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学生来说,体积单位的换算比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换算更为抽象和难懂。通过三次教学,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操作活动中,通过大量的观察和推测,找到体积单位间的数量关系,在直观感知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体积单位;换算;操作;想象;迁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0-0018-02
【教学思考】
单位换算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需要大量的机械式的记忆和练习。特别是体积单位的换算,它有两大特点:第一,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较大;第二,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它是立体的,是三维的,建立这样的模型需要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想象力来支撑,如果学生无法感知“体积”这个抽象概念,就不可能掌握体积单位这个知识点,更谈不上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只有变枯燥为趣味,化抽象为立体,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操作活动中,通过大量的观察、推测活动找到体积单位间的联系,贯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从想象、操作、推算等多角度丰富体积单位的换算,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尝试】
尝试一:由猜想引入,变旧知为新疑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生(齐):米、分米、厘米。
师: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齐):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生(齐):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
师:我们学过哪些体积单位?
生1: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师: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生2:1000。
师:这只是猜想,到底是不是1000呢?这节课,我们就研究体积单位的换算。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把相邻的体积单位进率和面积单位、长度单位进行类比,让学生在猜想中获得最初的印象“1000”。显然,利用学生熟悉的旧知导入新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尝试二:根植于操作,想象延伸空间
师: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这个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到底这个大正方体中能不能放下1000个小正方体呢? 请大家摆一摆。
生1:1立方分米的大正方体正好可以摆10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师:你是怎么摆的?
生1:一排可以摆10个,每层可以摆10排,一层正好100个,摆10层,就是100×10=1000(个)。
师:你说得真清楚,一排可以摆10个,每层可以摆10排;一层有100个小正方体,可以摆10层,一共有1000个小正方体。
师:如果我们没有这么多小正方体,也没有时间一个一个地摆,怎么办?
生2:先摆出一层,再沿着这条棱放9个,说明可以放10层。
师:真是一个好办法!(利用多媒体出示图2)
生2:我只沿着底边摆,可以放下10个小正方体。大正方体的长、宽、高都是一样的,所以长、高、宽都分别能摆下10个小正方体。(如图3)
【评析:通过“摆一摆”的操作活动,学生在充分感知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正好可以容纳10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从而建立“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直接联系。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个一个地摆放小正方体,他们就会想到采用图2和图3这两种方法:图2是先摆放一层,再沿高线摆放;图3是沿正方体的长、宽、高三线摆放。这两种方法都以在“线”或“面”上摆小正方体的操作为基础,辅以想象和推算的策略,三者综合,从而演算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里可以擺放1000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尝试三:学为中心,变一为多
师: 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呢?
生1:因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我认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师:你根据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关系类比出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关系,真了不起。
生2:把1立方米的正方体看作棱长为10分米的正方体,得出1立方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000立方分米。
师:把棱长1米转化成10分米,再计算出体积,这个方法非常好。
生3:我是借助刚才摆正方体的方法,1立方米中可以摆10×10×10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所以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师:你是通过想象得出结论,根据就是1立方米中可以摆1000个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评析:通过之前的铺垫,学生对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关系早已了然于胸。因此,在探究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这个环节,教师以“学为中心”理念为根本,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充分体现了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师一步步的引导下,学生得到了新的思路和想法,突破了学习单位换算的瓶颈。】
【反思】
对于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大部分学生课前已经知道了,如果还将它作为新知来让学生学习,显然学生会完全不感兴趣。在已经知道“答案”的基础上,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首先,整堂课由以探究为主变为以验证为主,符合学生的学习起点。其次,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释放,有些学生只需沿着正方体的一条棱摆放,就推算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可以放下1000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事实,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能由二维转到三维,如果时间再充裕些,给学生多些交流的时间,也许还能收获更大的惊喜!
(责编 童 夏)
[关键词]体积单位;换算;操作;想象;迁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0-0018-02
【教学思考】
单位换算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需要大量的机械式的记忆和练习。特别是体积单位的换算,它有两大特点:第一,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较大;第二,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它是立体的,是三维的,建立这样的模型需要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想象力来支撑,如果学生无法感知“体积”这个抽象概念,就不可能掌握体积单位这个知识点,更谈不上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只有变枯燥为趣味,化抽象为立体,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操作活动中,通过大量的观察、推测活动找到体积单位间的联系,贯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从想象、操作、推算等多角度丰富体积单位的换算,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尝试】
尝试一:由猜想引入,变旧知为新疑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生(齐):米、分米、厘米。
师: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齐):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生(齐):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
师:我们学过哪些体积单位?
生1: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师: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生2:1000。
师:这只是猜想,到底是不是1000呢?这节课,我们就研究体积单位的换算。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把相邻的体积单位进率和面积单位、长度单位进行类比,让学生在猜想中获得最初的印象“1000”。显然,利用学生熟悉的旧知导入新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尝试二:根植于操作,想象延伸空间
师: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这个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到底这个大正方体中能不能放下1000个小正方体呢? 请大家摆一摆。
生1:1立方分米的大正方体正好可以摆10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师:你是怎么摆的?
生1:一排可以摆10个,每层可以摆10排,一层正好100个,摆10层,就是100×10=1000(个)。
师:你说得真清楚,一排可以摆10个,每层可以摆10排;一层有100个小正方体,可以摆10层,一共有1000个小正方体。
师:如果我们没有这么多小正方体,也没有时间一个一个地摆,怎么办?
生2:先摆出一层,再沿着这条棱放9个,说明可以放10层。
师:真是一个好办法!(利用多媒体出示图2)
生2:我只沿着底边摆,可以放下10个小正方体。大正方体的长、宽、高都是一样的,所以长、高、宽都分别能摆下10个小正方体。(如图3)
【评析:通过“摆一摆”的操作活动,学生在充分感知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正好可以容纳10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从而建立“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直接联系。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个一个地摆放小正方体,他们就会想到采用图2和图3这两种方法:图2是先摆放一层,再沿高线摆放;图3是沿正方体的长、宽、高三线摆放。这两种方法都以在“线”或“面”上摆小正方体的操作为基础,辅以想象和推算的策略,三者综合,从而演算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里可以擺放1000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尝试三:学为中心,变一为多
师: 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呢?
生1:因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我认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师:你根据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关系类比出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关系,真了不起。
生2:把1立方米的正方体看作棱长为10分米的正方体,得出1立方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000立方分米。
师:把棱长1米转化成10分米,再计算出体积,这个方法非常好。
生3:我是借助刚才摆正方体的方法,1立方米中可以摆10×10×10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所以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师:你是通过想象得出结论,根据就是1立方米中可以摆1000个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评析:通过之前的铺垫,学生对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关系早已了然于胸。因此,在探究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这个环节,教师以“学为中心”理念为根本,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充分体现了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师一步步的引导下,学生得到了新的思路和想法,突破了学习单位换算的瓶颈。】
【反思】
对于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大部分学生课前已经知道了,如果还将它作为新知来让学生学习,显然学生会完全不感兴趣。在已经知道“答案”的基础上,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首先,整堂课由以探究为主变为以验证为主,符合学生的学习起点。其次,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释放,有些学生只需沿着正方体的一条棱摆放,就推算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可以放下1000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事实,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能由二维转到三维,如果时间再充裕些,给学生多些交流的时间,也许还能收获更大的惊喜!
(责编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