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逐渐向学龄前教育方向延伸,以及社会各界对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关注度不断提升的积极影响下,体育运动与家庭健康教育之间的关联性愈加明显。“家校共教”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核心内容,做好学龄前儿童的户外体育运动引导工作,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幼儿运动能力和身心健康水平,还可以强化学龄前儿童的新环境适应能力,推动学龄前儿童自身的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体育运动对学龄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运动;学龄前儿童;幼儿身体素质;家庭健康教育
引言:
我国对于学前教育中的健康教育有着比较高的关注度和重视度,尤其在“健康中国”的战略引导下,更将健康教育作为保障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尽管目前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户外体育运动已经逐渐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规范性和连续性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体育运动与学龄前儿童健康之间的联系
从整体上来看,户外体育运动与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做好户外体育运动的引导工作,对于提高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水平有着明显作用。首先,适当的户外体育运动能够加强学龄前儿童的身体机能,提高学前儿童的各项体育运动能力,比如,短跑能力、平衡能力、弹跳能力、柔韧能力等;其次,户外体育运动能够提升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不仅会帮助学前儿童建立积极向上的规则意识和稳定的个人情绪,降低学前儿童出现焦虑情绪、恐惧情绪的几率,还会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作用;另外,体育运动可以显著提升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比如,在对小班幼儿进行户外体育运动教育,可以让小班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新朋友、新规则,而对大班幼儿开展户外体育运动教育时,可以增强学前儿童的交流能力、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1]。
二、体育运动对学龄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有效干预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很多学龄前儿童的“校园焦虑”现象比较严重,这一问题不仅广泛存在小班幼儿群体中,在部分大班幼儿群体中也会存在“校园焦虑”,比如,学龄前儿童会在幼儿园中出现攻击其他小朋友的情况,不爱与其他小朋友进行游戏,甚至会破坏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和正在进行的游戏项目。为此,幼师可以事先对存在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情况进行记录,随后从多个角度开展家庭健康教育。
例如,幼师和家长在与幼儿开展户外体育运动时,可以开展“角色扮演”类型的体育运动,然后在户外体育运动或者游戏中和幼儿进行“角色互换”,这样有助于培养学龄前儿童建立比较好的同理心,从而纠正学龄前儿童的错误行为;另外,幼师还可以通过户外体育运动,逐渐强化学龄前儿童的社交和互动能力,合理控制和宣泄个人负面情绪,并实现对自身是非观、规则意识等方面的正确引导与培养,比如,引导在体育运动中积极帮助遇到困难的小朋友,照顾和保护其他小朋友。也可以在体育运动中设计一些游戏规则,让幼儿能够遵守相关规则,这样能够显著降低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生次数。
(二)有效干预学龄前儿童的焦虑情绪
有很多学龄前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很多幼儿园大班的学龄前儿童虽然已经有了多年的幼儿园生活和学习经历,但在遇到困难问题时,依旧不愿意主动进行思考和对问题进行积极处理,而是选择通过哭闹的方式让教师和家长去解决,这是学龄前儿童焦虑情绪较为严重的集中体现,如果不能对其及时进行干预,很容易加重学龄前儿童的情绪障碍,导致焦虑情绪逐渐严重,甚至造成心理疾病和异常心理状态。
为此,幼儿园可以联合学龄前儿童家长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家庭健康教育:比如,在学龄前儿童的户外体育运动中积极对幼儿进行表扬和称赞,例如,当幼儿能够在体育运动中主动帮助其他小朋友或者获得成功时,家长就可以及时给予肯定。另外,幼师和家長在通过体育运动开展家庭健康教育时,只要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性,可以考虑放手让学龄前儿童自主去锻炼身体或者进行游戏,这样可以让学龄前儿童学会如何主动观察周围事物和模仿他人的运动行为,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安全感,还能够实现对个人情绪的释放。与此同时,家长还可以引导学龄前儿童在体育运动中,积极主动邀请其他小伙伴共同进行游玩,从而实现对合作意识的有效培养,还能让幼儿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对焦虑情绪的有效缓解[2]。
结语:
学龄前阶段是幼儿成长的重要时期,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认知方面都有极强的可塑性。幼师应当对户外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充足的认识和了解,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种类丰富、内容全面的体育运动,同时增进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关联性,强化体育运动在幼儿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提高幼儿的身心健康水平,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学龄前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学龄前儿童今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静.以体育运动优化幼儿身体健康的实践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05):65.
