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了数学史的重要性,促进其与中学数学的融合,可以帮助教师创设更新颖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一种方式。数学史是数学家精神的再现。出于通过数学史传承人文精神的目的,主要探索将其融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路径。
关键词:数学史;中学数学;路径探索
自1972年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关系国际研究小组成立之后,数学史就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研究领域,也为各阶段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中有关于数学课程与数学史的内容,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探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轨迹,这也为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一、数学史的价值
在数学这一领域中,有学者着重强调失败的重要性,失败可以让人明白现有的数学公式、定理的得出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以无数失败为基础发展形成的。数学史在中学数学中的渗透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将数学家的成就以阅读材料的形式添加到教材中,另一方面在于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家探索知识的不易,感悟到数学家具备的“敢于失败、永不放弃”的精神。每一位数学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都会遭受失败,但失败并不意味着与成功失之交臂,而是需要敢于直面困难。数学史是众多数学家精神的重现,可以激发学生直面问题的勇气,具有强大的教育价值,可帮助学生养成永不言弃的品质。数学史中记录了多数数学家探索知识的过程,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阻碍,很多是数学家曾经遇到的困难,通过对数学史进行探究,教师可引导学生重温数学家克服困难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数学史的过程中主动清除障碍,通过借鉴前人的经验降低学生克服困难的难度。
二、將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路径分析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不能单纯陈述历史事件,否则难以将数学史的育人价值发挥出来。教师可通过对数学史知识进行重构,带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历史渊源,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课堂诠释数学史的方式,有效地将数学史的育人价值发挥出来。
(一)引入情境,学习概念
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融入数学史,可以添加数学课堂的乐趣,学生更容易理解新知识的概念。比如,在教学中位线的过程中,中位线属于较为抽象的一种概念,直接带领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则可借鉴“土地分割”的故事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该故事记载于古巴比伦的一块泥版上,讲述的是四兄弟分割父亲的一块三角形土地的故事。该故事属于数学史的一种,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古巴比伦的这四位兄弟解决分割土地的难题。设计数学史故事的方式,可让学生对该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向学生讲述了故事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引出中位线的概念,并向学生讲述刘徽利用中位线提到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古代数学家是如何应用中位线知识的,这样学生能更清楚地认识到“中位线”这一知识[1]。
(二)改编历史名题,巩固知识
将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需重视教学过程的新颖性,并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知识。课后练习题的设置,需避免机械性、重复性的知识,教师要合理地将数学史中的历史名题改编到课后习题中。比如《九章算术》中的“今有牛二、羊五直金九两,牛五、羊二直金十二两,问牛羊各直金几何?”该历史名题可延伸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教师需引导学生在一元方程的基础上应用新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知识去解决问题。比如,名题中存在两个未知量,则应设两个未知数,并根据题目列出方程式进行求解[2]。利用新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知识去解答历史名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不可以直接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而是要有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师需尊重学生的认知特征,给学生更多的解题时间,让学生通过解答历史名题的方式掌握真正的二元一次方程知识。对数学史中的历史名题进行改编,不但具有巩固知识的作用,还可以强化数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在向学生讲解题目之前,可以给学生讲述对应历史名题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不断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体会到数学史独特的魅力,进而对数学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综上所述,中学阶段虽然没有将数学史开设为一门单独的课程,不过在各大版本的中学数学教材中都能看到数学史的影子,将其融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前人探索知识的精神。挖掘数学史中的育人资源,要求教师利用数学史重新建构数学知识,以课堂诠释数学史的方式是有效发挥数学史育人价值的一个过程。
参考文献:
[1]孙丽娜.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4):24-25.
[2]胡鑫鑫.融数学史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教育观察,2020,9(35):135-137.
关键词:数学史;中学数学;路径探索
自1972年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关系国际研究小组成立之后,数学史就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研究领域,也为各阶段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中有关于数学课程与数学史的内容,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探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轨迹,这也为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一、数学史的价值
在数学这一领域中,有学者着重强调失败的重要性,失败可以让人明白现有的数学公式、定理的得出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以无数失败为基础发展形成的。数学史在中学数学中的渗透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将数学家的成就以阅读材料的形式添加到教材中,另一方面在于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家探索知识的不易,感悟到数学家具备的“敢于失败、永不放弃”的精神。每一位数学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都会遭受失败,但失败并不意味着与成功失之交臂,而是需要敢于直面困难。数学史是众多数学家精神的重现,可以激发学生直面问题的勇气,具有强大的教育价值,可帮助学生养成永不言弃的品质。数学史中记录了多数数学家探索知识的过程,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阻碍,很多是数学家曾经遇到的困难,通过对数学史进行探究,教师可引导学生重温数学家克服困难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数学史的过程中主动清除障碍,通过借鉴前人的经验降低学生克服困难的难度。
二、將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路径分析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不能单纯陈述历史事件,否则难以将数学史的育人价值发挥出来。教师可通过对数学史知识进行重构,带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历史渊源,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课堂诠释数学史的方式,有效地将数学史的育人价值发挥出来。
(一)引入情境,学习概念
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融入数学史,可以添加数学课堂的乐趣,学生更容易理解新知识的概念。比如,在教学中位线的过程中,中位线属于较为抽象的一种概念,直接带领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则可借鉴“土地分割”的故事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该故事记载于古巴比伦的一块泥版上,讲述的是四兄弟分割父亲的一块三角形土地的故事。该故事属于数学史的一种,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古巴比伦的这四位兄弟解决分割土地的难题。设计数学史故事的方式,可让学生对该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向学生讲述了故事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引出中位线的概念,并向学生讲述刘徽利用中位线提到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古代数学家是如何应用中位线知识的,这样学生能更清楚地认识到“中位线”这一知识[1]。
(二)改编历史名题,巩固知识
将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需重视教学过程的新颖性,并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知识。课后练习题的设置,需避免机械性、重复性的知识,教师要合理地将数学史中的历史名题改编到课后习题中。比如《九章算术》中的“今有牛二、羊五直金九两,牛五、羊二直金十二两,问牛羊各直金几何?”该历史名题可延伸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教师需引导学生在一元方程的基础上应用新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知识去解决问题。比如,名题中存在两个未知量,则应设两个未知数,并根据题目列出方程式进行求解[2]。利用新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知识去解答历史名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不可以直接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而是要有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师需尊重学生的认知特征,给学生更多的解题时间,让学生通过解答历史名题的方式掌握真正的二元一次方程知识。对数学史中的历史名题进行改编,不但具有巩固知识的作用,还可以强化数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在向学生讲解题目之前,可以给学生讲述对应历史名题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不断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体会到数学史独特的魅力,进而对数学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综上所述,中学阶段虽然没有将数学史开设为一门单独的课程,不过在各大版本的中学数学教材中都能看到数学史的影子,将其融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前人探索知识的精神。挖掘数学史中的育人资源,要求教师利用数学史重新建构数学知识,以课堂诠释数学史的方式是有效发挥数学史育人价值的一个过程。
参考文献:
[1]孙丽娜.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4):24-25.
[2]胡鑫鑫.融数学史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教育观察,2020,9(35):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