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零起点”教育是当下教育的热搜词语,作为一名常年从事高段教学的老师,对于幼小衔接和一年级的零起点教学好像从来没有过深刻的思考,倒是我的另一个身份——一一名父亲,在陪伴我家双胞胎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因为儿子成长的烦恼,让我开始重新思考“零起点”教学。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我家“零起点教育”的那些事。
我家儿子的超起点教育
我有一对双胞胎儿子,五岁半啦,大班学生,性格外向、活泼、适应能力较强,与我整日“兄弟相称”,无话不谈。自从上了幼儿园后,每晚睡前,都是我们“兄弟三人”的夜话时间,谈的最多的就是每日幼儿园的趣闻轶事。从小班开始,兄弟俩一直在我区一所公办幼儿园就读,因为这所幼儿园严格执行零起点教育,因此兄弟二人每天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课堂的快乐,课余的玩耍,同学的嬉戏,应该说儿子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经过两年的幼儿教育,孩子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孩子和同伴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作者、共进者的关系。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在这个夏天发生了改变,由于特殊原因,本学期孩子需要到一所私立幼儿园借读两个月,而这所幼儿园正是一所开展超起点教育(超出幼儿学习能力的教育)的幼儿园,而且开设之早,孩子从中班就开始了这样的学习,所以,两个小家伙的学习节奏一下从“零起点”进入了“超起点”。开学一月,儿子的放学后的快乐时光不见了,变成了每天回家要完成将近40分钟的作业,从汉语拼音到数字书写,从认识汉字到数的组成,当然还有每天我和爱人必须纠正n遍的执笔姿势。应该说是“听说读写”样样训练。当然在这样的超负荷的训练中,儿子进入新幼儿园的兴奋荡然无存了,我们每晚的夜话话题如谈论的同学、老师、趣事也一去不復返了,对于新老师、新同学很少提及,儿子与新同学的关系也从合作者、共进者变成了疯狂的追赶者。就在上个周日,我带着儿子去野生动物世界玩了一天,孩子很开心,可就在回来的路上,儿子问了我一个问题:“爸爸,明天是周一了,是不是我又要写作业了”。这是他俩两年多幼儿园从来未问过的问题,我的脑中接着浮现出了这样一组图片:
本该天真烂漫的年纪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不禁扪心自问,到底这样的所谓超起点的教育带给了孩子什么?
超起点教育带来最大的弊端有两点:一是孩子的厌学情绪,也就是对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心理上的抵触和畏惧。二是知识学习的不系统、不专业,超起点教育下的孩子进入小学后,最集中的的知识问题就是会而不懂,这正是因为错误的先入为主的知识灌输带来的学习困难。到头来,看似跨越了零起点的所谓的超起点的教育在违背孩子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前提下,变成了低起点的教育。不仅是知识,更是心理给学生带了了极大的负能量。
穿越回儿时,我经历的“零起点”
在车上,听到这个问题,我不禁穿越回我的儿时,作为一名典型的80后,我的学习生涯就是经历了纯正的“零起点”教学,没有什么衔接班,没有什么幼儿园的提前教育,我的一年级,也经历了拼音不会,算术不对的痛苦开始,但是我和我的同学们的关系却是真正的同学关系(一起经历了学习的过程)“零起点”的学习经历让我自己收获了什么?
我的学习历程就是在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经历从不会到学会再到会学,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学习过程。
与时俱进,我们应该怎么做?
回到现实,回归教育,也想和大家分享自己对于“零起点”教学的观点,那就是“两个吃透”,一是吃透教材,二是吃透学生。
作为教师,我想首先要以课标为本,课标是根本,是方向,是目标,是底线。守住了课标,育人的方向就是正确的。二是研读教材,特别是面对那些因“超起点教育”导致“味蕾”全失的孩子们,首先要把教材讲的有味道(让孩子听到有兴趣),唤醒孩子的“味蕾”在此基础上再能讲的有深度(关注知识的系统性),让学生重新认识学习。
吃透学生更多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一是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遵循规律,让孩子重建学习兴趣。二是培养习惯,训练思维,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关注心理疏导,真正让孩子打开心结,重新认识小学,重拾失去的童真,小学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篇末点题——幼小衔接“八九十”的真正含义
最后想给大家聊聊,我为什起这样一个题目,所谓的8、9是指的80后、90后的一代,他们中间有一部分是我们的同行,正在教育着孩子们,另一部分虽然没有做教师,但却已为父母或将为父母,他们的孩子也即将面临着幼小衔接和0零起点教学,而10则是指2010后出生的一代人,今年的一年级正好是2010年出生的,我想教育的本质还是人的问题,除了知识的传承,更应该关注心灵的沟通,只有心灵想通了,才能形成一种教育的合力,把两代人紧密的联系起来,组成一个稳定的教育三角形如果说,如果说这个三角形有什么粘合剂的话,我想应该是两个遵循,一个是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一个是遵循教育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们,才能去实现那个属于每一个国人的中国梦!
