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间童谣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凭借篇幅短小、充满童趣、极富音律美等特点,能较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不仅有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增长幼儿的生活体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民间童谣逐渐被边缘化,很多幼儿园并没有真正重视民间童谣的开发,导致很多幼儿不会唱民间童谣,民间童谣面临失传的可能。幼儿阶段作为幼儿吟唱童谣的最佳年龄阶段,应该如何开发好民间童谣,传承好民间童谣呢?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就这一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民间童谣;幼儿园;开发与应用
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一大趋势。当前我国已经有不少的地区把民间童谣作为幼儿园的语言教育课程,有些地区甚至还编纂有关童谣的地方课程,但从整体来看,民间童谣的开发与应用还没有被完全重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民间童谣题材广泛,讲究音律美,有地方韵味,曾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优秀民间文化的沉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因此,在幼儿园进行民间童谣的开发与应用可以有效地引领幼儿从小就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在幼儿吟唱童谣的过程中充分感悟我国民间文化的魅力,为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奠定基础。
一、巧用民间童谣培养幼儿的美好品德
《幼兒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是启蒙性的,要特别注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这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一切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资源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培养幼儿美好的品德是幼儿教育的第一要务,但幼儿由于还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对于比较抽象的说理和空洞的教育他们都不容易接受,民间童谣生动有趣且很多具有育人功能,因此结合教学实际采取童谣吟唱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往往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更有效果。
例如,小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在家里,他们可能都是过着“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他们潜意识里还没有分享的概念,因此入园第一课首先要培养他们学会分享的良好品德,这个时候可以教他们吟唱童谣《戒好吃》“三六九,赶场走,打平秋(AA制),食烧酒。你敬我,我敬你,钱多钱少不稀奇。食一台,又一台,今场食了二场来。大食当小赌,屋头没米煮”,这首民间童谣语言通俗易懂,把客家元素融合其中,幼儿唱起来饶有趣味,不仅可以引导幼儿在平时的学习生活过程懂得把好的东西分享,同时也进一步引导幼儿要明白在分享好的东西的同时还要懂得勤俭节约。虽然只是简单的一首童谣,但是却把幼儿带进一个新的境界,不仅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更重要的是在吟唱的过程中给幼儿渗透了要学会分享和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
二、通过民间童谣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有关语言培养方面明确指出:“要特别注重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习惯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这明确地指出“听”在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幼儿阶段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这关键时期通过有效的手段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童谣最大的特点是其语言很多是以本地方言为基础,具有浓浓的地方特色,对于生活阅历还比较浅的幼儿来说,能够为幼儿提供更为亲切的语言环境,让幼儿乐于倾听,善于理解,乐于表达,从而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证明,很多民间童谣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语言教育素材。首先,教师可以借助民间童谣音律美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发音练习。例如,通过“绕口令”民间童谣来进行语言的发音练习,幼儿在反复的练习中,有助于矫正发音,区分谐音字词。在幼儿园阶段,幼儿的语言表达还不够清晰明了,很多民间童谣将以名词或形容词叠呼的形式出现,这种形式的民间童谣童趣十足,能够较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加深幼儿的对语言的印象。例如,客家童谣中的“洗白白”“食饭饭”“月光光”“阿公公”等这些叠音词,不仅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忆,而且能够借助这些叠音词慢慢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民间童谣中的方言特色和独特的词汇表达,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积累更多的词汇,而且可以帮助幼儿感悟民间童谣的音律美和意蕴美。
三、通过开发民间童谣丰富教学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做到相互渗透,注重趣味性、活动性,要寓教于学。”这里就非常明确地指出幼儿园的教学不能局限在固定的教材和上课模式,而应该结合本区域的实际和本班幼儿的实际,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民间童谣具有非常浓厚的乡土气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合了许多民间优秀的元素。因此,可以通过开发民间童谣来丰富幼儿园教学的内容,增强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例如,刚上幼儿园的幼儿对数字的认识是比较朦胧的,从认识数字到形成一个概念需要经过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有不少民间童谣都是与数字相关的。因此,教师可以把民间童谣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从而达到帮助幼儿加深对数字概念认识的目的。比如,客家童谣中的《打十歌》:“一打一,羊毛拿来好做笔,两打两,两个妹子赛巴掌,三打三,你着罗裙厓着衫……”这里把一至十的数字都涵盖起来,而且寓意丰富,通过教幼儿吟唱这首童谣,可以给幼儿构建一个清晰的数字场景,促使幼儿对数字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再如,童谣《大蕃薯》“大蕃薯,真胡涂,好食懒做唔读书,唔会算,唔会除,冇头冇脑冇目珠,捣(找)米搞(交)蕃薯。”通过吟唱可以让幼儿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总之,民间童谣取材广泛,涉及到民间的民俗、节气、生活等,通过把民间童谣与幼儿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可以让幼儿获得许多自然知识和生活知识。
综上所述,民间童谣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与应用民间童谣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丰富幼儿教学的内容。当然,民间童谣在幼儿园的开发与应用,其价值远不止这些,因此,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民间童谣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幼儿园作为童谣吟唱的最重要场所,把开发与应用民间童谣当作一项重要课题来抓,切实提升民间童谣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刘迎杰,张小将.儿童艺术活动中的生成性资源价值探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6(4).
