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56240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09-01
  本人根据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理清学生思维脉络,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经验。具体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尝试,共大家斟酌。
  1激发学生思维动机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動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在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例如: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的应用题时,先出示题目:小强要将3.2kg的花生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5kg,需要几个瓶?再让学生读题,分析解题思路。当学生回答出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就是看3.2kg里有几个0.5kg时,我先让学生猜一猜需要几个瓶,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算出结果为6.4,我问学生:“按‘四舍五入’法我们准备6个瓶子可以吗?”学生回答说“不可以。”我又问:“为什么?”学生都知道需要再准备一个瓶子装剩下的0.2kg油,所以需要准备7个瓶子才行。最后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老师并告诉:这种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随后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去尾法”。由于这些例题都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容易理解掌握。这样也引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中。 可见,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2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积极思考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后继学习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形成知识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2.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只是按照发生一发展一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人手,把握住思维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例如:在进行分数应用题教学时,出示这样的题目:“男生有30人,女生是男生的4/5……”学生完全可以在这两个条件的刺激下,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联想到“女生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等一些隐含的中间条件,而这些隐含条件中的某些条件往往会为后继的分析建立新的显性条件。再则,不同角度的联想会得到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如有这样一个问题:“某班在一次植树活动中一共植了120棵松树和柏树,柏树的棵树是松树棵树的1/4,松树和柏树各有多少棵?”通过读题,学生会明白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柏树棵树是松树棵树的1/4”的处理。就教师教学此题来说,不能就题论题,而应抓住这样一个契机,有力渗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如提问学生:“读了这句话你能联想到什么?”学生甲:“把松树棵树看作单位1,柏树棵树为1/4”——这是分数解法;学生乙:“松树4份,柏树1份”——这是份数解法;学生丙:“松树与柏树的比为4:1”——这是按比例分配法;学生丁:“将松树设为x棵,那么柏树为1/4X棵”——这是方程解法。不同角度的思考往往会得到不同的解法,培养了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 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
  2.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 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抓住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发散思维的培养。
  3设计有价值的练习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紧密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我经常根据班里的具体情况及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练习题。通过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其他文献
【摘要】什么是语文能力,或者说: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语文能力?现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此学科的听、说、读、写并重”。张志公明确指出:“需要培养什么样的语文能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语文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很高的说话能力,需要科学化的读书能力,需要有现代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学所需要的写作能力。”二老所论述的正是语文能力的基本内涵。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对语文能力培养做如下探讨。  
分组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不仅通过探究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原子、分子通过实验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观
期刊
【摘要】“提出问题”是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薄弱环节。事实上,在中学数学教育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既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挖掘教材中的问题空间,并且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是我们重要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程理念;培养;问题;能力【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02-01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当学生喜欢学并且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时,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英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使越来越多的学生由苦学者变为好学者和会学者,在学中乐、乐中学。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谈谈我在提
期刊
高海拔低氧对人类和畜禽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大,目前对高原民族在高海拔低氧适应研究较多。相比于高原居住民族,高原畜禽遗传背景和适应高海拔低氧进化机制尚不清楚。线粒体是机
【摘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开展语言交际、综合性实践、课外读写、影视欣赏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利用活动; 开发资源; 拓展外延; 提高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08-02  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从根本上讲,语文学习的一切根本出发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07-0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拥有一个相对属于自己又能自由健康发展的平台,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低年级音乐教学的几点粗浅看法。  1 创置形象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音乐知识和听辩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注意力较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即时评价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精彩的课堂评价语犹如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能感染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孩
期刊
【摘要】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文章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激发学生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方向进行求异思维,真正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落到实处;改革教学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主学习; 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07-01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因而作为英语教师,必须从生命层次的高度,用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