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行草早朝卷》考析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董其昌(1555-1636年)是明后期最负盛名的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和书画鉴赏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董其昌的书法,自谓于率意中得之。
  初见董其昌《行草早朝》卷图片,字大如拳,误以为是高头大卷,待看实物始知作者是在不足盈尺的窄绢上挥洒作行草大字,笔力纵横雄恣,不禁叹为观止。其内容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五律《早朝》之二,诗中的“五凤城”即指皇城,而成语“柳暗花明”也是典出此诗。款署“己未春日书于苕溪舟次”,可知其是在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所作,而“苕溪舟次”则指出了创作地点。苕溪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支流。通览全篇,气势连贯,潇洒自如,并不追求细枝末节,正是董其昌崇尚率意的完美体现。董氏大字行草真迹并不多见,像本卷这种流溢着率意风格的作品更是难得一窥。
  卷后有著名收藏家、一代巨眼梁章钜(1775-1849年)在道光十八年的题跋:“此香光真迹,以荒率见天机,非余子所能学步也”。考其生平,道光十六年梁氏出任广西巡抚,兼署学政,而题跋恰在广西任职期间。无独有偶,状元钮福保(1805-1854年)于道光二十一年题跋,时任广西学政。又吴式芬(1796-1856年)于道光二十五年三月抵任广西右江道,兼署按察使,九月就观题于桂林独秀峰畔。而周学溶(1810-1858年)于道光二十七年题跋,时任提督广西学政。郑祖琛(1784-1851年)于道光二十九年题跋,亦是在广西巡抚任上所题。可见,题跋诸公大都曾在广西为官(卞斌生平不详),因有机缘获观此卷并为之题跋,由此推测收藏者应是广西的上层人物或知名人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广西临桂人陈继昌(1791-1849年),亦有跋语。这些题跋为我们透露了此卷自道光十八年(1838年)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在广西地区详实的流传经过,堪称广西近代鉴藏史上的一段佳话。
  此卷原藏于天津市文物公司,是一件流传有绪的真迹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及收藏价值。
  (配图为董其昌《行草早朝卷》局部)
其他文献
编者按:9月17日,芷兰雅集艺术月谈第二十六讲邀请天津博物馆研究馆员刘渤先生主讲民国瓷器鉴赏。刘渤先生198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专业,师从著名陶瓷学者徐静修先生,长期从事陶瓷研究和鉴定工作。著有《名瓷鉴赏100讲》并撰写《文物鉴赏手册》部分章节等。2010年参与主持天津博物馆、天津文物公司联合举办的“一世朗润——民国瓷器特展”及“《一世朗润》民国瓷器学术研讨会”,并主编展览图录。  民国
期刊
民国初年,景德镇制瓷业者顺应时代潮流,一改瓷器装饰中的古装人物构图,用洋彩绘制时尚青年女性的妆容与服饰,这些洋彩瓷器记录了当时青年女性追求时尚生活的潮流。时尚洋彩瓷器融合诗、书、画为一体,工笔兼写意的刻画人物的手法,巧妙使用洋彩着色,再现了时装的华贵和绚丽多彩,开创了中国的写实主义瓷绘。  创新的写实主义瓷绘  民国初建,百废待兴。西风东渐,加速了国人的改良维新进程。近代工业和教育都有所发展,城市
期刊
版本學上术语很多,有些常被提到,如初刻本、重刻本、影刻本、精刻本等等。顾名思义,初刻本就是第一次刻印的书称初刻初印本,这种本子最受人重视。重刻本是指这块书版的字画漫漶不清又到处断板,干脆另起炉灶,重刻此书。自然,重刻本肯定比这书的初刻本晚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一般地说,重刻本不大受藏家重视。但是情况并不绝对。有些人的著作,刊印者在最初收集的时候,限于条件,未能完备,只能先行雕印。过些年后,网罗不少佚文
期刊
