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学习起点,就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须借助的知识储备。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重要因素。我们把学生的学习起点分为两类,即学习的逻辑起点和学习的现实起点。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根据学习进度,学生应该具有的知识、能力基础;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由于社会发展日渐信息化,学生的学习资源正变得日益丰富多样,学习渠道不再仅仅只有教师和教材,他们从父母长辈、课外读物、媒体、网络等学习渠道中可能已经接触了不少的数学信息。所以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可能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这就意味着学生的知识状况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有待了解而且必须了解的未知数,教师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内容只是学生知识状况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把握数学学习的现实起点
首先把握学生知识技能的现实起点。教学前,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知识技能的现实起点,准确把握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哪些?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只有正确把握学习的现实起点,才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确定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其次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方法的现实起点。不少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起点仅仅包括知识技能因素,因而他们主要关注孩子们的外在表现行为,认为学生能直接说出某些结论性话语或会做某些题目,就表明他们具备了相应的知识技能,而忽略了这些静态知识所包含的动态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在这些过程中所能获取的数学情感体验和基本的数学经验。例如:一位教师在讲“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内容时,本作好了充分准备,依据教材及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发现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然而,教师刚揭示出课题,不少学生便立即反馈出:1dm3=1000cm3,1m3=1000dm3。有些学生还告诉教师自己已经把教材上的填空题都做完了。看见这种情形,教师判断学生已经会了,便立即调整教学策略,把新授课改为练习课。案例中,学生会说出计算公式,或者能计算一些具体的题目,就一定说明他们已经会了吗?课后,我问学生:怎样推算出这些换算公式?长度、面积、体积单位换算进率存在怎样的区别和联系?他们的脸上却显露出茫然的表情。
最后不可忽视学生情感态度的现实起点。学生的情感起点和认知起点是共构共生的。任何学习材料的组织都要考虑学生情感态度的唤醒,小学数学教学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在组织教学情境的时候,要考虑到我们所组织的情景,是不是学生经历的事物,如果是,学生是否投入过感情?是否在这样的情境中曾经有过喜怒哀乐的体验?教学要想成功,我们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要唤醒学生的情感储备。另外,在教学组织上,不能只考虑知识的联系与传承,更要注重情感的交流和碰撞,要想获得学生成功持续地学习数学,必须在教学组织上富有情感。
挖掘数学学习的现实起点
第一、利用课前调查,寻找学生的现实起点
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接触的人、物都不尽相同,因而他们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想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进行课前调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课前调查主要采用书面调查法和谈话调查法。书面调查一般由教师设计调查内容,在课前让全班学生完成,根据所得到的信息来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再制定教学设计。谈话调查法比书面调查法要粗线条一些,教师可以在课前提一些相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寻求和把握学生的现实水平
根据学生的现实水平,教师进行教学预设,在课堂上好随时随地关注学生、了解学生,从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准确把握学生现实学习水平。
1.在尝试练习中寻找: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和新知有关的尝试练习。一旦学生发现这些题老师没有教过,为了显示自己的知识丰富,就会倾其所有,从自己的知识储备中千方百计挑出相应的知识进行解题。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确定学生的知识基础,从而选择相应的教学起点。
2.在谈话中寻找:对于一些教學内容,可以在上课时设计一些有关新知的问题让学生尽情阐述,而教师的任务则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起点,抓住本课知识内容的核心问题,以问题的形势要求学生继续研究,给予解决。
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等数学现实对新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灵活运用并及时调整教学预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做到以学定教,才能使课堂处处焕发生机和活力。
把握数学学习的现实起点
首先把握学生知识技能的现实起点。教学前,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知识技能的现实起点,准确把握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哪些?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只有正确把握学习的现实起点,才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确定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其次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方法的现实起点。不少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起点仅仅包括知识技能因素,因而他们主要关注孩子们的外在表现行为,认为学生能直接说出某些结论性话语或会做某些题目,就表明他们具备了相应的知识技能,而忽略了这些静态知识所包含的动态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在这些过程中所能获取的数学情感体验和基本的数学经验。例如:一位教师在讲“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内容时,本作好了充分准备,依据教材及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发现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然而,教师刚揭示出课题,不少学生便立即反馈出:1dm3=1000cm3,1m3=1000dm3。有些学生还告诉教师自己已经把教材上的填空题都做完了。看见这种情形,教师判断学生已经会了,便立即调整教学策略,把新授课改为练习课。案例中,学生会说出计算公式,或者能计算一些具体的题目,就一定说明他们已经会了吗?课后,我问学生:怎样推算出这些换算公式?长度、面积、体积单位换算进率存在怎样的区别和联系?他们的脸上却显露出茫然的表情。
最后不可忽视学生情感态度的现实起点。学生的情感起点和认知起点是共构共生的。任何学习材料的组织都要考虑学生情感态度的唤醒,小学数学教学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在组织教学情境的时候,要考虑到我们所组织的情景,是不是学生经历的事物,如果是,学生是否投入过感情?是否在这样的情境中曾经有过喜怒哀乐的体验?教学要想成功,我们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要唤醒学生的情感储备。另外,在教学组织上,不能只考虑知识的联系与传承,更要注重情感的交流和碰撞,要想获得学生成功持续地学习数学,必须在教学组织上富有情感。
挖掘数学学习的现实起点
第一、利用课前调查,寻找学生的现实起点
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接触的人、物都不尽相同,因而他们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想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进行课前调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课前调查主要采用书面调查法和谈话调查法。书面调查一般由教师设计调查内容,在课前让全班学生完成,根据所得到的信息来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再制定教学设计。谈话调查法比书面调查法要粗线条一些,教师可以在课前提一些相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寻求和把握学生的现实水平
根据学生的现实水平,教师进行教学预设,在课堂上好随时随地关注学生、了解学生,从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准确把握学生现实学习水平。
1.在尝试练习中寻找: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和新知有关的尝试练习。一旦学生发现这些题老师没有教过,为了显示自己的知识丰富,就会倾其所有,从自己的知识储备中千方百计挑出相应的知识进行解题。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确定学生的知识基础,从而选择相应的教学起点。
2.在谈话中寻找:对于一些教學内容,可以在上课时设计一些有关新知的问题让学生尽情阐述,而教师的任务则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起点,抓住本课知识内容的核心问题,以问题的形势要求学生继续研究,给予解决。
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等数学现实对新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灵活运用并及时调整教学预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做到以学定教,才能使课堂处处焕发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