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江苏省的高考来说,2008年将进入新课程的高考模式,2007年的高考是旧课程版的最后一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下,纵观2007年江苏生物高考试卷,起到了承前启后、平稳过渡的作用。试卷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突出学科核心知识;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区分度较好;关注新旧课程的过渡、衔接,尤其新课程的“味道”很足。本文从新课程的角度对2007年江苏高考生物试卷作浅评。
1 生物学科成为了真正的理科
在高中生物新课标的课程结构中,生物和物理、化学以及地理的一部分都属于科学领域,通俗地理解,都属于理科。但无论在前几年的高考还是一些大市的模拟考试中,生物考试文科味太浓,尤其在非选择题中,经常设置一些“为什么”的题目,需要学生用很长的文字描述才能解答,太高估考生的能力,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一个小题很难拿到满分,试卷得140以上的高分几乎高不可攀。这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也导致一部分学生在分班时不愿意选择生物。物理、化学高考中,高分很多,就是因为它们像理科的考试,这样的题目几乎没有,学生要么会做,要么不会做,不会出现做了还不知道对不对的现象。在2007年的江苏生物高考试卷中,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非选择题中,把更多的“为什么”改成了“是什么”,很多答案一目了然,几乎没有模棱两可的现象。学生做了以后,很清楚是对的还是错的,在考试过程中也容易发挥出水平,不会因为一些“为什么”的题目越搞越糊涂。考试结果,拿135分甚至140分以上的学生明显增多,当然学生估分准确性也高多了,得到生物教师的一致好评。
2 彰显新课程基本理念
在2007年江苏生物高考试卷中,试卷的结构和一些题目的设置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2.1 注重考查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试卷中的很多题目与学科基础知识、社会生活、生产实践有关,有探究能力的考查,也有反映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题目,这些题目的正确解答,学生必须有扎实的生物学知识功底以及很强的解题能力。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学科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更重要的是自身的科学素养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2.2 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程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无论是课程的内容还是考试的内容,都应该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试卷第42题是选做题,设置了A、B两题考查内容不同的题目,这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有选择性的解决好一题。选做题的设置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2.3 重视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在新课程中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谁都想去做,但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但通过题目的设置还是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研究性学习。试卷中第40题是一条很好的探究性学习的题目,该题通过研究环境污染为背景,设置了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研究结果,通过用柱状图直观描述研究结果,学生从中获得了相应的结论。此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强调与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
学生学习生物学,根本宗旨就是让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生产实践中的相关问题,所以在考试中必须强调与现实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试卷中的第11、24、25、38等题,都是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3 突出新课程目标
新课程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在2007年江苏生物高考试卷中,这三个方面也得到了充足的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试卷第24题,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问题;第25题,几个进入保护区内的家畜被虎捕食、人被虎咬伤的问题,能帮助学生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第26题有关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问题,能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能力要求方面,相关题目很多。例如第19题考查学生处理实验材料的能力;第29题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从中获得正确信息的能力;第40题考查学生生物绘图的技能;第39题着重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但考查重点有所改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等能力。总之,整张试卷几乎每题都蕴涵着上述3个目标的考查。
4 注重新课程方法
在新课程的3个必修模块中,渗透着很多的科学研究方法,比如模拟法、建立模型法、假说—演绎法、调查法等。这些方法的掌握,能活跃学生思维,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办,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2007年江苏生物高考试卷中,也渗透了相关研究方法的考查,尤其是建立模型方法。试卷第37题,尝试构建人体内K璃子的动态平衡模型,这条题目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很新颖地考查了书本上看似不起眼的一个知识点,给人一个眼前一亮、创新的感觉。第41题以标志(记)重捕法作为学生的知识背景,第一问就要求学生先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然后根据数学模型解决下面相关的题目。这种题目的设置,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善于利用数学、或物理上的方法去解决生物学上的相关问题。
总之,在新旧课程交替的关键时期,2007年江苏生物高考试卷既能照顾到旧课程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又布满了新课程的“影子”,实属难得,是一份较成功的试卷。
1 生物学科成为了真正的理科
在高中生物新课标的课程结构中,生物和物理、化学以及地理的一部分都属于科学领域,通俗地理解,都属于理科。但无论在前几年的高考还是一些大市的模拟考试中,生物考试文科味太浓,尤其在非选择题中,经常设置一些“为什么”的题目,需要学生用很长的文字描述才能解答,太高估考生的能力,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一个小题很难拿到满分,试卷得140以上的高分几乎高不可攀。这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也导致一部分学生在分班时不愿意选择生物。物理、化学高考中,高分很多,就是因为它们像理科的考试,这样的题目几乎没有,学生要么会做,要么不会做,不会出现做了还不知道对不对的现象。在2007年的江苏生物高考试卷中,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非选择题中,把更多的“为什么”改成了“是什么”,很多答案一目了然,几乎没有模棱两可的现象。学生做了以后,很清楚是对的还是错的,在考试过程中也容易发挥出水平,不会因为一些“为什么”的题目越搞越糊涂。考试结果,拿135分甚至140分以上的学生明显增多,当然学生估分准确性也高多了,得到生物教师的一致好评。
2 彰显新课程基本理念
在2007年江苏生物高考试卷中,试卷的结构和一些题目的设置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2.1 注重考查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试卷中的很多题目与学科基础知识、社会生活、生产实践有关,有探究能力的考查,也有反映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题目,这些题目的正确解答,学生必须有扎实的生物学知识功底以及很强的解题能力。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学科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更重要的是自身的科学素养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2.2 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程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无论是课程的内容还是考试的内容,都应该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试卷第42题是选做题,设置了A、B两题考查内容不同的题目,这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有选择性的解决好一题。选做题的设置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2.3 重视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在新课程中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谁都想去做,但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但通过题目的设置还是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研究性学习。试卷中第40题是一条很好的探究性学习的题目,该题通过研究环境污染为背景,设置了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研究结果,通过用柱状图直观描述研究结果,学生从中获得了相应的结论。此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强调与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
学生学习生物学,根本宗旨就是让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生产实践中的相关问题,所以在考试中必须强调与现实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试卷中的第11、24、25、38等题,都是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3 突出新课程目标
新课程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在2007年江苏生物高考试卷中,这三个方面也得到了充足的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试卷第24题,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问题;第25题,几个进入保护区内的家畜被虎捕食、人被虎咬伤的问题,能帮助学生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第26题有关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问题,能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能力要求方面,相关题目很多。例如第19题考查学生处理实验材料的能力;第29题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从中获得正确信息的能力;第40题考查学生生物绘图的技能;第39题着重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但考查重点有所改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等能力。总之,整张试卷几乎每题都蕴涵着上述3个目标的考查。
4 注重新课程方法
在新课程的3个必修模块中,渗透着很多的科学研究方法,比如模拟法、建立模型法、假说—演绎法、调查法等。这些方法的掌握,能活跃学生思维,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办,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2007年江苏生物高考试卷中,也渗透了相关研究方法的考查,尤其是建立模型方法。试卷第37题,尝试构建人体内K璃子的动态平衡模型,这条题目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很新颖地考查了书本上看似不起眼的一个知识点,给人一个眼前一亮、创新的感觉。第41题以标志(记)重捕法作为学生的知识背景,第一问就要求学生先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然后根据数学模型解决下面相关的题目。这种题目的设置,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善于利用数学、或物理上的方法去解决生物学上的相关问题。
总之,在新旧课程交替的关键时期,2007年江苏生物高考试卷既能照顾到旧课程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又布满了新课程的“影子”,实属难得,是一份较成功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