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责任并行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j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7月28日,我在“2014年全国第一次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执教了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导入课,受到了与会专家与教师的一致关注。其焦点在于之前在全国的大型语文教学研讨会上还没有人就综合性学习上过公开课,大家都是带着一种期待与一种思考在“观望”。面对压力与挑战,在课堂结束后,我感到带给我更多的是一种思考,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一、挑战,源于特级教师的责任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多年来,我一直在阅读教学领域里摸爬滚打,在历次磨课中总能发挥出引领作用,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更多的是享受鲜花与掌声,总是在做着“锦上添花”的事情。
  当我们的教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我们的小学语文研究会也将关注点转移到过去鲜有人触及的领域——综合性学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承担这样一次史无前例的教学研究课,内心的压力、心中的彷徨使自己几次都想放弃,毕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承担的风险太大!几番挣扎过后,使自己能坚定地去承担的原因只有一个——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作为一名特级教师,不仅仅要能做“锦上添花”的事,更要勇于挑战,敢于“雪中送炭”!带着“向我开炮”的一份责任,我将自己的思考完整地呈现于全体与会者面前,不期待成功,只期待“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这种课型的关注,以促使全体教师更好地使用教材,促使学生更全面地成长。承担这次研究课,本身
  就是一种挑战,更是源于一份
  责任!
  二、备课,源于对生活语文的关注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电视节目的热播,一次次引发我的思考:植根于生活的语文才有意义。学生不爱上语文课,学不好语文,其根源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与生活脱节,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差距甚远,所学不能服务于所用,所用不能在学校中有所学。枯燥的记忆、机械的理解、无聊的作文都是学生无法爱上语文的根本
  原因。
  基于这种思考,我开始关注课本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这种课型的编排,打破了学科本位的界限,体现了编者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关注,既强调听、说、读、写思语文综合素养的整合,又强化课内外知识的融合。这样的课型如果能够基于学生,基于语文,基于生活,一定会深受学生喜爱。
  基于对综合性学习的初步认识,我大胆尝试设计这节语文综合性学习导入课。导入课的基本目标应该是“唤醒”,即通过这样一节导入课的学习,使全体学生对即将开始学习的《遨游汉字王国》既产生兴趣又有初步认识,将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汉字的碎片化知识有所梳理,并准备开始更有目标的学习。为了使课堂教学的实用性更强,设计时,我既尊重课本中的《遨游汉字王国》,又巧妙引入了中央电视台的热播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同时还希望能巧妙穿插一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理念,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初步感知非连续性文本的实际意义,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拟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通过听写并纠正容易写错的汉字,学生能初步认识规范书写汉字的重要性,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在规范汉字书写的同时,学生能初步感受每个汉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从而激发起内心深处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激发起对汉字学习的渴望。
  2.通过图表阅读等多种方式,学生初步感受到汉字学习所处的尴尬境地,在初步懂得如何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初步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激发起内心深处对汉字学习的责任感。
  3.借助语文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相关图表,学生能初步感知《遨游汉字王国》的基本内容,并在回忆旧知、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并规划语文综合性学习,有较强的目标学习意识。
  三点目标,三点希望,从内心的呼唤到责任的唤醒,再到脑图的构建,每一个目标都根植于学生的现状,都来源于学生的需求,服务于学生的生活,让更多的学生经历一次“唤醒”,让更多的教师去探索适合学生的语文课程。
  三、上课,既关注当下更着眼未来
  没有课前试讲,也没有提前见面,带着一种全新的思考,我和学生们开始了汉字学习之旅……
  课前热身环节,以“孙悟空、唐僧、雄狮”三个词语组成的活灵活现的画面导入,学生在观察时兴趣盎然,从看到直观的形象,到看到隐藏的汉字,再到清晰流畅地表达画面内容,他们在一次次饶有趣味的体验中经历着观察—思考—表达的学习过程。课前导入不仅仅是为了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强化每一个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规范意识——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准确清晰地表达。同时,这种课前热身也在对汉字进行初步的“唤醒”——方方正正的汉字稍加改变也能组成一幅幅有趣的画面,让学生初步感知汉字的“趣味”。
  对于课堂教学中关于汉字的“唤醒”,我主要采用了分板块学习的方式。
  第一板块:“汉字听写”,强化汉字书写的规范与美观。
  我精心选择了“冒”“聚精会神”“岌岌可危”三个词语九个汉字进行听写,以从三个角度来关注汉字书写:
