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为人才的成长夯实基础的小学教育中,如何使学生更有效率地接收教学信息,一直以来都是教师们探讨的重要课题。数学作为一门以抽象语言为载体的基础性学科,一方面需要对生活现象进行抽象思考和概括(如数学符号和数学公式等),另一方面又以其实用性保持了它生活化的特性。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一点从根本上为解决小学数学的教育问题提供了方向,即走生活化的教学道路。事实上,教育生活化已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潮流与趋势。《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造生动的数学环境 ……”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把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衔接起来,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现象,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存在。而如何让课本上僵硬的数学知识用生动的生活现象表现出来,把枯燥的数学学习变成有趣的生活互动,这便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向,也是需要突破的难点。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1.数学源于生活
数学用自己的语言对生活进行了提炼和概括,并最终形成了一个严谨的系统。因此,当用这个系统反过来观照现实生活的时候,我们会获得一个既切身又深刻的认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现实的学习情景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如果我们能在数学课本和生活现象之间搭一座桥梁,这座桥梁是学生通往数学殿堂的最理想道路。心理学研究表明,幻想的情景比起现实的情景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小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景。尽量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数学用于生活
新课标强调,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才能真正感悟到数学的真谛。因此,教学时教师必须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比如,在学习了《认识位置》一课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自己所在的教室,然后想一想该怎样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教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最后再请想好的学生说给全班同学听。这一环节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而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同时也让他们产生了学而有用的成就感。
二、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
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巧妙地牵连,既要注意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又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如在“几何图形” 的学习中,教师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和圆),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画一画、 说一说。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物体的形状,缩短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如,在教学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时,引入有趣的人体知识:你知道人体的许多有趣比例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也是1∶7;人两手伸直的长度与身高的比约是1∶1;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比大约是1∶1。通过这些比例关系可推演出一些生活常识,如:买袜子时只要将袜子在自己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袜子合不合脚。警察根据罪犯的脚印,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通过 “人体有趣的比例” ,引出“比例” 的学习,可使学生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转化为课本中的数学知识,再运用到生活中,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新发展
1.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文字、声音、静态图像、动态影像的综合优势,优化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等,能连续、直观、形象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算理通俗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教师结合精心设置的画面,将现实生活的问题可视化,引导学生产生疑问,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发现、探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了学生智力,从而达到使学生获取知识的目的,真正体现了多媒体的优越性。多媒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重点和化解难点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布置有特色、可实际操作的家庭作业
课堂上的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但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必须有一个巩固和消化的过程。传统的课后练习,都是布置练习题,这样的做法虽然比较妥当,但是有着它的局限性,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容易流于形式而不去思考和消化。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适当数量的可实际操作的课后练习。比如,在学习比例知识的时候,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用比例的知识测量一下学校旗杆的高度;在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叫学生测量自己自行车轮胎的周长和面积。学生在完成这样的家庭作业时,亲自动手,一方面使家庭作业更有趣味性,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把握和理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尊重学生个性,改革评价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理想的发展,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而这种成功的体验在评价中最容易得到,评价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潜力。要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就要从研究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现在的孩子个个喜欢表扬、渴望成功。我们创设了把学生分类型评价的办法,即把每一个学生按综合表现及学科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性评价。它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是密切联系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其正确的数学观。如教学土地测量后,让学生步测到学校的距离,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重要的是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学有所得回归生活是新课标的生长点,新的课程改革全力构建生活化的课程结构,力求课程的生活化,要求课程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回归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理念,强调教学中注重认知、体验与生活的统一,强调教学将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相结合,真正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意义,值得我们进行有益地推广探索和实践。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1.数学源于生活
数学用自己的语言对生活进行了提炼和概括,并最终形成了一个严谨的系统。因此,当用这个系统反过来观照现实生活的时候,我们会获得一个既切身又深刻的认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现实的学习情景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如果我们能在数学课本和生活现象之间搭一座桥梁,这座桥梁是学生通往数学殿堂的最理想道路。心理学研究表明,幻想的情景比起现实的情景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小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景。尽量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数学用于生活
新课标强调,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才能真正感悟到数学的真谛。因此,教学时教师必须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比如,在学习了《认识位置》一课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自己所在的教室,然后想一想该怎样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教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最后再请想好的学生说给全班同学听。这一环节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而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同时也让他们产生了学而有用的成就感。
二、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
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巧妙地牵连,既要注意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又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如在“几何图形” 的学习中,教师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和圆),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画一画、 说一说。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物体的形状,缩短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如,在教学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时,引入有趣的人体知识:你知道人体的许多有趣比例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也是1∶7;人两手伸直的长度与身高的比约是1∶1;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比大约是1∶1。通过这些比例关系可推演出一些生活常识,如:买袜子时只要将袜子在自己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袜子合不合脚。警察根据罪犯的脚印,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通过 “人体有趣的比例” ,引出“比例” 的学习,可使学生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转化为课本中的数学知识,再运用到生活中,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新发展
1.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文字、声音、静态图像、动态影像的综合优势,优化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等,能连续、直观、形象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算理通俗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教师结合精心设置的画面,将现实生活的问题可视化,引导学生产生疑问,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发现、探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了学生智力,从而达到使学生获取知识的目的,真正体现了多媒体的优越性。多媒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重点和化解难点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布置有特色、可实际操作的家庭作业
课堂上的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但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必须有一个巩固和消化的过程。传统的课后练习,都是布置练习题,这样的做法虽然比较妥当,但是有着它的局限性,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容易流于形式而不去思考和消化。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适当数量的可实际操作的课后练习。比如,在学习比例知识的时候,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用比例的知识测量一下学校旗杆的高度;在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叫学生测量自己自行车轮胎的周长和面积。学生在完成这样的家庭作业时,亲自动手,一方面使家庭作业更有趣味性,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把握和理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尊重学生个性,改革评价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理想的发展,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而这种成功的体验在评价中最容易得到,评价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潜力。要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就要从研究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现在的孩子个个喜欢表扬、渴望成功。我们创设了把学生分类型评价的办法,即把每一个学生按综合表现及学科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性评价。它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是密切联系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其正确的数学观。如教学土地测量后,让学生步测到学校的距离,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重要的是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学有所得回归生活是新课标的生长点,新的课程改革全力构建生活化的课程结构,力求课程的生活化,要求课程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回归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理念,强调教学中注重认知、体验与生活的统一,强调教学将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相结合,真正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意义,值得我们进行有益地推广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