高产茶油等28个一村一品专业村,从事一村一品产业的农户达到300户以上,农村信用社向农民发放的小额贷款,只能基本上解决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的资金需求,而不能解决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资金问题。因此,需要农村信用社拓展和延伸支农服务的空间,扩大贷款范围,适当降低贷款利率,进一步提高单户单笔的贷款额度,满足不同层次农户对资金的需求。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银行资金支持的盲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资金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农业灌溉、水利改造、水库溢洪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改造、粮食中低产田改造和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改造需投入资金;还有农村道路、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等也需要银行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二、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使用管理情况分析
新余市坚持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创建新余园林城市为契机,突出重点,保障投入,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资金使用管理的一些做法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注重增强新农村建设投入的针对性
建立重点工程资金投入情况通报制度,专门下发新农村建设投资情况调查表,根据每项工程的进度要求,定期对投入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审计,促使资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序投入、稳妥投入。
2.突出重点,分类推进,注重提升新农村建设投入的实效性,突出抓好“六改四普及”
以改水、改路、改厕、改房为重点,着力抓好村庄整治建设,通过全面的整治建设,各建设点基本达到了人畜分离,彻底改变了居住环境。2006~2009年底,全市1192个新农村建设点的农村清洁工程共投入资金11.86亿元,完成改厕47561户、改厕率94.5.93%,改水47963户、改水率98.2%,新安装太阳能2299户,拆除空心房6263间,新建垃圾池2969个,植树89.74万株,村组道路硬化1655.29公里,整治排水沟1866.63公里。
3.改革管理机制,确保资金到位
为了使新农村建设各项目资金及县(区)配套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新余市一改往年市、县(区)配套资金各负其责分别下拨到各级财政,之后由各级财政拨付到各级新村办专户的做法,采取年初由市财政先垫付县(区)配套资金,年终市财政从县(区)财政资金中扣回年初垫付的配套资金的办法,将配套资金统一下拨到县(区)新村办专户,再由县(区)新村办根据建设的进展情况,分期分批下拨到各试点村,这样既缩短了资金下拨时间,又减少了资金下拨的中间环节,确保了各项目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试点村,保证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2009年全市新农村建设点已落实资金28413.2万元,其中省直接统筹资金2088.4万元,市配套资金2500万元,县(区)配套资金1476.2万元,市直帮扶单位、投入单位投资资金1315.9万元,乡镇投入资金1607.5万元,行政村投入资金1104.8万元,建设点村投入资金2077.8万元,农民自筹资金15678.74万元,社会捐赠563.86万元,农民投工投劳315152天。
4.严格管理资金
一是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即设置专户、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独立核算。如社保救灾、低保、粮食和良种补贴等资金,由部门申报、财政审核,实行资金直达。二是项目管理、封闭使用。财政部门按照项目单位工作进度与完成情况分期分批拨付。项目单位按照项目计划分步实施,专款专用,收支平衡。如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公共卫生和基础建设等项目资金。三是预算管理、配套使用。
(二)资金使用管理所存在的具体问题
1.资金整合使用难
新农村建设资金分散使用多,各部门对所实施的项目标准和监督管理不一致,重复使用和浪费的较多,没有形成整合效应。
2.投资渠道不畅
对地方比较具有优势的产品资源等认识不够、把握不准,因而组织推介工作不深入,后续管理服务不到位,没有营造好的创业平台和投资环境。
3.农民自筹能力较弱
农民发展意识不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经济条件较差,参与自筹资金的能力较弱。
4.资金监督管理难
由于监督管理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机制不健全,以权谋私、贪污挪用、截留挤占支农资金的现象较多,造成建设资金的大量流失、浪费。
(三)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使用的几点建议
1.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投向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分阶段、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切不可全面铺开,要避免资金“撒胡椒面”式的情况出现。
2.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实行直接集中支付方式,保证财政支持“三农”资金足额、安全、及时到位
由于资金管理程序不到位、补助对象审查不严密,虚报冒领、“权力寻租”等问题常有发生。应当做到只要是财政安排、直接发给农民的补助资金,都采取直接集中支付的方式,以减少资金的中间运行环节。目前挤占、挪用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90%以上发生在县乡两级,而直接集中支付,则能克服账户多、资金分散、运行环节复杂的弊端。
3.建立健全支农资金的监管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实行社会公开,健全财政执法主体。坚持“规范、公开、效益”的原则,确保直接统筹资金使用程序规范化、操作阳光化、效益最大化。在资金的筹集、发放、使用等方面做到公开透明,同时资金的使用情况应接受群众监督。健全财政执法主体,充分发挥财政监督检查所的监督检查职能,加大对市、县两级支农专项及农村财务工作的财政执法检查力度,构建财政、审计、监察三位一体的财政资金监管体系,确保财政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铁.新农村建设筹资问题探究[N].学习时报,2008-10-13.