历史源远流长并具有中华民族传统内涵的中国书画艺术,历来被奉作拱璧之珍。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历代书画珍品作为统治阶层的玩赏物,大多集中于宫廷、官府与豪门,并伴随着世事变迁、朝代更替而辗转流传。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王朝,在其鼎盛的康熙、乾隆时期,将前代书法绘画名迹网罗殆尽,从而实现了中国古代书画珍品的空前大集中。清王朝覆灭后,中国最后一代皇帝——溥仪,在其逊位以后,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将1200余件历代书
期刊
民国刷花人物瓷在民国刷花瓷中生产时间最短,产量也最少。刷花瓷先是将胶水均匀涂在瓷胎器表,而后将设计好或印刷好的专用图纸附着在上面。待胶水干后用小刀笔依照图样刻出花纹,再用笔蘸彩料隔着铜丝来回刷绘,使细小的彩料粉末喷在有空白花纹的瓷面上。刷花工艺远比手绘费时费力费钱,上成刷花作品色彩有时需要几道或十几道工序来搭配填补。  民国时市场上的刷花瓷不多,以花鸟纹饰生活用瓷为主,少有人物纹饰的生活用瓷,人物
期刊
追溯20世纪中國历史,辛亥革命毋庸置疑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重要话题。2011年辛亥革命迎来了它的百年历史,这百年中,中國社会变化急剧,历经晚清、民國、新中國以及改革开放等各种历史行程。行程中诸多豪杰潜跃,人事兴替,反映了中國社会变化剧烈的面貌。早年从事教育,中年参加革命和文化事业,晚年随蒋赴台,无锡人吴稚晖以其丰富的社会实践映现了中國近代社会的天崩地析之变。  1865年出生于江苏无锡阳湖县雪堰桥的吴
期刊
今年7月16日下午,一组由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吴德舁创作的青史香尘白玉摆件,在西泠印社拍卖公司春拍中拍出了1035万元,这是当代玉器拍卖首超千万元,对当代玉器的收藏、拍卖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组用新疆和田籽料、以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为原型创作而成人物摆件,细腻生动的塑造了拜月貂蝉、出塞昭君、醉酒贵妃、浣纱西施四个喜闻乐见的人物形象,2007年参评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荣获金奖。  玉质优良、出自名家、雕
期刊
近日,笔者于沪讲学期间,在台湾友人处欣赏到张大千先生的两帧作品,《墨笔挥扇仕女图》和《仿石涛秋山远眺图》。  《墨笔执扇仕女图》题有:“此十八年前所作,李芬仁兄得之,嘱为题记。壬辰七月,张大千爰”。钤白文方形“张爰”,朱文方形“大千”两印。壬辰为1952年,张大千时年54岁。  如果将张大千22岁至43岁的仕女画定为早期的话,那么早期又可分为前段和后段。前段无论是在师法华喦,还是唐伯虎,在用笔方面
期刊
珐琅,是一种粉状的玻璃质材料,以石英、长石、硼砂、瓷土为原料,以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经粉碎、熔融后而成,习惯上称为“珐琅釉”。珐琅器是将珐琅釉通过不同的加工工艺固着于金、银或铜胎的表面,经焙烧后而成。根据其制作方法的不同,珐琅器可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内填珐琅)、画珐琅三大品种。珐琅器既具有金属的坚固性、玻璃的光滑性,又具有瓷器的耐蚀性和珠宝的富贵气,是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工艺美术品之一。  掐
期刊
新疆古称西域,是玉石之路和丝绸之路的要冲。千百年来,驼铃叮当,玉商相随,跨戈壁,越沙漠,过草原,沟通内地与欧亚各国。在西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多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不同的习俗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在这里碰撞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新疆和田是玉料的主要产地,不仅为璀璨的中国玉文化提供了玉材之母体,成为国家之宝、皇家之宝、连城之璧、皇帝之玺,同时也孕育了西域玉雕文化。  据史料记载,1980年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