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一门课程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每节课的教学也应该以其独特的方式构成一种循环。循环教学将一个循环周期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交替出现,都在恰到好处的激励着学生不断重新开始,巩固强化。本文基于初中生物教学特征,对循环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物;知识建构;循环学习
循环学习理论对于学习的观点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性是学习活动得以进行的动力。基于这一观点,解放天性、自主学习与学习共同体、综合运用等理念的交替变化过程就是循环学习的过程,正是这种交替变化构成了循环周期。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从生物学角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进行教学,就必须对学生现有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从学习方法的培养到学习思维的形成。因此,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就需要通过深入学生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对生物课教学类型以及一些感兴趣的生物话题,从而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使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产生对生物课程的浓厚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生物学科作为初中的必修课之一,在教学系统中也有着重要位置,生物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现生物学科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地去进行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课堂教学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一些生物学家的趣事、实验过程等等;还可以通过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生物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其思维积极性。创设问题的途径多种多样,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导入生物的发展进化史,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地球上的生命由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生物逐渐进化成藻类植物和菌类植物,再到动物,甚至人类,在感受生物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为学生对生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提供了情境,教师接着就可以结合初中生物教材来设置符合学生当前思维的问题。②从生活现象中找寻生物学知识的存在。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涉及面从人的生长发育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等,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学习习惯的同时,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知识传递,创建学习共同体
1、教学与拓展同步进行
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必须要积累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够为日后的生物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进行生物知识练习,不仅要让学生在充分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解决问题,还要注意在练习过程中明确练习目的,紧扣教学重难点,适当地让学生回归生活,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鱼类主要特征中,教师在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可以让学生联想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其它海洋产品,比如讨论如何挑选新鲜的鱼;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不同海产品中的营养成分等等。
2、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创建合作共同体的基础。生物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由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组织开展合作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构建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和创设学习的氛围,控制课堂纪律。②分析学生特点,可以将学生分成异质学习小组,使小组内部的成员都具有互补性。③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包括组长、记录人、发言人等等。在合作教学的开展中,每位成员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参与到教学中来。④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小组内成员分布等特点,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使一切学习活动都能够围绕特定的共同目标有序进行。
三、知识的迁移运用
通过对初中生物教材的设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教材内容是按照生物的进化发展史进行编排的,由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每一章的结束都会引导学生开启下一章的学习,整个生物知识的循环交织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刻意地将一章的结尾课作为连接下一章的纽带,可以通过设计悬念的方式,给学生留下疑问,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创造条件。这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以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和教学经验的积累。例如,在学生掌握鸟类飞行的特征后,可以向学生提问,如何解释其它飞行类生物,如蝴蝶、蜜蜂等等,根据这一问题,在下节课上向学生展示昆虫类的学习中,开启新的循环。
综上所述,围绕初中生物知識结构和体系来设计教学对于丰富初中生物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着指导意义,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循环式”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探究及多项能力,进而完成对知识的迁移运用,最终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学习观点,牢牢地把握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赵露. 新课程背景下模型建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信阳师范学院,2019.
[2]张翠.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引导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6):141.
[3]郝敏. 初中生物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4]张硕.初中生物教学的要点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86.
[5]邓妙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12):61.
[6]杨寿鹏,侯俊范.初中生物教学原则浅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8):88-89.
关键词:初中生物;知识建构;循环学习
循环学习理论对于学习的观点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性是学习活动得以进行的动力。基于这一观点,解放天性、自主学习与学习共同体、综合运用等理念的交替变化过程就是循环学习的过程,正是这种交替变化构成了循环周期。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从生物学角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进行教学,就必须对学生现有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从学习方法的培养到学习思维的形成。因此,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就需要通过深入学生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对生物课教学类型以及一些感兴趣的生物话题,从而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使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产生对生物课程的浓厚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生物学科作为初中的必修课之一,在教学系统中也有着重要位置,生物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现生物学科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地去进行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课堂教学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一些生物学家的趣事、实验过程等等;还可以通过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生物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其思维积极性。创设问题的途径多种多样,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导入生物的发展进化史,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地球上的生命由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生物逐渐进化成藻类植物和菌类植物,再到动物,甚至人类,在感受生物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为学生对生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提供了情境,教师接着就可以结合初中生物教材来设置符合学生当前思维的问题。②从生活现象中找寻生物学知识的存在。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涉及面从人的生长发育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等,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学习习惯的同时,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知识传递,创建学习共同体
1、教学与拓展同步进行
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必须要积累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够为日后的生物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进行生物知识练习,不仅要让学生在充分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解决问题,还要注意在练习过程中明确练习目的,紧扣教学重难点,适当地让学生回归生活,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鱼类主要特征中,教师在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可以让学生联想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其它海洋产品,比如讨论如何挑选新鲜的鱼;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不同海产品中的营养成分等等。
2、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创建合作共同体的基础。生物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由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组织开展合作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构建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和创设学习的氛围,控制课堂纪律。②分析学生特点,可以将学生分成异质学习小组,使小组内部的成员都具有互补性。③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包括组长、记录人、发言人等等。在合作教学的开展中,每位成员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参与到教学中来。④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小组内成员分布等特点,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使一切学习活动都能够围绕特定的共同目标有序进行。
三、知识的迁移运用
通过对初中生物教材的设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教材内容是按照生物的进化发展史进行编排的,由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每一章的结束都会引导学生开启下一章的学习,整个生物知识的循环交织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刻意地将一章的结尾课作为连接下一章的纽带,可以通过设计悬念的方式,给学生留下疑问,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创造条件。这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以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和教学经验的积累。例如,在学生掌握鸟类飞行的特征后,可以向学生提问,如何解释其它飞行类生物,如蝴蝶、蜜蜂等等,根据这一问题,在下节课上向学生展示昆虫类的学习中,开启新的循环。
综上所述,围绕初中生物知識结构和体系来设计教学对于丰富初中生物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着指导意义,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循环式”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探究及多项能力,进而完成对知识的迁移运用,最终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学习观点,牢牢地把握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赵露. 新课程背景下模型建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信阳师范学院,2019.
[2]张翠.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引导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6):141.
[3]郝敏. 初中生物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4]张硕.初中生物教学的要点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86.
[5]邓妙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12):61.
[6]杨寿鹏,侯俊范.初中生物教学原则浅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