[2]欧永生.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EB/OL].大众网,2006-12-29.
[3]吕丽娜.新农村建设中资金使用与管理问题刍议[J]. 新农村建设,2008.(1)
[4]刘升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与管理探析[J].老区建设,2008,(6).
[5]杨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与管理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
※本文是江西省社科课题《新农村建设筹资问题研究》的论文之一,课题编号08yj135。
(作者单位:江西新余学院)
一、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的主要来源情况分析
新农村建设,资金是关键。近年来,新余市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农民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作用,尽可能保证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
(一)新农村建设资金筹集的一些做法
1.财政支农资金为主导
2007~2009年财政支农资金来源累计达21942.3万元。
2.以奖代补,引导群众自主投入
市财政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全市300户按照省、市样图建设新房型的农户,每户奖励3000元;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中的一些非盈利性项目,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由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给予补助奖励,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样,充分调动了群众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3.以村为单位,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各村的具体实际充分发挥本地农业资源的优势,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确定一村一品专业村
新余市每年设立了一村一品发展基金500万元,专用于扶持本市确定的示范项目。2009年确定了麒麟西瓜、高产茶油等28个项目作为扶持项目,带动农户1万人以上,人均从一村一品中增收达700元。经过开展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建设,使一村一品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4.对口帮扶,引导企业和部门投入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近几年,新余市积极引导和组织民营企业、市直部门、部队广泛开展对口帮扶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项目、物资、技术等各种支持,初步建立起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良性机制。2009年全市88个市直单位、30个国有和民营企业、5支驻市部队支持帮扶95个建设点的新农村建设,从人力、物力、财力给予了大力支持,共支持资金1313.6万元。
(二)资金来源具体分析
从表中(见文后)可看出新余市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中农民自筹所占比例较高,财政资金所占比例相对较低。这说明新农村建设初期主要是围绕农村改善生活条件的房屋等建设,所以农民自筹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但是新农村建设还包括改善生产条件的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增加农民收入等多方面,所有这些都使农村资金的需求范围在扩大。由此可以看出,新余市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应引起关注。为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关键要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信贷资金为支撑并以民间资金为补充,使各方面的资金切实向农村和农业集中倾斜,形成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合力。
(三)应加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
1.从农户贷款需求情况看,农村信用社贷款空间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目前,新余市农村已经形成了麒麟西瓜、高产茶油等28个一村一品专业村,从事一村一品产业的农户达到300户以上,农村信用社向农民发放的小额贷款,只能基本上解决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的资金需求,而不能解决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资金问题。因此,需要农村信用社拓展和延伸支农服务的空间,扩大贷款范围,适当降低贷款利率,进一步提高单户单笔的贷款额度,满足不同层次农户对资金的需求。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银行资金支持的盲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资金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农业灌溉、水利改造、水库溢洪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改造、粮食中低产田改造和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改造需投入资金;还有农村道路、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等也需要银行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二、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使用管理情况分析
