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stervf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新课改要求下,多媒体与初中数学教学得以有效地结合,促进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多媒体能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等等。这些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并且数学知识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与实际的联系也是十分紧密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然后才能够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基于数学的以上特点,很多学生都认为数学是一门较难的学科。将多媒体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能使得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严谨的数学证明有一个有效的认知。因此,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将抽象和直观有机结合起来。对各种概念、定理、公式的来源及适用场合都要清楚地展示给学生。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所谓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生活背景的形象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情境的创设可以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情境的创设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探索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1.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适时适当地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创设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饶有兴趣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
  2.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了解问题的实际意义,并能引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三、加大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
  传统的讲述法、谈话法的教学方法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因此多媒体教学便应运而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增加某些知识点的可见度、可闻性、可操作性,增大信息量,提高讲解速度,改变单纯的让学生听、做、演、练的方式为视、听、思考、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实施探究式教学。
  四、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使用
  在我国,教师利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也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实践也已经证明,将多媒体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使得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得以优化,同时,多媒体技术还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平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教学技术,并不是说要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需要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更好地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
  1.多媒体作为电子黑板与传统黑板结合使用,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很多都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纯粹的理论,并且其中蕴含着十分严谨的逻辑推理过程。对于数学的这一大特点,如果用多媒体进行一次性全部板书,就不利于学生一步步地掌握和理解定理的核心内容。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将数学推理过程一步一步地进行板书,和同学们一起将数学定理的来龙去脉梳理一遍,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了解定理的核心内容。
  另外,数学老师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在课堂上另外补充一些知识内容,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不仅省去了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而且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和富有趣味性。
  2.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对教学模型进行模拟仿真。
  初中数学中有一章节的内容是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这是老师在黑板上无法板书的。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将数学教学中的立方体进行模拟仿真,然后形象地展示给同学们。利用多媒体技术,老师可以在一两分钟之内,向同学们展示空间立方体的动态仿真图形。可以用画面反复闪烁引起学生的注意,关键的地方可以用箭头进行批注,甚至可以用渐隐的方式使不相关的内容消失,从而突出主要内容,可以将整个立方体的展开和折叠过程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就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目了然。
  3.利用多媒体可以对数学实验进行模拟。
  模拟数学实验,可以是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实验的模拟和仿真,同时借助各种数学教学软件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和分析。还可以是学生自己通过上机学习,自己选择数学方法,一步步地去探究数学定理证明的全过程。这样做,一方面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和探究中去。另一方面,让学生更加直观、真切地感受到神秘的数学魅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承认与尊重个别差异是必要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适应个别化的教学,在这样的交互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这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例如,在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问题,在传统课堂上只能给出一种或几种答案,而不可能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展示所有的答案。然而在多媒体课件中,教师不但可以把所有的答案给出来,使学生对号入座,还可以把几何开放型的题目做成动态题目,使学生各尽所能,在同等的条件下,竞争着学习,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技术恰当地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挖掘教材的内在潜能,使学生正确形成完整的数学体系和空间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作业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收获成功的平台。因此提高中学生作业的有效性成为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精选物理作业题,使学生脱离“题海”。  所谓精选物理作业题,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选精,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物理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
摘 要: 在崇尚个性张扬、尊重独特体验的今天,在数学课堂上,同样会遇到各种动态生成,数学教师应如何解决呢?作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五点策略:一要反对回避,勇于直面;二要跳出教案,贴近生活;三要充分预设,善于生成;四要借题发挥,因势利导;五要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文章举了典型的教学实例,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动态生成 应对策略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行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此外,单纯地用√和×来评价学生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作者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数学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与教师角色的定位,明确地告诉我们: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从建构主义角度来看,数学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学习中,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建构者”。由此可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
数学猜测,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和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建立在事实和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想。学生在猜测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碰撞会激发出智慧的火花,思维会有很大的跳跃性,从而增强数感,发展推理能力,锻炼数学思维。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表独特见解,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主动地学习新知。  一、导入时利用已知经验猜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瑞士心理学家
兴趣是积极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一、重视数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唤起学生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教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适应课改要求,善于整合教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37 25时,根据教材内容,
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构成。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就需要我们最大限度地为他们的主动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教育条件。  一、消除位差效应,营造创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