  “冒”字的上半部分不是“日”也不是“曰”,底下的横没封口。选择这个字是因为我们多数人在书写时忽略上半部分的写法,而且理所当然地认为怎样写都无所谓。为了引起学生对“规范”书写汉字的高度重视,我借助汉字演变来帮助他们了解汉字起源,既是对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的尊重,更能帮助他们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努力消除对汉字书写的“无所谓”,强化“规范”意识。
  “聚精会神”出自学生的教材,我以“猜猜歇后语”的方式引出,既为即将开始的“遨游汉字王国”做好铺垫,又在师生互相订正“聚”的过程中强调了一种汉字书写规律——“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中不能同时出现两个捺。”掌握规律,可以使汉字书写努力达到美观。
  “岌岌可危”的听写来源于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强化汉字学习的渠道不单纯是课本,生活是最广阔的学习资源,关注生活,主动积累,才能学好汉字,学好语文。   从课堂上来看,三个角度达到目标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对“汉字”有了“再认识”,尤其是“岌岌”二字,尽管学生书写有困难,但是他们在大胆的猜测与推想中,根据字义巧妙猜想字形,不仅落实了关注生活的学习目标,更意外地经历了一次思维训练,强化了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形象直观地感受了汉字的表意功能。
  第二板块:借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感受汉字危机。
  在本板块的学习中,我借助自己对《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关注,精心设计了两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逐步懂得非连续性文本基本的阅读方法——有序观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结论。这一环节教学是本节课的亮点,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真实的学习体验:一开始拿到图表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逐步获得方法——要从上到下有顺序地去观察,才能保证提取信息的全面与准确;掌握方法后,信息量的提取出乎意料,课堂上不时收获意外惊喜——“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成人的听写状况岌岌可危”(刚刚学过的词语学生已经会运用),“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常用词语成人掌握情况不错,生僻词语掌握得不太好”(学生对于提取出的信息有了一定的分析意识),“书写状况不容乐观,和我们今天大量使用电脑有直接关系”(学生不仅知其然,更在努力知其所以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再好的课堂也只能是机械的课堂。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的真实变化充分体现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综合性学习强调综合,但综合的核心是“学习方法”,没有学习方法的课堂,没有学习方式的转变,综合性学习只能是空中楼阁。在设计本节课时,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进行突破是我遇到的最大难题。由于是“导入课”,学习素材既不能重复课本内容,还要关注生活,更得兼顾学情,还要考虑课堂教学时间……在一次次筛选、一次次自我否定、一次次思考之后,我最终选定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为突破口,因为它更直观,更全面,涵盖信息量更大,同时在综合性学习中也是最常用的学习方法,并且在开始学习之后,学生的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等都离不开非连续性文本。学习方法的选择不能随性,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的困惑点与茫然点必须成为教学的出发点。由于这种学习方法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在课堂上很自然地借助图表产生了汉字危机的意识,才会妙语连珠,不断发出令我们惊喜的声音,我们才能看到学生精彩的真实表现。
  第三板块:借助图表“遨游汉字王国”,了解综合性学习。
  为了进一步实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我把教材中“遨游汉字王国”的基本内容用图表做了一个简单梳理,请学生在图表阅读中初步整体感知将要学习的内容,并且借助图表去唤醒每个学生头脑深处的记忆——找到自己曾经熟悉的内容和大家作简要交流,把特别感兴趣的地方也做一种猜测,在猜测与交流中逐步感受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素:听、说、读、写思要密不可分,课内外要结合,要走向生活,服务生活……
  从课堂实践来看,这一环节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基本掌握了方法,并且不断获取新信息,对于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也有了初步了解。但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对于借助非连续性文本来制定计划、设计调查报告等内容无法涉及,只是走了一个过场,未达到预期效果。
  第四板块:构建脑图,重构“汉字”。
  课堂最后一个环节是构建脑图,引导学生再次实践非连续性文本。学生基于本节课的学习,将40分钟的课堂内容进行回顾,将自己对汉字的认识用简单的几个词语来概括,形成对“汉字”的初步构建。课堂上,学生借助学习单,以完成表格的方式重温学习内容,写出的词语确实呈现出很好的学习效果——“规范、美观、神奇、有趣、古老、岌岌可危”等词语都出现在学习单上。从学生的学习单反馈上可以看出他们既有对旧知识的唤醒,也有对新知识的介入,对于汉字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整理与归纳,为即将开始的综合性学习做好了较充足的准备,基本达成了导入课的学习目标。脑图的构建简单直观,有助于条理地梳理学习内容,应该会成为学生一生受用的一种学习习惯。
  总之,四大板块的教学内容以“汉字”为线索,教学方法以“非连续性文本”为突破口,课堂上师生的学习体验真实有效。这堂课既考虑到学生当下的需求,也着眼于学生未来的需要,可以说是一节值得思考的课,也是一节有待完善的课。尤其是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更是一以贯之,成为一大亮点。但是这一亮点也掩盖住了综合性学习,许多与会教师都认为课堂上综合性学习的味道似乎不浓,不像综合性学习课。作为执教者,因为设计本意只是一个导入课,其目的不在于综合性学习,只是想渗透一种综合性学习中要用到的学习方法,只是想唤醒一种意识,所以确实没有在综合性学习上多下功夫,因此听到这样的声音,自己可以理解,也愿意听到更多的交流声。
  课已经结束,但是研究才刚刚开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必要也有责任去当靶子,去当铺路石,但是无论怎样去尝试,心中都不应该忘了学生——无论什么样的课型,无论怎样的课堂,都必须是让学生有收获的课堂,都必须是精彩的课堂,都必须是真实的课堂!