新余市坚持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创建新余园林城市为契机,突出重点,保障投入,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资金使用管理的一些做法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注重增强新农村建设投入的针对性
建立重点工程资金投入情况通报制度,专门下发新农村建设投资情况调查表,根据每项工程的进度要求,定期对投入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审计,促使资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序投入、稳妥投入。
2.突出重点,分类推进,注重提升新农村建设投入的实效性,突出抓好“六改四普及”
以改水、改路、改厕、改房为重点,着力抓好村庄整治建设,通过全面的整治建设,各建设点基本达到了人畜分离,彻底改变了居住环境。2006~2009年底,全市1192个新农村建设点的农村清洁工程共投入资金11.86亿元,完成改厕47561户、改厕率94.5.93%,改水47963户、改水率98.2%,新安装太阳能2299户,拆除空心房6263间,新建垃圾池2969个,植树89.74万株,村组道路硬化1655.29公里,整治排水沟1866.63公里。
3.改革管理机制,确保资金到位
为了使新农村建设各项目资金及县(区)配套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新余市一改往年市、县(区)配套资金各负其责分别下拨到各级财政,之后由各级财政拨付到各级新村办专户的做法,采取年初由市财政先垫付县(区)配套资金,年终市财政从县(区)财政资金中扣回年初垫付的配套资金的办法,将配套资金统一下拨到县(区)新村办专户,再由县(区)新村办根据建设的进展情况,分期分批下拨到各试点村,这样既缩短了资金下拨时间,又减少了资金下拨的中间环节,确保了各项目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试点村,保证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2009年全市新农村建设点已落实资金28413.2万元,其中省直接统筹资金2088.4万元,市配套资金2500万元,县(区)配套资金1476.2万元,市直帮扶单位、投入单位投资资金1315.9万元,乡镇投入资金1607.5万元,行政村投入资金1104.8万元,建设点村投入资金2077.8万元,农民自筹资金15678.74万元,社会捐赠563.86万元,农民投工投劳315152天。
4.严格管理资金
一是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即设置专户、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独立核算。如社保救灾、低保、粮食和良种补贴等资金,由部门申报、财政审核,实行资金直达。二是项目管理、封闭使用。财政部门按照项目单位工作进度与完成情况分期分批拨付。项目单位按照项目计划分步实施,专款专用,收支平衡。如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公共卫生和基础建设等项目资金。三是预算管理、配套使用。
(二)资金使用管理所存在的具体问题
1.资金整合使用难
新农村建设资金分散使用多,各部门对所实施的项目标准和监督管理不一致,重复使用和浪费的较多,没有形成整合效应。
2.投资渠道不畅
对地方比较具有优势的产品资源等认识不够、把握不准,因而组织推介工作不深入,后续管理服务不到位,没有营造好的创业平台和投资环境。
3.农民自筹能力较弱
农民发展意识不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经济条件较差,参与自筹资金的能力较弱。
4.资金监督管理难
由于监督管理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机制不健全,以权谋私、贪污挪用、截留挤占支农资金的现象较多,造成建设资金的大量流失、浪费。
(三)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使用的几点建议
1.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投向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分阶段、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切不可全面铺开,要避免资金“撒胡椒面”式的情况出现。
2.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实行直接集中支付方式,保证财政支持“三农”资金足额、安全、及时到位
由于资金管理程序不到位、补助对象审查不严密,虚报冒领、“权力寻租”等问题常有发生。应当做到只要是财政安排、直接发给农民的补助资金,都采取直接集中支付的方式,以减少资金的中间运行环节。目前挤占、挪用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90%以上发生在县乡两级,而直接集中支付,则能克服账户多、资金分散、运行环节复杂的弊端。
3.建立健全支农资金的监管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实行社会公开,健全财政执法主体。坚持“规范、公开、效益”的原则,确保直接统筹资金使用程序规范化、操作阳光化、效益最大化。在资金的筹集、发放、使用等方面做到公开透明,同时资金的使用情况应接受群众监督。健全财政执法主体,充分发挥财政监督检查所的监督检查职能,加大对市、县两级支农专项及农村财务工作的财政执法检查力度,构建财政、审计、监察三位一体的财政资金监管体系,确保财政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铁.新农村建设筹资问题探究[N].学习时报,2008-10-13.
[2]欧永生.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EB/OL].大众网,2006-12-29.
[3]吕丽娜.新农村建设中资金使用与管理问题刍议[J]. 新农村建设,2008.(1)
[4]刘升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与管理探析[J].老区建设,2008,(6).
[5]杨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与管理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
※本文是江西省社科课题《新农村建设筹资问题研究》的论文之一,课题编号08yj135。
(作者单位:江西新余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