[2]贾乃佳.体育锻炼对陕西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影响及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和调节作用[J].职业与健康,2021,37(01):63-66+70.
关键词:体育运动;学龄前儿童;幼儿身体素质;家庭健康教育
引言:
我国对于学前教育中的健康教育有着比较高的关注度和重视度,尤其在“健康中国”的战略引导下,更将健康教育作为保障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尽管目前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户外体育运动已经逐渐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规范性和连续性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体育运动与学龄前儿童健康之间的联系
从整体上来看,户外体育运动与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做好户外体育运动的引导工作,对于提高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水平有着明显作用。首先,适当的户外体育运动能够加强学龄前儿童的身体机能,提高学前儿童的各项体育运动能力,比如,短跑能力、平衡能力、弹跳能力、柔韧能力等;其次,户外体育运动能够提升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不仅会帮助学前儿童建立积极向上的规则意识和稳定的个人情绪,降低学前儿童出现焦虑情绪、恐惧情绪的几率,还会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作用;另外,体育运动可以显著提升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比如,在对小班幼儿进行户外体育运动教育,可以让小班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新朋友、新规则,而对大班幼儿开展户外体育运动教育时,可以增强学前儿童的交流能力、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1]。
二、体育运动对学龄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有效干预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很多学龄前儿童的“校园焦虑”现象比较严重,这一问题不仅广泛存在小班幼儿群体中,在部分大班幼儿群体中也会存在“校园焦虑”,比如,学龄前儿童会在幼儿园中出现攻击其他小朋友的情况,不爱与其他小朋友进行游戏,甚至会破坏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和正在进行的游戏项目。为此,幼师可以事先对存在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情况进行记录,随后从多个角度开展家庭健康教育。
例如,幼师和家长在与幼儿开展户外体育运动时,可以开展“角色扮演”类型的体育运动,然后在户外体育运动或者游戏中和幼儿进行“角色互换”,这样有助于培养学龄前儿童建立比较好的同理心,从而纠正学龄前儿童的错误行为;另外,幼师还可以通过户外体育运动,逐渐强化学龄前儿童的社交和互动能力,合理控制和宣泄个人负面情绪,并实现对自身是非观、规则意识等方面的正确引导与培养,比如,引导在体育运动中积极帮助遇到困难的小朋友,照顾和保护其他小朋友。也可以在体育运动中设计一些游戏规则,让幼儿能够遵守相关规则,这样能够显著降低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生次数。
(二)有效干预学龄前儿童的焦虑情绪
有很多学龄前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很多幼儿园大班的学龄前儿童虽然已经有了多年的幼儿园生活和学习经历,但在遇到困难问题时,依旧不愿意主动进行思考和对问题进行积极处理,而是选择通过哭闹的方式让教师和家长去解决,这是学龄前儿童焦虑情绪较为严重的集中体现,如果不能对其及时进行干预,很容易加重学龄前儿童的情绪障碍,导致焦虑情绪逐渐严重,甚至造成心理疾病和异常心理状态。
为此,幼儿园可以联合学龄前儿童家长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家庭健康教育:比如,在学龄前儿童的户外体育运动中积极对幼儿进行表扬和称赞,例如,当幼儿能够在体育运动中主动帮助其他小朋友或者获得成功时,家长就可以及时给予肯定。另外,幼师和家長在通过体育运动开展家庭健康教育时,只要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性,可以考虑放手让学龄前儿童自主去锻炼身体或者进行游戏,这样可以让学龄前儿童学会如何主动观察周围事物和模仿他人的运动行为,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安全感,还能够实现对个人情绪的释放。与此同时,家长还可以引导学龄前儿童在体育运动中,积极主动邀请其他小伙伴共同进行游玩,从而实现对合作意识的有效培养,还能让幼儿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对焦虑情绪的有效缓解[2]。
结语:
学龄前阶段是幼儿成长的重要时期,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认知方面都有极强的可塑性。幼师应当对户外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充足的认识和了解,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种类丰富、内容全面的体育运动,同时增进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关联性,强化体育运动在幼儿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提高幼儿的身心健康水平,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学龄前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学龄前儿童今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静.以体育运动优化幼儿身体健康的实践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05):65.
[2]贾乃佳.体育锻炼对陕西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影响及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和调节作用[J].职业与健康,2021,37(01):63-66+70.