  (责任编辑 郝 波)
其他文献
张志公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也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十分重视传统语文教育经验的总结和借鉴,从大量的蒙学教材中总结出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精华,著有《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等著作。如果用最简约的语言概括他的低年级识字与写字教学观,那就是“教之道,贵以专”。  一、教之道  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是最基本的,或者说是教育的第一个层次。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前
一、激趣导入,初识“神奇”  同学们,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在日本东京市区,有一座神奇的电脑住宅,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它究竟有多神奇?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开启一段神奇之旅。(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观看一段视频资料,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书中描写的场景
诱导(3分钟)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静静地欣赏一组图片吧!(配乐播放图片)  师:看了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体会到了人和动物相处得很和谐。  生:这一幅幅图片让我感受到了人和动物竟然可以相处地这样亲昵,仿佛就像是朋友、亲人。  生:这样的图片让我感动,让我感受到了他们之间那份深深的情意。  师:昨天我们所学的《老人与海鸥》表现的也是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篇课文,
朱光潜思考语文教育的视角不是某一特定的学术领域,而是被称作“思想思想的思想”(冯友兰语)的哲学视角,是建立在哲学思辨的基础上的审辨式的思考,这种思考的成果,对探究语文教育的“究竟”颇有裨益。  一、天性:本体人格说  关于语文教育的思考,有以本质论的如语言与文学等,有以性质论的如工具性与人文性等,有以领域論的如论阅读、论文学等。唯独作为哲学家的朱光潜的思考超越了语文教育内涵与外延的束缚,站在教育之
近年来,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也从不同的维度和以更为清晰的板块,呈现出这样的指向和信号: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测查与评估。但纵观我国当前的阅读教学实践,某些现象却堪忧:一些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其实并没有启迪学生真正的思考;在小手如林、积极发言的背后,可能学生的思维水平始终停留在浅层与低阶,并没有在学习中得到应有的提升。长期以来,
设计理念  1.立足儿童立场,联系儿童生活,唤醒学生的真实体验,引发言语动机。  2.体现四年级习作先写后教的理念,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自主地真实表达。  3.借助绘本,指导学生发现并学习直接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并主动进行习作的修改。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身经历和体验,选择一件令自己心儿怦怦跳的事情。  2.能写清楚 “心儿怦怦跳”的事情的经过
写话是写作的基础,是初步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统编本教材二年级上册安排了三次“写话”,下册安排了四次“写话”。而统观低年级四册教材,“写话”的元素无处不在,作为写话基础的“读一读”“说一说”“记一记”占有大量比重。立足教材,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记一记,再写一写,是符合儿童语言发展规律的语言建构过程的。  一、说一说:说出语言的千变万化  不论从人类语言发展的历史,还是儿童身心发展的规
我原本不喜欢语文,进入师范学校注定当教师后,也没想当语文教师。1998年,我走上三尺讲台,领导阴差阳错地非让我教语文,这一教就是20年。  2000年8月,我进入洛龙区第二实验小学,面对个个业务水平过硬的同事,我的心里没底:我能胜任这里的工作吗?现实是残酷的,第一次语文教研组常规听课活动,我讲的是三年级课文《“你们想错了”》。面对10多位同事和学校领导,我心里十分紧张。我觉得学生是那样不配合,课下
导读实录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激发阅读兴趣。  2.简单梳理情节,认识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人物形象;了解语言特色。  3.尝试“用少爷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眼睛看少爷”,指导阅读  实践。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師:说到日本这个国家,你想到什么?  (生说。略。)  师:要了解一个民族,最好的方式是读它的文学作品。今天我带来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和他的《少爷》,让我们—
我发现,小學生阅读测试越来越难!难,应该说是可喜的进步,首先源于大家对测试的重视,对考题的研究。国际知名的几个阅读测试系统在中国引起巨大的反响,瞬间被中小学阅读测试命题研究者学习借鉴,在面对小学生的测试中大量运用。注意,教学没有改,测试已经改了,所以难度加大源于这一落差。  从原先的随意命题到如今的国际标准化测试命题格局,这个变化是好的。但我们发现,三到六年级,各年级题型、考查内容、考查的能力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