[2]严奇岩.论乡土童谣在启蒙教育中的作用——读四川客家《广东小儿歌》有感[J].教育史研究,2005(4).
【关键词】民间童谣;幼儿园;开发与应用
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一大趋势。当前我国已经有不少的地区把民间童谣作为幼儿园的语言教育课程,有些地区甚至还编纂有关童谣的地方课程,但从整体来看,民间童谣的开发与应用还没有被完全重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民间童谣题材广泛,讲究音律美,有地方韵味,曾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优秀民间文化的沉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因此,在幼儿园进行民间童谣的开发与应用可以有效地引领幼儿从小就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在幼儿吟唱童谣的过程中充分感悟我国民间文化的魅力,为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奠定基础。
一、巧用民间童谣培养幼儿的美好品德
《幼兒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是启蒙性的,要特别注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这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一切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资源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培养幼儿美好的品德是幼儿教育的第一要务,但幼儿由于还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对于比较抽象的说理和空洞的教育他们都不容易接受,民间童谣生动有趣且很多具有育人功能,因此结合教学实际采取童谣吟唱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往往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更有效果。
例如,小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在家里,他们可能都是过着“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他们潜意识里还没有分享的概念,因此入园第一课首先要培养他们学会分享的良好品德,这个时候可以教他们吟唱童谣《戒好吃》“三六九,赶场走,打平秋(AA制),食烧酒。你敬我,我敬你,钱多钱少不稀奇。食一台,又一台,今场食了二场来。大食当小赌,屋头没米煮”,这首民间童谣语言通俗易懂,把客家元素融合其中,幼儿唱起来饶有趣味,不仅可以引导幼儿在平时的学习生活过程懂得把好的东西分享,同时也进一步引导幼儿要明白在分享好的东西的同时还要懂得勤俭节约。虽然只是简单的一首童谣,但是却把幼儿带进一个新的境界,不仅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更重要的是在吟唱的过程中给幼儿渗透了要学会分享和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
二、通过民间童谣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有关语言培养方面明确指出:“要特别注重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习惯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这明确地指出“听”在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幼儿阶段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这关键时期通过有效的手段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童谣最大的特点是其语言很多是以本地方言为基础,具有浓浓的地方特色,对于生活阅历还比较浅的幼儿来说,能够为幼儿提供更为亲切的语言环境,让幼儿乐于倾听,善于理解,乐于表达,从而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证明,很多民间童谣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语言教育素材。首先,教师可以借助民间童谣音律美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发音练习。例如,通过“绕口令”民间童谣来进行语言的发音练习,幼儿在反复的练习中,有助于矫正发音,区分谐音字词。在幼儿园阶段,幼儿的语言表达还不够清晰明了,很多民间童谣将以名词或形容词叠呼的形式出现,这种形式的民间童谣童趣十足,能够较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加深幼儿的对语言的印象。例如,客家童谣中的“洗白白”“食饭饭”“月光光”“阿公公”等这些叠音词,不仅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忆,而且能够借助这些叠音词慢慢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民间童谣中的方言特色和独特的词汇表达,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积累更多的词汇,而且可以帮助幼儿感悟民间童谣的音律美和意蕴美。
三、通过开发民间童谣丰富教学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做到相互渗透,注重趣味性、活动性,要寓教于学。”这里就非常明确地指出幼儿园的教学不能局限在固定的教材和上课模式,而应该结合本区域的实际和本班幼儿的实际,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民间童谣具有非常浓厚的乡土气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合了许多民间优秀的元素。因此,可以通过开发民间童谣来丰富幼儿园教学的内容,增强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例如,刚上幼儿园的幼儿对数字的认识是比较朦胧的,从认识数字到形成一个概念需要经过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有不少民间童谣都是与数字相关的。因此,教师可以把民间童谣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从而达到帮助幼儿加深对数字概念认识的目的。比如,客家童谣中的《打十歌》:“一打一,羊毛拿来好做笔,两打两,两个妹子赛巴掌,三打三,你着罗裙厓着衫……”这里把一至十的数字都涵盖起来,而且寓意丰富,通过教幼儿吟唱这首童谣,可以给幼儿构建一个清晰的数字场景,促使幼儿对数字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再如,童谣《大蕃薯》“大蕃薯,真胡涂,好食懒做唔读书,唔会算,唔会除,冇头冇脑冇目珠,捣(找)米搞(交)蕃薯。”通过吟唱可以让幼儿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总之,民间童谣取材广泛,涉及到民间的民俗、节气、生活等,通过把民间童谣与幼儿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可以让幼儿获得许多自然知识和生活知识。
综上所述,民间童谣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与应用民间童谣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丰富幼儿教学的内容。当然,民间童谣在幼儿园的开发与应用,其价值远不止这些,因此,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民间童谣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幼儿园作为童谣吟唱的最重要场所,把开发与应用民间童谣当作一项重要课题来抓,切实提升民间童谣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刘迎杰,张小将.儿童艺术活动中的生成性资源价值探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6(4).
[2]严奇岩.论乡土童谣在启蒙教育中的作用——读四川客家《广东小儿歌》有感[J].教育史研究,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