我家儿子的超起点教育
我有一对双胞胎儿子,五岁半啦,大班学生,性格外向、活泼、适应能力较强,与我整日“兄弟相称”,无话不谈。自从上了幼儿园后,每晚睡前,都是我们“兄弟三人”的夜话时间,谈的最多的就是每日幼儿园的趣闻轶事。从小班开始,兄弟俩一直在我区一所公办幼儿园就读,因为这所幼儿园严格执行零起点教育,因此兄弟二人每天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课堂的快乐,课余的玩耍,同学的嬉戏,应该说儿子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经过两年的幼儿教育,孩子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孩子和同伴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作者、共进者的关系。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在这个夏天发生了改变,由于特殊原因,本学期孩子需要到一所私立幼儿园借读两个月,而这所幼儿园正是一所开展超起点教育(超出幼儿学习能力的教育)的幼儿园,而且开设之早,孩子从中班就开始了这样的学习,所以,两个小家伙的学习节奏一下从“零起点”进入了“超起点”。开学一月,儿子的放学后的快乐时光不见了,变成了每天回家要完成将近40分钟的作业,从汉语拼音到数字书写,从认识汉字到数的组成,当然还有每天我和爱人必须纠正n遍的执笔姿势。应该说是“听说读写”样样训练。当然在这样的超负荷的训练中,儿子进入新幼儿园的兴奋荡然无存了,我们每晚的夜话话题如谈论的同学、老师、趣事也一去不復返了,对于新老师、新同学很少提及,儿子与新同学的关系也从合作者、共进者变成了疯狂的追赶者。就在上个周日,我带着儿子去野生动物世界玩了一天,孩子很开心,可就在回来的路上,儿子问了我一个问题:“爸爸,明天是周一了,是不是我又要写作业了”。这是他俩两年多幼儿园从来未问过的问题,我的脑中接着浮现出了这样一组图片:
本该天真烂漫的年纪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不禁扪心自问,到底这样的所谓超起点的教育带给了孩子什么?
超起点教育带来最大的弊端有两点:一是孩子的厌学情绪,也就是对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心理上的抵触和畏惧。二是知识学习的不系统、不专业,超起点教育下的孩子进入小学后,最集中的的知识问题就是会而不懂,这正是因为错误的先入为主的知识灌输带来的学习困难。到头来,看似跨越了零起点的所谓的超起点的教育在违背孩子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前提下,变成了低起点的教育。不仅是知识,更是心理给学生带了了极大的负能量。
穿越回儿时,我经历的“零起点”
在车上,听到这个问题,我不禁穿越回我的儿时,作为一名典型的80后,我的学习生涯就是经历了纯正的“零起点”教学,没有什么衔接班,没有什么幼儿园的提前教育,我的一年级,也经历了拼音不会,算术不对的痛苦开始,但是我和我的同学们的关系却是真正的同学关系(一起经历了学习的过程)“零起点”的学习经历让我自己收获了什么?
我的学习历程就是在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经历从不会到学会再到会学,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学习过程。
与时俱进,我们应该怎么做?
回到现实,回归教育,也想和大家分享自己对于“零起点”教学的观点,那就是“两个吃透”,一是吃透教材,二是吃透学生。
作为教师,我想首先要以课标为本,课标是根本,是方向,是目标,是底线。守住了课标,育人的方向就是正确的。二是研读教材,特别是面对那些因“超起点教育”导致“味蕾”全失的孩子们,首先要把教材讲的有味道(让孩子听到有兴趣),唤醒孩子的“味蕾”在此基础上再能讲的有深度(关注知识的系统性),让学生重新认识学习。
吃透学生更多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一是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遵循规律,让孩子重建学习兴趣。二是培养习惯,训练思维,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关注心理疏导,真正让孩子打开心结,重新认识小学,重拾失去的童真,小学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篇末点题——幼小衔接“八九十”的真正含义
最后想给大家聊聊,我为什起这样一个题目,所谓的8、9是指的80后、90后的一代,他们中间有一部分是我们的同行,正在教育着孩子们,另一部分虽然没有做教师,但却已为父母或将为父母,他们的孩子也即将面临着幼小衔接和0零起点教学,而10则是指2010后出生的一代人,今年的一年级正好是2010年出生的,我想教育的本质还是人的问题,除了知识的传承,更应该关注心灵的沟通,只有心灵想通了,才能形成一种教育的合力,把两代人紧密的联系起来,组成一个稳定的教育三角形如果说,如果说这个三角形有什么粘合剂的话,我想应该是两个遵循,一个是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一个是遵循教育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们,才能去实现那个属于每一个国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