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 教师的灵魂

来源 :中国教研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aojunbaoba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德是教师重要的人格特征,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教师的灵魂。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师德水平,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教师 师德 灵魂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古者韩愈在《师说》里给教师这样一个定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在前“授业”在后,可见“传道”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首要任务。在如今这个知识纵横,知识为本的年代里,教师的定义及责任却不断被予以新的理念。所谓“师范”,即“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所以当前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做一个满负经纶的知识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在品行,在做人等内在方面做学生的引导者。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有“道”才能“传道”所以,良好的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产生极大影响。
  不可否认,父母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批启蒙者,孩子的成功离不开家长的苦心栽培。但是以教育为职业的教师却在孩子的心灵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更加举足轻重的作用,毕竟从孩童的记事年代开始,教师的谆谆教诲一直伴随着孩子:是教师带领孩子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是教师对孩子的进步予以赞许;是教师对孩子的失败给予鼓励,教师是孩子在成功后想热切说声“谢谢”的人……孩子的点点滴滴的进步怎能离开教师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因此也就有了不断涌现的诗句来颂扬教师的伟大情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当然也就是歌颂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最为熨帖的语句了。
  可是当教师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时,当教师越来越为人们所尊敬时,当越来越多的人把教育作为自己毕生事业的追求时,是否所有从事教育的工作者都符合“教师”这一伟大而神圣的称谓呢?社会上不断出现了令人震撼的“谋私案”——教师以某种承诺和关系作为向家长索取物质利益及好处的交换条件;“暴力案”——教师对那些调皮、愚笨的学生轻则呵斥怒骂,重则拳脚相加;“侵权案”——教师不顾学生的反对和抵触,私自扣发信件、私看信件……这些都是那些以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道貌岸然者的所作所为。在他们伪装的面具下有一颗让人鄙夷的心灵,他们的灵魂无比肮脏。这些人无疑给我们的纯洁形象抹上了灰尘,令我们这些为教育事业兢兢业业的人的心灵蒙羞。教师一直是孩子心中的一片圣土,我们又岂能容忍有人去破坏这片圣土?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看,正是因为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种观念的存在,有些老师认为自己可以主宰学生的一切。所以,老师和学生的地位几千年来就是不平等的。老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是被动者,是附属,甚至老师是主子,学生是奴才。从现代教育的目的来看,老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而非还存在人身依附的类似主子和奴才的关系。孩子是一个成长中的巨人,具有很大的创造力和潜力,成年人不但不应认为自己比他们高,更应带着敬畏的眼光去看他们。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老师了解了学生的特点后,有的放矢地使之得到发挥和培养。在教学关系中,学生才应该是主体,是主人。现在的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优势。比如信息的掌握和吸收,比如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就比成年人更有优势。把学生当成主人抑或是奴才,这是现代教育的观念问题。广大老师能否转变观念,能否恰当地处理事情,能否一视同仁地对待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能否使学生的权利得到公平的体现和保障,关系到是不是会伤到学生尚处脆弱的心,关系到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乃至对生活道路的选择。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这些去塑造人类灵魂的工作者更是应该用新的观念去改进自己。用新鲜的观念给自己洗脑,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也只有达到这种境界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在教育这项工作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也才能在教育中获得喜悦。让我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心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才能找到创造的喜悦。”
其他文献
课外阅读是将语文学习的外延拓展为生活的外延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前初中生阅读现状很不理想:每天用来阅读的时间太少,阅读量较小;阅读品位普遍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方式。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势在必行。    一、阅读现状分析    2004年4月我们抽取全校950名初中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由此表可以看出,阅读动机占第一位的是“增长知识、开拓视野”,这说明了学生阅读的出发点是好的
摘要:我国是传统成文法国家,不承认判例的强制约束力。但是成文法固有的僵化、抽象、滞后等缺陷需要可以灵活适应客观实践的判例来弥补,以实现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完善和司法的统一。两大法系相互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司法实践中适当引入判例法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成文法;判例法;遵循先例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7-0242-01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司法工作水平的提高。在民事医疗诉讼中,主要以举证责任为主。文章对民事医疗诉讼中的举证责任问题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并提出该问题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事医疗诉讼;举证责任问题;比较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7-0243-01  作者简介:杨曼宸(1995-),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在学习中已总结出了这样一条普遍的学习规律,可见“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尤其在语文学习中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运用能力,激发其对文学的兴趣,使其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而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要求学生广泛涉猎,阅读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阅读首先强调的应该是“读”,而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更多的重视的则是对文章的分析点评,却往
1.体育健康教育是实现健康目标的基础    (1) 整体健康观   整体健康是以主动、负责、最大限度地提高躯体、精神和心灵的健康为特征的生活方式。如躯体健康的达成,必须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要,经常参加锻炼,避免不良行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的调节,包括情感和思维状态,也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复杂情感的认识和接受的能力,表达情绪的能力、独立行为的能力,以及应付日常各种应激源的挑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科学的、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反之则会产生不良影
[摘要]党的十八大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新一系列的创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了方向,同时又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和新内容。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学科建设应该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努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十八大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
摘要:死刑,作为最严酷的刑罚种类,在我国各朝代都有所规定。自意大利刑事法学家贝卡利亚首次提出废除死刑以来,死刑的正当性问题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我国也开始关注死刑问题。就我国现阶段国情而言,全面废除死刑的条件尚不成熟,但对其适用加以限制,则刻不容缓。  关键词:死刑;我国现阶段;死刑限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7-0250-0
摘要:法律所要追求的性别平等不能是单一的生理属性上对男人或是女人的权利的一种平等,而应该是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所逐渐构建的,对事不对人的,具体的对男性之间或女性之间或是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一种权利的均衡。  关键词:法律;性别;社会性别主流化  中图分类号:D9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7-0247-01  作者简介:王琼梅(1990-),女,汉族,河南襄城人,云
“这是艺术吗?”当美国三大电视网络之一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在本月专题报造本年度惠特尼双年展时,再次向人们提出经常让艺术家们“尴尬”的问题。CBS的 “Is this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